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漢武大帝
內容簡介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是西漢赫赫有名的皇帝。漢武帝雄才大略,在位五十四年,既重文治,又重武功,畢生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北擊匈奴,平定四方,削弱諸侯,打擊豪強,通使西域,開疆拓土,正是在他的手中,完成了鞏固和發展中國統一的歷史任務,從而使中國封建社會進入第一個鼎盛時期。
  
大漢帝國的威名遠播中亞和西亞,大漢帝國的文明傳向四面八方。從此,中國人被稱為「漢人」,古華夏族被稱為「漢族」,中國的語言被稱為「漢語」,中國的文字被稱為「漢字」。作為皇帝,漢武帝劉徹為中國創造了輝煌,贏得了榮譽。他把他的名字、功績,和一個封建帝國的崢嶸氣象,一起寫進了光輝的史冊。
目錄
序 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003
 第一章 少年登基   009
 第二章 雄心受挫   029
 第三章 祓祭豔遇   051
 第四章 馳騁山林   075
 第五章 衛氏姐弟   097
 第六章 獨尊儒術   119
 第七章 馬邑計敗   139
 第八章 後宮變故   161
 第九章 衛青建功   181
 第十章 通使西域   199
 第十一章 決策「滅胡」   215
 第十二章 削弱諸侯   233
 第十三章 無畏英雄   251
 第十四章 大漠狂飆   271
 第十五章 皇姐愛將   291
 第十六章 秋風悲歌   311
 第十七章 迷信神仙   329
 第十八章 封禪泰山   347
 第十九章 兵伐大宛   365
 第二十章 李陵事件   381
 第二十一章 巫蠱之禍   399
 第二十二章 家破夢碎   425
 第二十三章 悔過絕命   445
序/導讀
 序言
 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吳錫清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生於西元前一五六年,死於西元前八十七年,於西元前一四○年即位,當了五十四年皇帝。這段時間,佔了整個西漢王朝(西元前二○六年--西元八年)的四分之一。在這半個多世紀裡,漢武帝以其雄才大略,發現和任用各方面的傑出人才,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領域實行一系列重大的措施和改革,創建了輝煌的文治武功,使中國變得空前興盛和強大,也使中國封建社會進入第一個鼎盛時期。
  
 大地出版社有幸得到張雲風先生新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漢武大帝》書稿。這部小說透過「紀事」的方式,以時為經,以事為緯,清晰、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漢武帝的生平事蹟,全面反映了西漢中期的社會生活,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重大事件、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包括許多細節等,均有史實依據。作者善於運用小說的藝術形式,忠實地展示歷史,而非隨心所欲地歪曲歷史或編造歷史,更無荒誕不經的「戲說」之類。因此說,這樣的小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小說,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將「死」的歷史形象化和藝術化,讀來真實可信,饒有興味。
  
 從這部小說中,讀者可以看到,漢武帝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十六歲登基以後,既重文治,又重武功,畢生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許多個「第一」。是他,第一次確立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由此開了中國封建社會二千多年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思想的先河;是他,第一次北擊匈奴取得輝煌的勝利,堅定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邊境安寧;是他,第一次派遣使臣通使西域,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是他,第一次平定四方,開發江南、西南和西北地區,拓展了中國的政治版圖……漢武帝時期的中國,是一個真正統一,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強大國家,不僅稱雄於世界的東方,而且威揚四海,譽滿天下。從此以後,中國人始稱「漢人」,古華夏族始稱「漢族」。從中國統一的歷史過程看,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但很快失敗了,加強中央集權的諸多措施半途而廢,統一實際上是虎頭蛇尾。真正鞏固和發展中國統一的歷史任務,實是由漢武帝完成的。人們習慣上把秦始皇和漢武帝相提並論,稱作「秦皇漢武」。