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歷史學的探究與實作操作手冊
從遊戲中學歷史,一書搞定108課綱的疑難雜症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108課綱歷史科目「探究與實作」課程規劃設計參考指南!
一次解決 主題設定、課程活動、參考書目、作品產出
每天的生活就是理解歷史最好的出發點,
從社群媒體、口罩、牛仔褲和鐵路,完整解析歷史學的本質與意義!
隨書附贈全彩「歷史偵探大搜查」桌遊組,小組競賽或是單人遊戲都適合
從遊戲中學歷史,一書搞定108課綱的疑難雜症
‧108課綱中的探究與實作到底該如何進行與實踐?
‧一向不擅長自己思索來源與因素的臺灣學生,該如何找出適合的主題,有系統歸納和運用史料?
‧教師們又該如何循循善誘迷惘的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向並釐清疑惑?
‧本書特邀中研院研究員、大學教授與高中老師共同撰寫 讓教師與學生們按書索驥,解決教學備課與主題設定上的困擾!
108課綱強調歷史的多元視野、主題式學習,更帶入了「探究與實作」的全新元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歷史素養,透過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實際操作來完成自己的學習成果。108課綱不僅為學生帶來開創的視野和思維,對於站在教學現場的高中歷史教師,如何設計和安排歷史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也是一場全新的挑戰。
本書構想是依循108課綱中「歷史學探究」主題的精神,從「為什麼要學歷史」開始,依序是「歷史資料的性質和意義」「歷史解釋的概念與詮釋」「歷史觀點與爭議」,到最後「作品的構思與產出」,從五堂課完整解析歷史學的意義、資料的掌握與詮釋,如何從零到有提出自己的歷史思考和詮釋。在章節主題方面,為了貼近學生和一般大眾的生活經驗,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主題,例如:社群媒體的誕生、牛仔褲的跨國旅行等,發掘生活周遭潛藏的歷史,拓展我們的思維與視野。同時,每堂課皆規劃有對應的探究活動,透過實際的操作帶領你一步一步了解歷史學的方法,並學習如何產出自己的作品。此外,本書也設計了一款寓教於樂的桌遊,透過輕鬆有趣的互動情境,迅速進入歷史學的世界。
‧「歷史偵探大搜查」桌遊組包含:
1.8張全彩主題卡
2.40張全彩線索卡(8種主題,每種各5張)
3.全彩遊戲圖板
‧「探究活動」提供相關說明指引給教師和學生參考。詳細內容可掃描書中QRcode。
本書特色
1.遵循108課綱「探究與實作」的精神,從「為什麼學歷史」為出發點,探討「歷史資料的性質和意義」「歷史解釋的概念與詮釋」「歷史觀點與爭議」,到「作品的構思與產出」,解析歷史學的本質和內涵。
2.從日常生活貼近的主題:社群媒體、衛生、牛仔褲、鐵路,激發我們探索潛藏在生活周遭的歷史。
3.每堂課皆設計「探究活動」,提供實際操作與學習的教案。並附贈一款「歷史偵探大搜查」桌遊組,透過「找主題」、「找線索」兩種玩法,作為歷史學習的暖身操。
‧「探究活動」提供相關說明指引給教師和學生參考。詳細內容可掃描書中QRcode。裡面包含:
1. 第一到五堂課的探究活動相關說明和提示,以及表格和提問的範例答案,作為探究活動的引導和線索,以利讀者進一步的延伸思考與發想,建立屬於自己的歷史探究主題與學習成果。
2.提供每堂活動對應「探究與實作」課綱條目,以及範例答案可對應的課綱必修及選修知識點,提供教師教學上的參考與指引,例如:可運用在必修正課中的「歷史探究活動」。
目錄
目次
導論 日常的歷史‧歷史的日常
「歷史偵探大搜查」桌遊組解答
第一堂
從社群媒體與社會網路的誕生來了解為什麼要學歷史
探究活動A 書信裡的過去
探究活動B 擬定探究主題
第二堂
從「衛生」的身體、行為和器物來了解歷史資料的性質和意義
探究活動A 史料快譯通
探究活動B 史料快譯通實作練習
第三堂
從牛仔褲的跨國旅行來了解歷史解釋的概念與詮釋
探究活動A 用歷史創造一門好生意
探究活動B 撰寫論點
第四堂
從現代性和傳統的論辯來了解歷史觀點與爭議
探究活動A 歷史觀點比較
探究活動B 臺灣鐵路發展史中的現代性及其挑戰
第五堂
從史家如何寫歷史來了解作品的構思與產出
探究活動 製作歷史
序/導讀
導論
日常的歷史‧歷史的日常
如果各位看過電影「電流大戰」(The Current War),那麼一定對愛迪生(Thomas Edison)與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或譯成西屋)兩人之間的電力大戰,印象深刻。各位對愛迪生一定不陌生,大家可能會想起他是電燈泡的發明者,或是留聲機的發明者。不過,精確一點地說,愛迪生是改良了電燈泡,而不是發明電燈泡的人。愛迪生的改良在於尋找出耐熱的燈絲,而使得電燈可以長時間使用。威斯汀豪斯是劇中另一位大發明家,美國著名的「西屋公司」就是由他所創立的。在愛迪生和威斯汀豪斯之前,點燃電燈用的是煤氣(天然氣),在傳輸能源上很不方便。要讓電燈可以普及到每一個家戶當中,如何改善能源的傳輸是最大的關鍵。電影的終結是威斯汀豪斯攜手特斯拉(Nikola Tesla)打敗了愛迪生,關鍵在於特斯拉提出使用交流電,減損電力的損失。
