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新詩學會「2017優秀青年詩人獎」得主──陳威宏最新詩集
★時而荒靜,時而壯闊;偶爾擴張月光,偶爾含蓄芬芳;詩人以精煉的字詞刊刻出那些微醺的、呢喃的夢囈,透過76首詩映照出世俗日常。
-----------------------------------------
詩,是療癒的歌,是尋找真理的過程,是天地間等待吸引的一顆小小磁石。
每一首詩歌,都是未完成,它開放指出下一個時刻,另一趟未知的旅程。
-----------------------------------------
《我愛憂美的睡眠》收錄七十六首現代詩作品,分為「預知夜的眼神,我回應」、「孤獨的蜉蝣的雨的考驗」、「打擾。愛聚散」、「祕密徒然的邊境」四輯。此為詩人繼二○一七年《夢遊幻境:我的隱形花園》後,推出的第二本詩集。
★時而荒靜,時而壯闊;偶爾擴張月光,偶爾含蓄芬芳;詩人以精煉的字詞刊刻出那些微醺的、呢喃的夢囈,透過76首詩映照出世俗日常。
-----------------------------------------
詩,是療癒的歌,是尋找真理的過程,是天地間等待吸引的一顆小小磁石。
每一首詩歌,都是未完成,它開放指出下一個時刻,另一趟未知的旅程。
-----------------------------------------
《我愛憂美的睡眠》收錄七十六首現代詩作品,分為「預知夜的眼神,我回應」、「孤獨的蜉蝣的雨的考驗」、「打擾。愛聚散」、「祕密徒然的邊境」四輯。此為詩人繼二○一七年《夢遊幻境:我的隱形花園》後,推出的第二本詩集。
目錄
【推 薦 序】我「詩」故我在/李瑞騰
【推 薦 序】沉溺夢中之美/陳政彥
【推 薦 序】天光未明,但他的詩亮了/劉曉頤
【名家推薦語】李時雍、姚時晴、曾琮琇、鍾文音、顧蕙倩
【輯一】預知夜的眼神,我回應
崩解 小夜曲‧啟程
懷疑 晚禱
和藹 滲透
野蠻 羨慕
嚴肅 月亮青春期
夢境 夜跑障礙賽
輪迴 跳水項目
荊棘 走入過去
編織 月夜:牧羊人
懸浮 身與傷
齟齬 動靜
旗幟 四月
荒蕪 核果仁
灰燼 我以為自己
時鐘 沉積
咖啡 敏感
稀釋 憶某日夏夜
邊陲 秋天的一個總結
【輯二】孤獨的蜉蝣的雨的考驗
監禁 我就算是走過了
溽暑 鍛造:夜之思
靈思 待月時刻
輪廓 雨史第一章節
隨興 雨史第二章節
銘刻 天空
膠著 撲火
叮嚀 情誡
惶恐 夢中人
奔騰 陌生人行走的姿態甚好
迆邐 沒想到,我們會離散得像雨
預告 寫黃昏寫雨寫你
荒蕪 當黑暗時,你是黑暗的
初衷 錯摺
隱喻 讓雨落下來
平衡 然而,我已沒有去處
喧囂 可惜了
漣漪 凝視
流質 一部分破碎七月的開始
【輯三】打擾。愛聚散
變奏 我沒有那麼甜
迷醉 看海
顧忌 有事聽話
微醺 等待夜。純粹
僥倖 詩人是黑夜,比喻的鴿
理解 曼克斯種的貓
滯留 晨起
漸層 應答
腹語 學習
軌跡 一個早晨
壕溝 在野餐墊上
奧祕 書寫的女人危險
碎片 義式
鬼牌 疑似
翻譯 軼事
機遇 鍛鍊
鐘聲 融化的奶油蛋糕
星宿 浴火鳳凰:西藏自由之歌
疏淡 明瞭
沉默 硫磺:以沉默敘述
【輯四】祕密徒然的邊境
朗誦 途中
屏息 石敢當
障礙 燈
謹慎 煙塵
驕傲 尋夢記(湖畔篇)
