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全食物營養大師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350
    50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正確料理方式 決定全家健康關鍵
 

◎養身飲食DIY‧營養專家來解答
用調理機處理食物,既能提升口感,又可留住營養?您最關心的食物營養問題,由專業醫師、權威專家詳細回答,教您吃出最佳免疫力!

 

◎7大風味烹調法‧190道營養料理
營養師嚴選健康美味食譜,說明料理的營養成分、保健功效,在家就能排毒養生。

 

◎食材知識大公開‧您也是健康達人
蔬果、五穀雜糧、中藥材、辛香調味料怎麼吃才對?本書清楚呈現如何選購、保存、搭配養生食材,讓您迅速掌握食療祕訣。

 

本書特色
 

最權威 營養大師專業設計
超簡單 190道美味健康食譜
好實用 25個Q&A一次解惑

 

聰明調理機的美味祕密
吃進食物全營養
●蔬果汁怎麼喝最有效?
●五穀雜糧粉出國也能帶著喝?
●自製碗粿、年糕超容易?
●如何在家輕鬆做出好吃醬料?

 

□ 營養調理機能保留食物完整營養?
□ 營養調理機也能做熱飲?
□ 營養調理機自製「養生穀粉」省錢好健康?
□ 清潔營養調理機其實很容易?
□ 蔬果連皮吃比較營養?
□ 蔬果汁濾渣後才能喝?

作者

榮新診所營養師  李婉萍

 

現職:
榮新診所營養師
 

學經歷:
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系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
台北市第五屆營養師會員代表
 

認證&專長:
中華民國營養師證書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師(CDE)
體重管理營養師
血液透析專科營養師訓練認證
 

代表著作&審訂:
《全食物瘦身密碼》
《7天瘦小腹高酵蔬果汁》
《早餐蔬果汁 晚餐蔬菜湯》
《爽口涼拌菜低卡瘦身》
《營養師親身體驗 瘦身輕飲食》
《嬰幼兒健康飲食》◎榮獲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
《洗腎飲食全書》  ◎榮獲國民健康署健康好書推介獎

目錄

【推薦序】吃對食物,掌握健康之鑰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何一成
【推薦序】幸福飲食吃出美麗人生         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 鄭金寶
【推薦序】全食物飲食增健康             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 蘇秀悅
【推薦序】用心做菜,人人都是營養大師   知名主廚 吳秉承
【作者序】養生新食尚!調理健康好體質   榮新診所營養師 李婉萍
【導讀】如何使用本書
【速查表】對症自療健康蔬果汁一覽表

 

【引言】不可不知的25個食物真相
Q1 為什麼纖維對身體很重要?
Q2 腸道健康,身體就健康?
Q3 為什麼現代人需要使用調理機?
Q4 「食品添加物」吃出美味也吃出疾病?
Q5 直接吃蔬果就好了,為何要用調理機?
Q6 蔬果連皮帶籽一起吃比較營養?
Q7 蔬果汁打太細,營養容易流失?
Q8 蔬果汁為什麼加水?可濾渣後再飲用嗎?
Q9 蔬果汁可以取代青菜嗎?
Q10 部分蘋果原汁為何不變色?番茄汁為什麼出現上下兩層的現象?
Q11 如何攝取好的蛋白質、補充好的油脂?
Q12 多吃豆類,輕鬆吃掉「三高」文明病?
Q13 全穀類越吃越瘦、越健康?
Q14 一天1匙堅果,護心不怕胖?
Q15 全榖類、豆類須煮熟再食用?兩者可與堅果類一同料理?
Q16 使用調理機時,可用市售五穀雜糧粉、堅果粉代替天然食材?
Q17 剛化療完或開刀病患可採生機飲食嗎?
Q18 調理機可做重症及插管患者的管灌飲食?
Q19 調理機是製作嬰兒副食品的好幫手?
Q20 需熬煮很久的食材,用調理機先打細再煮,會破壞營養素?
Q21 調理機、慢磨機、果菜(汁)機如何挑選?
Q22 中藥材也可以用調理機攪打?
Q23 各國生產的調理機較符合當地民眾使用?
Q24 馬力對調理機釋出食物營養有何影響?馬力越大越耗電?
Q25 保固越久的調理機,零件較不易損壞?

