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貧窮時代的生存之道!
定存早就是過去式了!
微利時代要用別人的錢來賺錢才是王道!
從跑腿小弟到財團世家
三代首富百年輝煌的傳奇
毛澤東唯一認定的中國資本家
★為什麼當時人說:「怕小廠倒,不怕榮家倒」?
★看榮家如何用借錢來賺錢,一文錢當三文錢用,迅速致富!
★看榮宗敬、榮德生如何無中生有,舉債「借大」一個企業!
★跌倒再用力站起來,看榮家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本書特色
一個家族的百年詮釋了一個民族的百年,
榮氏家族財團的百年風雲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從亂世到盛世,從跑腿到首富,中國近代百年首富家族──榮家用生命故事告知世人致富的真實道理。歷經清末年代、民國政府、共產文革至今,榮家以行動證明致富必備的成功因素。
第一代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榮熙泰-玩捉迷藏躲進船艙,竟然逃過死劫,全家只餘下他一個男丁。最後拿出畢生積蓄幫助兒子們設立廣生錢莊。
第二代 負債經營,把企業「借」大!
榮宗敬&榮德生-哥哥敢衝有魄力,弟弟慎重思慮周密,兄弟倆赤手
空拳打天下,共同贏得麵粉大王、紡織大王的美譽。
第三代 政商相連,走過文革不低頭!
榮毅仁-恆大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副市長、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共副主席。從富少爺到企業家,再到政治家,榮毅仁的身分經歷了戲劇般的變幻。
第四代 借殼上市,搖身變為全球前五百大富豪!
榮智健-從豪門貴公子到下放長白山的黑五類,隻身獨闖香江,最後成為中信泰富主席中國首富,連續三年選入富比士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
第五代 頭角崢嶸,子承父業的明日之星!
榮明傑-中信泰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後被委任為副董事總經理、國泰航空董事、和興澄特種鋼廠董事,是榮家最有潛力的接班人,被視為明日之星。
榮文蔚-榮家第五代中最高調的社交名媛、著名時裝設計師,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衣著人士」。
定存早就是過去式了!
微利時代要用別人的錢來賺錢才是王道!
從跑腿小弟到財團世家
三代首富百年輝煌的傳奇
毛澤東唯一認定的中國資本家
★為什麼當時人說:「怕小廠倒,不怕榮家倒」?
★看榮家如何用借錢來賺錢,一文錢當三文錢用,迅速致富!
★看榮宗敬、榮德生如何無中生有,舉債「借大」一個企業!
★跌倒再用力站起來,看榮家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本書特色
一個家族的百年詮釋了一個民族的百年,
榮氏家族財團的百年風雲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從亂世到盛世,從跑腿到首富,中國近代百年首富家族──榮家用生命故事告知世人致富的真實道理。歷經清末年代、民國政府、共產文革至今,榮家以行動證明致富必備的成功因素。
第一代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榮熙泰-玩捉迷藏躲進船艙,竟然逃過死劫,全家只餘下他一個男丁。最後拿出畢生積蓄幫助兒子們設立廣生錢莊。
第二代 負債經營,把企業「借」大!
榮宗敬&榮德生-哥哥敢衝有魄力,弟弟慎重思慮周密,兄弟倆赤手
空拳打天下,共同贏得麵粉大王、紡織大王的美譽。
第三代 政商相連,走過文革不低頭!
榮毅仁-恆大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副市長、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共副主席。從富少爺到企業家,再到政治家,榮毅仁的身分經歷了戲劇般的變幻。
第四代 借殼上市,搖身變為全球前五百大富豪!
榮智健-從豪門貴公子到下放長白山的黑五類,隻身獨闖香江,最後成為中信泰富主席中國首富,連續三年選入富比士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
第五代 頭角崢嶸,子承父業的明日之星!
