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資治通鑒全書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196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溫公(司馬光)可謂知、仁、勇也。(宋.朱熹)
儒者之澤,大行於民。伊周以來,惟公一人。(明.方孝孺)
習聞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體力行《通鑒》原則。(明.朱元璋)
事關前代得失,甚有裨於治道。(清.康熙)


《資治通鑒》是一部「貫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的編年體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記敍了從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的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全書貫穿了政治盛衰的意識。

本書生動地敍述了帝王將相們的治國為政之道、待人處世之理,及其生死悲歡之態,深入地探討了秦、漢、晉、隋、唐等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三國鼎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分裂政權的盛衰之由。

司馬光修撰《通鑒》,目的明確,即是要「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司馬光希望宋英宗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治世啟發。

本書特色

讀《資治通鑒》使人明智,可以豐富史學知識,還可以以史為鏡,探尋經驗教訓,尋找人生座標。

作者

編撰者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生於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縣),祖籍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他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目錄

前言
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三家分晉         
秦滅六國
楚漢之爭
漢與匈奴和親
周勃安劉
七國之叛
張騫通西域
霍光廢立
光武中興
黨錮之禍
黃巾起義
火燒赤壁
淝水之戰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軍滅陳
晉陽起兵
玄武門之變
武則天稱帝
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
裴度征淮西
朋黨之爭
柏鄉之戰
劉知遠崛起
周世宗改革

試閱

前言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全書共294卷,又有考異、目錄各30卷,記載了從西元前403年至西元959年1362年的史事,屬編年體通史。司馬光最初寫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因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遂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322種。協助司馬光編撰的有劉攽、劉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全書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

本書是為普通讀者所編的一個《資治通鑒》選本,以中國古籍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點校本為底本。該底本為繁體字。

作為《資治通鑒》這樣的鴻篇鉅著,其在敍事中所涉人物、地名、職官眾多。本書從作者洋洋灑灑的300餘萬言中選取其中25件重大事件,按發生年代的先後為序編排,並加標題,予以注釋。本書選取時還注意到情節的生動性和事件的完整性。所選文章中涉及很多人物、地名和職官,對此不能一一予以注釋,僅根據行文的敍述,對與行文關係密切者擇要選注。此外,為了便於閱讀,對生僻和易讀錯的字加了注音。對字和詞語的注釋力求簡潔明瞭和通俗易懂。

本書在注釋時曾參考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嚴衍《資治通鑒補正》、陳垣《通鑒胡注表微》,及一些所能見到的選注本,特此說明。對有爭議之處,主要是自己判斷而定,至於理由、依據,限於體例,不作說明。

為方便讀者閱讀使用,於書末附有「《資治通鑒》所記大事記」、「《資治通鑒》主要版本及研究著作」、「《資治通鑒》名言警句」等助讀材料三篇。

內文

◎三家分晉

【題解】

三家分晉是中國社會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魏、趙、韓三家代表晉國新興的地主階級勢力,他們在同貴族鬥爭的過程中,爭取民眾,壯大自己,於西元前453年滅掉智氏,瓜分晉室。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封三家為諸侯,正式建立了三個封建國家。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鑒》卷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①。

臣光曰②: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③。

嗚呼!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猶綿綿相屬者④,蓋以周之子孫尚能守其名分故也。

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⑤,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列於諸侯,是區區之名分復不能守而並棄之也。先王之禮於斯盡矣!

【注釋】

①「初命」句:魏、趙、韓三家世為晉大夫。魏斯,畢萬的後代;趙籍,晉大夫趙衰的後代;韓虔,春秋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三人分別是戰國七雄魏、趙、韓國的開國君主。

②臣光曰:此三字以下是司馬光的議論。

③公、侯、卿、大夫:公、侯,為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二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卿、大夫,西周、春秋時國王及諸侯所分封的臣屬。

④文、武:文,指周文王,商末周族的領袖。姬姓,名昌,商紂時為西伯,亦稱伯昌。他統治時,國勢強盛,曾建立豐邑(今陝西西安市西南灃水西岸),作為國都。武,指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發。繼承其父文王遺志,聯合庸、蜀、羌等方國部落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灃水東岸)。

⑤「今晉大夫」句:指西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原文】

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①,智果曰②:「不如宵也③。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④,射御足力則賢⑤,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⑥,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於太史⑦,為輔氏。

【注釋】

①智宣子:名申,晉國六卿之一。瑤:宣子之子智伯,諡號襄子。

②智果:智氏族中的人。

③宵:智宣子的庶子。

④則:猶「乃是」。

⑤射御:射,放箭。御,駕駛車馬。

⑥陵:通「凌」。侵犯,欺凌。⑦別族:另立一族。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

【原文】

趙簡子之子①,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後,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辭於二簡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③;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

簡子使尹鐸為晉陽④,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⑤?」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⑥。簡子謂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⑦。」

【注釋】

①趙簡子:即趙鞅,晉國六卿之一。

②簡:戰國至魏晉時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或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劄或牘,統稱為簡。

③習:熟悉。

④為:治。晉陽:古邑名。故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區。

⑤「以為繭絲」兩句:繭絲,構成蠶繭的絲縷,比喻統治者向人民苛徵暴斂,有如剝繭抽絲。保障:保護,防衛。也指起保衛作用的事物。

⑥損其戶數:指少收稅於民。

⑦必以為歸:一定要以此作為安身之處。

【原文】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於藍臺①。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②。智國聞之③,諫曰:「主不備難,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不然。《夏書》有之:『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④。』夫君子能勤小物⑤,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蚋、蟻、蜂、蠆⑥,皆能害人,況君相乎!」弗聽。

【注釋】

①與韓康子、魏桓子宴於藍臺:韓康子、魏桓子同為晉國六卿之一。藍臺,地名。

②段規:韓康子之相。

③智國:智氏族人。

④「《夏書》」句:見《尚書‧五子之歌》,意指人常犯過失招來怨恨,並非都由於明顯的太大過錯,而往往是由小事引起的。因此應在細微難見的地方注意克服,不使小錯變成大錯,使人怨恨。

⑤勤:認真。小物:小事。

⑥蚋(ㄖㄨㄟˋ):昆蟲,吸食人類的血液。蠆(ㄔㄞˋ):蠍類毒蟲。【原文】

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曰:「智伯好利而愎①,不與,將伐我;不如與之,彼狃於得地②,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嚮之以兵③,然後我得免於患而待事之變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萬家之邑於智伯④。智伯悅。又求地於魏桓子,桓子欲弗與。任章曰⑤:「何故弗與?」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與。」任章曰:「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周書》曰⑥:『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然後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⑦,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乎⑧!」桓子曰:「善。」復與之萬家之邑一。

【注釋】

①愎(ㄅㄧˋ):執拗,倔強。

②狃:因襲,拘泥,習以為常。

③嚮:對。

④邑:相傳上古行政區劃名。夏制,五里為邑。周制,四井為邑。

⑤任章:魏桓子之相。

⑥《周書》:這裡指《逸周書》。

⑦擇交:選擇朋友。圖:謀取。

⑧質:箭靶。

【原文】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於趙襄子①,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襄子將出,曰:「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②,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③,其誰與我④!」從者曰:「邯鄲之倉庫實。」襄子曰:「浚民之膏澤以實之⑤,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鐸之所寬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

【注釋】

①趙襄子:名無恤,趙簡子之子。

②長子:邑名。在今山西省東南部。

③「民罷力」句:意為過去要民眾累死累活地把城築起來,現在又要他們付出生命去死守城池。罷,通「疲」。

④其誰與我:誰和我同力。

⑤浚:掘取,榨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63675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