 

Part 1 7色蔬果飲品養生密碼
紅色蔬果汁
●雙瓜番茄汁       ●香蕉番茄多多     ●彩椒鳳梨汁
●芹香櫻桃汁       ●香蘋莓果優酪乳   ●甜菜根草莓飲

 

黃色蔬果汁
●橙香雙果汁    ●彩椒楊桃鳳梨汁   ●香橙葡萄優酪乳
●香蕉芒果多多  ●鳳梨百香多多     ●諾麗奇異果汁

 

橘色蔬果汁
●紅蘿蔔雙瓜汁  ●高麗鳳梨番茄汁   ●香柚奇異果柳橙汁
●美顏蔬果汁    ●甘薯山藥蘋果牛奶 ●金瓜蘋果優酪乳
綠色蔬果汁
●小麥草蘋果汁  ●牧草精力湯       ●明日葉蔬果汁
●檸香蔬果汁    ●青椒豆苗番石榴汁 ●石蓮蘆薈汁
白色蔬果汁
●梨香馬鈴薯蓮藕汁  ●苦瓜香梨蘋果汁  ●蜜梨薑汁
●荔香山藥番石榴汁  ●山藥酪梨牛奶    ●蘆薈蔬果汁
紫色蔬果汁
●火龍果葡萄汁     ●甜桃紫高麗葡萄汁  ●桑葚甜菜根汁
●桑葚莓果優酪乳   ●山藥藍莓優酪乳    ●綜合莓果優格飲
黑色蔬果汁
●雙李藍莓多多     ●香桃甜李優酪乳    ●蜜李黑醋栗多多
●蘿蔔葉藍莓飲     ●黑棗蔬果汁        ●紅棗黑木耳露

 

Part 2 五穀養生溫熱飲
健康堅果飲
●健康堅果飲       ●綜合堅果飲    ●核桃芝麻糊    ●蓮香枸杞芝麻飲
●奶香紅豆芝麻糊   ●養生杏仁茶    ●杏香花生露    ●紅豆南瓜子杏仁露
●麥香紅豆核桃露   ●紅棗桂圓核桃糊 ●奶香番薯松子露 ●松香開心果牛奶 ●南瓜腰果牛奶     ●栗香薏仁牛奶
營養豆漿
●高鈣紅蘿蔔豆漿   ●營養南瓜豆漿   ●紫薯豆漿        ●腰果核桃豆漿
●芝麻杏仁豆漿     ●蓮子銀耳豆漿   ●十穀黑豆漿      ●紅棗黑豆漿
●花生雙豆漿       ●小米紅豆漿     ●香芋燕麥紅豆漿  ●薏仁紅豆奶
●燕麥綠豆漿       ●南瓜子花豆漿   ●五行養生豆漿
養生雜糧漿
●甘薯糙米漿      ●腰果糙米漿     ●酪梨杏仁糙米漿  ●山藥紫米漿
●百合紅豆紫米漿  ●原味花生米漿   ●花生五穀漿      ●養生黑五穀漿
●奶香十穀漿      ●杏仁燕麥飲     ●芝麻燕麥漿      ●燕麥薏仁奶
●紅棗桂圓漿      ●紅棗山藥薏仁漿 ●玉米南瓜飲
 