這是因為他們都是新生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具有朝氣蓬勃、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前者最早統一了中國,後者則把這個統一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他們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諸侯叛亂,權臣謀逆,后妃干政,宦官禍國,這是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通病。漢武帝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大力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使得這些通病沒有了產生的土壤和溫床。縱觀漢武帝朝,國家政治基本上是清平的,社會也是比較安定的。這期間,湧現出了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如著名的哲學家董仲舒,文學家司馬相如,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軍事家衛青和霍去病,外交家和探險家張騫、音樂家和歌唱家李延年、經濟學家桑弘羊、農學家趙過等。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寵兒,相對寬鬆的政治環境,使之能夠各顯其能,施展才幹,從而有所建樹,取得卓越成就,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抹上了濃墨重彩,光照千古。
  
 漢武帝一生,功業顯赫,過失也很突出。他好大喜功,追求享樂,尤其是在四十歲以後,迷信神仙,奢望長生不老和長生不死,熱衷於巡遊封禪,幹了許多蠢事。為了維護皇權統治,橫徵暴斂,任用酷吏,制定苛刻的刑律,殺人之多,遠遠超過前代皇帝。為了獲得汗血馬,不惜勞民傷財,徵調十餘萬大軍,跋涉數里,發動攻伐大宛的掠奪性戰爭。晚年更是思想僵化,相信什麼巫蠱,導致家破夢碎。他造就了一個強大、富庶的封建帝國,同時又使這個帝國「海內虛耗,人口減半」,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值得稱道的是,漢武帝最後幾年,意識到了尖銳的階級矛盾和深刻的社會危機,透過「輪台悔過」,承認自己「狂妄悖亂」的錯誤,說出一個「愧」字,並及時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補救措施,又使治國方略走上了正確的軌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漢武帝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能夠自責自律,更弦易張,也屬難能可貴的了。
  
《漢武大帝》即將由大地出版社出版。應作者之請,撰此短文,姑且為序。期盼張雲風先生能夠創作出更多有價值有分量有品味的作品,以饗讀者。
試閱
少年登基
西漢景帝後元三年(西元前一四一年)正月甲子日,北風呼嘯,烏雲翻滾,天空和地面昏沉沉的。午時過後,紛紛揚揚地飄起雪花,風攪著雪,雪裹著風,天地間渾然一片,迷迷茫茫,混沌朦朧。
京師長安未央宮前殿裡,聚集了皇家和朝廷的所有重要人物。他們面色愁苦,神情莊重,靜靜地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一個重要時刻的來臨。
未央宮是長安城裡主要宮殿群之一,位於城中西南部位,佔地面積約五平方公里,宮垣周長八千五百六十公尺。宮內各種高大建築七十多處,殿台樓閣,綿延起伏,蔚為壯觀。前殿是未央宮的正殿,東西五十丈,進深十五丈,高峻巍峨,雕樑畫棟,設施豪華,金碧輝煌。前殿是皇帝舉行登基、朝會、慶典和喪禮的的地方,至為神聖。這天,這裡的情況有點異樣,神聖中增添了幾分肅穆和凝重。大殿中央的御榻上,平躺著一位年紀並不算大的中年人,金冠冕服,面色煞白,頭枕黃綾包裹的長條枕頭,身蓋繡著龍鳳的彩色錦被。這,顯示出了中年人的高貴身分。他,不是別人,正是大漢王朝第四代皇帝劉啟。劉啟時年四十八歲,在位十六年,因為病重多日,正處於彌留之際。太醫經過診斷,得出結論說:「若無意外情況,未末申初,當是皇上駕崩之時。」這一時刻越來越近了,人們懷著沉重的心情,恭送這位值得尊敬的皇帝,從陽間走向冥國。
御榻前面,跪著一位少年,方臉大耳,眉清目秀,沉穩中顯露出昂然的英武氣概。他是皇太子劉徹,劉啟的法定接班人。御榻跟前,還有四個女人,一是劉啟的生母竇太后,一是劉徹的生母王皇后,一是劉啟的姐姐館陶長公主,一是長公主的女兒、太子妃陳阿嬌。竇太后,六十四、五歲,雙手拄著鑲金嵌玉的楠木拐杖,坐在一張鋪了墊子的圓杌上,身體挺直,兩眼平視,形如一尊雕像,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王皇后,四十五、六歲,眼圈兒紅紅的,忽兒俯身聽一聽將死人的呼吸,忽兒彎腰掖一掖無須整理的被角,舉動純是下意識的,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館陶長公主,五十歲開外;陳阿嬌,約莫二十歲。母女二人姿色平平,完全是靠華麗的衣飾顯示身分。她倆站在竇太后的身後,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御榻上的動靜。稍遠處,跪著的是劉啟的嬪妃和兒女。他們想到皇帝快要斷氣,有的就要失去丈夫,有的就要失去父親,心中悲哀,眼含淚水,低聲啜泣。再遠處,以丞相衛綰為首的文武百官,黑鴉鴉地跪了一地。他們略顯焦急,因為皇帝到這個時候還未口述遺詔。若無遺詔明示,那麼,泱泱大漢,日後該如何走向呢?
