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黎元洪、黃興、孫中山、宋教仁、袁世凱、汪精衛,
人人有機會,卻個個沒把握!
貴族姿態的袁世凱,以西方議會政治理性為訴求,
草根姿態的孫中山,以傳統政治輪迴莽撞出擊,
一場大總統寶座爭奪戰就此展開!
▍民國初年內憂外患不斷,大總統寶座人人搶破頭,卻是個沒有強權,沒有獨裁政治的黃金時代?!
1911年至1928年,民初的近二十年間,動盪歸動盪,派系歸派系,內鬥歸內鬥,外患歸外患。但民國的高層、精英與百姓,他們可以自由辦報、可以自由組黨,可以打開思維,可以談論政治。更重要的是一直設有一院制或兩院制的國會,這代表打江山坐江山式的野蠻政治傳統已遠離。此時,政治強人出奇之多,圍繞著權力核心,臨時大總統寶座讓眾人搶破頭,黎元洪、黃興、孫中山、宋教仁、汪精衛、袁世凱,人人有機會卻個個沒把握。本書以史實作為基礎,兼採小說的生動筆法,帶給讀者全新的民初歷史觀點。
目錄
序
第一章政治意外
滿漢衝突
帝國的叛軍
撿漏者
漁翁出山
最後的聖旨
光榮屬於袁世凱
第二章探路者
四十五天
八十三天
十二天
第三章回到叢林
革命的藉口
後袁世凱時代
北方系內訌
南方系內訌
第四章那一代人的精神
民國範兒
體面的葬禮
長跪不起的政府總理
司徒雷登尤難別
第五章民國的黃金時代
美國藍
國家的基礎
聯邦中國
積極的外交姿態
憲法危機
內閣危機
序/導讀
序
當同齡人正在大學裡攻讀時,我卻奔波於中越戰爭的前線與後方之間,用手中的筆或照相機,記錄一個特殊的時代。漫長的中越局部戰結束後,我除了每天到辦公室看看報紙和書信之外,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讀書,我稱之為惡補。為此,我特別感激上司對我的寬容,給了我多年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的機會,使我得以回到書齋,研習自己喜歡的歷史。在軍中機關大院,我的行蹤是辦公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周而復始。
大約是二○○一年的某個時候,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某某報社的編輯,約我在湖邊喝茶。我並不認識那位編輯,因此有些猶豫。對方解釋說,他是從大學歷史系某教授那裡,獲知我的電話的。我釋然,並答應赴約。畢竟,茶約的地點,就在我的寓所附近。
繞翠湖一圈,有幾十家茶樓,而相約的地點,卻在一個研究院內;而且,不是一個編輯,而是幾個陌生的副刊編輯,他們來自不同的報社。大家落座後,被問最多的就是自修什麼專業。我說是歷史。又問,哪一部分呢?我說是北洋史(以下簡稱民初史)。之後,這些讀書版的編輯,便向我約稿。約著約著,他們發現,我的歷史寫作,距民初史越來越遠。我的筆觸,自遠古史出發。
歷史研究這部分,我最大的缺失就是沒有師從(但這也恰恰是我的長處,可自成一體),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完全沒有捷徑可走。研習民初史之初,我感覺有些吃力,弄不明白,民初人物的所作所為。逐漸得出一個認識,若理解民初,須先理解民初之前的歷史;若理解中國史,須先理解世界史。是以從中國的遠古史、從世界史著手,一路走來,完成中國簡史、世界簡史,以及多本中國斷代史的寫作,這才回到最初我最想研究的那個民初史。
我鎖定的民初史,大致從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八年。這本書,就部頭(篇幅、體例)而言,是本小書;就內涵來說,或不止於此。我從未試圖顛覆歷史、解構歷史,更不會為歷史翻案。我要做的,就是去理解歷史,並把我的理解形成為史觀,然後解釋給讀者,與大家一起討論。討論歷史的目的,並非一味的追尋歷史真相,而是從中獲得思想的伸展,以便讓我們在當下或未來的生活中,保有最大程度的文化尊嚴。
魏得勝
二○一七年秋,於翠湖西畔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