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基於滿洲國的史實,寫出了滿洲國從醞釀到敗亡之後的完整「演義」,眾多軍閥、日將、政客、外相懷著各自的目標理想,在這個日本扶持的魁儡國度中,展開一場場從廣到微的明爭暗鬥。
本書特色
台灣關於滿洲國的研究並不興盛,此書為極少數台灣產出的專書,雖然不是學術著作,但仍被學者稱為「中肯」。中肯之餘,本書也有章回小說的跌宕起伏,過程峰迴路轉,人物描寫生動。雖然因成書年代而在立場上偏向國民黨正朔,但對日本軍方的描述並不刻版。對抗戰前民國人物也有不少描寫。對民國史實及歷史小說有興趣者有吸引力。
本書特色
台灣關於滿洲國的研究並不興盛,此書為極少數台灣產出的專書,雖然不是學術著作,但仍被學者稱為「中肯」。中肯之餘,本書也有章回小說的跌宕起伏,過程峰迴路轉,人物描寫生動。雖然因成書年代而在立場上偏向國民黨正朔,但對日本軍方的描述並不刻版。對抗戰前民國人物也有不少描寫。對民國史實及歷史小說有興趣者有吸引力。
目錄
一 引子 4
二 同洲二帝 6
三 逼宮 8
四 鄭孝胥與羅振玉 12
五 出宮後的溥儀 18
六 天津時代的溥儀 22
七 中日外交與東北關係 26
八 日本人與張作霖 30
九 張作霖三度入關 37
十 張作霖死後的東北 40
十一 九一八事變經緯 43
十二 九一八事變 48
十三 保障佔領與吉林易幟 52
十四 九一八與中日外交 56
十五 事變後的關東軍 58
十六 事變中的黑龍江 62
十七 九一八事變與段祺瑞 66
十八 東北政委會與張景惠 70
十九 淞滬戰事與東北局勢 76
二十 東省特區的劇變 80
二十一 九一八事變與蘇俄 86
二十二 東北政委會復會與解消 92
二十三 「滿洲建國」中關東軍幹部 99
二四 「建國」猛運動與旅順「行在」 103
二五 長春更名「新京」 107
二六 國務院集權與馬占山再起 112
二七 國聯調查團在東北 117
二八 馬占山抗戰 127
二九 東省特區轉變中 130
三十 日本對「滿」國策決定 134
三一 特區大洪水與「中央化」 138
三二 日本脱退外交戰 142
三三 「滿洲」建設與「日滿一體」制 146
三四 蘇俄與「滿洲國」 152
三五 「滿洲國」日本化 158
三六 「滿洲國」與華北 162
三七 「滿洲帝國」出現 169
三八 「滿洲國」組織法批評 173
三九 石原菀爾與協和會 177
四十 「滿洲帝國」兩代「宰相」 181
四一 關東軍與關東州 185
四二 關東軍解決「滿變」腹案 189
四三 「日滿一體」制進展 195
四四 孤寒的「滿洲皇帝」 203
四五 蘇俄魔手伸入「滿洲」 207
四六 「滿洲帝國」自然解消 215
四七 「滿洲國總結算」 223
四八 末尾語 231
二 同洲二帝 6
三 逼宮 8
四 鄭孝胥與羅振玉 12
五 出宮後的溥儀 18
六 天津時代的溥儀 22
七 中日外交與東北關係 26
八 日本人與張作霖 30
九 張作霖三度入關 37
十 張作霖死後的東北 40
十一 九一八事變經緯 43
十二 九一八事變 48
十三 保障佔領與吉林易幟 52
十四 九一八與中日外交 56
十五 事變後的關東軍 58
十六 事變中的黑龍江 62
十七 九一八事變與段祺瑞 66
十八 東北政委會與張景惠 70
十九 淞滬戰事與東北局勢 76
二十 東省特區的劇變 80
二十一 九一八事變與蘇俄 86
二十二 東北政委會復會與解消 92
二十三 「滿洲建國」中關東軍幹部 99
二四 「建國」猛運動與旅順「行在」 103
二五 長春更名「新京」 107
二六 國務院集權與馬占山再起 112
二七 國聯調查團在東北 117