Part 3 沁涼冰沙雪泥
水果類
●黃金香柚冰沙    ●香蕉芒果冰沙   ●哈密瓜柳橙冰沙
●葡萄柚鳳梨冰沙  ●百香果鳳梨冰沙 ●草莓牛奶冰沙
●芒果牛奶冰沙    ●木瓜牛奶冰沙   ●香蕉牛奶冰沙
●哈密瓜牛奶冰沙  ●西瓜牛奶冰沙   ●酪梨牛奶冰沙
●雙莓優酪冰沙    ●奇異果多多冰沙 ●櫻桃汽水冰沙
●甜桃哈密瓜雪泥  ●草莓奶昔       ●香芒奶昔
●夢幻紫芋奶昔    ●火龍果奶昔     ●雙瓜奶昔
●哈密瓜草莓奶昔  ●香橙奇異果奶昔 ●香瓜果醋雪泥
優格類
●抹茶

序/導讀

【推薦序】
吃對食物,掌握健康之鑰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何一成

 

現代人在飲食方面益發重視健康營養,但想有效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則須保持腸道的健康。腸道是人體負責消化、吸收、排毒的器官,研究證實,90%的疾病與腸道有關,若腸道功能不佳,無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會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由於毒素難以排出,在體內日積月累之下,便容易罹患各種疾病。

 

高纖飲食,守護腸道健康
 

腸道的健康與我們日常所攝取的食物息息相關,尤其膳食纖維具有促進腸道蠕動、排除毒素等功效,是守護腸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當我們擁有強健的腸胃功能,便能有效吸收食材中的種種營養素。
 

如何聰明選擇對身體有益處的食物,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觀念,除了高纖蔬果之外,堅果類、雜糧豆類也是健康食材中的佼佼者,再加上供給人體能量主要來源的五穀根莖類,如果能夠均衡攝取上述食物,就等於掌握了珍貴的健康之鑰!

 

五穀蔬果打汁,綿細好吸收
 

生活繁忙的現代人,膳食纖維攝取量經常不足,平日應多食用高纖蔬果,以維持身體功能正常運作。
 

由於不同蔬果所含的植化素不同,有些蔬果建議連皮帶籽一起食用,營養價值更完整,建議可利用食物調理機,打成五穀堅果飲或蔬果汁,且不濾渣飲用,才能完整吸收膳食纖維,發揮最強的功效。
 

此類五穀蔬果飲口感綿細、好吸收,不但適合療養中的病患或老年人飲用,也常作為嬰兒副食品,幫助寶寶發育成長。當蔬果、五穀堅果攪打均勻後,一口喝入體內,食材營養當然也一滴不漏。

 

善用調理機,健康美味加分
 

本書的內容豐富,而且架構完善, 在「不可不知的25個真相」中,精選各種飲食疑惑,由專家傾囊相授,一一為您解答,除了闡述蔬果、全穀類如何吃才健康,也為您介紹調理機的巧妙功用。
 

接著教您如何善用調理機製作蔬果汁、五穀養生熱飲、冰沙雪泥、蔬果酒飲、美味湯品、粥品糕粿及醬料抹醬等7大類飲食,然後再搭配營養師所精心安排的一週三餐建議料理表,讓您吃得健康、營養又美味。
 

最後在「蔬果穀糧知識大公開」的單元中,不僅要讓您清楚瞭解食物的四性、學會依體質擇食外,也將高纖蔬果、五穀雜糧的營養知識一網打盡,若能搭配附錄中的食材選購指南,就能輕鬆掌握飲食要領,健康美味大加分。
 

在飲食日益精緻化的今日,許多人往往病從口入而不自知,如何兼顧健康與美味,是大家亟需關注的課題,倘若能好好利用本書,您也能成為家中的營養大師。

 

幸福飲食吃出美麗人生
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   鄭金寶

 

飲食是日常生活中一門重要的學問,「吃什麼」取決於如何選擇食材,並影響生長發育狀況是否健全;「吃多少」決定營養攝取是否充足,有無足夠精力迎向每一天的挑戰!
 

