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被殖民者的精神印記: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論
內容簡介
本書為大陸學者就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的諸多問題做出的深入探討。作者以問題研究的方式,適當引入文化研究方法,關注殖民時期文學的獨特經驗和被殖民者的精 神創傷,對諸如殖民地處境與臺灣新文學的關係、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的文化想像問題、文學書寫對殖民現代性的認知、殖民時期文學的語言問題、殖民記憶與戰後 文學論述的變異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做出了有說服力的解說。
閱讀本書,既可認知研究對象的歷史深刻性,又可意識研究議題的當下立意,理論與對象的相互契合、學術的立場與冷靜的論述風格,是本書的鮮明特色。
本書特色
1.本書兼具與統一研究對象的歷史性以及研究的當下性,具有高度的學術品位。
2.揭示影響臺灣社會文化變故的重要階段——殖民時期的臺灣文學研究。
目錄
推薦序/劉登翰
導言
第一章 殖民地處境與臺灣新文學
第一節 殖民地臺灣的特殊境遇
第二節 歷史文獻中的社會發展脈絡和民族意識
第三節 個人化文本中的國族認同
第四節 衝突下的民族意識形態―再析個人化文本
第五節 殖民時期臺灣文學和作家身分確認的複雜和困惑
第二章 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的文化想像
第一節 文化想像的發生―在中文寫作中
第二節 文化想像的變異―在日文寫作中
第三節 遵從殖民者邏輯的想像―「皇民文學」
第三章 文學書寫與殖民現代性
第一節 文學書寫中的殖民現代性表徵及其文化政治寓意
第二節 左翼書寫與馬克思主義現代性論述 ..........
第三節 殖民現代性認知中的情感經驗和「超越」思維
第四章 殖民時期文學的語言問題
第一節 語言文字的殖民
第二節 語言運動與殖民時期語言困境
第三節 臺灣話文論爭與大陸國語運動
第四節 作為媒介和工具的語言以及日文寫作中的民族文化形態
第五節 語言創傷的繼續:第二次語言轉換
第五章 從殖民記憶到戰後論述
第一節 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局部論述的改寫
第二節 當代臺灣文學論述演變的個例分析
第三節 兩岸臺灣文學史寫作中的想像構成
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