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自1989年起實施已逾20年,成為歐盟對外執行為時最長的制裁。
中國與歐盟儘管在2003年即已同意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但武器禁運仍具體而微彰顯兩大強權間,欲進一步深化合作存有障礙,無法成就完整之伙伴關係。中國抗議武禁是歧視、過時的政策,強烈要求解除;歐盟則搖擺於人權、經濟及安全等因素爭論不休。2005年6月後解禁案擱置,實質冷凍。
從歐盟對中武器禁運,可以窺見後冷戰時期中歐互動模式、利害關係、戰略著眼,及歐盟在安全、外交決策制定及執行上遭遇的挑戰。本書亦專章檢討台灣於解禁立場說明及權益爭取之作法與成效,提供施政建議。
全書引據豐富,另實際訪談歐洲戰略學者、歐盟執行武禁之政府官員。對探討歐盟戰略、中國崛起之研究者,係極具價值之參考文獻。
全書內容依序分為七章,各章節概要如下:
第一章 引言: 主要闡述全書撰寫動機、目的,作通盤介紹。
第二章 背景: 冷戰後新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動、歐盟與中國相互的外交政策、歐盟對台海情勢的觀點、中國與歐洲關係發展的縱向敘述。
第三章 演進: 將1989 至2010 年間,歐盟對中武禁發展劃分為3 個階段,俾突顯各階段之特點。
第四章 特性:介紹武器禁運一般特性,以及歐盟對中武禁與眾不同之處、複雜難解原因。
第五章 評析: 從各方立場、正反辯論及影響因素,深入評析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第六章 前景: 分別自可能解禁與維持禁運的原因探討前景。
第七章 結論: 從歐盟、中國-歐盟、美國-歐盟、中國-美國四個面向相互對照,提出研究發現及建議事項。
附錄加入兩份作者赴歐洲工作期間,與解禁案有關政府官員及智庫學者會談紀要。其一係綜合多次與歐盟成員國承辦武器禁運及軍備管制幾位官員之談話摘要;其二是與荷蘭智庫「國際關係學院」(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lingendael)學者專就解禁案進行之會談紀錄。
中國與歐盟儘管在2003年即已同意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但武器禁運仍具體而微彰顯兩大強權間,欲進一步深化合作存有障礙,無法成就完整之伙伴關係。中國抗議武禁是歧視、過時的政策,強烈要求解除;歐盟則搖擺於人權、經濟及安全等因素爭論不休。2005年6月後解禁案擱置,實質冷凍。
從歐盟對中武器禁運,可以窺見後冷戰時期中歐互動模式、利害關係、戰略著眼,及歐盟在安全、外交決策制定及執行上遭遇的挑戰。本書亦專章檢討台灣於解禁立場說明及權益爭取之作法與成效,提供施政建議。
全書引據豐富,另實際訪談歐洲戰略學者、歐盟執行武禁之政府官員。對探討歐盟戰略、中國崛起之研究者,係極具價值之參考文獻。
全書內容依序分為七章,各章節概要如下:
第一章 引言: 主要闡述全書撰寫動機、目的,作通盤介紹。
第二章 背景: 冷戰後新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動、歐盟與中國相互的外交政策、歐盟對台海情勢的觀點、中國與歐洲關係發展的縱向敘述。
第三章 演進: 將1989 至2010 年間,歐盟對中武禁發展劃分為3 個階段,俾突顯各階段之特點。
第四章 特性:介紹武器禁運一般特性,以及歐盟對中武禁與眾不同之處、複雜難解原因。
第五章 評析: 從各方立場、正反辯論及影響因素,深入評析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第六章 前景: 分別自可能解禁與維持禁運的原因探討前景。
第七章 結論: 從歐盟、中國-歐盟、美國-歐盟、中國-美國四個面向相互對照,提出研究發現及建議事項。
