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面對親友的死亡,你是什麼樣的心情?
你知道自己有多少「死亡焦慮」嗎?
在工業化、都市化、人口密集化、競爭化的過程中,各種行業此起彼落,人們正面臨著空前未有的壓力。在現代人忙碌緊張的生活當中,恐慌的現象變得愈來愈普遍,自律神經失調也自然成為現代人相當常見的一種疾病。
很少人在第一次恐慌發作時,就知道自己正在經歷恐慌發作。由於恐慌發作時的兩個典型症狀是心悸胸痛和吸不到空氣,所以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心臟病發作。一般人在面臨這種突發性的恐慌經驗時,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立刻衝到醫院急診室求救。他們的主觀感受是一種強烈的恐懼,覺得自己快要死掉或是快要發瘋失控,擔心自己心臟病發作或是中風,而且有一種必須立刻逃離現場的衝動。
許醫師在深入探討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內在深層的心理因素時,發現所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其實是「死亡焦慮」的發作。人從一出生就在面對死亡的課題。每個人都怕死,但是我們在意識層面會選擇去逃避它,好像死亡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永遠不會出現在自己身上。但事實上,死亡是無所不在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周遭親朋好友的死亡,所以,「死亡焦慮」是人類潛意識中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應該時時來檢視自己內在有多少關於死亡的焦慮。
賽斯思想中有句話很有意思:「一個還沒有準備好的人,絕對不會死。」意思是,任何人必須在肉體、心理及心靈上完成準備的情況下,才會離開物質世界。死亡不是隨機的,也不是莫名其妙地發生在我們身上,而是一連串身心靈及內在動力學運作的結果。在賽斯心法裡提到:人是來地球出差、旅遊、學習、考察兼玩耍,死亡只是結束來地球出差的旅程而已。當這個生死觀建立起來,才能根本地幫助病人徹底解決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目錄
關於賽斯文化
〈自序〉其實我好得很,只是不想承擔 許添盛
第一章 恐慌症的症狀與因應方法
第二章 近距離面對死亡而引發恐懼
第三章 內在深層因素--死亡焦慮
第四章 喚起前世的死亡記憶
第五章 心理因素--壓力與逃避
第六章 成長過程及童年經驗
第七章 好強、愛面子的個性
第八章 內在膽小,外表堅強
第九章 過度緊張的生活模式
第十章 預期性焦慮
〈後記〉提前釋放 許添盛
〈執筆後記〉一個走過恐慌症的臨床心理師 張黛眉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