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的基本觀點,採自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本屬平實,著者又是一個平凡的人,所能發抒的,只是平凡的意見。本書稱為平凡的道德觀,用平凡二字限制觀字,以見所說之平凡,並以自別於高深的學理。
本書特色
1.本書的基本觀點,均採自孔子的思想,用平凡二字限制觀字,自別於高深的學理,以見所說實為尋常應循之理。
目錄
第一章 道德的義意與任務
第二章 根本要求:人生的安寧
第三章 安寧的意義與求安的途徑
第四章 善惡與真偽的關係
第五章 修養的要義與人格的等級
第六章 道德的民主性與科學性
第七章 苦樂的安排
第八章 仁義與功利
第九章 諸德成美的條件
第十章 美德與惡德的形似功異
第十一章 德的衝突與調和
第十二章 個人最低限度的義務
附錄:如何做父親
如何做子女
夫婦之道
序/導讀
(自序)
二十年來,對於道德問題、時時有所論述,以發抒個人的一得之見,雖甚淺薄,而敝帚自珍,以為尚能無悖於理。不過那些意見散見於闡釋孔子思想與研討文化問題的諸文之中,東鱗西爪,彼此之間、未有聯貫,更說不上體系。年來記憶日就萎縮,讀過的書、有如能再作研究之計,縱使不自量力而猶欲奮發研究,亦必無復成果可言。研究與寫作的形成已達終點,及早結束,上不失為自知之明。惟念有關道德問題的意見散在各篇,未經結合,未設有條理為之貫通、為之範圍,不免留下一大缺憾。為了彌補此一缺憾,乃振作已衰的精力,彙集曾經發表過的意見,已為主要資料的一部分,並附加未曾形諸文字的意見,以為主要資料的另一部分與補助資料,寫成本書,以期稍具完整的形態。其曾經發表過的意見,在本書中或採其意而異其詞,或照錄期一小段,各依行文的方便而定,非有一定的標準。其未曾形諸文字的意見,或為平素所執持而藉此機會以發抒,或為了助乘敘述形態的完整而加入,都出於新撰。至於書中那一部分屬於發表過的,那一部分屬於未曾發表過的,無關要義,故不予發明。
本書雖求敘述之稍具完整形態,但並未將倫理學上全部問題,一一納入研討之列。如道德的起源、良心的意義、諸家學說的得失,均為倫理學所應探討的問題,本書概未涉及。本書所述,限於個人興趣所及而又有所見的事理,亦即只是著者個人對於道德的看法。故有所見,始有所論,無所見,則默爾置之。本書之所以稱為道德觀,而未敢稱倫理學,其故即在於此。
著者幼年所受,是儒家精神的教育,晚年所喜歡研究的,是孔子的思想。所以對於孔子所說,尤其對於孔子在道德方面所垂示,最為服膺,而思所以宗奉與弘揚。所欲弘揚的孔子思想的根本大義,不定兼及其細微的末節。其根本大義,真可謂萬古長新,其細微末節,則時移勢易,不一定為現代所可適用。著者所見的孔子思想,與昔賢及時賢所見,容或不盡相同。孔子思想非常平實,不說怳惚迷離而不可究詰的話,不講幽隱玄妙而不可捉摸的理,只就尋常日用的事情,提示做人的道理。所提示的不過高,亦不過卑,只要立志去做,為人人所能做到,但若怠忽而不努力,則又終於不能到達。例如講到仁,孔子只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謂仁在近不在遠,欲其來,不會拒而不來,不欲其來,亦不會不請自至,從未說過後儒所稱道的那些話,如與天地合德,與萬物同體。
本書的基本觀點,採自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本屬平實,著者又是一個平凡的人,所能發抒的,只是平凡的意見。本書稱為平凡的道德觀,用平凡二字限制觀字,以見所說之平凡,並以自別於高深的學理。
中華民國六十年陳大齊識於臺北寓所,時年八十有五。
試閱
二十年來,對於道德問題、時時有所論述,以發抒個人的一得之見,雖甚淺薄,而敝帚自珍,以為尚能無悖於理。不過那些意見散見於闡釋孔子思想與研討文化問題的諸文之中,東鱗西爪,彼此之間、未有聯貫,更說不上體系。年來記憶日就萎縮,讀過的書、有如能再作研究之計,縱使不自量力而猶欲奮發研究,亦必無復成果可言。研究與寫作的形成已達終點,及早結束,上不失為自知之明。惟念有關道德問題的意見散在各篇,未經結合,未設有條理為之貫通、為之範圍,不免留下一大缺憾。為了彌補此一缺憾,乃振作已衰的精力,彙集曾經發表過的意見,已為主要資料的一部分,並附加未曾形諸文字的意見,以為主要資料的另一部分與補助資料,寫成本書,以期稍具完整的形態。其曾經發表過的意見,在本書中或採其意而異其詞,或照錄期一小段,各依行文的方便而定,非有一定的標準。其未曾形諸文字的意見,或為平素所執持而藉此機會以發抒,或為了助乘敘述形態的完整而加入,都出於新撰。至於書中那一部分屬於發表過的,那一部分屬於未曾發表過的,無關要義,故不予發明。
本書雖求敘述之稍具完整形態,但並未將倫理學上全部問題,一一納入研討之列。如道德的起源、良心的意義、諸家學說的得失,均為倫理學所應探討的問題,本書概未涉及。本書所述,限於個人興趣所及而又有所見的事理,亦即只是著者個人對於道德的看法。故有所見,始有所論,無所見,則默爾置之。本書之所以稱為道德觀,而未敢稱倫理學,其故即在於此。著者幼年所受,是儒家精神的教育,晚年所喜歡研究的,是孔子的思想。所以對於孔子所說,尤其對於孔子在道德方面所垂示,最為服膺,而思所以宗奉與弘揚。所欲弘揚的孔子思想的根本大義,不定兼及其細微的末節。其根本大義,真可謂萬古長新,其細微末節,則時移勢易,不一定為現代所可適用。著者所見的孔子思想,與昔賢及時賢所見,容或不盡相同。孔子思想非常平實,不說怳惚迷離而不可究詰的話,不講幽隱玄妙而不可捉摸的理,只就尋常日用的事情,提示做人的道理。所提示的不過高,亦不過卑,只要立志去做,為人人所能做到,但若怠忽而不努力,則又終於不能到達。例如講到仁,孔子只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謂仁在近不在遠,欲其來,不會拒而不來,不欲其來,亦不會不請自至,從未說過後儒所稱道的那些話,如與天地合德,與萬物同體。
本書的基本觀點,採自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本屬平實,著者又是一個平凡的人,所能發抒的,只是平凡的意見。本書稱為平凡的道德觀,用平凡二字限制觀字,以見所說之平凡,並以自別於高深的學理。
中華民國六十年陳大齊識於臺北寓所,時年八十有五。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