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少年讀臺灣:臺灣文化
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臺灣自傳」,寫給想認識臺灣的每個人- 
          75折 360元
48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15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 折抵無上限
 
- 
          分類:電子書>童書/青少年>知識/百科>人文地理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賴佳慧、唐炘炘、李立亨、李 追蹤
 - 出版社: 未來出版社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5/26
 - 相關主題: 小天下X未來出版:精選電子書展,單書7折、雙書66折
 
內容簡介
	★暢銷好評《少年讀臺灣》系列新主題,一本專為孩子寫的「臺灣自傳」★
	★獻給想認識家鄉臺灣的你,和地球上想認識臺灣的每個人★
	最完整的家鄉文化導覽手冊,最系統的社會領域知識,涵蓋中小學社會科課綱,
	想深度了解臺灣的迷人魅力,那就來場驚艷紙上壯遊!
	
	文化是什麼?它不是老掉牙的名詞,而是我們的生活!
	我們現在生活的一切,並不是突然出現,
	吃什麼、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講什麼語言、拜什麼神、聽什麼歌……
	都有它的歷史脈絡與故事!
	
	本書有許多精采的臺灣文化故事
	從飲食、建築、宗教、節慶到表演藝術、文學、美術與電影等八個面向,
	探索臺灣人在歷史長河中,如何形塑獨特的文化傳統
	脈絡清楚、文字輕鬆
	不背名詞,不記年代,全面認識臺灣文化的形成!
	
	第一本全方位臺灣文化童書!
	飲食、建築、宗教、節慶
	表演藝術、文學、美術與電影
	看完立刻變身「臺灣文化小達人」!
	
	生長在臺灣的你,對臺灣的認識有多少?
	小吃夜市、媽祖遶境、豐年祭與人情味……
	告訴你,臺灣迷人的文化可不只這些──
	
	*你知道發源宜蘭的歌仔戲,一開始是男人農閒時,用閩南語說說唱唱的娛樂嗎?
	後來,由女生女扮男裝,沒想到女生反串的小生,比男生更俊俏!
	
	*「三房兩廳」公寓怎麼來的?六十多年前,美國對臺灣提供援助,把這種「現代住宅」也帶來臺灣!
	
	*麵線糊、肉羹……這些黏糊糊的臺灣菜是怎麼來的?
	從中國漳州、泉州移民來臺灣的漢人祖先,做飯喜歡勾芡。
	
	本書還會告訴你──
	珍珠奶茶是怎麼來的?
	美術課到戶外寫生,是日治時期的美術老師帶來臺灣的。
	原住民的石板屋沒有牆壁隔間,他們用「天窗」引入的陽光,創造出隔間效果!
	臺灣的電影曾經橫掃國際一級影展大獎!「臺灣新電影」到底是什麼樣的電影,這麼厲害?!
	
	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臺灣自傳」,寫給想認識臺灣的每個人
	帶著你的好奇,翻開《少年讀臺灣──臺灣文化》
	跟著書中精采圖文,認識臺灣!
目錄
	一、豐富多元的臺灣菜
	二、各式各樣的房子
	三、熱鬧的節慶
	四、多元包容的宗教
	五、繽紛的美術
	六、有趣的表演藝術
	七、迸發生命力的文學
	八、迷人的電影
試閱
	豐富多元的臺灣菜
	獨特、多樣的地理環境,
	不同時期到來的移民,
	加上豐富多元的文化……
	小小的臺灣成為美食天堂!
	
	 看到咖哩想到印度,壽司來自日本,長棍麵包代表了法國……臺灣呢?你覺得最有臺灣味的食物是什麼?
	
	 滷肉飯?蚵仔煎?牛肉麵?清粥小菜?小籠包……還是風靡世界的珍珠奶茶?除了常吃的平價小吃,臺灣還有許多宴席菜讓人垂涎三尺,比如佛跳牆、三杯雞、紅蟳米糕。
	想過嗎,臺灣這麼多好吃的食物哪裡來?它們什麼時候出現在臺灣?誰發明的?一樣都是米、油、鹽……,為什麼我們做出來的味道,與日本、韓國、越南就是不同?想知道阿公阿嬤小時候吃什麼嗎?最早的臺灣人又是怎麼吃?一起來發現臺灣飲食的祕密吧!
	