御榻上的劉啟似乎輕輕地動了一下。王皇后慌忙向前,輕聲呼喚說:「皇上!皇上!」
劉啟微微睜開眼睛,有氣無力地說:「筆……筆墨……伺候。」王皇后知道皇帝是要口述遺詔了,忙召丞相衛綰和太史令司馬談近前。記錄皇帝遺詔,那是他們的職責。所有人都屏聲斂氣,大殿裡死一樣的靜寂。
衛綰和司馬談跪地,恭聽聖訓。劉啟使出最後的力氣,調動全部的思維,一字一字地吐露出所要表達的意思。劉啟每說一句,衛綰重覆一句,司馬談記錄一句,斷斷續續,歷時很久,皇帝的遺詔終於問世了。大意是這樣的:「朕死,皇太子繼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皇帝年幼,當以仁孝為本,遇事多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決斷。祖制不可輕改,外和匈奴,內恤黎民,重農桑,輕賦役,安分守成為要。賜諸侯王和列侯馬各八匹,二千石以上官員金各二斤,小吏及百姓戶錢一百緡,遣散宮女回家,終身不再服役。」
衛綰從司馬談手中接過遺詔,逐字宣讀,意在請示皇帝,看有無遺漏和錯訛之處。而這時,劉啟已經一動不動了。王皇后伸手去探鼻息,嚇得驚呼起來:「太醫!快傳太醫!」一位年老的太醫快步向前,把脈,觀色,翻看眼皮,無奈地搖著頭說:「皇上仙逝了!」
「皇上--!」山崩地裂一聲響,所有的人都哭了起來,哭聲響徹整個大殿。竇太后老淚縱橫,說:「兒啊!你這是讓白髮人送黑髮人啊!」王皇后撲在劉啟的身上,說:「皇上!你怎麼就將臣妾和徹兒撇下了呢?」劉徹淚流滿面,說:「父皇!你這樣走了,兒子不能盡孝,這是為什麼呀?」其他人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低聲嗚咽,有的淚水嘩嘩,有的乾號無淚,三六九等,情態各異。
衛綰扶起劉徹,說:「太子節哀,且商量大事要緊。」他扶著劉徹,走到竇太后跟前,說:「國不可一日無君。當務之急是遵從先帝遺詔,擁立太子即位,然後發喪,布告天下。」竇太后點頭,說:「按照既定的程序,你們去辦吧!」
衛綰迅速做出安排,一面命人布置靈堂,一面招呼文武百官,簇擁著劉徹,到了前殿西側的昆德殿。那裡早就收拾齊整,寬大敞亮,富麗堂皇。因為先帝剛剛去世,所以劉徹不能舉行登基大典,只能舉行一個簡單的即位儀式。他頭戴金冠,身穿冕服,端坐於殿中的龍榻上。群臣跪拜,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昆德殿外面,整個未央宮,整個長安城,雪花飛舞,白茫茫一片。這一天,大漢王朝一個皇帝駕崩了,一個皇帝誕生了。駕崩的皇帝劉啟,諡號曰「景」,史稱漢景帝;誕生的皇帝劉徹,後來的諡號曰「武」,史稱漢武帝。正是這位漢武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改革創新,發展經濟,北伐匈奴,通使西域,平定四方,開疆拓土,從而使中國封建社會進入第一個鼎盛時期,以其高度文明的不世輝煌,稱雄亞洲,享譽世界。
漢武帝劉徹遵從父皇的遺詔,尊祖母竇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生母王皇后為皇太后,同時冊立太子妃陳阿嬌為皇后。然後,他改穿白色孝服,返回前殿,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叩頭。竇太后古板著臉,依然沒有表情。王太后喜極而泣,跪地向著景帝的遺體說:「皇上!你的兒子已經即位,臣妾請你保佑他吧!」武帝向著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叩頭,其他人則向武帝叩頭,異口同聲地改稱他為「皇上」。
未央宮前殿很快改變了面貌。原先的繡帷珠幕已被撤去,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輓幛和白色的團花。靈堂布置起來,景帝的遺體被移到屍床上,金冠冕服,藍田玉枕頭,五彩繡被褥,嘴裡含玉片,手中握玉佩,頭前長明燈,腳下安魂香,薰爐裡煙絲嫋嫋,銅盆裡木炭泛紅,樂隊奏響哀樂,低沉,紆緩,悲切。武帝說:「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請回宮歇息,其他人等亦可退去,朕……朕在這裡為父皇守靈。」這是他第一次自稱「朕」,乍說起來,還有點彆扭。
