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回到充滿純真與童趣的黃金年代✽✽
	
	本書以十九世紀中葉的童書公司──喬治•勞特力奇公司於1870-80年代所出版的作品,分析英國十八世紀的復甦或復興潮流,如何反映在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兒童圖畫書中。該公司在此時期邀請艾德蒙•埃文斯(Edmund Evans)擔任木刻與印刷師,協同維多利亞時代最傑出的三位插畫家:藍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華特•克雷恩(Walter Crane)、與凱特•格林那威 (Kate Greenaway),製作成以十八世紀文化為主題的圖畫書系列。
	
	凱迪克的《約翰吉爾平騎馬》、《瘋狗之死輓歌》、《農夫少年》及《潘展狀圖畫書》,採用英國十八世紀古典作家的作品,作為這些圖畫書的文本,並巧妙地結合文字的敘述與插畫,發展出具有創新設計概念的圖畫書。克雷恩與埃文斯合作的《美女與野獸》圖畫書,也是採用十八世紀作品做為文本,並且吸收維多利亞時期盛行的日本藝術,使圖畫書富有設計與裝飾的特徵。格林那威則以《窗下》,描繪具有十八世紀象徵的女童形象,以及在古風中的花園景色。其插畫中的美學風格與復古風味,甚至影響了當時的流行風尚,讓當時利伯提百貨公司也採用發展出童裝與戲服。
	
	十八、十九世紀童書出版業與印刷業出現前所未見的擴展,許多童書業者因應風潮,積極製作多樣類型的教具用品,包括字母玩具、卡片、拼幅地圖、切割拼圖、圖頁、書寫紙;而如《約翰吉爾平騎馬》在美國費城和紐約都有出版,還製成木馬玩具,更顯示出十八世紀復甦影響下的圖畫書,在英美廣受歡迎的熱門程度。
	
	本書特色
	
	§ 超過200張維多利亞時代圖畫書珍本圖像
	§ 詳述國際3大兒童文學獎紀念名人的背景
	§ 從藝術美學、文本分析等方面,探討18、19世紀英國圖畫書
目錄
	§ 作者序 §
	
	│第一部份│
	
	Chapter 1  序論
	1.1研究設計
	1.2研究文獻探討
	1.3研究方法
	1.4論文架構與各章摘要
	
	Chapter 2  喬治•勞特力奇公司
	2.1前言
	2.2十八世紀復甦風潮(1870-1900)
	2.3喬治•勞特力奇公司(George Routledge)
	2.4艾德蒙•埃文斯(Edmund Evans)
	2.5小結
	
	Chapter 3  插畫家的生平活動
	3.1前言
	3.2藍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3.3華特•克雷恩(Walter Crane)
	3.4凱特•格林那威(Kate Greenaway)
	3.5小結
	
	Chapter 4  舊聖誕節
	4.1前言
	4.2十九世紀英國聖誕節與出版品變化
	4.3聖誕節與馬車
	4.4鄉紳與聖誕夜
	4.5聖誕日
	4.6聖誕節晚餐
	4.7聖誕節化裝舞會
	4.8小結
	
	Chapter 5  約翰•吉爾平騎馬
	5.1前言
	5.2《約翰•吉爾平騎馬》詩文
	5.3 喬治王時期(1784-1836):約翰•吉爾平騎馬的版本與插畫
	5.4 維多利亞時期(1837-1878):約翰吉爾平騎馬的版本與插畫
	5.5藍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5.6小結
	
	Chapter 6  維克菲爾德的牧師
	6.1前言
	6.2 《維克菲爾德的牧師》及其視覺藝術(繪畫及插畫)市場評估
	6.3《維克菲爾德的牧師》早期插畫版小說中的作品
	6.4丹尼爾•麥克里斯(Daniel Maclise)
	6.5威廉•穆雷迪(William Mulready)
	6.6藍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6.7小結
	
	Chapter 7  農夫少年
	7.1前言
	7.2《農夫少年》詩文
	7.3十九世紀《農夫少年》的版本與插畫
	7.4 約翰•康斯坦堡(John Constable)的繪畫作品:《蘇佛克的犁田景色》、《麥田》、《雲的習作》
	7.5藍道夫•凱迪克的《農夫少年》圖畫書
	7.6小結
	