	●古老的臺灣菜
	 「茲~」,熱油順著肉的紋路往下滴,焦酥的肉香撲鼻而來……兩萬多年前,在臺灣東部某個海蝕洞口,長濱文化人圍火吃烤肉,他們是最早的臺灣人。時間過了一萬七千年,三、四千年前,新北市八里的海邊,有陶罐正在冒煙,裡頭的鮮蛤「卜!卜!卜!」張開殼,這是十三行文化人的大餐。
	
	 原住民承襲祖先的智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用最素樸的方式料理大自然裡的食材。
	
	●大自然就是市場
	 大自然什麼都有!蜂巢、蝸牛、螺、蛙……以及滿山的植物。原住民具有辨識植物的本領,尤其是阿美族。許多麻煩又危險的食材,像生吃有毒的龍葵,布滿銳刺的黃藤,在他們的巧手下,成為一道道美食佳餚。
	
	 梅花鹿、水鹿、山豬、山羌……是從前原住民的蛋白質來源。布農、泰雅、排灣、鄒族非常重視打獵,男孩六、七歲時跟著長輩學狩獵,像是觀察天氣、地形、看動物留下來的腳印追蹤獵物、設陷阱、拉弓狩獵……等。在原住民心中,獵物是祖靈的恩賜,他們不會在繁殖季打獵,不獵殺幼小時期的動物,每次只捕夠吃的量,不趕盡殺絕。
	
	 小米、芋頭、玉米……是原住民主要的食物,因此他們很重視作物的生長,很多部族都發展出神聖的農業祭儀。其中,因為小米在傳統神話中,是最具靈性的植物,因此地位最崇高。原住民一年的作息主要跟小米有關:播種祭、收穫祭等。比如排灣族,在挑選粒大飽滿的小米當種米後,一年的生活便正式開始!
	
	●動手做小米粽「吉拿富」
	1. 在酸漿葉與月桃葉上鋪上小米。
	2. 米中間放調好味的豬肉塊。
	3. 捲起、用草莖捆緊。
	4. 放入鍋中煮(或蒸熟)。
	5. 吉拿富做好了!小米香,豬肉Q!
	
	●閩南菜,最主要的臺灣味
	 一千多年前,澎湖已經有少數的漢人居住了。明末時,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號召一批廈門、泉州與漳州的閩南人到臺灣。清朝初期,更多閩南移民到臺灣。閩南人因為來得最早、來的人數最多,他們吃什麼、怎麼吃,深深影響了後來的臺灣菜。
	
	 我們現在常吃的炒米粉、碗粿、蚵仔煎、米苔目、糯米大腸、豬腳麵、豆花、麵茶、扁食、香腸……就是來自漳州;而春捲(潤餅)、肉羹,以及一些費工的布袋雞、豬腳、魚翅則來自泉州。
	
	 現在號稱「臺菜」的餐廳,主要是漳泉祖先口味的菜,特色是勾芡,用芡粉(甘藷粉)讓菜軟Q或濃稠。南方天氣熱,煮一鍋像湯又像菜的羹菜,配飯真方便;烏醋的酸甜滋味也能增進食欲。再來是醬滷,滷肉燥或爌肉……油亮亮的滷汁搭配鹹香軟嫩的豬肉,真好吃。
	
	 閩西或廣東的移民也在清朝時期愈來愈多,他們是客家人,因此客家菜在臺灣也很常見。梅干扣肉、客家小炒、豬肚酸菜湯、薑絲大腸……客家菜喜歡用醃製的醬菜入菜,做出來的菜,鹹、香、肥,特別下飯。清朝晚期則有更多福州人移入。福州菜清淡鮮甜,特色是加入酒糟、蝦油。紅糟鰻、鼎邊銼、福州魚丸、佛跳牆……都是福州人帶來的家鄉菜。
	
	●臺式辦桌文化
	 「食桌」,是閩南話「吃宴席」的意思。神明過生日、過年過節、家人結婚、孩子滿月、長輩過壽……臺灣人習慣用辦宴席的方式來慶祝。
	
	 平日裡大家農事繁忙,只有這時候才能好好聚聚,為了款待親朋好友,宴席主人費心「操辦桌上的菜餚」。「辦桌」於是成為臺灣飲食的特色之一。
	
	 最早的辦桌,是宴席主人聘請「總舖師」到家裡來服務。總舖師只要帶刀、廚具、學徒,以及一身廚藝前來。其他像是食材、場地、桌椅,甚至碗筷,都由主人負責。因此,傳統辦桌非常考驗宴席主人的「人緣」。請客前幾天,親友鄰居就得協助大掃除、宰豬殺雞,當天要幫忙端菜、收拾場地,忙得不得了。
	
