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係作者從詩歌本身及兒童本身,兩方面加以考察兒童的詩教育。詩歌本身從本質、特質、境界、形式與語言等部分加以探索。兒童本身主要是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去解說。而後對兒童詩歌教育提出個人的看法,以作為教育者的參考。
目錄
自序 1
壹 試論兒童「詩教育」 1
一 前言 1
二 詩歌的本質 5
三 詩歌的特質 9
四 詩歌的境界 11
五 詩歌的形式與語言 17
六 兒童與詩 36
七 結論 50
參考書目 53
貳 釋童謠 55
一 緒論 55
二 歌謠的釋義與起源 62
三 歌謠的歷史 78
四 童謠及其歷史的考察 84
五 結論 105
參考書目 111
參 試論「兒語」 117
一 前言 117
二 有關兒語界定的考察 118
三 兒童的認知發展與語言學習 128
四 兒童的美學基礎 149
五 結論 158
參考書目 162
肆 試論臺灣童謠 165
一 前言 165
二 臺灣開發的歷史淵源 167
三 臺灣歌謠的歷史 172
四 臺灣童謠的採集與研究 184
五 臺灣童謠的類型 201
六 結論 220
參考書目 226
附錄 兒語研究──兒童少年文學各種體裁用語溯源 233
一 兒語的定義 233
二 兒語產生的背景 234
三 兒語的特質 235
四 兒語的價值 236
五 兒語的類別 238
六 兒語的表現手法 239
七 兒語是各種兒童少年文學體裁的濫觴──以兒歌、童詩為例 242
八 有關兒語資料知見書目 244
九 結論:兒語研究的未來 245
參考書目 247
壹 試論兒童「詩教育」 1
一 前言 1
二 詩歌的本質 5
三 詩歌的特質 9
四 詩歌的境界 11
五 詩歌的形式與語言 17
六 兒童與詩 36
七 結論 50
參考書目 53
貳 釋童謠 55
一 緒論 55
二 歌謠的釋義與起源 62
三 歌謠的歷史 78
四 童謠及其歷史的考察 84
五 結論 105
參考書目 111
參 試論「兒語」 117
一 前言 117
二 有關兒語界定的考察 118
三 兒童的認知發展與語言學習 128
四 兒童的美學基礎 149
五 結論 158
參考書目 162
肆 試論臺灣童謠 165
一 前言 165
二 臺灣開發的歷史淵源 167
三 臺灣歌謠的歷史 172
四 臺灣童謠的採集與研究 184
五 臺灣童謠的類型 201
六 結論 220
參考書目 226
附錄 兒語研究──兒童少年文學各種體裁用語溯源 233
一 兒語的定義 233
二 兒語產生的背景 234
三 兒語的特質 235
四 兒語的價值 236
五 兒語的類別 238
六 兒語的表現手法 239
七 兒語是各種兒童少年文學體裁的濫觴──以兒歌、童詩為例 242
八 有關兒語資料知見書目 244
九 結論:兒語研究的未來 245
參考書目 247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