透過飲食不只能滿足人們對美味的渴求;更重要的是能從中攝取豐富的營養素,來維持身體功能的正常運作;甚至有些病患還可藉由對症飲食,幫助舒緩不適症狀。

 

選對天然食材最健康
 

本書分類詳實,收錄蔬果汁、五穀雜糧飲、冰沙酒飲、吮指好湯、風味粥品等,甚至連調味料、各式醬料,都羅列其中,讓您輕鬆在家下廚,盡情享受食物帶來的幸福愉悅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食譜皆選用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天然食材,它們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質,都是人體重要的營養來源。
 

此外,書中更輔以相關食療知識和實用處理技巧,告訴大家健康飲食的原理,的確是一本好用的飲食指南。開卷有益!打開本書如同進入一場美味盛宴,從這一刻開始,相信書中的說明亦能提供您營養健康的人生。

 

全食物飲食增健康
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 蘇秀悅

 

在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的今天,如何選擇健康安全的食物?怎麼吃?成為眾人關心的議題。我們可以從一天的飲食來看,想想自己每天吃了多少食物?只要秉持吃天然食物的原則,三餐定時定量且均衡飲食,就能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攝取天然食物最營養
 

天然食物是指安全沒有加工處理的食物,在均衡飲食的原則下,搭配不同食物,提供身體所需營養素;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如全穀、蔬果、堅果與豆類,可提升食物促進健康的效應。
 

許多植物性食物所含的營養素與植化素,存於皮、根、莖、種子中,利用調理機吃到「全食物」,是一種獲得各種營養素的方式,尤其對咀嚼能力較差的老人家而言,確實是一大益處。

 

均衡飲食才是健康之道
 

現代人的動物性蛋白質與加工油脂攝取過多,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食物,以堅果類減少烹調用油的使用,如此不但可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還可增加健康油脂與纖維的攝取。
 

本書即教導大家如何選擇健康食物、搭配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來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並利用不同的製作方法,讓人能吃到全食物,幫助促進身體健康。
 

本書提供190道料理,作法簡單,如綜合果汁、全穀雜糧粥及蔬菜濃湯的製作,都可參照書中內容,親自動手料理,不管給自己或給全家人吃,都可增進身體健康。

 

用心做菜,人人都是營養大師
型男大主廚  吳秉承

 

非常高興,市面上終於誕生一本實用的健康食譜,毫不藏私地告訴大家利用哪些食材,怎麼做、怎麼吃、怎麼使用營養大師的調理機,達成讓人體完全吸收營養成分的目標,活出健康。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們的生活向來與飲食息息相關,以前人們每日開心享用三餐,謀求溫飽;然則現在我們卻是每日擔憂、恐慌丶焦慮「食安問題」和「加工疑慮」。
 

現今有許多不肖的業者,為了利益成本,在食物的製造過程中加入「食品添加物」,食品添加物真的非常可怕,不僅影響到一般人的生活飲食,甚至還可能導致患病、罹癌等,因此,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注意,到底什麼是「健康的飲食」。

 

善用調理機照顧全家人健康
 

只要擁有一台優質的食物調理機,便可運用簡單明瞭的百變料理技法,輕鬆做出有利人體吸收的保健飲食,幫助我們維持腸道健康、進行體內排毒。
 

調理機能將食材打得十分綿細,使其中的全纖維營養素,便於腸胃消化吸收,進一步照顧到長輩、孕婦、青少年、小孩子和幼兒的營養需求。

 

貼心調理機是料理好幫手
 

現代人都應該具備健康的料理知識,不論是蔬菜、水果、堅果、豆類、五穀雜糧、肉類或魚類食材,在料理上皆可運用調理機來縮短備料的時間,甚至還能夠直接使用調理機製作濃湯、攪打醬汁等。
 

身為營養大師的代言人,我真的非常榮幸,因為它真的是一台非常人性化和貼心的調理機,而現在又推出了這本好用的食譜祕笈,更能帶領著我們走向人生的健康大道。

 