甦醒 誰在宇宙讀詩不下雪
離散 春天的來臨使你過敏
謊言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離開
慈善 我胸口只有輕盈的過敏
懺悔 樹
絮語 遲歸的旅人
蓓蕾 重生的力量
象徵 屬於鹿的明白
憧憬 Goodbye Flower
時間 你守望,你在灰色的路上
晨曦 重生
驅逐 The Other Shore
寓意 時間術
復古 空白
附錄/賞讀覃子豪〈追求〉
後記/走出幻境之後……
【推 薦 序】沉溺夢中之美/陳政彥
【推 薦 序】天光未明,但他的詩亮了/劉曉頤
【名家推薦語】李時雍、姚時晴、曾琮琇、鍾文音、顧蕙倩
【輯一】預知夜的眼神,我回應
崩解 小夜曲‧啟程
懷疑 晚禱
和藹 滲透
野蠻 羨慕
嚴肅 月亮青春期
夢境 夜跑障礙賽
輪迴 跳水項目
荊棘 走入過去
編織 月夜:牧羊人
懸浮 身與傷
齟齬 動靜
旗幟 四月
荒蕪 核果仁
灰燼 我以為自己
時鐘 沉積
咖啡 敏感
稀釋 憶某日夏夜
邊陲 秋天的一個總結
【輯二】孤獨的蜉蝣的雨的考驗
監禁 我就算是走過了
溽暑 鍛造:夜之思
靈思 待月時刻
輪廓 雨史第一章節
隨興 雨史第二章節
銘刻 天空
膠著 撲火
叮嚀 情誡
惶恐 夢中人
奔騰 陌生人行走的姿態甚好
迆邐 沒想到,我們會離散得像雨
預告 寫黃昏寫雨寫你
荒蕪 當黑暗時,你是黑暗的
初衷 錯摺
隱喻 讓雨落下來
平衡 然而,我已沒有去處
喧囂 可惜了
漣漪 凝視
流質 一部分破碎七月的開始
【輯三】打擾。愛聚散
變奏 我沒有那麼甜
迷醉 看海
顧忌 有事聽話
微醺 等待夜。純粹
僥倖 詩人是黑夜,比喻的鴿
理解 曼克斯種的貓
滯留 晨起
漸層 應答
腹語 學習
軌跡 一個早晨
壕溝 在野餐墊上
奧祕 書寫的女人危險
碎片 義式
鬼牌 疑似
翻譯 軼事
機遇 鍛鍊
鐘聲 融化的奶油蛋糕
星宿 浴火鳳凰:西藏自由之歌
疏淡 明瞭
沉默 硫磺:以沉默敘述
【輯四】祕密徒然的邊境
朗誦 途中
屏息 石敢當
障礙 燈
謹慎 煙塵
驕傲 尋夢記(湖畔篇)
甦醒 誰在宇宙讀詩不下雪
離散 春天的來臨使你過敏
謊言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離開
慈善 我胸口只有輕盈的過敏
懺悔 樹
絮語 遲歸的旅人
蓓蕾 重生的力量
象徵 屬於鹿的明白
憧憬 Goodbye Flower
時間 你守望,你在灰色的路上
晨曦 重生
驅逐 The Other Shore
寓意 時間術
復古 空白
附錄/賞讀覃子豪〈追求〉
後記/走出幻境之後……
序/導讀
【推薦序】我「詩」故我在/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認識威宏多年,看他不停地寫詩,每隔一段時間就就自編自印小詩冊,那麼低調,且日愈精進,總為他高興。出版界稱此為Zine,一位插畫家古曉音著有一本《Zine,我的獨立出版:設計、製作、發行由我決定!》,說這樣的行為獨立、形式自由、印量有限,只與有緣人分享。威宏正是如此,可能印得更少;但對他來說,他完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意義是:我「詩」故我在。