榮明傑-中信泰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後被委任為副董事總經理、國泰航空董事、和興澄特種鋼廠董事,是榮家最有潛力的接班人,被視為明日之星。
榮文蔚-榮家第五代中最高調的社交名媛、著名時裝設計師,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衣著人士」。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立上等願,擇高處立
一、滅門之禍
第一代首富的誕生
二、開錢莊攢下第一桶金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學徒生涯淬練成鋼
三、靠四台石磨起家
立足廣東,眼界大開
美國十大富豪傳的靈感
「六月雪」的啟發,轉投實業
遭逢地方惡勢力頑抗
痛失幼子,親情事業兩難
反對聲浪推不倒的「保興」
四部石磨、三道麥篩起家
四、一山容二虎,兄弟齊興家
兄弟攜手,再創新局
借友人之力打開東北市場
戰亂下的生意新契機
事業觸角延伸至全國各地
五、獨木不成林,一個好漢三個幫
千里馬尋伯樂
收購量大,取得市場主導地位
品質決勝負
三姓六兄弟,班底成貴人
六、富過五代教育為本,一手賺錢一手辦學
公益第一小學
「仁愛」、「德治」理念為經營之本
七、愛才、惜才、育才
將軍與老闆一起做公益
中國建教合作的典範
戰火紛飛,不忘辦學初衷
第二篇 借勢,借力,借梯登天
一、無中生有,舉債發展壯大
「借錢、賺錢、還錢」榮氏經營心法
負債經營成為企業擴張條件
清帝國瓦解,明星企業家崛起
兄為先鋒,弟為後衛
二、借錢借勢借力—榮家成長之本
集資合股,奠定事業基礎
三年內不得提取紅利
銀行就是榮家的資金「蓄水池」
怕小廠倒,不怕榮家倒
三、巧借「西風」,創造麵粉工業的「黃金時代」
從租到買,銀子加倍賺
巧用借雞生蛋,擴大經營
巧借「西風」借得財源滾滾。
四、內部融資─集大家的錢滾錢
用「借」壯大企業
第三篇 變中求勝,穩中求贏的商戰秘辛
一、只有賢才,才能帶來錢財
榮氏納婿不看門第看才華
女婿撐起一片天
翁婿聯手奠定家族基業
二、明察、慎算、善決、奇變
明察
慎算
善決
奇變
三、老幹新枝,內外結合
恩威懷柔並重的榮氏管理
第四篇 遍地烽火,風雨中挺進
一、擴張過速,大船擱淺
成長背後的危機
力抗「國有化」
吳稚暉出手相助,終得虎口餘生
二、最艱辛的時刻,最感人的情份
內憂外患夾攻
銀行團聯手「倒閣」
榮德生傾力救火
榮宗敬黯然引退
好人肯定有好報
三、日軍侵華,槍口下的求生
戰火灰化了半生心血
自立救濟,重整殘破家園
榮宗敬的遺憾
第五篇 商業王朝從一統到分立
一、誰是企業兵符掌門人
家族三分天下
二、唯一留在中國的大富豪
榮德生綁票案的詭異
去留兩難
七十二峰青未斷,萬百千枝芳不孤
獨排眾議,堅守殘破家園
第六篇 紅色中國下的榮氏新局
一、榮毅仁一夫當關
欠薪、缺料,起步蹣跚
榮家「少壯派」崛起當家
二、財富歸零,工人當家下的落難財團
半世紀風光,一朝夕雲變-榮毅仁的機智
三、鄧小平欽點,榮氏翻身再起
從「民族資本家」到洗廁所小廝
在淚水與苦難中重新站起
滿目瘡痍中振興中國經濟
第七篇 榮的傳人
一、蛇吞象─香港市場大展身手
從貴公子到勞改份子
六年的艱難,磨出世故與堅強
重返家園,重新開始
揮別父老,獨闖香江
愛卡神話,第一桶金
加盟中信,初識金融市場
過江猛龍,大顯身手
收購泰富,身價翻倍
蛇吞大象,智取恆昌行
邀集富豪群,聯手競股權
這次,是蛇獨吞象
中信躍身成為「第一紅籌股」
二、立足香港的中國新首富
自由、自我、自負的榮智健
一場震驚市場的金融醜聞
三、榮氏子孫全球百花齊放
智字輩全球開花結果
