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從相遇到療癒:自我關照的藝術遇療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66
    3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帶著良善的意圖,尊重藝術的優勢與不足,讓創作成為陪伴,才是藝術關照的本質與精神。

 

藝術是一種與心神對話、與靈魂同在的方法。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 

藝術關照是透過創作、與作品對話的歷程,去覺察、意識及接納自我的身心靈狀態,進而做出某些行動來調適和改變。

 

本書的每位作者都是藝術治療師,有各自的生命脈絡及存在議題,共同的是透過不同的藝術創作歷程與經驗,運用榮格的積極想像,與作品對話及反思,或經驗失落悲傷與復原轉化,或探索身體、疾病與創傷經驗,或運用夢境、神話創作、手作木工等追尋自我真實本質,貼近並認同自己內在真實的世界。

 

唯有治療師真真切切地關照自己,才能在助人場域以及個人生命中誠誠懇懇地關照他人。本書見證了藝術的療癒力量,透過自我關照,讓藝術成為自助和助人的動力。

 

本書作者分別運用以下九種藝術媒材,深度分享個人生命故事,面對存在的終極關懷,找到自身的歸屬與存在的意義。

˙與「木工」相遇

˙與「罕見疾病自畫像」相遇

˙與「歷程性繪畫」相遇

˙與「曼陀羅」相遇

˙與「夢工作」相遇

˙與「神話」相遇

˙與「天使兒子」相遇

˙與「回應性創作」相遇

˙與「水墨」相遇

作者

吳明富――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專任副教授
周子涵――國教署北區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黃俊勇――馬來西亞孝恩輔導與諮商部門藝術治療師
姚力元――全職媽媽與兼職藝術工作
林正寰――輔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
周大為――李政洋身心診所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
徐玟玲――杏羽藝術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
陳奕宇――臺北市教育局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駐校心理師
王蓉瑄――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兒童醫院約聘藝術治療師
 

目錄

主編序    吳明富

與「木工」相遇:手作心流,正念木工      吳明富

與「罕見疾病自畫像」相遇:生命之母,馬凡氏    周子涵

與「歷程性繪畫」相遇:異遇,藝癒   黃俊勇

與「曼陀羅」相遇:圓,孕育   姚力元

與「夢工作」相遇:存在,會心   林正寰

與「神話」相遇:我的蛻變神話    周大為

與「天使兒子」相遇:暗裡的吉光片羽   徐玟玲

與「回應性創作」相遇:我是映你是    陳奕宇

與「水墨」相遇:兒童病房裡的水墨觀心   王蓉瑄

序/導讀

主編序

文╱吳明富

    
在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藝術治療組教書已十年整,每一年都有超過百位以上的學生報考,希望成為一名藝術治療師。這麼多年下來,與來自不同專業領域和生命背景的學生相遇和結緣,總會好奇的探問:「為什麼你想成為藝術治療師?」幾乎所有人,用了不同的話語,傳遞出相同的訊息:因為我從自己和/或他人身上,見證到藝術的療癒力量。
    
與藝術相遇,進而療癒,讓藝術成為自助和助人的助力,是我邀請其他八位作者一起撰寫這本書的立意。但是,在這裡要強調的是:自我關照並非等於自我「治療」。藝術關照是透過創作、與作品對話的歷程,去覺察、意識及接納自我的身心靈狀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地面對個人生活或專業工作上的議題,進而做出某些行動來調適和改變。如果,這樣內求的「覺」、「識」和「知」,最終指向自己需要外求心理專業的協助,那麼,藝術關照便是一塊跳板、一座橋樑、一扇窗門,讓你通往真正的治療之路──尋求任何適合自己狀態的各類型藝術治療、心理諮商和精神醫療的服務。
    