現在,他將正式出版第二本詩集《我愛憂美的睡眠》,收入七十六首近作。我發現,他在目次的編排上,除了詩題,他在每一首詩中拈出一詞置頂,可以說是關鍵詞,彷彿是開啟文本空間的一把鑰匙。以〈核果仁〉為例:
威宏拈出的「荒蕪」一詞,出現在首段第四行:氣溫驟降,窗起霧了,因之而生荒蕪之感。這是標準的「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文心雕龍‧物色),重要的是「時刻」,因而有「詩」。其後二段,一寫寫詩之事,「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一寫剝核殼,「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因告別不了秋季/而有多重皺褶的果仁」,行為動作都有其關鍵時刻,詩意流轉中自有其命意,抓住什麼?發現什麼?威宏接著用核果仁的「多重皺褶」來象喻,有詩眼作用,他進一步說發現自我之不易,以及「只有我/知道」:生命最核心的地帶「皺褶」了——
正層曾疊疊寫著
月亮的行蹤,關於我,缺憾的夢
寫詩是一件什麼樣的事?詩之內涵為何?威宏將不斷地探尋。這詩,當然不只是寫物,更是詠志,從景之「荒蕪」開展,收束於生命之「皺褶」。
我因之而想起,在威宏詩中出現的「詩」、「歌」及其「讀」、「寫」、「唱」,說明他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詩,「我用過多的詩來趨近靈魂」(〈撲火〉),「未成句的詩不斷點燃我的眼睛」(〈夢中人〉),甚至於想像,在「世界震毀之前/在石碑上/我們拓下詩人的靈魂」(〈重生〉)。
威宏不經意的告訴了我們,關於他的「寂寞」和「孤獨」。在〈我就算是走過了〉中,他清楚辨認出「寂寞」的厚度,以致於他能「遠離擺脫」:
遠離擺脫:我,任由字裡行間
大徹大悟般迷路,而小巷
複義排列,誰也別想點燈不如捨下那企圖
留下那地圖。
而在〈鍛造:夜之思〉中,他深刻了解「孤獨」這件事必須「容忍」,必須「視己如土/每分每秒地專神拿靈思/燃燒,以熾燄鍛鍊極致的光彩」。
這就是詩人陳威宏。他在他自己的芬芳小宇宙裡,輕唱星夜之歌;或者,一如成為礦物的明亮晶體,「以沉默敘述自身的完美」(〈硫磺:以沉默敘述〉)。
【推薦序】沉溺夢中之美/陳政彥(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詩人的意識調度詩中世界,雖以現實為材料,但透過詩人的想像力裁剪組合,便呈現出更迷人的平行時空。在詩句中,我們依循著詩人的想像,去感知詩人感知到的一切。想像力就是詩人最重要的力量,夢想的能力造就詩境的高度,因此法國詩論家巴舍拉完成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在詩中表現的考察之後,最終以《夢想的詩學》作為其詩學的集大成,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以巴舍拉的詩學體系來看的話,威宏的詩明顯屬於水的範疇。水的意象在詩集中隨處可見。首先看到的是雨,威宏直接為雨詠史,寫下〈雨史第一章節〉、〈雨史第二章節〉,這仍不夠,詩人甚至要大聲疾呼:「我可以把懷抱裡的黃昏/拿去寫,寫上一千次一萬次/而那場雨仍舊模糊」,怎麼寫也無法窮盡的大雨,匯聚成湖泊汪洋,即使酷熱夏夜,對詩人來說,也不過是:「我們握住同一顆星辰/聞潮濕的夏夜像遙無邊際的海洋」,這由情感與想像匯聚而成的文字之海,是詩人難以逃離的沉溺。詩人自道:
如果我勇敢涉水
如果海是苦,是缺憾的聲響
如果海
是你,我便用沉溺詮釋一生
沉溺是無法自拔,沉入水中也是一種主體進入異世界的轉換。巴舍拉說:「靜觀水,就是流逝,就是消融,就是死亡。」因此不管希臘神話還是中國神話,生死的界線往往就是一條河流。在巴舍拉的詩學體系裏,水象徵通往異界的神祕通道,在威宏的詩中,此一異界往往是透過夜的樣貌展現。詩人說:「彰顯我在夜的罪狀/進入夢的監獄/分分秒秒,一堵苦的磚牆由我組裝」,即使在夜夢之中,詩人仍然難脫離沉溺的心象,唯有透過創作詩,靈魂才能獲得解脫。詩人說:「月光散後,我們成為最後的祭司/眾生靈已遠去,冷寂的夜/隨潮汐的秩序攀附上岸」,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當日間的秩序不再掌管詩的秩序,詩人要為自己的詩境訂下規則,如同古老的祭司吟唱律法,必須是雨的,必須是夜的。於是乎,詩集第一首詩〈小夜曲‧啟程〉作為叩門磚,早已暗示讀者進入這本詩集,將要經歷一場雨與夜與夢的冒險:
待黑影溶溶
夜色如貓緩慢地潛行
你便能
輕易吞噬我
這一片冷
有夢殘留的月景
威宏將詩集命名為《我愛憂美的睡眠》,想來詩人或許早已體會到自己詩性想像的屬性,不是熾熱張揚,也不屬自由奔放。只是那麼執著地長久思念著,流淌成一片自成一體的文字流域,這是威宏詩作的特色,值得同樣有著水般情性的讀者,一起沉溺。
【推薦序】天光未明,但他的詩亮了/劉曉頤(詩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
他總在天光未明的時刻寫詩。年輕如他,單純如他,在教書工作與家庭、撫育稚子的窄仄空間裡,生死疲勞,堅持捕捉縫隙之光。蘸著夜汁,一整團夜深的棉麻線,在他筆下,能拉得更黑更緊。在房間深處,他是「一面古銅鏡鎮夜無聲地燃燒」,微妙顛覆了時空。
他曾趁月光最濃烈時,化身「壞透了的霧」,或不時化身為雨,誠實優雅,「伸展身體坦蕩而透明」。憨直坦蕩,他謙卑地看待自己出色的才華。誠實優雅,加一點淘氣。一點清醒的夢幻,一點宿醉的透明。威宏寫著極致精純的詩語言,「熾焰鍛鍊極致的光彩」。
天光未明——帶著疲勞,他選擇在不那麼精準的時分,以精準的詩語言,切割甚至凌剮自己,是以,「滿湧雙手皆是詩歌的血」。複聲歌唱「穩妥的猖狂」,抓著連呼吸也不能決定的「自由的疼痛感」。或者,無人知曉的時分,神祕地玩起自由落體,旋轉抑復墜落,無論長短句或變體的嘗試,他都能駕馭自如,並把持美學節制。
經常疲勞,而他愛憂美的睡眠。回歸到底,他只是一枚小小的,微澀的,有養分的,「憂愁的C」。終究他如此純赤,「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對於詩的堅持,他也有迷惘的時候,「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究竟是甚麼潮濕或偏執的,給了他「難還抵的債」?