健康食材=健康飲食=健康料理
才會有健康幸福人生

試閱

不可不知的25個食物真相

Q1 腸道健康,身體就健康?
人體約90%的疾病,和「腸道」有關
李婉萍/榮新診所營養師

腸道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每天大量消化人體所攝取的各種食物,同時進行食物營養吸收的工作,以提供身體各器官和細胞所需養分。腸道也是重要的排毒器官,人體每天所吸收的毒素,和代謝食物後所產生的廢物,都必須透過腸道正常運作,以排出體外。
依據醫學專家研究證實,人體約有90%的疾病與腸道有關,如果腸道不健康,不但對食物營養的吸收能力會變差,導致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對病菌、毒素的抵抗力減弱,也將無法順利排出毒素,人體在免疫力下降,毒素不斷累積之下,就容易罹患各種疾病。
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會促使腸道細菌產生變化,幫助益菌增加,使腸道細菌生態維持平衡,有助提升腸道健康。
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全穀類、豆類,少吃肉類和油炸、刺激性食物,三餐定時定量,多喝水,是有效維持腸道健康的方法。只有腸道健康,才能完整吸收食物營養,有效排出體內毒素,人體才能常保健康。

5大健腸排毒好食物
1 寡醣食物:寡醣又稱「Oligo」,是一種低熱量的醣類,能增加腸道乳酸菌數量,維護腸道生態的健康平衡。
代表食物:黃豆、牛蒡、洋蔥、香蕉、蜂蜜

2 鹼性食物:多攝取鹼性食物,能保持身體酸鹼平衡,還有助排除腸道毒素。
代表食物:蘋果、醋、檸檬、菠菜

3 發酵食物:發酵食物中的乳酸菌具黏附膽固醇的效果,能將膽固醇隨糞便排出體外,進而保護腸道、清潔血液。
代表食物:泡菜、納豆、味噌、優酪乳

4 黏滑性食物:黏滑性食物是指含有黏液的各種海菜、蔬菜等高纖食物,能在腸道形成凝膠,刺激蠕動,有助排便。
代表食物:海帶、山藥、秋葵、香菇、芋頭

5 香料類食物:含多種香料成分,能促進腸道分泌消化液,幫助消化,改善便祕。
代表食物:紫蘇、芥末、咖哩

Q2 蔬果連皮帶籽一起吃比較營養?
多數蔬果連皮吃抗氧化力強,唯須洗淨以免農藥殘留
何一成/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蔬菜或水果的外皮,具有保護蔬果內部肉質的功能,所以大多長得又韌又硬、不易入口,但其所蘊含的營養成分,有些是果肉的數倍,有些甚至是果肉所沒有。
例如蔬果蘊含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預防疾病、調節荷爾蒙、預防癌症的功效,甚至能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
這些營養素通常存在於蔬果的皮、根、莖、種子和果肉之中,且果皮的含量大多高於果肉,所以蔬果連皮吃,可提高預防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功效。
再者,依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的研究發現,如果每天可以食用5種蔬菜、水果,就可以降低20%以上的癌症發生率。
其實每一種顏色的蔬果,都不只含有一種植化素,想從蔬果中獲得各種植化素以維持身體健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平均攝取各色蔬果。但從三餐中,較不易攝取足夠的蔬果分量,因此,可用各色蔬果調配成蔬果汁,以補充有益身體的植化素。
大部分蔬果的外皮都能吃, 有些蔬果的外皮十分營養,卻不為人知;但也有少部分蔬果的外皮不能食用,卻常常被誤食。
蔬果外皮殘留的農藥進入人體後,不易代謝或排出體外,會對肝臟、腦部、運動神經、免疫系統造成危害,也容易導致過敏體質,所以如何選擇和清洗蔬果,顯得十分重要。
可選購有生產履歷證明,或有機栽種的蔬果,並依正確步驟清洗。

