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那年,世時翻轉:一個西藏人的童年回憶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196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個西藏人對自己童年經歷的回憶。

前三章描寫出生、母親去世、出家等經歷。由於作者以平鋪直敘的方式描寫,看似繁瑣,但對於想了解當時的西藏生存環境以及藏人傳統生活細節的讀者,相信會有超值的收穫。

第四章開始是本書的重點,描述了他的父親和叔叔想把他們幾個孩子送到拉薩出家,希望因此避免中共民主改革的「世時翻轉」的經歷。他們在途中看到許多藏人部落和寺院被消滅的慘狀,多次和中國軍隊交戰,最後,在長江源頭與中共軍隊交戰時,父親戰死,餘人被俘,與許多藏人同被關入地牢中。後來,這幾個孩子被送到孤兒院,面對飢餓,數百名孤兒活活餓死,他們僥倖存活。書中以他們進入曲麻萊縣小學為結束。

作者的描寫非常細膩,包括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束手待斃的婦孺、難以想像的地牢、初期揮霍食物的孤兒院(因為戰利品和從藏人處沒收的很多)、幾百個孤兒最後活活餓死的經歷等,堪稱是最直接、最真實地展現那一時期西藏民族經歷的歷史畫卷。

作者

納倉.怒羅

西藏安多人,幼時喪母,曾出家,隨父到拉薩朝聖。1958年民主改革時,他的父親為躲避戰火,試圖將他們兄弟送到拉薩出家,結果他們在長江源頭遭到中共軍隊攻擊,父親戰死,他和哥哥成為戰俘關在地牢裡。後被送入孤兒院,在孤兒院的絕大部分孩子餓死後,倖存的他和哥哥被送進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學校,學成後成為中共幹部,並曾任曲麻萊縣副縣長等職。退休後定居西寧至今。

目錄

推薦序
作者簡介
寫此書的本願
那年,世時翻轉--一個西藏人的童年回憶的引子

第一章 投胎人身的悲歡之苦-前世積來的業果
第一節 美麗可愛家鄉 瑪迪曲卡麻村
第二節 永遠不會忘記 故鄉養育之恩
第三節 富饒安樂故鄉 溫暖殷實家庭
第四節 暇滿喜得人身 降生再到世間
第五節 適逢大好時運 朝拜聖教寺院
第六節 一生造化禍福 上師賜名指點
第七節 有緣喇嘛蒞臨 啼哭從此不再
第八節 溫馨殷實家庭 人財六畜興旺
第九節 阿媽如願以償 得朝上師寶剎
第十節 災難驟然臨頭 慈母謝世歸西
第十一節 富戶納倉家中 災禍接二連
第十二節 納倉家務巨細 盡由女傭主持
第十三節 缺德女傭當家 三餐不能自主
第十四節 我回自己家來 爺去極樂世界
第十五節 可憐我的恩父 從此無牽無掛

第二章 人生如黃羊角的節環-幼小朦朧甘與苦
第十六節 寺院轉經路邊 初嚐布施粥飯
第十七節 獨自生活歲月 感謝佳科舅舅
第十八節 寺院打水幼童 收養無家小狗
第十九節 貧困弱小孤兒 首次遭人欺凌
第二十節 和睦玩伴之間 竟為小鳥反目
第二十一節 葷油糌粑噎人 淘氣被狗咬傷
第二十二節 吃過阿特瓦特 去做羊羔牧童
第二十三節 頑皮四童騎牛 摔地昏死過去
第二十四節 偷吃食子不算 又捉幼鼠穿鼻
第二十五節 瘋狗肆虐亂竄 攪得帳群不安
第二十六節 羊群慘遭山火 阿喬鼓皮被捅
第二十七節 一坨凍馬糞蛋 不幸打瞎右眼
第二十八節 下河捉鳥未得 養匹喪母雛駒
第二十九節 造孽掏鼠之倉 救下蝙蝠性命
第 三十 節 馬群雖然失竊 孤兒羊羔歸我
第三十一節 青馬被賊盜去 無奈只得步行