王太后關切地說:「皇帝行嗎?」
武帝說:「母后放心,孩兒要與父皇一訴衷腸。」
於是,竇太后和王太后離開了,館陶長公主、陳阿嬌及皇家其他成員離開了,衛綰等文武大臣也離開了。負責守候靈堂的宮監、宮女以及侍衛退至殿外,空曠的前殿裡只剩武帝一人。燈光搖曳,寒氣逼人。武帝恭敬地跪在屍床跟前,回想起父皇的功業,親身經歷和聽說過的往事,一幕幕地湧現……漢景帝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文帝劉恆的兒子,於西元前一五七年登基。他在位期間,忠實地執行西漢開國初年制定的「與民休息」政策,重視農業,發展生產,薄徭輕賦,節省開支,使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國內殷富,府庫充盈。武帝曾經去過朝廷的庫藏,但見那裡的錢幣和糧食堆積如山,錢幣有幾百億緡,串錢的繩子因為時間太久而朽斷了,以致散錢的數目無法計算;糧食年年積累,下層的腐爛變質,人不能吃,更有大量的露天堆放,聽任風吹雨淋。皇家的馬廄裡圈著三十萬匹高頭大馬,百姓的騾馬拴滿街巷,有的乾脆散放在田野裡,夜不歸牧。文帝和景帝兩朝,創造了國富民強、家給人足的奇蹟,赫赫功業,彪炳史冊。
漢景帝的時候,諸侯王的勢力極度膨脹,嚴重地威脅了中央政權。景帝採納御史大夫晁錯《削藩策》的建議,實行「削藩」,即削弱地方割據勢力,鞏固中央集權制統治。這一重大舉措觸動了諸侯王的根本利益,於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狗急跳牆,聯合起來,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公然發動叛亂,挑戰皇權。七王代表七國,那是一支多麼強大的力量啊!漢景帝受其要挾,只好腰斬了晁錯。可是,七王叛軍得寸進尺,仍向長安進發,劉濞甚至自稱「東帝」,公開與中央分庭抗禮。景帝忍無可忍,任用名將周亞夫,率兵鎮壓。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周亞夫一舉平定了叛亂,七王相繼被殺或自殺。平定七國之亂,是漢景帝政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此,武帝經常引以為豪,說:「父皇端的好氣魄!」漢景帝對兒子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這使武帝受益非淺。武帝清楚地記得,自己十一、二歲時,因為貪玩,屢屢荒廢學業。父皇非常生氣,經常給自己以嚴厲的懲罰,或罰站罰跪,或罰背誦課文,或罰抄書寫字。一次,武帝逃學,跑出宮去看演百戲。景帝知道了,雷霆大怒,拿起銅製的鎮尺,批打兒子的手心,並關了兒子的禁閉,不准吃飯,直到武帝認錯並表示悔改為止。景帝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說:「兒啊!你是太子,乃國家根本,日後是要擔當大任的。因此,必須學會自律,抓緊少年時光,學好知識和本領。父皇嚴格要求你,是為你好,希望你能夠成才,若過於溺愛或放任不管,那是害你。孩子,你懂嗎?」這件事這番話,使年幼的武帝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從那以後,武帝牢記父皇教誨,學習倍加刻苦和勤奮。他學諸子百家,學書算曆象,學兵書陣法,學騎馬射箭,身心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武帝想到這些,動情地說:「父皇!孩兒衷心地感謝你,沒有你的教導,孩兒哪有今天?」
武帝跪在靈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父皇的遺詔。遺詔的核心是中間幾句話:「祖制不可輕改,外和匈奴,內恤黎民,重農桑,輕賦役,安分守成為要。」這相當於國策,規定了武帝治國理政的方向。武帝模模糊糊,一時還弄不清它的真正含義,只是隱約覺得,似乎不大符合自己的心意,作為少年天子,哪能僅僅滿足於安分守成呢?
