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生老病死間的大哉問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基因篩選,是否阻礙了大自然的多元發展性?
想要活得更有品質,不道德嗎?
醫療專業與病人自主權,孰輕孰重?
生老病死不同階段,生醫倫理學怎看待?
現代的生命醫學發展,以一日千里之姿向前奔馳,憑藉科技,人類掌握了許多物種的生殺大權,包括人類自己。幾乎從未出生之時,科技已然全面介入,在走向死亡的終點之前,生醫科技也未曾離手。而這樣全面侵入的生醫發展,是否與最基本的人性尊嚴、最核心的倫理價值互相矛盾、頻發衝突呢?
作者在本書中,討論了基因檢查、墮胎、聰明藥、安樂死、醫師專業等等生醫倫理學上的爭議,援引當代世界各地的實例,如環法冠軍阿姆斯壯的禁藥與輸血爭議、肢體殘缺的刀鋒戰士竟被四肢健全者攻擊說他作弊、想要安樂死的鮑維雅被醫院以鼻胃管強迫灌食、安潔麗娜切除乳房跟貧富公義有關係……。本書以宏觀的視野來關注生命、醫療、基因工程、哲學、倫理學、社會公義、人類未來發展等議題,是極佳的生醫倫理入門書。
目錄
序言
前言 001
一、基因不基因?檢查不檢查? 013
1.優生保健其實是種歧視? 021
2.「反歧視」,所以一切的基因檢驗都不應該做? 024
3.難道我們不該堅持每個孩子都一樣好? 029
4.基因檢測難道不會帶來更不公平、更不正義的社會? 034
5.提倡公平正義就能解決一切的問題嗎? 040
6.每個檢測都會牽涉到公平正義或是加劇貧富差距的問題嗎? 042
二、什麼時候可以墮胎?總是可以?有時候可以?永遠不可以? 047
1.墮胎就是殺人? 050
2.是人,就有生命權? 054
3.兩害相權取其輕 063
4.我的身體,我來主宰才是重點? 067
5.擁有「成為人的可能」才是關鍵? 071
三、想要更好,何錯之有? 081
1.藥物根本不會讓人真的變得更好? 085
2.只有你變得更好,難道公平? 090
3.治療?還是作弊? 094
4.到底什麼是正常? 101
5.更完美?還是喪失了自我? 110
四、想要好好離開,不行嗎? 121
1.死亡到底是什麼? 126
2.「讓」他好走、「幫」他好走,真的不一樣嗎? 131
3.該怎麼迎向終點是我的事,跟別人有什麼關係? 139
4.再好的制度,都有被濫用的可能? 142
五、當專業上最好的決策與病人的個人意願相左時,該怎麼辦? 149
1.健康當是醫師的首要顧念? 155
2.因為醫生都是為你好,所以都該聽醫生的? 158
3.不管好壞,我的身體當然是我自己來決定? 169
4.代替意亂情迷的人做的決定,只是實現他真正的希望? 178
序/導讀
這本書的成書,有賴許多機緣的成全。
我對哲學開始有興趣,是國中時在LGS圍棋網上結識了當時在德國留學的葉達良老師,葉老師每週擔任網友的解棋志工外,下課後還會向大家談談哲學,對這門學科的好奇,基本上是從那時開始。至於對本書所主要探討的領域,科學研究與醫療行為中的倫理問題產生興趣,則是在劍橋大學求學時,受到Tim Lewens教授以及當時擔任研究員,現任教於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Elselijn Kingma教授的啟發。兩位教授的指導,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都對我日後在編寫此書上有很大的影響。
我特別要感謝賴天恆學長引薦我參與三民書局的哲學輕鬆讀計畫,使此書有出版面世的可能。我同時也要感謝好友賴智信醫師、林鈺淳醫師提供了我許多第一線醫師在醫療實務上的觀點,甚至還寄臨床論文讓我參考。我也要感謝蕭伶伃、李瑞竹這兩位學識淵博的好友,幫忙我釐清一些重要的概念該如何用中文表達,拯救我殘破不堪的中文。好友黃煜翔、劉立恆、鄭詠文常常透過網路詰問我對這些議題的看法,無形中也幫助我形塑出整本書的架構。在最後修訂階段,中正大學哲學系的祖旭華老師不厭其煩地跟我一起檢討裡頭的論證表達是否清晰、哪邊可以再多做一些說明,往來了多封信件,對這本書的成書,幫助非常的多,真的非常感謝。雖然獲益於這麼多朋友的幫助,但百密一疏,書中若仍有錯漏,都是我審稿不力,希望讀者見諒。
最後,我最感謝的還是我的父母,黃大安先生與李永香女士,謝謝你們在這樣的世道下,選擇無條件的支持我走上職業哲學家的這條路。沒有這些幫助,這本書就沒有成書的機緣。
二○一七,五月,誌於墨爾本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