Q3全穀類越吃越瘦、越健康?
全穀類富含營養,是潤腸塑身、抗病健腦的好食物
李婉萍/榮新診所營養師
什麼是「全穀類」?
「全穀類」是指完整的穀物種子(包括胚芽、胚乳和麩皮),例如糙米、全大麥、全小麥、蕎麥、小米、全燕麥、全薏仁、紫米等,其具有麩皮、胚芽、胚乳(即為白米飯)3大部分。如果只吃精製後的米、麵等食品,只能攝取到熱量,無法獲得完整的營養成分。

全穀類營養成分高
全穀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寡醣、植酸、植物固醇、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是天然的保健食品。以部分未精製穀類和精製穀類比較,未精製穀類所含的膳食纖維,約為精製穀類的10倍以上。
專家建議,一天三餐應適度增加未精製全穀類食物的攝取量,例如把白米飯改成糙米飯、白吐司改成全麥吐司,再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並適量攝取蛋白質。
根據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約20∼30%的19∼70歲成人,出現維生素B1、B2、B6攝取不足的情形,而全穀是這些營養成分的良好來源之一。例如未精製的大麥,維生素B2比精製後的大麥仁高出3倍;糙薏仁的維生素B6,也比精製後的白薏仁多出3倍;小米、蕎麥中的維生素B1、B2、B6含量也相當豐富。
美國消費者聯盟研究人員指出,不同的穀類,營養成分各有不同,例如蕎麥的蛋白質含量高,鐵、鈣及鋅的含量也頗高;小米的鎂含量很豐富。平時攝取時,可相互搭配食用,使營養更均衡。

全穀類能抗病防癌?
長期食用全穀類,可增加腸道膽酸的排出量,降低血中膽固醇。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每天食用48克的全穀類,再搭配蔬果,就能控制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可降低20∼40%。
最新版的國民飲食指南中建議,主食類應有1/3為糙米、胚芽米、全麥製品或雜糧等,即每天三餐中,有一餐是以全穀類當作主食,就可以達到預防效果。

健腦紓壓小尖兵
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 會增加咀嚼次數,刺激唾液的分泌、幫助消化,有研究指出:「咀嚼次數越多,腦細胞就會越活躍、腦部血液循環也會越好,有助於刺激腦部發育,進而提升學習力。」
研究發現,吃東西時若能充分咀嚼,有助提升記憶力。因咀嚼會刺激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促使負責記憶的海馬迴順利運作,並刺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分泌,進而穩定情緒、減緩壓力和緊張感。

全穀類食用注意事項
穀類缺乏必需胺基酸─離胺酸,建議可與富含胺基酸的肉類或豆類同食,以提高全穀類的營養價值。習慣食用白米飯者,剛開始食用全穀類時,可先和白米混合,採取1:1或1:2的比例,讓腸胃逐漸適應以免產生腸胃問題;尤其重症患者、病後初癒、老年人和幼兒,勿過量食用。
全穀類熱量和白米飯相同,血糖與三酸甘油酯偏高患者,在攝取全穀類與其他澱粉食物時,皆應控制總攝取量,避免攝取過多醣類。

調理蔬果汁的技巧
現代人生活忙碌,蔬果的攝取量容易不足,早晨來1杯方便營養的蔬果汁,是同時攝取多種蔬果,補充身體能量的好方法。常喝蔬果汁還能協助排出細胞內的代謝物,維護體內器官正常運作。

新鮮蔬果汁富含酵素
採用蔬果調理而成的新鮮蔬果汁,內含維生素、礦物質、酵素等營養物質,是有效的排毒飲食。
蔬果汁屬於鹼性飲食,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質,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防治便祕。
多飲用蔬果汁能使精神充沛,也能有效防止肥胖;應特別注意的是,須控制蔬果汁中的水果分量,以免攝取過多糖分。

飲用蔬果汁好處多
1 攝取天然營養素:根據研究指出,單種蔬果打成汁飲用,較易吸收;多種蔬果打成汁,可一次攝取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吃進足夠營養素,健康活力一整天。

2 消除身心病痛:蔬果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可以放鬆心情提升免疫力,以改善因壓力伴隨而來的身心不適症狀。