當漢武帝劉徹在前殿守靈的時候,王太后回到了椒房殿。椒房殿位於未央宮內北面,歷來是皇帝和皇后的寢宮。圍繞椒房殿,兩側另有八座宮殿,它們是昭陽殿、飛翔殿、增成殿、合歡殿、蘭林殿、披香殿、鳳凰殿、鴛鸞殿,合稱「後宮八區」,是皇帝嬪妃居住的地方。和王太后一起回椒房殿的還有她的女兒平陽公主劉玫。因為漢景帝剛剛駕崩,劉玫需要留下來陪伴母親,以免母親過於傷心。
王太后並非漢景帝的嫡妻,她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說來饒有興味。王太后,槐里(今陝西興平東南)人。父親名王仲,母親名臧兒。王仲和臧兒生有一兒二女,兒子名叫王信,長女名叫王娡,次女叫王姁。這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普通家庭,兩輩五口人,有房數間,有地數畝,和和睦睦地過著平靜的生活。王娡和王姁漸漸長大,或許是天地造化,兩姐妹沐浴著陽光雨露,竟然出落得像海棠花一樣美麗。這期間,王仲患了絕症,久醫不癒,竟至一命嗚呼。臧兒盛年守寡,哪能耐得床笫寂寞?於是經人說合,改嫁咸陽(今陝西咸陽)一個姓田的財主。王信、王娡、王姁隨母遷至繼父家中,農村裡有個說法,叫做「拖油瓶」。臧兒生育能力很強,改嫁後又生了兩個兒子,一叫田蚡,一叫田勝。
轉眼間,王娡到了出嫁的年齡。臧兒一手拍板,讓她嫁給了富家公子金王孫。越年,王娡生了一個女兒,取名金俗。
王娡嫁夫生女,本可以做一個賢妻良母的。可是一個算命瞎子的幾句話,卻改變了她的命運。算命瞎子是臧兒找來的,她要給兩個女兒算命,看看她們命中的成色。臧兒說出了女兒的生辰八字。算命瞎子翻著白而無光的眼皮,一邊掐著手指,一邊念念咕咕,思量許久,突然驚訝地說:「呀!大富大貴,大富大貴,了不得啊!」臧兒說:「請問怎麼個富貴法?」算命瞎子神祕兮兮地說:「天機不可洩露。這麼說吧,老朽算命幾十年,還從未遇見過貴府千金這樣好的命相呢!」
臧兒打發了算命瞎子,笑逐顏開。轉而一想,女婿金王孫,遊手好閒,浪子一個,女兒王娡跟著他,何能大富大貴呢?長女不能發達,勢必影響次女,那麼所謂的富貴還不是一句空話?臧兒是個很勢利的女人,一心想沾女兒的光,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決定鼓動王娡和金王孫離婚,重新嫁人。
王娡和丈夫還算恩愛,死活不肯離婚。臧兒大為惱火,使出潑婦手段,胡攪蠻纏,忽兒罵女兒,忽兒罵女婿,鬧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金王孫年輕氣盛,哪能受得這樣的窩囊氣?他一跺腳,賭氣地說:「離婚就離婚,天下黃花閨女多的是,離婚了,我難道打光棍不成?」
就這樣,金王孫和王娡離婚了,女兒金俗跟隨父親。王娡暗暗叫苦,埋怨母親說:「娘啊!你把女兒害苦啦!」