藝術是一種與心神對話、與靈魂同在的方法,但絕對不是一帖能應付各種生命疑難雜症的解藥;創作可以讓你「越走越裡面」,但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進得去、出得來」。需要看醫生,就該看醫生;需要吃藥,就該乖乖服藥。帶著良善的意圖,尊重藝術的優勢與不足,讓創作成為陪伴,才是藝術關照的本質與精神。
    
「藝術遇療:與藝術相遇的自我關照」這本書所有的作者都是藝術治療師,從資深到資淺,我們都有各自的生命脈絡、各異的存在議題。治療師也是人,既是人,就會有五臟六腑、七情六欲,無法像一張空白的畫布,白得讓人可以無限想像、無盡投射。我們總會在私領域(個人生活)和公領域(助人專業)裡,從過去到現在,冷不防在其上揮灑五顏六色、拼組七形八狀,成就出獨特的生命景緻。書中的每一篇章,就像是每一位作者站在這一幅積累而來的歷程性畫作前,退一步看,進入一個狀態,透過「回應性」創作和「見證性」寫作,梳理出我之所以成為如此的我、我的作品之所以鏡映出「我是我」的理由。
    
本書分為九個篇章,撰寫架構分成六個部分:
1. 相遇-與藝術相遇的背景
2. 定錨-開始藝術創作前的準備(媒材選擇、空間規劃、時間安排、創作方法)
3. 啓航-藝術創作的歷程與經驗
4. 航行-與作品的對話
5. 過渡-對創作歷程和作品對話的反思(與現實生命議題連結及如何自我關照)
6. 彼岸-總結、注意事項與建議
    
然而,每一位作者有各自的寫作風格和意欲呈現的內容主軸,身為主編又是作者之一的我,盡其所能地在這樣預設的架構下,給予彈性並修改潤飾,最終希望這本書可以藉由九個人的藝術遇療經驗,介紹一些創作方法和媒材,激勵讀者依自己的步調,進入一個狀態,啟動創造性驅力,與藝術會心、讓藝術作伴,將個人日積月累的情緒想法、渴望期待,以及身心靈整合的需求,通過藝術創作之行動,體現於外地被看見,進而被正念關照。
    
當我們從代表困惑、衝突或危機的「此岸」,欲航行到象徵接納、復原或整合的「彼岸」時,過程中難免有暗流、有風暴、有迷航之際,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懂得「真不好過」。與媒材相遇(不管是繪畫、攝影、木工、水墨、雕塑或複合材料)所產生的愉悅感和啟發性,讓我們願意停留在面對問題的當下(不論是生涯、認同、失落、家庭、成長或情感議題)所造成的抗拒、不安與恐懼,允許藝術創作成為中介,引領著我們度過這樣的過渡階段,轉化到另一個狀態,推動療癒的正向循環。
    
在此,我要感謝張老師文化,願意成就這本書的出版;同時要感謝與我一起參與這次書寫計畫的八位作者:謝謝子涵,願意用自畫像分享與罕見疾病奮戰的調適歷程;謝謝俊勇,願意以歷程性繪畫分享離鄉背景來臺灣求學和工作的心路歷程;謝謝力元,願意藉由曼陀羅分享懷孕前、中、後的身心變化歷程;謝謝正寰,願意透過「存在˙夢工作」分享對家庭角色變動的思考歷程;謝謝大為,願意用神話創作分享同志身分的認同和個人的蛻變歷程;謝謝玟玲,願意整理長期的創作分享面對天使兒子的失落歷程;謝謝奕宇,願意透過回應性創作分享為自己發聲的成長歷程;謝謝蓉瑄,願意分享用藝術照護病童和家屬、用水墨撫平預期性悲傷的反思歷程。最後,也謝謝我自己的私心,用了較多篇幅分享手作木工和生涯轉換的探索與掙扎歷程。這本書不論是圖像或是文字的分享,都希望能抛磚引玉,鼓勵並提醒讀者,唯有真真切切地關照自己,才能誠誠懇懇地關照他人。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693933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1*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