講述愛迪生與特斯拉之間的電流大戰,不是要各位複習物理課本中的電磁現象,而是要說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並不是憑空出現而來,而是在時間之流中,慢慢地發展而來。就如同「電」這種變革性的發明,要能夠進入日常生活為我們所用,它會先變成是一種產品,之後才能變成商品。這正是學習歷史的迷人之處,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歷史的痕跡。歷史不會告訴你為什麼一輛特斯拉的電動車要價如此昂貴,但卻會讓你知道為什麼世界第一大品牌的電動車要取名為特斯拉。歷史不會告訴你一輛保時捷的300匹馬力,究竟從0到1秒加速有多快?但歷史會告訴你為什麼是「馬力」,而不是叫「牛力」或其他動物之力?這是為什麼這本書選擇了四項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事物:社群媒體、衛生、牛仔褲和鐵路,分別用來對應講述探究與實作的主題。
第一堂的「社群媒體」要對應的是「為什麼學歷史」。網路世代的「新」媒體,與過去的「舊」媒體在組成理念沒有什麼大的差異。當代世界的種種嶄新事物,不必然是憑空出現的發明,我們泰半可以在歷史當中尋覓到相關的連結。古代的社群媒體與當代的社群媒體一樣,都是以個人作為交換訊息的起點,再往外擴展至更大的範圍。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訊息傳遞的快慢。「過去」的很多事物,還會在「現在」繼續發揮作用。歷史的時間和物理的時間是不同的。物理的時間就如同手錶的指針一樣,是一種「過去→現在→未來」直線發展的情況。相反的,歷史的時間不必然是直線發展的,我們人類是面向過去而生的動物,很多時刻我們是面對著遙遠的「過去」,思索「現在」的難題,才能往「未來」邁進。談到物理時間的感覺,相信大家在2020和2021年感受特別深刻。因為城市分級封鎖之故,連外送食物都要被延遲一兩個小時。假如你的生理時鐘是一個晚上六點要進食晚餐的人,因為城市封鎖之故,你會提醒自己要在五點甚至是四點半就提早訂餐,一旦到原本的用餐時間才開始滑手機選餐廳,那送到你手上的晚餐,已經是七點或七點半了。因為外在疫情影響了你本來的時間感覺,會讓你改變以往的習慣。當疫情結束後,這些物理時間會恢復常軌運行,但歷史的時間勢必要留下一筆。新冠肺炎會如同B.C.、A.D.這些紀年一樣,成為Post Covid-19 Era(後新冠時代),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永恆的遺跡。這是第二堂的內容「衛生」要告訴我們的事。衛生不僅是個人的「保衛生命」,還涉及到群體的邊界問題。它指的是人們應該在各種日常情境中,刻畫一道道界線,標誌出能做與不能做的範圍,以避免自己影響甚或破壞他人或群體的健康與安全。保持「社交距離」是群體的衛生,時時刻刻在觸摸物品後,用酒精消毒則是個人的衛生。個人清潔和衛生觀念,就與公共衛生狀況密切相關。這一堂要對應的是探究與實作的「史家與史料」。對應著「衛生」的歷史,本堂特別選用了文本和物質兩種類型的歷史資料。結合兩種類型的歷史資料,讀者可以看到「衛生」在文字、論述、抽象的思想觀念、物質與行為實踐這些不同層面的身影和蹤跡。
第三種日常生活的事物是「牛仔褲」。這一堂要談的是牛仔褲的跨界旅行。所謂的跨界一方面是指社會階層的分界,另一方面則是指地理的國界。牛仔褲本是設計給勞動階層穿著的工作服,爾後搖身一變成為普羅大眾流行的褲裝,後來牛仔褲還成為青年男女反抗和抗爭的符號。從美國輸出的牛仔褲,穿越了日本來到臺灣,展現戰後美國文化全球擴展的軌跡,也反映臺灣本地如何吸納外來的物質和文化。這一堂要對應的是「史家與歷史解釋」。我們如何將牛仔褲視為一個全球化的案例,進而解釋它在起源地和後進接受國的發展過程。全球化將不同空間的人們帶入一個相同的時間感,同潤共享牛仔褲的文化意涵。牛仔褲在美國社會誕生與變化的歷程及其在近代東亞地區的流行和再製是本堂的兩條線索。本書的第四堂是「鐵路」,對應的是「歷史的觀點與爭議」。當鐵路第一次在歐洲出現時,給人們帶來史無前例的感受,更新了人們對時間的感覺。因為要搭乘火車的關係,人們必須提早到站等候火車的到來,這使得人們發展出「守時」的習慣,也因為火車時刻表的出現,讓人們對於生活中的時間劃分更加細緻,嚴格的時間表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當這個巨大的噴氣怪物進入中國時,引起了正反兩方的激烈辯論。這兩方的辯論起點都是建立在同樣的基礎之上,支持和反對鐵路的陣營,用的都是同一套說帖,差別在於立場的不同。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每項歷史觀點的背後,都帶有發言者自身的立場,沒有孰優孰劣的分別。對歷史的觀點與爭議進行對錯的判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必要之事。我們要做的是回到歷史的現場,思考當時的人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觀點,會進行這樣的論辯。