第三章 朝聖拉薩頂禮佛祖身-時運良緣賜來的福分
第三十二節 只為超薦亡靈 前往拉薩朝聖
第三十三節 阿尼瑪卿神山 嘉陵鄂陵聖湖
第三十四節 義兄家吃酸奶 狼群口中奪羊
第三十五節 阿欽狼群肆虐 白唇野驢遭難
第三十六節 色吾加欽森多 可憐盲熊母子
第三十七節 碩壯無敵野牛 弱小灰褐藏羚
第三十八節 母親寧願喪命 也要保住孩子
第三十九節 才過通天渡口 又遇熊害匪患
第 四十 節 紛紛不停連天雪 紅塵呼嘯晝夜風
第四十一節 過了紅崖鷹巢 來到聖地拉薩
第四十二節 但願命運相濟 再叩佛祖金顏
第四十三節 謁過如意僧寶 又朝色拉哲蚌
第四十四節 告別甘丹山嶺 朝往桑耶白塔
第四十五節 新年拉薩度過 救下人犯一命
第四十六節 才回闊別故鄉 無辜災難臨頭
第四十七節 糾察師的「恩典」 一千五百鞭笞
第四十八節 拉章寺中有幸 叩謁班禪大師
第四十九節 大恩根本上師 貢唐堅貝央倉

第四章 逃難天涯之人心惶惶-世時大變無冤家
第 五十 節 世變凶兆頻顯 不得不出民團
第五十一節 投降也是白搭 災難照樣壓頂
第五十二節 武力威脅之下 僧侶自毀寺院
第五十三節 寺院盡遭破壞 逐往黃河彼岸
第五十四節 亂世降臨之夜 奔命遠走他鄉
第五十五節 前世因緣今始熟 僧俗同難十二人
第五十六節 大家同心協力 共濟渡過黃河
第五十七節 變亂大劫之中 村寺盡遭塗炭
第五十八節 西逃難民遭漢軍 東回佛客蒙殺戮
第五十九節 才從漢營脫險 又與民兵遭遇
第 六十 節 遍地無主牛羊 悲慘無助傷員
第六十一節 奪搶軍需槍枝 只得與兵相拼
第六十二節 卡日雜乾灘上 再跟漢軍對陣
第六十三節 終因寡不敵眾 蒙受死難禍殃
第六十四節 無緣抵達拉薩 父親命喪半途

第五章 掙扎地獄的孤兒生活-命運原是業積成
第六十五節 難度恐怖之夜 捕後心倒安寧
第六十六節 打手喪盡天良 凶殘勝似虎狼
第六十七節 即使要進牢獄 願與同伴一起
第六十八節 獄友喇嘛烏拉 恩人柔希加托
第六十九節 惡棍今遭報應 殘酷無情鬥爭
第 七十 節 虐殺令人髮指 反抗難逃厄運
第七十一節 老頭送去西天 我等拋進地獄
第七十二節 犯人三二九九 得遇同鄉親友
第七十三節 凌辱無二禽獸 殺害慘絕人寰
第七十四節 病痛饑餓未死 終於告別監獄
第七十五節 住在縣城邊上 等待同伴親朋
第七十六節 送去然倉學校 來到幸福院裡
第七十七節 說我迷信太重 我絕不受欺凌
第七十八節 外受凜冽風寒 內遭疫病饑荒
第七十九節 斷糧饑荒降臨 食皮難拒死神
第 八十 節 富家小孩易死 拋屍靠我窮崽
第八十一節 另紮小帳居住 捕食禿鼠求生
第八十二節 餓到臨絕之時 馬肉狗肉也食
第八十三節 牛肉未得遭狗咬 去偷羊時被虛驚
第八十四節 無奈只為生存 可憐(牛扁)犢短命
第八十五節 摘野菜吃草根 骨油蕨麻糌粑
第八十六節 姑娘性命得救 可憐小偷身亡
第八十七節 生死已定時刻 又逢故鄉同伴
第八十八節 受盡苦難未死 運轉幸福降臨

