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墨舞之中見精神:文人墨客與書法文化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59
    37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作者以現代文化研究視野觀照古代書法文化與文人間的關聯,側重在古代文人──士人及士大夫階層的書法及其精神,尤其注重此階層中著名書法家的分析,書中述及王羲之、王獻之、趙孟頫、顏真卿、董其昌、米芾、柳公權等書法名家,在考察古代文人借書法抒情冶性這一雙向性的精神現象時,力求結合宏觀的文化分析和微觀的心理分析,希望貫通古今文人與書法文化的脈絡,並拓展書法美學研究的新視野。

作者

李繼凱

中國江蘇宿遷人,文學博士、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書法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的心理分析》、《中國近代詩歌史論》、《民族魂與中國人》、《秦地小說與「三秦文化」》、《全人視境中的觀照——魯迅與茅盾比較論》、《20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創造》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書法》、《書法研究》、《中華書畫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

兼任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東亞漢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理事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書為心畫
第一節 表情的藝術
第二節 具象‧抽象‧意象
第三節 文人所鍾
第四節 神州獨秀

第二章 抒情冶性
第一節 文人二重性
第二節 書藝的補償
第三節 墨舞與境界
第四節 風格種種

第三章 藝苑奇葩
第一節 動靜的守衡
第二節 意象的營求
第三節 複調的藝術
第四節 多元的功能

第四章 書道彎彎
第一節 兩歧之極端
第二節 尺幅之天地
第三節 自我的封閉
第四節 歷史的惰性

第五章 展現新姿
第一節 反思者的心理時空
第二節 驅逐「阿Q」之魂
第三節 古典美的現代新姿

結束語

附錄
附錄1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2 書法文化與中國現代作家
附錄3 書法文化視域中的魯迅與日本
附錄4 兩性文化與中國書法
附錄5 筆墨之意

修訂版後記

序/導讀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中國文藝和美學的靈魂總是日日夜夜縈繞著一個深邃而又綿長的「情」字。中國的藝術精神即是:揚善弘美,驅霾去蔽,文心鑄魂,翰墨傳情!

誠然,人皆有情,但惟其是「文人」,就會格外地多情、微妙地傳情,同時又能夠從這「情」的汪洋大澤之中,不斷地掬起那碧玉般的甘霖,來灌溉自己心靈的土壤。不難想像,當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天然般地與中國特有的文字、筆墨朝夕廝守時,他們怎能保持其心靈的緘默!詩人共傳心聲,書畫皆表精神。我們這裡回眸凝視的,便主要是古代文人墨客在歷史舞臺上搬演的綽約多姿、妙趣橫生的「紙上的舞蹈」―書法藝術的創造及其蘊含的情意或精神。

沒有莊嚴堂皇的帷幕,沒有悠然飄揚的笙簫,沒有枝葉扶疏的茂林修竹,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塵世寫照。以此,中國書法不似戲劇、音樂、繪畫和小說那般絢爛顯赫。然而,就在她那極為簡約而單純的黑白、點畫構造的藝術格局之中,卻又常常蘊含著比這些更為豐富而雋永的「意味」。古代文人們鍾情於斯、寄情於斯,研習書藝成為日課,暢意揮灑為其樂事,遂致衷情流洩於腕底,意象隱現於點畫。既可見張旭化公孫大娘之劍器舞而為神韻別具的「毛錐」舞,「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懷素《自敘帖》,滿紙縱橫,生龍活虎,流轉跳蕩,於具有強烈的抒情節律的「墨舞」之中,表現出了書家豪邁不羈的氣概和超凡脫俗的胸襟;又可領略顏真卿厚重穩健之高韻,即於書《祭侄文稿》以寄激憤、哀思之情時,亦凝重深邃,不夾雜明顯的「顛」氣「狂」意;王羲之《蘭亭集序》,則於其款款挪移之間,無處不瀰漫、蕩漾著「和樂」之情:與自然、與親朋的親和、寬慰、祥瑞之感,在這裡成了點畫灑灑飄落的驅動力……。固然,積澱了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書家情感世界,常常是十分複雜、充滿變化的,「心畫」與書法也不是直線相連、簡單對應的,但從總體上看,由於書家的技法、教養,尤其是境遇、志趣、人格的不同,還會導致「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的書法作品眾相萬殊、彼此有異,從而表現出獨異的藝術個性。即如劉熙載所言:「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劉熙載《藝概‧書概》)也許,在古代文人與翰墨之間,在筆歌與墨舞之間,古往今來有著更多的傳奇和更為複雜的情節,人們總難以把握其精義,但力求有所參透和有效解讀其文化意蘊,則成為一個恆久的頗具魅性的命題。

中國書法,無可爭議是一種真正的藝術,然而又不僅僅是藝術,因為她是民族文化的一種產物,負載著豐富的文化心理訊息。可以說,在她身上,驚世絕倫的創造與歷久沉積的惰性交織在一起,既令人困惑,又催人思考,企望能夠窮究她的創造奧秘及問題所在……

鑑於書法理論界偏重於客觀的書史敘述和書藝技巧的研究,本書擬從書法藝術現象性的歷史中,主要發掘其創作主體與書法文化的內在關聯及其文化心理因素,因而在行文中,並不注重書法客觀歷史和技藝知識的描述或介紹。

在筆者心目中,中國有個「大古代」,也有個越來越顯赫的「大現代」。這自然是契合「大歷史觀」的看法。「大古代」已成為歷史事實,「大現代」卻尚未成為過去,仍在積極建構過程之中。也許,這個「大現代」的啟動與西方世界的衝擊相關,但完成卻會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標誌。當然,完成只是形態相對完善完滿而已,並非意味著終結。因此,筆者是立足於現代文化立場來觀照古代書法文化與文人的關聯。這裡著力考察的主要是古代文人即士人、士大夫這一階層的書法及其精神,而尤其注重對這個階層中著名書法家的解剖分析;在考察古代文人借書法抒情冶性這一雙向性的精神現象時,既注重宏觀(文化)分析,又注意微觀(心理)分析,並努力把二者結合起來。這對考察現當代作家文人與書法文化的多方面關聯,也多有裨益。事實上,筆者在本書附錄中即有對中國現代作家與書法文化進行宏觀考察的專論。可以說,展現傳統書法文化和文人作家承傳書法文化的文化圖景,可以使我們看到古代的與現代的文化訴求已在「墨舞」中映現,而且激蕩不已,斑駁陸離,奇譎裂變,卻又生生不息,其跌宕起伏、百迴千折的狀況本身就充滿了歷史的「魅性」。

自然,歷史的回顧、反思並不是單純為了發思古之幽情,而主要是為了重新發現歷史、揚棄傳統,重建善而美、理而情的書法藝術世界,建構新的書法文化形態,延續千姿百態、意象豐盈、情深意長的「墨緣」,從而豐富典雅而又美好的現實人生。即使我們移目於現當代的作家文人書法,也還是為了更好地賡續文脈和「墨緣」,努力弘揚中國特色鮮明的中華書法文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71612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1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