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東告雨的蝴蝶夢:死者如是說
何為真正的死亡?死亡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死亡後又是何種光景?戴德門也不禁開始思索自己存在的事實內容簡介
本書透過檢察官戴德門與作者東告雨的對話,將作者何以死亡的整個事件完整鋪陳開來。對於何為真正的死亡?死亡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死亡後又是何種光景?戴德門也不禁開始思索自己存在的事實。隨著故事的演進,就能和作者一起找到線索!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當覺知因無明而沈睡時,
你在欲界的夢境中醒過來。
當你在欲界中沈睡時,
你又在色界的夢境中醒過來。
當你在色界中沈睡時,
你還是在無色界的夢境中醒過來。
你從一個夢境中醒過來,
隨即進入另外一個夢境,
而覺知-還在繼續沈睡。
-死者如是說
「我其實並不想要從夢境中醒過來?」
「是啊,你想要的本來就只是在夢境中睡得更安穩而已,你並不是真的想要醒過來。正因為這樣,當我用你所謂無緣無故的標準打你一巴掌時,你才會只是反射性地把我推開,叫我住手。每當真實搖你一下以便將你從夢境中喚醒時,你卻只顧著把它推開,然後倒頭繼續睡覺。」
「我對衝突的反應方式透露出了我其實並不想要從夢境中醒過來?」
「沒錯,在正常的情況下,核心概念本來就不可能真的想要從夢境中醒過來。對核心概念來說,醒過來這件事就只是個虛假的願望而已,不論它自認為自己已經醒過來多少次,那也只不過代表了它正身處另一個夢境之中。這個虛假的醒過來,莊子在老早之前就已經察覺到了。」
「莊子?」他側著頭想了想,「莊周夢蝶?」
「對,莊周夢蝶。」我回答。
「一般人都會對『果』產生過敏反應,但只有少數人會對『因』產生過敏反應。對『果』產生過敏反應是因為想要在夢境中睡得更安穩,而對『因』產生過敏反應則純粹是出於對謊言的不耐。」
-死者如是說
「你之所以會覺得難以理解,只是因為你從來沒有如實見過它原本的樣子。想要找到真實的答案,你真的是只能反求諸己了。」
「反求諸己?是要怎麼反求諸己啊?」
「就是誠實面對你的真實,如此而已。你無法靠著對真實的片面詮釋來理解何為真正的真實,否則每個知道佛陀或耶穌曾經說過什麼話的人,豈不是早就應該看見他們兩人所看見的真實了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這些都只是指月之指?」
「你只能在已經親眼見到了真實原本的樣子之後,才能夠真正理解我所說的話。有趣的是,如果你已經親眼見到了真實原本的樣子,那我又有什麼必要再向你解釋任何事呢?所以佛陀才會只顧著信手拈花。」
「可是迦葉卻微笑了,對不對?」
「嗯,因為他已經不再需要任何解釋。」
-死者如是說
「唯物論者將範圍界定內的物質類覺知認知為『我』,
再將範圍界定內的非物質類覺知認知為『我所』。
與之相反-
唯心論者將範圍界定內的非物質類覺知認知為『我』,
再將範圍界定內的物質類覺知認知為『我所』。
可是不論認知採取何種立場,
戲論終究還是戲論,
謊言永遠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真實。」
-死者如是說
「嗯,在認知生起之前,覺知就只是覺知而已。覺知的本身恆常存在著,而覺知的內容則是即生即滅。」我回答。
「然後呢?」
「然後某一天,覺知開始概念化了。」
「覺知開始概念化了?為什麼?」
「因為看不清楚。」
「看不清楚?」
「是啊,你知道覺知有多快吧?」
「呃-沒有任何一種速度能夠比覺知生滅的速度還要快?」
「沒錯,那你知道覺知涵蓋了多大的範圍嗎?」
「多大的範圍?你不會是想說覺知涵蓋了無限大的範圍吧?」
「哈哈,你猜對了喔。覺知不但大而無外,而且小而無內。覺知就是存在的前提與全部,它既是一,也是一切。」
「覺知涵蓋了-一切?」
「當然了。所以看不清楚這個涵蓋一切時間、空間而又不斷快速生滅的覺知,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你意識中所描繪出的皮夾跟我口袋裡原本的皮夾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覺知因為看不清楚而被概念化了?」
「是的,就是這樣。」
「但覺知的概念化跟我的出生又有什麼關係啊?」
「有喔,因為即生即滅的覺知內容經過概念化後就形成了對世界的認知,而覺知的本身經過概念化後則形成了對自我的認知。」
-死者如是說
本書特色
真實就是隨時隨地都與你直接面對面的東西,
它從來就不需要被相信。
只有不真實的東西才會需要你的相信。
對任何一個活人來說,死亡都是難以理解的謎團。
你無法在還存活著的狀態下經歷真正的死亡,因此也唯有死亡在你身上直接發生,你才會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死亡」正是本書所要說的故事,一個在我身上直接發生的故事。
