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坑口」一名,源自孟公屋村附近一條水坑。該水坑直通大海,而「坑口」位處於水坑的出口,故以之命名。
開埠初期,坑口居民仍以務農、捕魚為主。後來因為地利因素,坑口逐漸出現各種工、商業運作,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必定是「坑口墟」。時至今日,坑口墟也隨着社區變遷而消失,坑口的發展也越趨多元化。
開埠初期,坑口居民仍以務農、捕魚為主。後來因為地利因素,坑口逐漸出現各種工、商業運作,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必定是「坑口墟」。時至今日,坑口墟也隨着社區變遷而消失,坑口的發展也越趨多元化。
序/導讀
坑口風物志序
坑口為九龍半島東部孟公屋村附近一條大水坑之出口,出口處之港灣名將軍澳,其東為清水灣半島,西為調景嶺,北部沿岸陸上有將軍澳村、魷魚灣村、及坑口村等大聚落。
將軍澳村為該區最早創立之聚落,早於明代中葉之地圖上已有記載。清初遷海,該村居民遷回內陸,鄉村一度廢置,復界後(十七世紀末)遷回,重建家園。其後(十八世紀初)魷魚灣村、及坑口村相繼創立。
十九世紀末,坑口村因位將軍澳及清水灣半島之地域中心及市場中心,加以鄰近之海灣可供漁船停舶,故該地發展為墟市,村前坑口街有眾多店鋪。至二十世紀初,該墟市與筲箕灣及西貢兩地,更有街渡連接,其經濟更為發達。
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地之交通地位漸失,惟市場中心地位仍存,時稱坑口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將軍澳沿海地區進行填海造地,各村遂多被遷建,土地另作發展。九十年代,填海地區上已建有眾多之公共房屋及私人屋苑。如今,該地已發展為一新市鎮,名坑口新市鎮。除將軍澳村仍位原地,其他村落皆遷建新址。
得聞葉德平兄對坑口認識甚深,並獲委修編《坑口風物志》。今書成,囑余為之序。余以其對地方文化保存幫助甚大,故特加推薦。望日後更多此類書籍得以出版,余之願矣。是為序。
貳零壹捌年暮春壹月蕭國健於顯朝書室
坑口為九龍半島東部孟公屋村附近一條大水坑之出口,出口處之港灣名將軍澳,其東為清水灣半島,西為調景嶺,北部沿岸陸上有將軍澳村、魷魚灣村、及坑口村等大聚落。
將軍澳村為該區最早創立之聚落,早於明代中葉之地圖上已有記載。清初遷海,該村居民遷回內陸,鄉村一度廢置,復界後(十七世紀末)遷回,重建家園。其後(十八世紀初)魷魚灣村、及坑口村相繼創立。
十九世紀末,坑口村因位將軍澳及清水灣半島之地域中心及市場中心,加以鄰近之海灣可供漁船停舶,故該地發展為墟市,村前坑口街有眾多店鋪。至二十世紀初,該墟市與筲箕灣及西貢兩地,更有街渡連接,其經濟更為發達。
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地之交通地位漸失,惟市場中心地位仍存,時稱坑口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將軍澳沿海地區進行填海造地,各村遂多被遷建,土地另作發展。九十年代,填海地區上已建有眾多之公共房屋及私人屋苑。如今,該地已發展為一新市鎮,名坑口新市鎮。除將軍澳村仍位原地,其他村落皆遷建新址。
得聞葉德平兄對坑口認識甚深,並獲委修編《坑口風物志》。今書成,囑余為之序。余以其對地方文化保存幫助甚大,故特加推薦。望日後更多此類書籍得以出版,余之願矣。是為序。
貳零壹捌年暮春壹月蕭國健於顯朝書室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