3 防治慢性病:蔬果含豐富的纖維質,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控制血糖,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還有抗氧化維生素,可有效預防癌症,是人體每天必須攝取的營養素。

4 消脂一身輕:蔬果汁豐富的纖維質含量,還能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的攝取量;而且天然蔬果汁熱量低,能調和體內過多的脂肪,是減肥必備的法寶。

5 潤膚好氣色:新鮮果菜汁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可促進消化、幫助排便。排便順暢,身體就不會堆積廢物,自然容光煥發。

6 維持血液酸鹼平衡:人體血液偏酸性,皮膚容易顯得衰老、粗糙。早餐來杯高纖蔬果汁,能維持血液中的酸鹼平衡,讓肌膚變得滑嫩細緻。

營養加倍祕訣
蔬果汁製作完成後,立刻飲用可充分攝取其中的營養素。由於蔬果汁很容易變質腐壞,最好不要長期放在室溫中,更不宜留至隔夜。如無法馬上飲用,也應該放入冰箱保存。
打好的蔬果汁如果放置時間過久,營養素很容易被破壞。尤其蔬果汁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容易與空氣接觸而氧化,建議調理後立即飲用。

蔬果汁飲用小叮嚀
每天清晨飲用蔬果汁,人體吸收的效果最理想,如果無法在清晨時飲用,也要盡可能在白天喝蔬果汁。尤其是腎臟功能較弱的人,夜間不宜攝取過多水分,否則容易導致手腳和臉部浮腫。
喝蔬果汁的速度也要講究,如果一下子喝太快,糖分會立即進入血液,使血糖迅速上升。所以,應該先含一口蔬果汁在嘴裡,讓唾液和蔬果汁充分混合後再吞下去。平日習慣大口喝蔬果汁的人,不妨加入同樣分量的開水稀釋後再飲用。

蔬果汁料理小訣竅
1 保持雙手清潔:製作蔬果汁前,要將雙手清洗乾淨,避免將細菌帶入蔬果汁,影響飲食衛生。

2 徹底清洗輔助工具:調理蔬果汁前,應該徹底清潔刀具、調理機、砧板、抹布等用具,使用完畢後也應再次沖洗。而操作的流理台也應該保持清潔衛生。

3 慎選搭配材料:例如哈密瓜中,含有一種會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若搭配含有維生素C的蔬果一起榨汁,維生素C會被破壞。另外維生素C不耐熱也不耐酸,所以製作新鮮果菜汁時,不妨加入檸檬,可以預防維生素C遭到破壞。

4 少加調味品:製作蔬果汁以新鮮原味為原則,可以不添加調味品。某些蔬果汁的蔬菜味較重,如芹菜汁、紅蘿蔔汁,可酌量調入蜂蜜,以適當添加甜味,並有助於增強抵抗力。

5 連同果渣飲用:製作蔬果汁後會有一些殘渣,都是水果或蔬菜中的纖維質,有助於消除便祕,可以直接飲用,千萬不要丟棄。此外,還可用這些果菜渣加麵粉做成蔬果餅,或加入米中一起料理,既營養又可以嘗試新的口味,可說是一舉兩得。

高纖蔬果飲品精選
(一) 雙瓜番茄汁 (2人份)
防癌抗老+提升免疫力

材料
香瓜(帶籽)160克(約1/2顆)
白木耳(熟)50克(約1量米杯)
西瓜50克(約2片)
小紅番茄250克(約14顆)
蜂蜜15克(約1大匙)
冰塊60克(約150c.c.),冷開水150c.c.

Tips 西瓜可保留白肉部分,營養價值更高。

吃對營養最健康
西瓜含豐富的鉀,有利尿排水的作用。香瓜有蘋果酸、胺基酸、維生素C等 營養素,對感染性高燒有很好的療效。經常飲用此道果汁,可防癌抗老、提 升免疫力。

(二) 香蕉番茄多多 (2人份)
淨化血液+提升代謝

材料
香蕉50克(約1/2根)
牛番茄260克(約2顆)
冰塊60克(約150c.c.)
養樂多500c.c.