附錄:
創建「柔美圖旦曲闊大吉林」宗教點情況匯報(擇錄)
1.我的母校-曲麻萊縣民族中學
青海草原上消失的亡靈
尾語

序/導讀

達賴喇嘛尊者推薦序

  西元1957 ~ 1958年,中共政府無視於西藏的實際情況,在西藏東部的康區和安多等地強制推行所謂的「民主改革」等,以暴力極端殘酷地鎮壓西藏民族與人民。這段歷史的暴行繁不勝舉,卻幾乎沒有人真實記錄下來。因此,清楚明白這段歷史的,只剩下少數曾經親身經歷的老年人。

  納倉.怒羅的《納倉男孩的童年》 ,是一個西藏人的年少自傳,真實描寫了五十年代中共殘酷鎮壓西藏的史實。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記錄成書,沒有誇張、掩飾或杜撰。本書的出版,有助於新一代藏人了解自己的民族史,並對現代西藏史的研究與事實真相的瞭解有重大的價值,這一切都是值得肯定與讚許的。

  同時,本書已翻譯成中文,由臺灣的雪域出版社發行,對中文世界裡那些正直公義而無偏頗的華人學者和讀者而言,本書提供了瞭解西藏真實歷史的機會。

  願讀者通過本書認識並瞭解西藏,關心和支持西藏的正義事業!

釋迦比丘僧達賴喇嘛

唯色推薦序
我憶,故我們在。唯色


  2007年夏天,在西寧,加羊吉夫婦介紹我認識了納倉怒羅先生。據說他退休之前是玉樹州法院的一個官,在那之前當過曲麻萊縣的副縣長。那麼,他會寫一本怎樣的記憶之書呢?幾位安多友人都是我族優秀的知識份子,感慨地說,那應是第一部由境內藏人,透過個人身世來再現圖伯特民族苦難的歷史之書。

  當我見到納倉怒羅先生時,他把這本以母語完成的書贈與我和王力雄。據朋友們說,文字有著安多民間的口語風格。兩鬢斑白的他完全是典型的藏人形象,全無絲毫的“幹部”氣味,似乎穿上藏裝騎上馬,就是那獨行茫茫草原的牧人。納倉怒羅先生向我們仔細地講述著書中內容,有幾次,他的眼角泛起淚花。後來我在書中找到相關細節,那是1958年,他的父親,一個行俠仗義的牧人,一個帶著失去母親的兒子們去拉薩朝聖的信徒,因為被突然來到家鄉“解放”他們的“漢軍”的子彈打中,慘死在逃亡路上的幼子跟前。以及,他和哥哥後來與數千名男女老少被關押在地窖裡受盡令人髮指的虐待;再後來,在有著幸福之名的收養院中,因為斷糧饑荒導致不計其數的孩子與老人慘死,而他倆艱難倖存。

  此書的藏文原著於2007年6月由作者自費在西寧出版,被藏人們爭相傳閱,很快再版。2008年在達蘭薩拉出版。據悉發行總數達37000冊,屬十分罕見。讀者們紛紛致信給作者以示敬意,期待能夠翻譯成多種文字,讓更多的人瞭解在圖伯特的近代史上發生過什麼。有評論道:“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如此的歡迎和共鳴,是因為作者通過對自己童年的描述,如實地記錄了藏民族在中共入侵下所遭受的苦難,而這種記錄和敘說在當下的西藏是不被允許的。”

  我曾在拉薩的一位老師家裡聽他講起這本書,他與納倉怒羅先生是同代人,除了讚歎作者了不起的勇氣,還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果世上有‘翻身農奴’,納倉怒羅可以說是中共口中的‘翻身農奴’,可是,聲稱解放‘翻身農奴’的軍隊竟然連‘翻身農奴’的父親也屠殺,這又如何談得上是‘解放’呢?所以納倉怒羅這個‘翻身農奴’,即便是後來當上了幹部,依然會在晚年一個字一個字地記錄親人被殺、族人被戮的歷史,而這正是我們整個圖伯特的歷史。”