第五代頭角崢嶸
富過五代的典範
榮氏族譜
第一篇 立上等願,擇高處立
一、滅門之禍
第一代首富的誕生
二、開錢莊攢下第一桶金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學徒生涯淬練成鋼
三、靠四台石磨起家
立足廣東,眼界大開
美國十大富豪傳的靈感
「六月雪」的啟發,轉投實業
遭逢地方惡勢力頑抗
痛失幼子,親情事業兩難
反對聲浪推不倒的「保興」
四部石磨、三道麥篩起家
四、一山容二虎,兄弟齊興家
兄弟攜手,再創新局
借友人之力打開東北市場
戰亂下的生意新契機
事業觸角延伸至全國各地
五、獨木不成林,一個好漢三個幫
千里馬尋伯樂
收購量大,取得市場主導地位
品質決勝負
三姓六兄弟,班底成貴人
六、富過五代教育為本,一手賺錢一手辦學
公益第一小學
「仁愛」、「德治」理念為經營之本
七、愛才、惜才、育才
將軍與老闆一起做公益
中國建教合作的典範
戰火紛飛,不忘辦學初衷
第二篇 借勢,借力,借梯登天
一、無中生有,舉債發展壯大
「借錢、賺錢、還錢」榮氏經營心法
負債經營成為企業擴張條件
清帝國瓦解,明星企業家崛起
兄為先鋒,弟為後衛
二、借錢借勢借力—榮家成長之本
集資合股,奠定事業基礎
三年內不得提取紅利
銀行就是榮家的資金「蓄水池」
怕小廠倒,不怕榮家倒
三、巧借「西風」,創造麵粉工業的「黃金時代」
從租到買,銀子加倍賺
巧用借雞生蛋,擴大經營
巧借「西風」借得財源滾滾。
四、內部融資─集大家的錢滾錢
用「借」壯大企業
第三篇 變中求勝,穩中求贏的商戰秘辛
一、只有賢才,才能帶來錢財
榮氏納婿不看門第看才華
女婿撐起一片天
翁婿聯手奠定家族基業
二、明察、慎算、善決、奇變
明察
慎算
善決
奇變
三、老幹新枝,內外結合
恩威懷柔並重的榮氏管理
第四篇 遍地烽火,風雨中挺進
一、擴張過速,大船擱淺
成長背後的危機
力抗「國有化」
吳稚暉出手相助,終得虎口餘生
二、最艱辛的時刻,最感人的情份
內憂外患夾攻
銀行團聯手「倒閣」
榮德生傾力救火
榮宗敬黯然引退
好人肯定有好報
三、日軍侵華,槍口下的求生
戰火灰化了半生心血
自立救濟,重整殘破家園
榮宗敬的遺憾
第五篇 商業王朝從一統到分立
一、誰是企業兵符掌門人
家族三分天下
二、唯一留在中國的大富豪
榮德生綁票案的詭異
去留兩難
七十二峰青未斷,萬百千枝芳不孤
獨排眾議,堅守殘破家園
第六篇 紅色中國下的榮氏新局
一、榮毅仁一夫當關
欠薪、缺料,起步蹣跚
榮家「少壯派」崛起當家
二、財富歸零,工人當家下的落難財團
半世紀風光,一朝夕雲變-榮毅仁的機智
三、鄧小平欽點,榮氏翻身再起
從「民族資本家」到洗廁所小廝
在淚水與苦難中重新站起
滿目瘡痍中振興中國經濟
第七篇 榮的傳人
一、蛇吞象─香港市場大展身手
從貴公子到勞改份子
六年的艱難,磨出世故與堅強
重返家園,重新開始
揮別父老,獨闖香江
愛卡神話,第一桶金
加盟中信,初識金融市場
過江猛龍,大顯身手
收購泰富,身價翻倍
蛇吞大象,智取恆昌行
邀集富豪群,聯手競股權
這次,是蛇獨吞象
中信躍身成為「第一紅籌股」
二、立足香港的中國新首富
自由、自我、自負的榮智健
一場震驚市場的金融醜聞
三、榮氏子孫全球百花齊放
智字輩全球開花結果
第五代頭角崢嶸
富過五代的典範
榮氏族譜
序/導讀
前言
舉債致富的神秘家族
貫穿榮家五代的成功方程式
有個朋友這麼說過:「王永慶那一代,靠得是『肯拼』,所以終於讓他拼出個台塑來;我們的父母,則是靠『能守』,如果年輕時選對了地段再加上當初買的房子沒賣掉,那現在鐵定能過得上還不錯的生活;而我們這一代,靠的是『運氣』,如果賣命的公司能熬到未來上市、上櫃,那每年從公司分配到的股票再變現成現金後,就跟中了張樂透差不多;至於未來,我們的小孩就比較辛苦了,必須靠著『創意』,能夠早人一步開發些新的生意模式。」