Tips 番茄也可煮熟放涼後再攪打,茄紅素的釋放會更完整。

吃對營養最健康
番茄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其中所含的維生素A、C,能淨化血液,使身體循 環順暢。養樂多中的益菌,能幫助清除腸道中的毒素與壞菌,改善小腹肥胖症狀。

(三) 彩椒鳳梨汁 (2人份)
預防癌症+避免病毒感染

材料
紅甜椒50克(約1/2顆)
紅蘿蔔(帶皮)50克(約1/3條)
鳳梨100克(約10小塊)
蜂蜜30克(約2大匙)
冰塊60克(約150c.c.),冷開水150c.c.

Tips 使用已切丁的冷凍蔬果,也可不加冰塊,直接攪打成汁飲用。

吃對營養最健康
甜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牙齦出血和癌症,對於促進血液循 環也有幫助;另外還含豐富胡蘿蔔素、維生素A等,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製作須知

作法
將水果(下)、蔬菜(中)、冰塊(上)由軟至硬,依序放入調理杯中;蓋緊杯蓋後再置於主機上,按下生機調理鍵自動調理、自動關機即完成。

注意事項
1 蔬果洗淨後,去皮(蒂、核)切小塊,可縮短調理時間,口感也會更綿細。
2 全纖蔬果汁較濃稠,調理後可加適量液體(冷開水、鮮奶、優酪乳等)調整濃度。

五穀養生溫熱飲精選

(一) 核桃芝麻糊 (2人份)
安定神經+保護肌膚

材料
糙米飯250克(約1飯碗)
核桃(熟)30克(約2大匙)
黑芝麻(熟)30克(約2大匙)
冰糖30克(約2大匙)
鮮奶500c.c.

吃對營養最健康
女性生理期間容易情緒焦躁、緊張失眠,多食用這道富含維生素B群和鈣質的米糊,可安定神經,舒緩情緒,幫助入眠;並能平衡膚質,避免生理期狂冒痘痘。

(二) 蓮香枸杞芝麻飲 (2人份)
補氣益血+滋補養生

材料
蓮子(熟)125克(約1量米杯)
白芝麻(熟)90克(約6大匙)
枸杞20克(約1大匙)
冰糖30克(約2大匙)
溫(熱)開水400c.c.

吃對營養最健康
蓮子具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等功效,其含鈣量非常高,同時還有延緩老化的功效。枸杞則可養肝明目,同時具有調節免疫功能、保肝和抗衰老三大作用。

(三) 奶香紅豆芝麻糊 (2人份)
促進發育+穩定血壓

材料
白飯125克(約1量米杯)
紅豆(熟)125克(約1量米杯)
白芝麻(熟)45克(約3大匙)
黑芝麻(熟)45克(約3大匙)
冰糖30克(約2大匙)
溫(熱)鮮奶450c.c.

吃對營養最健康
黑芝麻含有豐富的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對於皮膚的保護,具有一定的作用。此道飲品中更富含大量的鈣、鉀,對於成長發育與血壓的穩定,有很大的助益。

製作須知

作法
將所有材料放入調理杯內,蓋緊杯蓋後再置於主機上,單手平壓於杯蓋上(避開杯蓋中間洩壓口),按下熱飲調理鍵,待確認開始攪打後5秒,手即可離開杯蓋,自動調理、自動關機即完成。

注意事項
1 紮實性材料(全穀類、豆類、堅果類)總量高度約至刻度250c.c.,膨鬆性材料(黑、白木耳或珊瑚草)約至350c.c.。
2 食材超量時務必分次調理,讓材料達到完全綿細的程度,營養才能完整釋放。
3 調理熱飲啟動前須注意,所有內容物(含水)勿超過杯身刻度850c.c.。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73276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