  是的,中共總是聲稱自己如何將“百萬翻身農奴”從那“最反動、最黑暗、最殘酷、最野蠻”的“舊西藏”中解救出來,如何使“舊西藏”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走向光明與幸福的“新西藏”。然而,這本回憶之書告訴世人的事實卻截然不同,如書中有一段描寫當災難來臨,十歲的納倉怒羅自述“在似睡非睡朦朧之中,我好像看見塔哇村搬遷的馬牛羊群、老人孩子和狗等慌慌亂亂在黃河邊上徘徊,有人在我耳朵邊說︰‘看見世事翻轉了吧,看見世事翻轉了沒有?’眼前似乎看見巨大的佛像一個個倒在我身上,供臺上的經卷落在我頭上,同時又響起:‘現在你看見世事翻轉了沒?’如此出現一遍又一遍的問話。”

  所謂“世事翻轉”即是圖伯特近代史上最血腥的一幕,伴隨著無比動聽的承諾帶來的卻是“直接毀滅共同人性”的災難,對於有佛教信仰的藏人固然可以視為無常之變、因緣之果,卻並不意味著可以沉默或遺忘。而苦難的製造者也深深明瞭這一點,所以有“人與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之說,不是“人”要遺忘,而是“權力”要讓“人”遺忘,以便讓它的謊言成為記憶,而“人”的記憶卻被它沒收、銷毀。

  事實上,一直以來,藏人們堅持著這一鬥爭。於個人而言,在境外有流亡藏人的回憶,在境內已經有了納倉怒羅先生的回憶;于民族而言,于圖伯特而言,有尊者達賴喇嘛的回憶錄,也有像達瓦才仁先生記錄的《血祭雪域》,以及我調查文化大革命在西藏的《殺劫》和《西藏記憶》、關於2008年圖伯特抗暴運動的《鼠年雪獅吼》等等。

  民族的歷史是由這個民族的個人歷史來組成的。沉默幾十年,作為在“世事翻轉”中倖存的見證人,納倉怒羅先生終於寫下的,不只是個人記憶,更是這個民族最為沉重的歷史檔案中的一頁。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建一個圖伯特的個人歷史博物館,納倉怒羅先生當是這個博物館的表率。西方哲學家有曰“我思故我在”,在圖伯特的個人歷史博物館的牆上,將寫下“我憶,故我們在”,而這需要許許多多個“我”的記憶,既要有見證人的記憶,還要有見證人的子孫後代的記憶。

  正如納倉怒羅先生在前言中所寫:“在那個年代遭受這樣苦難的何止是我一人?有成千上萬的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部跟我差不多的人生悲慘故事;一個部落或一個家庭,都有講不完的類似歷史故事,這是肯定的。但是,將這些歷史寫成文字的卻很少,它們只深埋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後人並不清楚、瞭解。若這些歷史事件要讓後代知道,就得由前輩們將之付諸於文字,然後交給後輩。我想這是留給他們最好、最珍貴、沒有比這更好的遺產了。對一個人來說是這樣,對一個家庭或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也許人們對納倉怒羅先生的童年故事會有疑問,比如失去母親的幼兒怎能記得家道如何中落?比如跟著父親去拉薩朝聖的孩童怎能記得漫長路途上遇見的雪山與湖泊?我也這樣有些唐突地問過納倉怒羅先生,而他的回答很簡單,只是說人生中有些事情是銘心刻骨的,許多個日日夜夜,他總是與倖存下來的兄長、族人一遍遍地回憶,所以他其實一直活在苦難的童年,反倒是後來歲月中的經歷變得依稀彷佛。