看來對於如何成功,每個人彷彿都可以事後諸葛的說出個似是而非的說法。
至於如何白手起家,這些故事不時在身邊傳唱著,一般人也並不陌生:從一間名不見經傳的組裝廠,經過苦心的經營、抱著樣品全球走透透,終於成了間享譽國際的大公司;或是跟著老師傅們學手藝、不斷努力研發美味的食品,大膽西進打開市場之後,再載譽回國。
可是總會有兩派人,一派是一昧的效法這些『成功人士』的一言一行,盡可能增加自己成功的機會;另一派則會用『運氣』來否定這些人的成功,好為自己停滯不前的現狀找些壯膽的理由,說服自己的未來仍然是一片光明。
總歸來說,因為成功是如此的不容易,而且也從來沒有個準;所以每個人就像尋找大家樂的明牌一般,每個人都有自已相信的方法,而且似乎只要一旦找到了,就馬上可以一夜致富。
放眼近代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既顯赫又神秘的榮式家族,他們不倚賴祖業發達,每一代又有著完全不同的遭遇,卻依然能夠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或許,從他們身上可以找到一條可供驗證的成功方程式……
培養堅定的毅力、學習經營企業的知識
起初,榮家的生活也很辛苦。榮宗敬、榮德生這兩兄弟離鄉背景從銀號的學徒做起,從辛苦的工作中培養出了不怕挫折的堅毅性格,再加上肯學、肯拚,所以他們不僅習得了資金調度和產銷動態的知識,也替未來的事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不過日子雖然苦,但是兩兄弟並不沮喪,並且在年輕時就立下了做大事的志願。
找到未來發展的契機
在替人打工的時日中,他們不經意地發現滿清政府開對進口麵粉實施了免稅制度;因為麵粉是洋人們的主要糧食,而進口這些麵粉只是純粹為了服務這些住在租界裡的洋人。
可是,麵粉進口的數量實在是遠遠超出當時在中國生活洋人所能消費的數量了;說穿了,洋人只想藉機免繳稅捐,再銷售給中國老百姓大賺一筆。也許大多數的人即便知道了洋人這樣欺侮中國人的做法,也只會摸摸鼻子,當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般;可是,榮家兩兄弟卻基於愛國精神,覺得中國人不該這麼被人欺負,再轉念一想,這可是門好生意:吃、穿的市場大,再加上又不用繳稅。於是他們決定蓋一座麵粉廠,希望讓同胞們有更便宜、更好的麵粉可以享用。
承祖蔭,賺到第一桶金
兩兄弟原本是靠著父親的積蓄,再加上另一半招股而來的資金開始做起錢莊的生意。靠著幾年來穩健的經營,為兩兄弟攢下了一些錢。所以,當後來決定要全力發展麵粉廠時,兩個人不僅投入了這些年的盈餘,還將這個計畫告訴身邊的朋友,請他們投資入股一起共襄盛舉。很順利的,建立麵粉廠的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募集到了。
雖然缺乏做麵粉生意的專業知識又歷經了重重阻礙,榮氏兄弟終於還是咬著牙在一年後將廠房建了起來。藉著些優惠和促銷的方案,再配合當地人食用的習慣,麵粉的業績開始緩步的成長起來。
找到能夠幫忙的人
由於南方人的主食並不是麵食,即使用了各種方法,在當地市場業務的推廣成果也還是有限;雖然,兩兄弟都很想將麵粉推廣到以麵食為主的北方,卻苦無銷售的人手和據點。恰好這時遇到一位在北方已擁有良好市場關係的同鄉,而這位同鄉也慕名榮家麵粉的口碑已久,雙方一拍即合;於是,榮家不僅藉機打開了北方的市場,同時也找到了業務推廣的好幫手。
另一方面由於產地的關係,麵粉的原料在收購上較為分散,價格的起落也大,往往會直接影響企業營運的效益;榮家兩兄弟又召募到另一位對米、麥、豆擁有高超的鑑定技術,還能夠分析和預測糧食走向和趨勢的同鄉,來幫忙處理原料收購上的各項事宜。