	●獨特的臺灣味
	 在製米酒這事上,我們的祖先參考了東南亞的製酒方式:在蒸餾的稻米裡加入蔗
	糖糖蜜,做出來的酒,酒精濃度較高。經過日本的改良,臺灣米酒除了米香,還多
	了甜味,也造就了後來臺灣進補的「歲寒三友」: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
	
	各式各樣的房子
	原住民的石板、木頭、竹子屋,
	中國木建築與紅磚房,日本式屋舍和西洋建築,
	還有摩天大樓與公寓……
	從臺灣的建築可以看出時代的印記。
	
	 你有沒有注意到,臺灣的建築很多樣貌,那就是時代的印記。史前人類的原始洞穴、原住民的竹屋或石板屋、大航海時代的西式堡壘、漢人帶來的中國木結構廟宇跟閩南磚造屋、日治時期興建的東洋、西洋風格建築……以及現代的公寓大廈、特色建築與摩天樓。這些房子有很多想告訴我們的故事!一起來認識臺灣的建築吧。
	
	●最早的房子
	 原住民最早的房子是大自然蓋的。兩萬年前,臺東長濱人就住在海邊的洞穴裡。漸漸的,原住民開始就地取材,懂得運用大自然裡的木頭、竹子、茅草、藤、石頭,蓋出保暖、堅固的房子。他們用木頭當柱子,拿竹竿圍成牆,以茅草當屋頂,或是用石板砌成房屋;各族的原住民各有蓋房子的妙招。
	
	●各種功能不同的空間
	各族原住民雖有各自的建築特色,但也有共通的元素。「家屋」就是臺灣原住民最主要的傳統建築。不像現在的房子大多有臥室、客廳,家屋幾乎都是「單室」,不做隔間,屋內只有中柱支撐,所有居家的生活功能全在一起。
	 儲藏糧食的穀倉大多在家屋外,高架式穀倉通風又防潮,下面還有防鼠板。母系社會的阿美族,家屋後有個「寶庫」,儲放了三寶:菸、酒與臘肉。從前什麼事都自己來,因此需要工作房,這裡也是原住民製作、修理器具或擺放工具的地方。
	
	 除了自己家人才能使用的空間之外,還有部落族人共用的空間。首先是「會所」,在阿美、卑南、魯凱、排灣族文化裡,男生到了一定年齡,就要到青年會所接受嚴格的訓練,通過考驗後,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山林沒有圍牆,但不同族間還是有土地疆界的問題,「望樓」是隱形的邊界,它蓋在聚落外緣,用來守望與監視。「靈屋」則是原住民舉行祭儀的地方。靈屋外的「首棚」,擺放了敵人的頭骨,以祈求族人平安,穀物豐收。
	
	●高低各不同
	 原住民的房子也可以依地基高矮來分:抬高的干欄式與土臺式、跟地面一樣高的平地
	式、房子一半在地面下的半穴式,以及整間房子幾乎在地面下的地下屋。
	 平埔族的房子幾乎都蓋在地面上。海拔較高的原住民,像布農族,因為要防颱風,房子有一半在地面下。蘭嶼也很多颱風,房舍是半穴式。河邊經常淹水,比較少人把房子蓋在這裡,但宜蘭冬山河沙地排水良好,噶瑪蘭族房子架高,成為臺灣唯一住干欄屋的住民。
	
	●臺灣的西式城堡
	 大航海時代,歐州各國到東方找商機。為了方便與日本、中國做生意,在十七世紀初,荷蘭人在臺南蓋「熱蘭遮城」,就在今天安平古堡附近。
	
	 西班牙則在淡水蓋了「聖多明哥城」,之後荷蘭人重修,變成現在的紅毛城。除了當辦公大樓,還備有武裝設施:厚牆、大砲、狹小的窗、瞭望臺、射口,顯示在大航海時代裡,臺灣曾是重要的貿易據點。
	
	●庇佑平安的傳統廟宇
	 三百多年前,漢人的祖先渡海來臺,過程很驚險。為了感謝眾神的保佑,希望祂們繼續護佑,蓋廟就成了重要大事。
	
	 澎湖天后宮是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它有美麗飛躍的燕尾,古樸細緻的木雕裝飾。鹿港龍山寺則保留了泉州建築藝術精華,以及完整的木結構。
	
	 木結構是中國傳統建築特色,房子的重要結構,像是柱與梁等都是木頭。比起石頭,木材輕、施工期較短,地震時還能吸收震力。而且只要巧妙運用榫榫卯卯,不用釘子也能撐起厚重屋頂。
	
	 廟宇還有許多繁複又有寓意的裝飾。祥瑞的麒麟,代表平安的花瓶,福祿壽三仙等彩繪、雕飾或剪黏等,都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