  沒有記憶就沒有納倉哇,也就沒有他死于“解放者”槍口下的父親和成千上萬的族人,所以他的記憶絕非掩蓋真相的侵略者的記憶,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藏人身為倖存者的個人記憶。當然在他的個人記憶中,除了“世事翻轉”帶來幾乎男盡女絕的種族屠殺、寺院盡毀的文化滅絕,還有在那之前,生活在圖伯特大地上的遊牧民族的日常生活那豐富而獨特的細節,以及為佛光所照耀的精神世界,我在讀到這一段時落淚了——

  “一會兒有個劄哇興奮地喊道︰‘太陽出來了﹗’在場的朝聖人全朝埡口狂奔,我們夾在人群中,爬到郭拉山埡口時,只見左邊山下的平原一片煙霧繚繞,陽光灑在煙霧中,大昭寺金頂上的金飾,金光閃耀,輝煌無比。我們隨著眾人一起磕頭、供桑,埡口人聲鼎沸,歡騰雀躍。我心裡湧起一股無法形容的喜悅,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啊!喇嘛貢確!佛祖如意寶,我們終於到拉薩了!’”2011/1/16,北京

推薦序 《1959,拉薩》
作者 李江琳


  《那年,世時翻轉--一個西藏人的童年回憶》,是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一位藏族退休幹部納倉‧怒羅寫的回憶錄。這本書的藏文版於2007年在西寧出版,在境內藏人中秘密流傳。2009年,我在印度達蘭薩拉研究1959年3月“拉薩事件”時,為了釐清“拉薩事件”的背景,以及普通藏人在“民改”和“平叛”期間的遭遇,曾請我的朋友桑傑嘉翻譯了其中的兩章。

  無論對西藏三區現代史研究者,還是對關心西藏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很重要的書。作者以他的親身經歷,為研究那段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研究西藏三區現代史的資料非常有限,因為牽涉到一段極其“敏感”的歷史,即1956-1962年發生在西藏三區的戰爭。

  官方歷史中所說的“西藏平叛”,指的是1959-1962 這三年內,在中央軍委直接指揮下,解放軍在衛藏地區,即現在的西藏自治區範圍內,針對藏人進行的全面軍事行動。 因此,“西藏平叛”這個詞有特定的地域範圍,並不包括在西藏自治區周邊地區,即川、青、甘、滇四省藏區的軍事行動。事實上,戰事並非僅限於衛藏地區,而是涵蓋了整個西藏三區,時間跨度長達6年。在此期間,中共動用了野戰軍、地方軍隊和民兵,參戰軍種包括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乃至於空軍,其規模相當於一場局部戰爭。

  多年來,1956-1962年間西藏三區藏人的反抗一直被稱為“叛亂”,對反抗做出的殘酷鎮壓一直被稱為“平叛”,但是,迄今為止,官方歷史中並未詳細說明,藏人為什麼“叛”,也沒有說明四川甘孜地區為什麼是在1956年,而不是在1950年“叛”。顯然,藏人的反抗與“解放”本身並無直接聯繫,而是另有原因。

  資料顯示,這場戰爭是1956年初,從四川甘孜開始的。1956年初,中共套用內地方式,在四川藏區開展暴力土改,沒收私人財產,大幅提高稅收,強行收繳民間槍枝,批鬥部落領袖,侮辱僧侶,激起了藏人的武裝抗爭。在中共的意識形態框架中,藏人的抗爭被稱為“反革命武裝叛亂”,毛澤東親自下令,調動包括野戰軍在內的大批軍隊,以現代武器和中共特有的“集中優勢兵力”、“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戰術方針,對

試閱

第八十節 富家小孩易死 拋屍靠我窮崽

我們又去了一趟縣城,商店裡,除了紅糖以外,任何吃的都沒有賣。我們走到商店背後,在一個小屋後面發現了七八條魚乾掛在屋簷下面,哥哥上前將魚取了下來裝進袋子裡,老遠走來一個漢人,但他什麼也沒說。我們再去軍隊拴馬的地方,牆腳下紮著幾頂布帳篷,有一頂帳房門口放著幾個包穀料袋,四下不見人影。哥哥說︰「慢慢走過去提一個過來。」我提走其中一個料袋,高牆上的哨兵卻沒告發我們。