甚至在挑選女婿上,榮家兄弟優先考慮的是對方的才華而不是家世;而榮家的女婿也沒讓他們失望,憑藉著工程背景,替榮家在位居長江中游交通樞紐的漢口建立了新的廠房,不僅一舉打開了附近鄰省的內地市場,也便利了產品往北方省市的運送。
注重品質,趁勢而起
雖然榮家的麵粉在起步時,只算得上是個中小型的品牌,卻憑著一次麥子欠收、價格飆漲而且品質又良莠不齊的當口,當其他麵粉廠選擇濫竽充數的壓低收貨成本生產時,榮家仍堅持寧願減產,也不願意降低產品的品質。於是,消費者開始對榮家的品牌產生了信心,市場的形勢也有所轉變,榮家麵粉的價格甚至超過了當時最大的品牌,成了搶手貨。
為了達到經濟規模來降低原料的取得成本和商品的運輸成本,榮家兩兄弟算盤又撥了撥,發現租廠房、併廠遠比自己建廠所投入的成本少得多,而且回收的又快,更重要的是,這麼一來還能夠減少競爭對手。於是,榮家便開始盡可能的租廠和買廠。
廣結善緣,借力使力
從最早創立的錢莊開始,榮家擴張事業版圖的方法靠的就是合資或借貸。
早期是用分期付款來購買工廠裡生產的機器,等賺到了錢再來支付款項;後來拓展買廠房時,則是先將買來的廠房抵押給銀行來謀取整頓和生產的資金,等到生產賺錢了再分期還給銀行。所以,榮家一直以來奉行的哲學就是:借錢、賺錢、還錢。
由於財務槓桿玩得大,榮家兩兄弟更深切的體認到資金是企業的命脈,所以便盡可能的投資銀行;他們相信透過入股銀行,可以更方便的獲得銀行的貸款。為了找到更多便宜的借款,他們甚至在工廠裡設置了「同仁儲蓄金」,用高於銀行的存款利率來吸引更多的資金。
雖然榮家不刻意經營政治方面的人脈,可是歷經幾次的金融危機和政局變動,還是依靠著金融圈的朋友和政治大老的斡旋才逃過了一劫。
歸納來說,榮家第一代創造出來的成功方程式是:
堅強的意志力 + ﹝前人的積蓄 + 賺到的第一桶金﹞ + 企業發展的商機+ ﹝得力的幫手 + 穩健經營 ﹞+ 朋友的奧援
接著,將這個公式代入下兩代的遭遇中,看看是否依然成立……
榮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榮毅仁,他是第一代榮德生的四子;在國共政權即將交替之際,他仍然選擇陪在父親身邊經營家族事業。
當時的戰亂頻仍,不僅大多數的工廠都無法生產,家族還忙著鬧分家把資源都往國外運送;榮毅仁接手的正是一個燙手山芋,資金拮据,原料緊縮,生產困難,市場萎縮。歷經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再加上後來遭受文化大革命的鬥爭,讓榮毅仁培養出了超人一等的意志力。﹝意志力﹞
雖然接手父執輩用盡一生心血建立起來最大的麵粉和紡織工廠時,只剩下一個負債累累又千瘡百孔的殼子,不過曾經創下民間最大企業的名聲反倒成為長輩留給他最大的資產;透過這層關係,榮毅仁和毛澤東和周恩來有了接觸。﹝上一代的資產﹞後來,在共產社會要求一切收歸國有的制度下,榮毅仁在評估了形勢後,決定主動把工廠交給共產黨政府,這一個舉動讓他在當時中共領導人的心中留下了良好而且深刻的印象。﹝找到發展的機會﹞
榮毅仁主動將工廠交給政府後,還得到了上海市副市長的職位。﹝第一桶金﹞即便在文革時期,政府還派有專人暗中照顧榮家,避免榮家因為紅衛兵的鬥爭而發生不幸。文革結束後,榮毅仁透過好朋友與鄧小平、周恩來再次有了聯繫,並進而有機會進入權力核心來接掌中信。﹝朋友的奧援﹞在中信的日子裡,榮毅仁宵衣旰食憑著豐富的經驗推行了多項提振民生的方案,不僅成效卓著還曾入選過美國專業人士所選出的世界五十位知名企業人士,接著更棄商從政獲得擔任國家副主席的殊榮。﹝穩健的經營﹞