二八 馬占山抗戰 127
二九 東省特區轉變中 130
三十 日本對「滿」國策決定 134
三一 特區大洪水與「中央化」 138
三二 日本脱退外交戰 142
三三 「滿洲」建設與「日滿一體」制 146
三四 蘇俄與「滿洲國」 152
三五 「滿洲國」日本化 158
三六 「滿洲國」與華北 162
三七 「滿洲帝國」出現 169
三八 「滿洲國」組織法批評 173
三九 石原菀爾與協和會 177
四十 「滿洲帝國」兩代「宰相」 181
四一 關東軍與關東州 185
四二 關東軍解決「滿變」腹案 189
四三 「日滿一體」制進展 195
四四 孤寒的「滿洲皇帝」 203
四五 蘇俄魔手伸入「滿洲」 207
四六 「滿洲帝國」自然解消 215
四七 「滿洲國總結算」 223
四八 末尾語 231
序/導讀
序
「不到滿洲,不知中國的博大」,掌握住「滿洲」(東北),便能奄有中國大陸。這在中國歷史上,有好多的前例。就是毛澤東「王朝」,假如不輕易的窃據了「滿洲」,又怎能「長成壯大」,席捲中國,那樣的迅速?這是從「地利」來論成敗,至於中共發展的因素種種,當然別有所在,不在話下。
「滿洲」是遠東的火藥庫,外國的評論家早已有過評價。滿洲問題是世界二次大戰的前序,這是不容爭論的事實。由甲午的中日戰爭,而三國干涉,而日俄戰爭,而瀋陽事變,而七七事變,淞滬戰爭,以至日德義三國同盟,德義在西方得手,日本便偷襲珍珠港,進取東南亞,形成世界性的二次大戰。
「滿洲國」是瀋陽事變的產物,也就是甲午戰爭的「戰場」,三國干涉的「問題」所在地,日俄戰爭的「目的物」。日本不贏得日俄戰爭,不能繼承俄國,攫取南滿,不至生窺伺中國大陸的野心,便不會有這一連串的不祥「事變」。
日本人由吃得「滿洲」這一樹甜棗,欣欣自得,而動了兼併滿洲,强吞下一粒「炸彈」,欲罷不能的出演了「取中原」、「下南洋」、「珍珠港」,連台武戲,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無條件「降伏」,這是一粒「炸彈」之賜,實在就是不懂得「適可而止」的至理明言。
然而「適可而止」的一句話,說來何等輕鬆,做起來何常容易,得意忘形的人類通病,有幾個真能「懸崖勒馬」?我們於此不禁對「行易知難」的說法,多一層懷疑,轉認爲「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知難行亦不易」那話兒,倒不是不有些道理。
「滿洲」的地大物博,「滿洲」的人口不多——只有三千多萬人——「滿洲」的民性醇樸,以前有過一種評論,統治滿洲的「統治者」並不需要怎樣雄才大略,尤其像張學良承襲他老子張作霖的餘蔭,一九二八,在他老子被日本人炸斃皇姑屯之後,登上「關外王」的寶座,他如果能夠腳踏實地,認清環境,把握立場,做他對國家民族應做的事,他自己今日可能還雄踞東北,稱霸一方,何至作囚階下,顚沛流離。
日本存人存心侵略,造成「瀋陽事變」,這是事實。但我們對東北地方最高軍政當局,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兼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應負的失守國土,殃及人民的重大責任,豈能輕輕放過。
中國人——不,蘇俄籍的中國共產黨人,是最感激張學良不過的。
沒有張學良西安事變,引狼入室,遠逃西北的毛澤東一群,怎會「問鼎」中原?日本降伏以後,蘇俄偷偷的把「中共」帶進「滿洲」,不是利用張學良的名義,號召「人心思漢」的東北老百姓,更將張學良的四弟張學思和一些舊幹部如高崇民,于毅夫,劉海濤等,派爲東北各省主席,團結東北人士,又怎能囊括東北,如彼之速?