目錄
序
01墓誌銘
02檢察官
03肉體的死亡
04覺知
05你是誰
06自我介紹
07範圍界定
08核心概念
09過敏反應
10過敏原
11密室
12轉折點
13自體免疫
14困獸之鬥
15真正的死亡
16恐懼
17夢境滅去
18不可逆的真實
19實相
20大圓鏡
21存在的運動定律
22覺知的內容
23覺知的分類
24常無常
25日落
序/導讀
序
這不是一本小說-事實上,這是一份結構嚴謹的實驗報告書。也就是說,我做了個實驗,並且在得到最終的實驗結果後,將之整理成為了一份詳細的報告書。
嗯,這就是本書的緣起。
不過,在這個實驗剛剛完成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其實都沒有想起是不是該來好好做個整理。究其原因,大概是由於這個實驗實在耗時冗長,而且困難重重,以至於我在完成全部的實驗後便燃盡所有,並進入了一種徹底的休息狀態。直到我重新回顧整個過程,再將之形諸文字,已經又過了七、八個年頭。
現在想來,我從小就喜歡做各式各樣的實驗,因為實驗是種解謎的過程,而我十分討厭未知。說討厭或許還太客氣了點,對於未知,我是近乎難以忍受。那麼這種難以忍受究竟是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我也許得舉一些例子好讓你明白。
比如說,對未知的難以忍受會造成我的失眠,即使當時的我只是個還沒有超過十歲的小孩。記得我失眠的那天,是因為學校老師在上數學課時雞婆地提了個超出我們課程進度一大截的高年級問題。老師的目的並不是要我們真正解開這個題目,只是要藉此告訴我們數學的世界非常廣闊,以後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部分。可是,從我看見這道一時之間似乎無解的題目開始,它就像詛咒般烙印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白天匆匆結束,在爸媽趕著我上床去睡覺時,我卻還是遲遲未能擺脫這個天殺的數學題目。於是我只好在被窩裡和它繼續奮戰,直到經過反覆檢視,我終於肯定自己已經找到了解開它的正確答案為止。隔天我把我的答案跟老師再做確認,接著就不免俗地受到了一番讚賞。然而我真的不是為了想要這種虛榮的快感而徹夜未眠,我充其量就是不得不把哽在喉嚨的魚刺拔出來而已。這是其中一個例子。
而對未知的難以忍受也曾經造成我的噁心想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小時候我家就在鐵路旁,當年還養了一隻名叫小花的狗。這本來是乍看毫不相干的兩件事,但某一天它們卻合而成為了一件事,因為我的小花被火車撞死了。這應該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的死亡,不過我一開始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是看到一堆大人正圍在鐵軌邊上低著頭,所以就好奇地走過去看看。突然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堆支離破碎的爛肉,大大小小的屍塊噴得到處都是。我頭皮一陣發麻,然後認出了那就是我的小花,只有我的小花才有這種花紋。暈眩的不舒適感瞬間襲來,我覺得噁心想吐,而且全身打冷顫。我從未體會過如此令人反胃的感覺,實在太不舒服了。這真的是我的小花嗎?牠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牠在正要被火車撞到的時候會不會很害怕?牠眼中最後看到的是什麼呢?牠現在還會痛嗎?牠還在嗎?還是牠不在了?那眼前這堆東西又是什麼?這個突如其來的狀況當真嚇到了我,可是我卻絲毫沒有想要轉身逃開的念頭。我不理會身體持續傳來各種不舒服的感受,就這樣定在原地。我無法撇過頭不去看,因為我一點也不了解現在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我逃開,我就更不可能了解了。對未知的難以忍受就是用這種方式從小不斷地找我麻煩。
我想你的人生中也曾經或多或少出現過一些對未知的困惑吧,但我猜你的困惑大概不至於會如此這般地頻頻找你麻煩。可我卻是無法逃開。人生的謎團就如同鬼魂緊緊纏著我不放,除了想盡辦法把它解開之外,我無處可逃。這個實驗我是非做不可的,而且我也已經把它確確實實地完成。
為了讓這份完成後的實驗報告書比較容易閱讀,我將它寫成一種兩個人的對話體。兩個人的其中之一就是我,而另一個人則是代替了你來發問的檢察官。實驗以倒敘的方式陳述,換言之,實驗的結果在一開始就先說了,然後再從頭開始抽絲剝繭。遺憾的是,你並不可能只是讀完這份實驗報告就能夠確認它的真偽,因為做完了實驗的人是我而不是你。唯有在你自己已經親身動手完成了這整個實驗之後,你才會見到它真正的答案。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