榮家第三代的代表人是榮智健,他是榮毅仁的獨子,年輕時雖然日子過得很享受,但是在大學畢業後便遠赴邊遠寒冷的長白山工作,在文革時期又因自己的特殊身分而被發配到更荒涼的四川深山裡開墾;這段漫長和苦難的日子不僅讓他鍛鍊出過人的忍耐力,也對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體認。﹝意志力﹞
結束了下放後的生活,榮智健決定隻身前往香港發展。沒想到的是先人早期在香港的投資,經過這幾十年的利息結算下來,竟然累積了數百萬的港幣。﹝上一代的資產﹞正值當時香港電子產業的景氣蒸蒸日上,榮智健便用這一筆錢和早已在香港落地生根多年的堂弟們一起合夥開設電子工廠。在穩健的經營下業務迅速發展,短短數年,工廠受到多家美商和台商的青睞,脫手轉賣後竟獲得了幾千萬的港幣。﹝第一桶金﹞
接著榮智健進入中信香港公司擔任總經理的職位,經過精密慎重計畫、周詳研究後,先後收購了市場上大批國泰和港龍兩家航空公司的股票。為了滿足企業擴張的計畫,又趁某上市公司經營出現困難時,大舉買入該公司的股票,期望用『借殼上市』的方式來吸收更多的資金。﹝穩健的經營﹞
為了替企業謀取更大的發展,榮智健又秉持著榮家一貫借力使力的風格,聯合了李嘉誠一干友人入主了市值大過公司本質數十倍的公司;其中因股票買賣所造成的資金缺口,則是在拿到經營權之後再用發行公司債的方式來償還欠款。﹝朋友的奧援﹞在榮智健的領導下,再加上中信北京母公司的大力支持,竟將公司一舉推上了香港前十大的上市公司,而榮智健個人名下的財產也曾進入全球前五百大富豪之列。
通常前一代的事業做得越成功,下一
舉債致富的神秘家族
貫穿榮家五代的成功方程式
有個朋友這麼說過:「王永慶那一代,靠得是『肯拼』,所以終於讓他拼出個台塑來;我們的父母,則是靠『能守』,如果年輕時選對了地段再加上當初買的房子沒賣掉,那現在鐵定能過得上還不錯的生活;而我們這一代,靠的是『運氣』,如果賣命的公司能熬到未來上市、上櫃,那每年從公司分配到的股票再變現成現金後,就跟中了張樂透差不多;至於未來,我們的小孩就比較辛苦了,必須靠著『創意』,能夠早人一步開發些新的生意模式。」
看來對於如何成功,每個人彷彿都可以事後諸葛的說出個似是而非的說法。
至於如何白手起家,這些故事不時在身邊傳唱著,一般人也並不陌生:從一間名不見經傳的組裝廠,經過苦心的經營、抱著樣品全球走透透,終於成了間享譽國際的大公司;或是跟著老師傅們學手藝、不斷努力研發美味的食品,大膽西進打開市場之後,再載譽回國。
可是總會有兩派人,一派是一昧的效法這些『成功人士』的一言一行,盡可能增加自己成功的機會;另一派則會用『運氣』來否定這些人的成功,好為自己停滯不前的現狀找些壯膽的理由,說服自己的未來仍然是一片光明。
總歸來說,因為成功是如此的不容易,而且也從來沒有個準;所以每個人就像尋找大家樂的明牌一般,每個人都有自已相信的方法,而且似乎只要一旦找到了,就馬上可以一夜致富。
放眼近代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既顯赫又神秘的榮式家族,他們不倚賴祖業發達,每一代又有著完全不同的遭遇,卻依然能夠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或許,從他們身上可以找到一條可供驗證的成功方程式……
培養堅定的毅力、學習經營企業的知識
起初,榮家的生活也很辛苦。榮宗敬、榮德生這兩兄弟離鄉背景從銀號的學徒做起,從辛苦的工作中培養出了不怕挫折的堅毅性格,再加上肯學、肯拚,所以他們不僅習得了資金調度和產銷動態的知識,也替未來的事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不過日子雖然苦,但是兩兄弟並不沮喪,並且在年輕時就立下了做大事的志願。