各位可能會有疑惑,為什麼要學習「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學習歷史學的「探究與實作」似乎無法對實際的生活,提供什麼實質的幫助。這是因為太過於著眼於尋求「解決之道」(solution),希望從歷史得到立即的解答,歷史學當然會被大家視為是一門無(法)(實)用的學問。因此,近年來大家會聽到一種說法:歷史學的「無用之用」(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倘若我們轉換一下視角,將“solution”看成是「溶液」,一種用來結合兩種物質的液體。那麼,大家就可以想像經濟史是「經濟」和「歷史」的連結、性別史是「性別」和「歷史」的連結,諸如此類。這樣一來,歷史就會成為輔助大家觀察長期經濟現象的幫手,而不是試圖預測未來的AI機器。這就涉及到本書的最後一堂「史家如何寫歷史?」。在這一堂中,書寫歷史的方式與你思考歷史的方式一樣,歷史學家會圍繞著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試圖追問五個問題,通稱為5個W:「何人」、「何事」、「何時」、「何處」與「為什麼」(Who、What、When、Where、Why)。歷史學家展開寫作前,必須預先擬定問題,這會引領作者從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或因果關係的角度切入,而這5個問題多半是交互出現在寫作過程中。這也意味著,歷史學家是穿梭於不同角度、面向,來思考與描寫某段特定的歷史經驗。仔細想一想,這跟許多工作的標準程序一樣。舉例來說,一位新創公司的創辦人要去跟天使投資人報告。這位創辦人得要思考投資人是什麼個性的人?自己的產品有什麼利基?應該在什麼時間推出產品?在什麼地方成立銷售據點?消費者為什麼需要這項產品?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歷史學的用途,各位可能會稍感欣慰,對於「探究與實作」的怨言也會減少一點。
本書每個章節除了正文之外,尚有正文的解析與課堂的活動。在每篇正文的最後,會附上寫作正文時的參考書目,可以作為進一步延伸閱讀的參照。在正文解析的部分,是以逐步拆解的方式對應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以及歷史學家對「過去」的挑選、解釋乃至於歷史書寫的形成。之所以細分正文的內容,是希望讀者可以掌握到全文的訊息,觀察歷史學家如何利用史料產生歷史解釋。在這些史料當中,有哪些觀點涵納其中。在課堂(後)的活動方面,每篇正文皆搭配兩項活動。第一項活動是有關於史料的閱讀和寫作,第二項活動是進階版的實作練習。本書還附有桌遊「歷史偵探大搜查」一份,包含八種歷史主題卡和對應的線索卡,可以選擇「找主題」或「找線索」兩種遊玩方式,透過找出正確對應的卡片,熟悉本書相關的歷史議題,可以作為課前的暖身活動或是分組討論的使用之資。
哲學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曾引用過一幅保羅‧克利(Paul Klee)的畫「新天使」(Angelus Novus)說明時間的意義。在這幅畫中,時間的新天使並非面向著「未來」飛去,而是臉朝著「現在」的我們,面向著我們的「過去」飛行。時間的新天使並不是真正朝向過去飛行。我們對於歷史的興趣是來自於當下所關心的話題,因而希望在過去的歷史中尋求經驗,提出不同的問題。就如同馬克思所云,「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也不是在自己選定的環境下創造,而是在被給予的現存環境中,在過去傳承下來的環境中創造歷史。」面對遙遠的過去,我們總是有許多想像的空間,也因此多了詮釋甚至是加油添醋的空間。遺留下來的史料本身就帶有當時寫作者(保留史料者)的立場和觀點,生活在當代的我們拿到這些史料又會再次進行史料的詮釋,貼近史料的詮釋是「運用」,遠離史料的詮釋則成為「濫用」。對於過去的濫用就在於人們按照現在的情境找尋歷史的有用之處,並以此為自身的正當性喉舌辯護。這在我們生活的場景中,比比皆是,隨處可見。舉例來說,一位政客濫用歷史的可能方式在於創造關於過去的謊言或扭曲的片段,以及創造僅僅展現單一視角的歷史,用來支持其政治主張。避免用單一武斷的視角去詮釋過去的種種,是歷史希望教給我們的事,也是「探究與實作」希望教給大家的事。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