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5年前,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地成為姊姊自殺後的遺族;
 23年後,她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主動地成為媽媽急救時的決策者。
 放棄生?還是決定死?
 一位歷經親人生死傷痕者的真誠告白,一段悲傷治癒過程的真實勇氣。
2016年冬天,芯秦的媽媽覺得胸悶、呼吸喘,自己走上救護車就再也沒有回家。生命的最後七天六夜就在急診和加護病房裡度過。即使媽媽曾清楚的表達不想被插管,但芯秦還是被醫生說服,讓媽媽插管。等待死亡的到來,無疑是場凌遲。手起刀落,沒有停頓、沒有猶豫,一刀一刀割在病人和家屬的心上。
姊姊和媽媽的驟逝,不孕、失去胎兒和腎臟病的身心傷痕,芯秦用淺顯而深刻的筆觸,一一紀錄下來。李佩怡教授和方俊凱醫師,則以傷痕修復的陪伴角色,分別用療傷對談及醫療現場的專業視角,為傷者分擔及釋放溫暖的力量。
這可能是台灣第一本從家屬的立場述說的加護病房心情故事,但絕不會是最後發生的事。不論是身處加護病房的家屬或自殺者遺族,當面臨生命是否要搶救或從有機會治療走向沒有機會時,那些處置與看待的態度,都應該要再仁慈一點,即使少痛一些也值得努力。
這就是即使回憶再痛,作者都想完成這本書的理由。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急救還是放棄她
 第一天:二月十六日         意外的病危通知
 第二天:二月十七日         不安的決定
 第三天:二月十八日         死亡機率
 第四天:二月十九日         急遽變化的一天
 第五天:二月二十日         準備離開
 第六天:二月二十一日       漫長的一夜
 第七天:二月二十二日       最後的道別
 點點滴滴
 腎悄悄的病了
 
 第二章 傷痕修復師
 01 傷痕聊癒室─李佩怡 
     療癒的力量
    「話」「聊」悲傷
 02 生死醫護現場─方俊凱 
    他們的故事
    台灣的自殺者遺族團體資源
    急重症安寧療護
 
 第三章  突如其來的告別
 01 來不及說再見 
     姊姊跳樓了
     寄不出的信
     當心痛的感覺出現時
     不是缺陷,只是特徵
 02 好好說再見  
    表達悲傷
    放下困惑
      同理逝者
      告別逝者
      創造意義
      祝福逝者
跋 重生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