找到未來發展的契機
在替人打工的時日中,他們不經意地發現滿清政府開對進口麵粉實施了免稅制度;因為麵粉是洋人們的主要糧食,而進口這些麵粉只是純粹為了服務這些住在租界裡的洋人。
可是,麵粉進口的數量實在是遠遠超出當時在中國生活洋人所能消費的數量了;說穿了,洋人只想藉機免繳稅捐,再銷售給中國老百姓大賺一筆。也許大多數的人即便知道了洋人這樣欺侮中國人的做法,也只會摸摸鼻子,當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般;可是,榮家兩兄弟卻基於愛國精神,覺得中國人不該這麼被人欺負,再轉念一想,這可是門好生意:吃、穿的市場大,再加上又不用繳稅。於是他們決定蓋一座麵粉廠,希望讓同胞們有更便宜、更好的麵粉可以享用。
承祖蔭,賺到第一桶金
兩兄弟原本是靠著父親的積蓄,再加上另一半招股而來的資金開始做起錢莊的生意。靠著幾年來穩健的經營,為兩兄弟攢下了一些錢。所以,當後來決定要全力發展麵粉廠時,兩個人不僅投入了這些年的盈餘,還將這個計畫告訴身邊的朋友,請他們投資入股一起共襄盛舉。很順利的,建立麵粉廠的資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募集到了。
雖然缺乏做麵粉生意的專業知識又歷經了重重阻礙,榮氏兄弟終於還是咬著牙在一年後將廠房建了起來。藉著些優惠和促銷的方案,再配合當地人食用的習慣,麵粉的業績開始緩步的成長起來。
找到能夠幫忙的人
由於南方人的主食並不是麵食,即使用了各種方法,在當地市場業務的推廣成果也還是有限;雖然,兩兄弟都很想將麵粉推廣到以麵食為主的北方,卻苦無銷售的人手和據點。恰好這時遇到一位在北方已擁有良好市場關係的同鄉,而這位同鄉也慕名榮家麵粉的口碑已久,雙方一拍即合;於是,榮家不僅藉機打開了北方的市場,同時也找到了業務推廣的好幫手。
另一方面由於產地的關係,麵粉的原料在收購上較為分散,價格的起落也大,往往會直接影響企業營運的效益;榮家兩兄弟又召募到另一位對米、麥、豆擁有高超的鑑定技術,還能夠分析和預測糧食走向和趨勢的同鄉,來幫忙處理原料收購上的各項事宜。
甚至在挑選女婿上,榮家兄弟優先考慮的是對方的才華而不是家世;而榮家的女婿也沒讓他們失望,憑藉著工程背景,替榮家在位居長江中游交通樞紐的漢口建立了新的廠房,不僅一舉打開了附近鄰省的內地市場,也便利了產品往北方省市的運送。
注重品質,趁勢而起
雖然榮家的麵粉在起步時,只算得上是個中小型的品牌,卻憑著一次麥子欠收、價格飆漲而且品質又良莠不齊的當口,當其他麵粉廠選擇濫竽充數的壓低收貨成本生產時,榮家仍堅持寧願減產,也不願意降低產品的品質。於是,消費者開始對榮家的品牌產生了信心,市場的形勢也有所轉變,榮家麵粉的價格甚至超過了當時最大的品牌,成了搶手貨。
為了達到經濟規模來降低原料的取得成本和商品的運輸成本,榮家兩兄弟算盤又撥了撥,發現租廠房、併廠遠比自己建廠所投入的成本少得多,而且回收的又快,更重要的是,這麼一來還能夠減少競爭對手。於是,榮家便開始盡可能的租廠和買廠。
廣結善緣,借力使力
從最早創立的錢莊開始,榮家擴張事業版圖的方法靠的就是合資或借貸。
早期是用分期付款來購買工廠裡生產的機器,等賺到了錢再來支付款項;後來拓展買廠房時,則是先將買來的廠房抵押給銀行來謀取整頓和生產的資金,等到生產賺錢了再分期還給銀行。所以,榮家一直以來奉行的哲學就是:借錢、賺錢、還錢。
由於財務槓桿玩得大,榮家兩兄弟更深切的體認到資金是企業的命脈,所以便盡可能的投資銀行;他們相信透過入股銀行,可以更方便的獲得銀行的貸款。為了找到更多便宜的借款,他們甚至在工廠裡設置了「同仁儲蓄金」,用高於銀行的存款利率來吸引更多的資金。
