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五四啟蒙思想中的新道德觀研究
對五四新道德觀的自我理解,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把握世俗時代的價值命題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近代中國世俗化轉型的歷史背景,透過對五四時期新道德觀的研究,試圖回應如下問題:
第一,當功利與快樂成為這一時期新道德觀的基礎,五四時期是否提供了現代道德的價值標準?還是因為價值超越性的喪失,導致了中國社會的道德相對主義?
第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說,新教改革以來的西方現代社會,透過分離德性倫理與規範倫理,以期應對世俗時代的價值多元化挑戰,那麼,在五四時期的新道德觀當中,德性與倫理之間又形成了怎樣一種關係?
在五四過去將近一個世紀的今天,透過對近代中國思想史的「重新問題化」和對五四新道德觀的自我理解,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把握世俗時代的價值命題,為多元現代性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
第一,當功利與快樂成為這一時期新道德觀的基礎,五四時期是否提供了現代道德的價值標準?還是因為價值超越性的喪失,導致了中國社會的道德相對主義?
第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說,新教改革以來的西方現代社會,透過分離德性倫理與規範倫理,以期應對世俗時代的價值多元化挑戰,那麼,在五四時期的新道德觀當中,德性與倫理之間又形成了怎樣一種關係?
在五四過去將近一個世紀的今天,透過對近代中國思想史的「重新問題化」和對五四新道德觀的自我理解,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把握世俗時代的價值命題,為多元現代性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世俗時代的開啟:超越世界及其瓦解
第一節 天:儒家的德性之源
第二節 「仁」與「禮」的道德圖景
第三節 從「天理」到「公理」:世俗時代的開端
1.德性的退隱:從「理與勢」到「體與用」
2.德性的旁落:來自「天演公理」的挑戰
3.德性的沉淪:「力即理也」
第四節 「個人」崛起:規範倫理的解體
第二章 五四時期的道德轉型
第一節 「自作主宰」的人生:個人主義的興起
第二節 當「功利」取代「善」:德性倫理的解紐
第三節 呼喚「穆姑娘」:迷亂之現代人心
第三章 個人德性的重建
第一節 五四的功利主義:「精神的」超越「物質的」
1.快樂的「質」與「量」:兩種「功利主義」
2.德性目標:人生境界的追求
3.道德實踐:探詢「內在價值」
第二節 五四的個人主義:從「小我」到「大我」
1.「群」的嬗變:「無中生有造社會」
2.人生價值:在「小我」與「大我」之間
3.「不朽」:從「真我」到「真社會」
第四章 公共倫理的證成
第一節 「公德」、「私德」與共同體
第二節 從個人德性到公共倫理:「三綱」的抽象繼承
第三節 追尋德性:在「政治共同體」背後
結語 這個世界會好嗎:世俗時代的道德反思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世俗時代的開啟:超越世界及其瓦解
第一節 天:儒家的德性之源
第二節 「仁」與「禮」的道德圖景
第三節 從「天理」到「公理」:世俗時代的開端
1.德性的退隱:從「理與勢」到「體與用」
2.德性的旁落:來自「天演公理」的挑戰
3.德性的沉淪:「力即理也」
第四節 「個人」崛起:規範倫理的解體
第二章 五四時期的道德轉型
第一節 「自作主宰」的人生:個人主義的興起
第二節 當「功利」取代「善」:德性倫理的解紐
第三節 呼喚「穆姑娘」:迷亂之現代人心
第三章 個人德性的重建
第一節 五四的功利主義:「精神的」超越「物質的」
1.快樂的「質」與「量」:兩種「功利主義」
2.德性目標:人生境界的追求
3.道德實踐:探詢「內在價值」
第二節 五四的個人主義:從「小我」到「大我」
1.「群」的嬗變:「無中生有造社會」
2.人生價值:在「小我」與「大我」之間
3.「不朽」:從「真我」到「真社會」
第四章 公共倫理的證成
第一節 「公德」、「私德」與共同體
第二節 從個人德性到公共倫理:「三綱」的抽象繼承
第三節 追尋德性:在「政治共同體」背後
結語 這個世界會好嗎:世俗時代的道德反思
參考文獻
後記
序/導讀
當傳統宇宙觀和普世王權的正當性發生動搖,知識分子在政治秩序與心靈秩序的雙重危機下何以自處?這是清末民初「轉型時代」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面對這一迫切的時代議題,五四一代讀書人一方面通過思想啟蒙與文化批判,力圖為現代政治尋找道德支援和價值依據;另一方面,他們對於人生觀與公共倫理的關切,也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中國的歷史走向,左右著中國人的理智與情感。這本小書嘗試對五四啟蒙知識分子的道德觀念進行探討,借此關注現代中國「世俗化」(secularization)進程中思想論域的斷裂與連續、知識分子的突破與限度。
校閱這部書稿之時,滬上求學的美好時光常常浮現眼前。在此,向我的博士指導老師許紀霖教授深致敬意和謝意。能夠跟隨許老師切磋問學,不僅是我學術之路上最為幸運的一件事,更讓我感受到什麼是自由的教育。謝謝閻雲翔教授在我留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期間,與我分享他對於當代中國精神生活的精闢見解。博士畢業之後,我來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感謝計劃主持人黃克武教授的熱情關照與耐心指導,讓我有機會在世界一流的學術環境中盡情揮灑。從上海浦東的樓群、洛杉磯教堂的晚禱到台北萬華龍山寺祈福的鐘聲,這些年因緣際會,得以行走於三座都市獨特的歷史脈動之中,也使我對現代社會的多元面向以及「世俗時代」的終極關懷,擁有一份更為真切的認知。最後,謝謝蔡登山先生的厚愛,讓我在臺灣這座美麗島上,結下一段難忘的書緣與人緣。
校閱這部書稿之時,滬上求學的美好時光常常浮現眼前。在此,向我的博士指導老師許紀霖教授深致敬意和謝意。能夠跟隨許老師切磋問學,不僅是我學術之路上最為幸運的一件事,更讓我感受到什麼是自由的教育。謝謝閻雲翔教授在我留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期間,與我分享他對於當代中國精神生活的精闢見解。博士畢業之後,我來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感謝計劃主持人黃克武教授的熱情關照與耐心指導,讓我有機會在世界一流的學術環境中盡情揮灑。從上海浦東的樓群、洛杉磯教堂的晚禱到台北萬華龍山寺祈福的鐘聲,這些年因緣際會,得以行走於三座都市獨特的歷史脈動之中,也使我對現代社會的多元面向以及「世俗時代」的終極關懷,擁有一份更為真切的認知。最後,謝謝蔡登山先生的厚愛,讓我在臺灣這座美麗島上,結下一段難忘的書緣與人緣。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