我們帳房又死了一個小孩,以前死的都是饑病交加,最後死於疾病,但這回純粹是活活餓死。隔天天一亮,又死了一名小孩,老師叫了兩個年齡稍大的學生把屍體拖去扔掉,他倆說︰「我發誓我餓得拖不動了!」最後他們只拖到河邊便扔下屍體,後來我和哥哥齊力將屍體扔到河對岸的一條小山溝裡。

去三隊路上看見一個老頭在燒牛鞍上的皮條吃,旁邊兩個老阿媽在烤食自己靴底上的皮掌,哥哥給了他們一點鹽巴,老頭感激地說︰「噢,善良的孩子,謝謝,祝你長壽!」他還說三隊每天死六七個人。老阿媽說︰「快要死光了,我們就要死了!」在路上我問哥哥︰「住在河對岸時,我不是把吃不完的一袋糌粑藏在山上嗎?」他問我︰「你記得地方不?」「到了那裡我會找到的,是藏在一個石洞裡。」「現在就去看看。」我們踏過冰河來到對岸原先住的地方,從山腳下向上望去,可以看到山翼的岩崖,我們一爬上去便找到了。因為是在新年前放的,袋子底部進了水,並且跟洞裡的土石凍結在一起,裡面的糌粑坨凍得結結實實,化了凍吃起來跟剛拌的一樣,非常好吃。我們天黑後才鑽回帳房,那對兄妹還在等我們回來,我分給他們一點糌粑,教他們蒙在被窩裡安靜地吃。

太陽出來後,卻沒有人起床,沒有吃的,起來也是白受凍。哥哥跟我拿了一點點糌粑去伙房,問炊事員布洛能不能給點茶喝,她給了一小壺開水,我跟哥哥便端到崖下一個有陽光的地方,沾著鹽吃起糌粑。晚上聽見一個小孩哭喊肚子痛,到了後半夜便聽不到哭聲,我便知道答案。因為找不到拋屍的人,小孩的屍體原地擺放了兩天,直到第三天早上歐巴、哥哥跟我才把屍體處理掉。我們帳房裡全是年紀較小的,稍大點的只有哥哥和歐巴兩個人:而歐巴才十三歲,比哥哥小了一歲。

本來學校的小孩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平時從沒經歷饑寒的日子,沒有自食其力的經驗,如今遇上饑荒便沒一點能耐,皮子拿在手裡也不會吃,只等著食堂給什麼吃什麼;他們經不起饑餓,輕易地便餓死。這十多天以來,三個隊共死了二百多名小孩,聽說都是富人家的子女。老人也一樣,至今死了一百多人,據說也都是有錢人。現在人死容易,拋屍的人卻難找了。

二隊很多小孩圍在帳房前,原來裡面死了兩個女人,沒人處理屍體,所以不敢進去。五六天後我再度經過,帳房已快塌陷,兩具屍體仍在。我拿出小刀,割斷了帳篷四周的拉繩,帳房一塌下便蓋住了死屍。我告訴哥哥這件事,他說︰「噢,這就行了,屍體經過一個夏天就會和帳篷一起腐爛掉。」這時食堂門口圍滿了人,炊事員布洛高聲嚷道︰「伙房裡滿滿一盆狗油昨晚全讓人偷吃了,以後湯裡一點油都沒得放了,不知是哪一個賊幹的!」我們從沒聽說過伙房裡有狗油,老師說︰「這事就算了吧,都快餓死了。」中午我們去食堂喝了一碗清水湯,湯裡有點糌粑味兒,上面飄浮的肯定是狗油。還沒餓死的孩子和老人,大概就是這一小碗清水湯的功德了。