雖然榮家不刻意經營政治方面的人脈,可是歷經幾次的金融危機和政局變動,還是依靠著金融圈的朋友和政治大老的斡旋才逃過了一劫。
歸納來說,榮家第一代創造出來的成功方程式是:
堅強的意志力 + ﹝前人的積蓄 + 賺到的第一桶金﹞ + 企業發展的商機+ ﹝得力的幫手 + 穩健經營 ﹞+ 朋友的奧援
接著,將這個公式代入下兩代的遭遇中,看看是否依然成立……
榮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榮毅仁,他是第一代榮德生的四子;在國共政權即將交替之際,他仍然選擇陪在父親身邊經營家族事業。
當時的戰亂頻仍,不僅大多數的工廠都無法生產,家族還忙著鬧分家把資源都往國外運送;榮毅仁接手的正是一個燙手山芋,資金拮据,原料緊縮,生產困難,市場萎縮。歷經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再加上後來遭受文化大革命的鬥爭,讓榮毅仁培養出了超人一等的意志力。﹝意志力﹞
雖然接手父執輩用盡一生心血建立起來最大的麵粉和紡織工廠時,只剩下一個負債累累又千瘡百孔的殼子,不過曾經創下民間最大企業的名聲反倒成為長輩留給他最大的資產;透過這層關係,榮毅仁和毛澤東和周恩來有了接觸。﹝上一代的資產﹞後來,在共產社會要求一切收歸國有的制度下,榮毅仁在評估了形勢後,決定主動把工廠交給共產黨政府,這一個舉動讓他在當時中共領導人的心中留下了良好而且深刻的印象。﹝找到發展的機會﹞
榮毅仁主動將工廠交給政府後,還得到了上海市副市長的職位。﹝第一桶金﹞即便在文革時期,政府還派有專人暗中照顧榮家,避免榮家因為紅衛兵的鬥爭而發生不幸。文革結束後,榮毅仁透過好朋友與鄧小平、周恩來再次有了聯繫,並進而有機會進入權力核心來接掌中信。﹝朋友的奧援﹞在中信的日子裡,榮毅仁宵衣旰食憑著豐富的經驗推行了多項提振民生的方案,不僅成效卓著還曾入選過美國專業人士所選出的世界五十位知名企業人士,接著更棄商從政獲得擔任國家副主席的殊榮。﹝穩健的經營﹞
榮家第三代的代表人是榮智健,他是榮毅仁的獨子,年輕時雖然日子過得很享受,但是在大學畢業後便遠赴邊遠寒冷的長白山工作,在文革時期又因自己的特殊身分而被發配到更荒涼的四川深山裡開墾;這段漫長和苦難的日子不僅讓他鍛鍊出過人的忍耐力,也對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體認。﹝意志力﹞
結束了下放後的生活,榮智健決定隻身前往香港發展。沒想到的是先人早期在香港的投資,經過這幾十年的利息結算下來,竟然累積了數百萬的港幣。﹝上一代的資產﹞正值當時香港電子產業的景氣蒸蒸日上,榮智健便用這一筆錢和早已在香港落地生根多年的堂弟們一起合夥開設電子工廠。在穩健的經營下業務迅速發展,短短數年,工廠受到多家美商和台商的青睞,脫手轉賣後竟獲得了幾千萬的港幣。﹝第一桶金﹞
接著榮智健進入中信香港公司擔任總經理的職位,經過精密慎重計畫、周詳研究後,先後收購了市場上大批國泰和港龍兩家航空公司的股票。為了滿足企業擴張的計畫,又趁某上市公司經營出現困難時,大舉買入該公司的股票,期望用『借殼上市』的方式來吸收更多的資金。﹝穩健的經營﹞
為了替企業謀取更大的發展,榮智健又秉持著榮家一貫借力使力的風格,聯合了李嘉誠一干友人入主了市值大過公司本質數十倍的公司;其中因股票買賣所造成的資金缺口,則是在拿到經營權之後再用發行公司債的方式來償還欠款。﹝朋友的奧援﹞在榮智健的領導下,再加上中信北京母公司的大力支持,竟將公司一舉推上了香港前十大的上市公司,而榮智健個人名下的財產也曾進入全球前五百大富豪之列。
通常前一代的事業做得越成功,下一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