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
內容簡介
當代博物館為何越來越重視展覽敘事?何為展覽敘事?展覽又如何說故事?有什麼文本限制與特性?觀眾如何看待與接受展覽敘事?
當代博物館展 覽運用敘事手法的現象日益常見,本書說明其背後的文化成因,並試圖分析此種現象如何對應博物館在當代社會所扮演的文化傳譯積極角色。本書也闡明敘事的運用 如何能為博物館的展覽主題、乃至於博物館的發展,開闢新的發展方向。此外,本書也指出了展覽敘事的界定方式、其限制與優劣利弊,以及分析其結構的理論模 式,並從觀眾閱讀的角度說明敘事手法的運用,如何促進觀眾的認知、學習與獲得正向的博物館經驗。
本書為國內外第一本探討展覽敘事的專書。
目錄
謝辭
緒論:敘事做為一種文化理解方式 1
第一章 展覽的元敘事理論 19
壹 何為敘事? 19
貳 展覽文本的成立 33
參 展覽敘事的特性——兼論非敘事的展覽 43
第二章 展覽如何說故事? 57
壹 展覽敘事理論研究傳統 57
貳 展覽的故事:《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與《含英咀華——閱讀與書房》 64
參 展覽的敘事話語:《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續) 81
肆 展覽的敘述行為:《含英咀華——閱讀與書房》(續) 86
第三章 展覽敘事的限制與變體 97
壹 從展覽敘事到展覽敘事元素 98
貳 展覽敘事服膺其他文本的運用:蘭陽博物館常設展與其他 105
參 展覽敘事的新溫床:後現代展覽敘事與爭議性主題 125
第四章 展覽敘事的真實與虛構 141
壹 歷史展覽敘事的手法與成規 143
貳 歷史情境展示的真實性:《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150
參 科學展覽敘事的虛構性: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恐龍廳 179
第五章 觀眾的閱讀與接受 189
壹 觀眾如何透過參觀建立展覽文本:蘭陽博物館常設展 191
貳 替代品的轉義與觀眾閱讀:《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203
參 從真實物件到真實體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恐龍廳 211
結語:邁向新階段的展覽敘事概念 223
附錄 229
參考文獻 237
序/導讀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謝誌:
本 書係以筆者這幾年所進行的國科會計畫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復加以在國內外各博物館奔波調查過程中不斷添加醞釀的研究發現與問題意識之思索,終於完成於 2013年的冬天。因此本書得以付梓,筆者首先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過去四年對於筆者研究專題計畫的支持,以及過程中多位匿名審查委員對於筆者計畫內 容以及根據計畫所發表的學術文章所提出的寶貴建議與指正,這些建議大大地豐富且擴充了筆者撰寫本書時的想法與方向。
筆者也要對於過去幾年協助筆者進行研究的國內外機構表達最誠摯的感謝,這當中包括了國內的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博物館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