晚上剛躺下不久,兩個小孩肚子痛得哇哇叫,哥哥怎麽哄、怎麽安慰均於事無補,鬧到後半夜才安靜下來,我心想可憐的孩子,恐怕已經死了。沒錯,天亮後發現已死的兩人臉腫得很厲害,枕頭上吐滿了油汁。原來偷吃狗油的是他們,我向老師報告這件事,他說︰「好後生,你們能想辦法把屍體拋掉嗎?我病得走不動了。」我去找更群,他們的帳房門口也擠滿了人,同樣也死了兩名學生,兩人的臉也呈現腫漲,一旁也有吐出的油汁,人們說︰「這兩個就是昨天偷狗油的,可憐吃多了反而要了命。」我沒找到更群,於是往上走去,一個帳篷門前同樣聚集很多小孩和老人,這裡又有死法跟前面一模一樣的三個人。噢,上師三寶明鑒,一盆狗油竟奪去七個小孩的性命,所謂死原來是這麽地容易,這不是餓死,而是「撐」死。

有一位老阿媽說︰「唉﹗小孩子家不知道,長期饑餓後,突然吃多了就會死。」苦的是找不到拋屍的人,現在規定那個帳房的人一死,得由那個帳房裡的人負責將屍體拋掉。我走進帳房,空無一人,門邊只有兩個小孩,不要說幫忙拋屍,他倆已餓得氣若遊絲。沒辦法之下,我把繩子拴在屍體的脖子上,一路拖到了崖邊,再將屍體推下去,回到帳篷再用同樣的手法把另一具屍體拋下崖,小孩子體弱屍小拖起來比較容易。我走到崖下又一一將屍體拖過冰河,拋到了河對岸的小山溝裡。

我自小不怕死人,以前住寺院時,父親在天葬場解剖過許多屍體,每次都帶著我為他燒茶,所以現在一點也不怕拋屍。今天第一次獨自拋了這兩具無主死屍,內心感到十分坦然平靜。

第八十一節 另紮小帳居住 捕食禿鼠求生

睡前歐巴來了,他說︰「佳貝兄弟,我要到二隊,我奶奶快死了,奶奶若是死了,我再回來。」我們帳房已死了七人,今天歐巴一走,只剩下七個人,很明顯地剩下的人沒有存活的希望,死是遲早而已。由於餓的時間過長,只靠每天中午一小碗清湯是無法救大多數人的命。沒想到今天我們帳房又死了兩個,我只能悄悄地在屍體的脖子上拴上繩子,一具一具拖到河對面的小溝。

接連幾天每隊陸續都有人餓死,一隊共死了二百七十多人,這十多天裡我們帳房又死了兩個,現在只剩下小女孩、哥哥和我三個人。小女孩哥哥死的那天早上她一直嚷嚷︰「哥哥起來啦!」我將她騙到伙房,再趁空檔時間處理了她哥哥的屍體。當她回來問我︰「怒羅哥,我哥去哪裡?」我回答︰「你哥被一個熟人帶走了,幾天內不會回來,以後由我來照顧你。」我變換不同方法哄她,她以為我說的都是真的,可是我常忍不住私下偷偷地哭。哥哥跟我弄到任何吃的都分她一份,然而五六天後她也死了,這是我們帳篷裡我拋的最後一具屍體。如今,這頂大帳房裡就剩下哥哥跟我兩個人了。兩個多月裡,那麽多同伴受盡饑寒交迫的折磨,看著同伴一個個死去的恐懼,為了活下來的一線希望,竭盡生命最後一絲的力量,顫顫巍巍掙扎著去食堂喝那一小碗稀麵湯或糌粑湯,然而最後還是沒有熬過長時的饑餓,一個個小生命在生存希望熄滅後踏上了黃泉路。