	│第二部份│
	
	Chapter 8  十八世紀的再現:風俗畫
	8.1前言
	8.2十八世紀的復甦(1870-1900):風俗畫
	8.3小結
	
	Chapter 9  美女與野獸
	9.1前言
	9.2十八世紀的口述傳統與文學傳統
	9.3十九世紀《美女與野獸》的版本與插畫
	9.4華特•克雷恩的《美女與野獸》與日本藝術
	9.5小結
	
	Chapter 10  兒童肖像畫
	10.1前言
	10.2 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展覽與藝術評論:十八世紀英國肖像畫
	10.3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的兒童肖像畫
	10.4凱特•格林那威的兒童肖像畫
	10.5小結
	
	Chapter 11  兒童教具與遊戲用品
	11.1前言
	11.2兒童中心教學的歷史背景
	11.3兒童教具與遊戲用品:輔助教具
	11.4《約翰•吉爾平騎馬》教具與遊戲用品
	11.5小結
	
	Chapter 12  繪畫、時尚與戲劇
	12.1前言
	12.2時尚
	12.3戲劇
	12.4小結
	
	Chapter 13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序/導讀
	作者序
	
	我開始接觸西洋美術,特別是插畫的議題,可以回溯至1986至1988年之間,當時是我年輕時候,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留學時期。我在伊大美術史學系主修西洋美術史,專攻十九世紀的歐美藝術。在那一段期間,有機會學習了十九世紀插畫的歷史、技術與印刷、插畫與文本的課題。
	
	畢業後多年進入台東大學美勞教育學系之後,教學的科目以美術史為主軸,涵蓋不同的科目包括西洋、台灣、與中國美術史。由於東大的學校改制轉型,美勞教育學系因此改變為「美術產業學系」。東大的美術產業學系與兒童文學研究所共同開發兒童文化的課程。我的教學科目也因此增加了「兒童文化」與「圖畫書」。我個人以為圖畫書的課題,很適合我的學術專長與背景,我可以利用大學時主修歐美文學,與研究所專攻西洋美術的背景,結合這兩個不同學術領域,成為我未來發展與文本與圖像相關的圖畫書的計畫。 我的文學與美術史的學術背景,不僅觸動了我對圖畫書的教學,也加深了我對英國圖畫書的研究興趣與理想。
	
	對於十九世紀英國兒童插畫計畫的議題,我於2009年有機會回到我的母校伊大,該校除了美術史學系以外,尚有兒童文學研究所,以及附屬於圖書館與科學研究所之兒童圖書室。我利用了伊大龐大的學術資源,蒐集了有關英國兒童插畫的圖書文獻資料。此外,我於2011年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參用了附屬之柯特桑兒童圖書館之古文獻資料。 爾後數年我轉入英國作實地的搜索探查工作,包括幾個重要童書的典藏單位,如大英圖書館、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之國家藝術圖書館、波德連圖書館、考伯與牛頓博物館。為了本論文十八世紀的復甦―維多利亞時期的圖畫書議題,英美兩國重要童書典藏處的資料探索,讓我獲得許多珍貴的古老文獻資料,對於此計畫的搜索、建構與實現非常有幫助。
	
	對於本論文主題,本人曾經發表了三篇論文,包括:2011年國立台東大學圖像文本學術研討會論文:《十八世紀英國肖像畫之復甦》,2013年九月屏東教育大學學報論文:《十八世紀之復興:繪畫,時尚與戲劇》。2016年五月國立台東大學兩岸三地生活美學暨美術產業學系學術研討會之論文:《十八世紀的復甦:風俗畫》。
	
	本論文進行期間,特別感謝伊大圖書館暨科學研究所的主任南西•奧布倫女士、羅伊•布魯克斯主任,與普林斯頓大學柯特桑兒童圖書館館長安德•依梅女士,陳敏捷女士的協助與支持。此外,尚有許多參訪之圖書館館員的協助,無法一一列名,感銘在心。論文撰寫期間感謝好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余漢儀教授、與莎拉•杜本女士的修正,曾興廣老師的建議及徐明正先生的圖片修正。最後我要將本書的研究成果獻給我敬愛的父母。
	
	林芊宏
	2017年6月30日於台東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