附錄加入兩份作者赴歐洲工作期間,與解禁案有關政府官員及智庫學者會談紀要。其一係綜合多次與歐盟成員國承辦武器禁運及軍備管制幾位官員之談話摘要;其二是與荷蘭智庫「國際關係學院」(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lingendael)學者專就解禁案進行之會談紀錄。
序/導讀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議題迄今仍是進行式。2011 年6 月,正在德國進行官式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再呼籲:「希望歐方(歐盟)能真正相信中國的發展對歐盟各國是機遇而不是挑戰,中方之所以要求軍售解禁和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實質上是相互信任的問題,希望歐方早日做出正確的政治判斷」。因此,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新聞主播報導的「解除軍售禁令」,仍將是一項有價值的「籌碼」,而非無味的「雞肋」。武禁議題吸引我的關注,要溯自2007 年因公與歐洲國家前政府官員的晤談起始。此後,即特別留心蒐集相關資料,亦有幸遠赴歐洲國家任職,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及探討。「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儘管與我國安全處境切身相關,但在研究之初,發現很難獲得太多可供參考、具系統的資料或文獻,特別在台灣本島「歐盟武禁」僅如一現即逝的火花,未獲太多注意;這似乎也說明台灣與歐盟在政治、外交上確實有某種程度的疏離。2011 年1 月,國人獲得歐洲地區申根免簽證待遇,亦期盼歐盟與台灣在各層面的交流都能夠持續擴大及提昇。
本書要獻給恩師林中斌教授,沒有他的敦敦指導與不斷鼓勵,不會有這本書的問世。他的治學態度、言行風範,只能用「仰之彌高」堪與形容。
感謝黃介正教授、陳永康校長的專文推薦。黃教授迅速掌握事件關鍵的功力,最叫我佩服;陳校長則一直是我最敬仰、開明豁達而有遠見的長官,能獲得他們首肯作序,本書立即增加可觀的份量。
全書的完成,獲得許多貴人相助,感恩他們的付出。包括:前西歐聯盟秘書長Dr. Willem Frederik van Eekelen 的指導;荷蘭國際關係學院Dr. Frans Paul van der Putten 提供寶貴的建議及接受訪談;李曙光學長慨然交接人脈;劉金鵬兄的鼓勵;湯成、馬立德學長、黃引珊、簡瑛蓁學姊在行政上的諸多協助;賀理民的校對;謝凱蒂的翻譯;李昱成的代勞文獻蒐集;梁業承的插畫;還有默默支持我的家人Lucy、Luby 及Anne。
本書謬誤之處,祈不吝指正。特別是歐盟「里斯本條約」生效後,許多規章、制度正快速變化中,有待持續觀察並據以修正。
本書要獻給恩師林中斌教授,沒有他的敦敦指導與不斷鼓勵,不會有這本書的問世。他的治學態度、言行風範,只能用「仰之彌高」堪與形容。
感謝黃介正教授、陳永康校長的專文推薦。黃教授迅速掌握事件關鍵的功力,最叫我佩服;陳校長則一直是我最敬仰、開明豁達而有遠見的長官,能獲得他們首肯作序,本書立即增加可觀的份量。
全書的完成,獲得許多貴人相助,感恩他們的付出。包括:前西歐聯盟秘書長Dr. Willem Frederik van Eekelen 的指導;荷蘭國際關係學院Dr. Frans Paul van der Putten 提供寶貴的建議及接受訪談;李曙光學長慨然交接人脈;劉金鵬兄的鼓勵;湯成、馬立德學長、黃引珊、簡瑛蓁學姊在行政上的諸多協助;賀理民的校對;謝凱蒂的翻譯;李昱成的代勞文獻蒐集;梁業承的插畫;還有默默支持我的家人Lucy、Luby 及Anne。
本書謬誤之處,祈不吝指正。特別是歐盟「里斯本條約」生效後,許多規章、制度正快速變化中,有待持續觀察並據以修正。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