今後世界風雲,中國命運,固然尚在未知數中,但「滿洲」——東北的地位,佔有重要性,「滿洲」的動態及其變化,對世界的趨勢,具有甚大的影響,從而中國的未來,也就看滿洲怎樣的「動」,怎樣的變。這當然不是說中國的西北和西南,對中國的未來,没有他們的重大價値。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我寫這「滿洲國紀實」,絕不是祗說開元天寶的舊事,以爲滿足,我願與讀者,相互共勉的,是「鑑往事之得失,策勵來茲。」
「不到滿洲,不知中國的博大」,掌握住「滿洲」(東北),便能奄有中國大陸。這在中國歷史上,有好多的前例。就是毛澤東「王朝」,假如不輕易的窃據了「滿洲」,又怎能「長成壯大」,席捲中國,那樣的迅速?這是從「地利」來論成敗,至於中共發展的因素種種,當然別有所在,不在話下。
「滿洲」是遠東的火藥庫,外國的評論家早已有過評價。滿洲問題是世界二次大戰的前序,這是不容爭論的事實。由甲午的中日戰爭,而三國干涉,而日俄戰爭,而瀋陽事變,而七七事變,淞滬戰爭,以至日德義三國同盟,德義在西方得手,日本便偷襲珍珠港,進取東南亞,形成世界性的二次大戰。
「滿洲國」是瀋陽事變的產物,也就是甲午戰爭的「戰場」,三國干涉的「問題」所在地,日俄戰爭的「目的物」。日本不贏得日俄戰爭,不能繼承俄國,攫取南滿,不至生窺伺中國大陸的野心,便不會有這一連串的不祥「事變」。
日本人由吃得「滿洲」這一樹甜棗,欣欣自得,而動了兼併滿洲,强吞下一粒「炸彈」,欲罷不能的出演了「取中原」、「下南洋」、「珍珠港」,連台武戲,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無條件「降伏」,這是一粒「炸彈」之賜,實在就是不懂得「適可而止」的至理明言。
然而「適可而止」的一句話,說來何等輕鬆,做起來何常容易,得意忘形的人類通病,有幾個真能「懸崖勒馬」?我們於此不禁對「行易知難」的說法,多一層懷疑,轉認爲「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知難行亦不易」那話兒,倒不是不有些道理。
「滿洲」的地大物博,「滿洲」的人口不多——只有三千多萬人——「滿洲」的民性醇樸,以前有過一種評論,統治滿洲的「統治者」並不需要怎樣雄才大略,尤其像張學良承襲他老子張作霖的餘蔭,一九二八,在他老子被日本人炸斃皇姑屯之後,登上「關外王」的寶座,他如果能夠腳踏實地,認清環境,把握立場,做他對國家民族應做的事,他自己今日可能還雄踞東北,稱霸一方,何至作囚階下,顚沛流離。
日本存人存心侵略,造成「瀋陽事變」,這是事實。但我們對東北地方最高軍政當局,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兼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應負的失守國土,殃及人民的重大責任,豈能輕輕放過。
中國人——不,蘇俄籍的中國共產黨人,是最感激張學良不過的。
沒有張學良西安事變,引狼入室,遠逃西北的毛澤東一群,怎會「問鼎」中原?日本降伏以後,蘇俄偷偷的把「中共」帶進「滿洲」,不是利用張學良的名義,號召「人心思漢」的東北老百姓,更將張學良的四弟張學思和一些舊幹部如高崇民,于毅夫,劉海濤等,派爲東北各省主席,團結東北人士,又怎能囊括東北,如彼之速?
今後世界風雲,中國命運,固然尚在未知數中,但「滿洲」——東北的地位,佔有重要性,「滿洲」的動態及其變化,對世界的趨勢,具有甚大的影響,從而中國的未來,也就看滿洲怎樣的「動」,怎樣的變。這當然不是說中國的西北和西南,對中國的未來,没有他們的重大價値。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我寫這「滿洲國紀實」,絕不是祗說開元天寶的舊事,以爲滿足,我願與讀者,相互共勉的,是「鑑往事之得失,策勵來茲。」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