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造假新聞:他是新聞金童還是謊言專家?德國《明鏡周刊》的杜撰醜聞與危機!
如果我們所獲知的不是真相,那...什麼才是真相?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如果我們所獲知的不是真相,什麼才是真相?
關心真相呈現、重視事實還原,不可忽視的事件!
有心於自媒體經營、從事新聞傳媒,必須時時警惕的最好教材!
他是四度獲得德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記者、
也是首位獲得美國CNN年度獎的歐洲記者!
這樣一位王牌記者竟會憑空捏造報導內容?
從聯絡、採訪、寫作、刊載,
雷洛提烏斯到底如何一手打造世紀騙局!
梁永煌 《今周刊》發行人
「抱著質疑的態度,才能夠從一般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中,找到潛藏背後令人震撼的真相」,這是我對自己及同事的共同期許,本書作者透過義無反顧的堅持,告訴我們質疑的重要,也給了我們有如暮鼓晨鐘的提醒。
胡元輝 臺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闇黑從來不是犯罪者獨立造就而來!本書不僅讓人對新聞界的醜聞感到震驚,更令人對醜聞得以生成的幕後心生警惕。
管中祥 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
這是一位調查記者踢爆另一位調查記者造假的故事,但這不只是故事,除了有抽絲剝繭、扳倒惡意的精彩歷程,也是新聞工作者對理想的堅持與反思。
蔡依橙 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記者連續做假新聞,你敢揭發嗎?大部分人可能會回答「當然敢」。但如果,你要揭發的是超級成功、連續得獎的知名記者,而且你還跟他共同掛名一篇評價超好的報導呢?又如果,繼續追下去,要冒著被終止工作合約、丟工作、沒收入、身敗名裂的風險,收入本就微薄的你,轉過身去,還有一個家、四個小孩要養呢?你敢揭發他嗎?胡安.莫雷諾敢,這本書,就是他揭發德國《明鏡周刊》的著名記者雷洛提烏斯,報導真實性有問題的故事。
呂昱達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記者成了小說家?獲獎無數的雷洛提烏斯,竟被同僚踢爆長期「系統性杜撰新聞」,堪稱《明鏡周刊》存亡危機。踢爆者莫雷諾以此書訴說新聞工作者的道德勇氣,更警示被世紀騙局愚弄的社會是如何岌岌可危。
本書特色
1.揭露德國知名記者雷洛提烏斯編造《明鏡周刊》報導的最大醜聞
2.發覺編造不實報導的種種過程
3.探究新聞的事實查核機制
4.反思對記者報導內容的期望
目錄
騙局的梗概
山巔上的獨自攻頂者
前 言
所有問題的解答
第 1 章
虛實的取捨
如何才能算是真正的記者?
第 2 章
事件的開端
兩個記者與一篇報導
第 3 章
改變一切的文章
〈獵人的邊境〉
第 4 章
登場時刻
真相和謊言的界線
第 5 章
「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信」
處理真相的方法
第 6 章
「忠厚老實的克拉斯」
雷洛提烏斯的造假手法
第 7 章
關於我的背景
吹哨者莫雷諾的二三事
第 8 章
重重疑點的調查與披露
誰說的是真話?
第 9 章
顛倒是非的說詞
來自雷洛提烏斯的完美謊言
第 10 章
調查中的光怪陸離
謊言的編造技巧
第 11 章
早現端倪的說謊者
受害者策略的欺騙手法
第 12 章
終局之戰
破解雷洛提烏斯的造假手法
第 13 章
新聞業的變化
造假事件的後續影響
第 14 章
《明鏡周刊》為何會錯失真相?
媒體人的道德與自律
第 15 章
報導者的心態與責任
雷洛提烏斯造假事件對報導文學的影響
第 16 章
造假事件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感謝
版權來源
序/導讀
推薦序
讓記者坐立難安的一本書
駐德記者 林育立
走進《明鏡周刊》漢堡總部的大廳,馬上可看到米黃色大理石牆上寫著幾個斗大的字:「是什麼就說出來。」(Sagen, was ist.)這是創辦人奧格史坦因(Rudolf Augstein)對每一位《明鏡》記者的叮嚀:只要是事實真相,就不要怕寫下來。
《明鏡》在德國以嚴謹的分析和尖銳的批判聞名,每到週末出刊,政治人物就爭睹為快,深怕自己名字出現在上面。在這個假新聞氾濫和公眾人物說謊成性的時代,像《明鏡》這樣勇於揭弊和追求真相的媒體的確難能可貴,在歐洲新聞圈享有極高的聲譽。
不過,這家德國最具公信力的媒體卻在二○一八年底出了大紕漏,一名年輕記者成功騙過編輯的層層把關,造假多年後才被另一名同事踢爆,本書紀錄的就是這個揭露的過程。
作者莫雷諾是定期為《明鏡》供稿的自由記者,他自掏腰包在國外查證,揭露同事雷洛提烏斯造假,這件德國新聞界近年最大的醜聞才為世人所知。雷洛提烏斯可是拿下數十座新聞獎、被主管捧在掌心的王牌記者,莫雷諾揭穿他得冒極大的風險,他抽絲剝繭找出真相和說服主管這些本書核心的章節,尤其適合作為記者學習採訪的活教材。
首先要說明的是雷洛提烏斯造假的是台灣少見的調查報導。一般來說,從事調查報導的記者得先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和實地採訪,行文講究場景描寫、背景分析和節奏感,對報導者相當有挑戰性。有趣的是,在一昧求快的網路新聞時代,慢工出細活的調查報導德國的讀者反而愛看,對自詡為優質媒體的《明鏡》更是證明其自身存在意義的標竿。
從莫雷諾的角度來看,他和雷洛提烏斯兩人對記者這一行的認知有根本的差異。莫雷諾採訪過程經常遇到挫折,深知調查報導的辛苦,正因如此新聞工作之於他是一種接近真相的嘗試。
雷洛提烏斯的態度正好相反,手邊素材不夠就抄襲和憑空捏造,走捷徑繞過最辛苦的田野調查。他擅長將複雜的真相簡化成流暢又容易理解的故事,又能滿足讀者的正義感和優越感,就像一位懂得如何討好選民的民粹主義政客。
最後幾章對鼓勵記者造假的德國媒體生態也有諸多反省,讓我讀來坐立難安,想到台灣的媒體亂象。《明鏡》編輯和查核人員的工作條件在媒體圈人人稱羨,把關的機制竟完全失靈,可見雷洛提烏斯能瞞天過海絕非偶然。「騙子要在同樣會吹噓的環境下才能施展才能」,他顯然看透新聞業的運作方式,知道寫成訴諸情感和動機鮮明的故事讀者才愛看,不顧記者的基本職業倫理,靠網路資料剪貼和想像力杜撰,缺乏人生經驗、人不在現場也沒關係。
這起轟動的造假事件終究是全球新聞業危機的縮影:讀者早已習慣上網看免費新聞,紙媒發行量節節下滑,網媒光靠廣告無法生存,必須有足夠的訂戶才養得起記者,如何做出有價值的內容讓讀者願意買單?這是當今媒體經營者共同的挑戰,對此本書並沒有提供答案。
無論如何,醜聞曝光後,莫雷諾頓時成了全國的英雄,他對真相窮追不捨的堅持和反駁主管的勇氣在新聞圈傳為佳話。半年後,《明鏡》也出了一期以「是什麼就說出來」為題的封面故事,用多達二十多頁的篇幅徹底檢討錯誤並宣布改進方案。事後看來,《明鏡》的權威地位絲毫不受醜聞影響,足見公信力仍是媒體最寶貴的資產。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