我饑餓難當,不但走不動,耳朵裡嗡嗡作響,全身無力,動不動就倒下睡著,其他小孩常在睡著後沉沉死去。這期間我特別想睡,大概死期不遠了吧,哥哥說︰「你去問老師可不可以把這帳房重新紮一下。」才讓多傑老師靠在鋪上坐著,我一進去,他抬起頭問︰「噢,你還活著,佳貝呢?」我回答︰「哥哥在家,就我們兩個還沒死。」「好,過來!」他從鋪底下抓出一把奶渣給我,我一邊吃一邊問道︰「老師,我們帳篷的小孩全死光了,我們不敢睡在帳篷裡,能不能把它重新紮一下?」他說:「我現在除了一點點曲拉 再沒什麼吃的了,你們兩個好後生,挺著點,只要不死,日子會變好的,帳篷的事你倆想怎麽做都行。」他又抓一把奶渣交待我︰「這點拿去給佳貝,你倆還有什麼吃的沒?」「我們還有一點糖、一點豆子、還有鹽塊。」「好,兩個好後生,想點辦法,別餓死。」回家後我問哥哥︰「老師說他沒有吃的了,他會不會餓死?」哥哥說︰「老師是大人,不像小孩和老人,不會輕易餓死的。」

由於帳篷太大,無法拉倒,哥哥只好用刀割斷了中間的連接繩子,再將它分成兩半拉倒,再從一半的中間割開,取了四分之一帳片,然後在中間割出方形天窗,再將三根杆子一端用繩子紮住三腳叉開,將帳篷布套在上面,周邊用石頭壓住,這樣便搭起了小帳篷。從此刻起,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帳篷。現在坎上只有我們這頂帳篷,附近再沒有其他帳篷。我們做了一個小竈台,再從帳群拿了兩口小鍋,炊事員布洛給了我們兩條毛口袋,這樣便備齊了一個小家庭所需的一切了。

然後我們去色吾河邊找石板時,在河邊的冰洞裡發現了一頭死牛犢的後半個身軀,前半身大概已經被狗吃了,但骨架和表皮完好,骨頭上還有些許肉,我們欣喜異常,在這個搭起新帳篷的日子,如同宰了一頭牛似的,如此一來什麼都不用愁了。解好牛犢肉和骨頭,取出腸肚下水,褪掉皮上的毛,切碎後烹煮。我從學生食堂撿了一些泡過的廢茶葉,下鍋一熬,還帶著茶味。現在有肉、豆子、一點包穀,一把曲拉還有糖和鹽,一個月內肯定不會餓死。

一隊原有三十多頂帳篷,現在除了我們和食堂兩家以外,沒有一頂帳房冒出炊煙。每天早上,帳篷門前總會出現幾個快要餓死的小孩,我們便給他們一些肉湯,還有一兩口牛皮。成了習慣後,才旺、桑傑兄妹倆、若拉還有叫不出名字的小孩們每天圍著我們轉。我們的帳篷距離食堂約百步遠,炊事員布洛有個五歲的女兒,老是一路叫著「哥哥怒羅」來找我玩。布洛為感謝我陪她女兒,會給我一點糌粑奶渣。我偶爾跟小姑娘說︰「去,跟你媽要點糌粑來!」她有時會帶一些拌好的糌粑來,我們便一起吃。有一次布洛說︰「喂,你別再教壞我丫頭了!」她嘴上雖這樣說,但又給我一碗糌粑奶渣。我心想大夥兒只喝清水湯的時候,炊事員不但自己有吃的,還能送給別人,真是奇怪。我知道她是因為女兒的關係才給我食物,不論如何,她是我的恩人。

這幾天哥哥跟我沒去食堂喝清湯,我們告訴炊事員把我們的那一份分給經常到門口的那兩個孩子。一天早上,哥哥提著兩隻禿尾鼠回來,他說︰「這條河對面灘裡、坡上到處都是禿尾鼠,今天我用石頭打死了兩隻,還在幾個鼠洞口架好了石板扣,明天早上再去,一定可以打著幾隻。」禿尾鼠雖小但味道還不錯。我把鼠頭、肝、肺、腸肚、燎去毛後的鼠皮剁好煮了一鍋湯,當那些小孩來時,便可以分給他們。由於過於饑餓,孩子們往往喝了湯後,頭上臉上全是汗。自此以後,哥哥晚上便出門架石板扣,隔天早晨總會帶五六隻禿尾鼠回來,我心想若每天都能抓到禿尾鼠,這八九個小孩肯定不會餓死。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856237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