事有湊巧,就在王娡離婚後不久,朝廷選取良家女子,充實宮掖。臧兒想著「富貴」二字,尋情鑽眼,買通選美的宮監,居然使王娡中選了。王娡盛妝豔飾,眼含淚水,告別母親和兄妹,登輦而行,進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當了一名供人使喚的宮女。王娡進了皇宮,被分在太子東宮服役,管理太子的飲食起居。當時的皇帝是漢文帝劉恆,太子名叫劉啟。劉啟時年二十多歲,妃姬成群結隊,無不貌美如花。王娡是個結過婚的女人,而且生育過孩子,與那些娉娉婷婷的妃姬相比,自慚形穢。然而,鬼使神差,在劉啟看來,偏偏這個王娡體態豐腴,面紅齒白,乳大臀圓,具有一種誘人的成熟美。一天晚上,劉啟趁王娡鋪床攤被的時候,一把將她摟在懷裡,那右手迅速穿過胸衣,抓住了熱呼呼軟綿綿的酥乳。
王娡頓覺一陣目眩。她對發生的事情毫無思想準備。在她的心目中,太子是天上的太陽和月亮,自己不過是一朵殘花一株野草,二者相比,猶似天壤,彼此間怎會相干黏連呢?
這時,劉啟已將王娡按倒在床上,扯掉了她的內衣內褲。王娡知道太子要幹什麼,且驚且喜且羞。她不再考慮什麼太陽月亮和殘花野草的界限了,索性伸展雙臂,將壓在自己身上的太子緊緊地抱住……
劉啟和王娡都從野蠻的瘋狂中得到了快樂和滿足。一年後,王娡生了個女兒,取名劉玫。劉啟歡喜異常,遂將王娡喚作美人,宮中人則稱為夫人。這樣一來,王娡就成為太子的正式妃姬之一,由供人使喚的宮女變成有人伺候的夫人,果真大富大貴起來了。她感到心滿意足,不由想起那個算命瞎子,偷偷發笑,說:「瞎子瞎子,你的話還真靈驗哩!」她也想起母親臧兒,看來,娘逼自己和金王孫離婚,這步棋走對了。
劉啟問及王夫人的家世。王夫人回答說自己尚有一妹,正當妙齡。劉啟大為興奮,命請妻妹入宮相見。王姁得知姐姐和姐夫相請,歡喜得什麼似的,須知那裡是東宮,人間天堂啊!她特意梳妝打扮,登車而行。及至東宮門前,早由姐姐接著,姐妹攜手來見太子。劉啟看那小姨子,但見身材婀娜,舉止輕盈,溢嬌透媚,姿色一如其姐。他欣喜難禁,當夜設宴,由王氏姐妹花左右陪侍。酒酣興至,情不自持,一雙醉眼,只在王姁臉上瞄來瞄去。王夫人知情識趣,藉故走開。劉啟不由分說,抱起王姁,直入寢殿。那一夜,神女初會高唐,襄王合登巫峽,行雲布雨,歡樂無比。從此,王姁也成了劉啟的妃姬之一,亦喚作美人,同樣富貴起來了。
王氏姐妹雙雙受到太子的寵幸,時人傳為佳話。在其後的幾年裡,王夫人繼劉玫以後,又生女兒劉玢和劉玟,分別封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王美人連生四男,名字依次叫做劉越、劉寄、劉乘、劉舜,後皆封王。西元前一五七年六月,四十六歲的漢文帝劉恆駕崩,太子劉啟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帝位,他就是漢景帝。這一年,住在崇芳閣的王夫人又懷孕了。其間,景帝曾夢見一頭赤色大彘,自空而降,雲霧迷離,落進崇芳閣。醒來猶見赤氣如林,紅霞滿天,遂命將崇芳閣改名為猗蘭殿。王夫人則曾夢見一輪太陽,火紅火紅,撞入懷中。景帝和王夫人各說其夢,徵兆怪異。景帝樂得哈哈大笑,說:「你我夢境,均非一般,此乃貴兆。這一次,你篤定能生個兒子!」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