他是黑夜,是「比喻的鴿」,以「靈感背負影子」。偏偏他又等待夜,等待「純粹,善的微醺感」。對於文字,威宏秉持高度審慎的詩美學,矜持,而不時詼諧自嘲。「詩人只不過是在紙堆中╲想威武,尋找一枚未曾命名過的影子」威宏自況,但始終無悔。他果敢堅信,「凝視亦是敲響,相信詩的火光」,「我必須使某一刻再次閃亮」——
天光未明——他亮了。他的詩亮了。以最安靜的凝視,敲響混沌。他不是信徒,可是,他的詩,如聖靈翩行於黑暗的淵面。要有光,就有了光。因為,威宏是個真正的詩人。他的詩,不是逃避現實的嘗試,而是一種賦予現實以生氣的嘗試,如曼德爾詩塔姆說,藝術是一個尋找肉體卻發現了詞的靈魂。莫非他的存在或他的書寫本身,就是藝術?威宏的掌紋。威宏的力道。屬於威宏魔幻編織的指尖……其人如此清淨,其詩令人觸痛中驚喜,眩惑中望見天亮。
其人其詩,貫穿密度飽和鍛造的質地,不時有絲虛瞇著眼倒流的細風,流質的穿透。一位真正純粹的詩人,這是我對威宏的禮讚。
這是一本令我驚豔的詩集。
在連詩都偏向浮泛的世代,在連詩壇都已混亂的時代,欣幸擁有這位詩友。
在我經常忙碌疲憊的時期,感恩擁有為威宏新詩集留下推薦文字的機會。因為他,我再次經歷了自己堅信的美好。
這是我們共同的信念與默契。
二○一八年六月十一日
認識威宏多年,看他不停地寫詩,每隔一段時間就就自編自印小詩冊,那麼低調,且日愈精進,總為他高興。出版界稱此為Zine,一位插畫家古曉音著有一本《Zine,我的獨立出版:設計、製作、發行由我決定!》,說這樣的行為獨立、形式自由、印量有限,只與有緣人分享。威宏正是如此,可能印得更少;但對他來說,他完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意義是:我「詩」故我在。
現在,他將正式出版第二本詩集《我愛憂美的睡眠》,收入七十六首近作。我發現,他在目次的編排上,除了詩題,他在每一首詩中拈出一詞置頂,可以說是關鍵詞,彷彿是開啟文本空間的一把鑰匙。以〈核果仁〉為例:
威宏拈出的「荒蕪」一詞,出現在首段第四行:氣溫驟降,窗起霧了,因之而生荒蕪之感。這是標準的「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文心雕龍‧物色),重要的是「時刻」,因而有「詩」。其後二段,一寫寫詩之事,「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一寫剝核殼,「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因告別不了秋季/而有多重皺褶的果仁」,行為動作都有其關鍵時刻,詩意流轉中自有其命意,抓住什麼?發現什麼?威宏接著用核果仁的「多重皺褶」來象喻,有詩眼作用,他進一步說發現自我之不易,以及「只有我/知道」:生命最核心的地帶「皺褶」了——
正層曾疊疊寫著
月亮的行蹤,關於我,缺憾的夢
寫詩是一件什麼樣的事?詩之內涵為何?威宏將不斷地探尋。這詩,當然不只是寫物,更是詠志,從景之「荒蕪」開展,收束於生命之「皺褶」。
我因之而想起,在威宏詩中出現的「詩」、「歌」及其「讀」、「寫」、「唱」,說明他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詩,「我用過多的詩來趨近靈魂」(〈撲火〉),「未成句的詩不斷點燃我的眼睛」(〈夢中人〉),甚至於想像,在「世界震毀之前/在石碑上/我們拓下詩人的靈魂」(〈重生〉)。
威宏不經意的告訴了我們,關於他的「寂寞」和「孤獨」。在〈我就算是走過了〉中,他清楚辨認出「寂寞」的厚度,以致於他能「遠離擺脫」:
遠離擺脫:我,任由字裡行間
大徹大悟般迷路,而小巷
複義排列,誰也別想點燈不如捨下那企圖
留下那地圖。
而在〈鍛造:夜之思〉中,他深刻了解「孤獨」這件事必須「容忍」,必須「視己如土/每分每秒地專神拿靈思/燃燒,以熾燄鍛鍊極致的光彩」。
這就是詩人陳威宏。他在他自己的芬芳小宇宙裡,輕唱星夜之歌;或者,一如成為礦物的明亮晶體,「以沉默敘述自身的完美」(〈硫磺:以沉默敘述〉)。
【推薦序】沉溺夢中之美/陳政彥(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詩人的意識調度詩中世界,雖以現實為材料,但透過詩人的想像力裁剪組合,便呈現出更迷人的平行時空。在詩句中,我們依循著詩人的想像,去感知詩人感知到的一切。想像力就是詩人最重要的力量,夢想的能力造就詩境的高度,因此法國詩論家巴舍拉完成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在詩中表現的考察之後,最終以《夢想的詩學》作為其詩學的集大成,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以巴舍拉的詩學體系來看的話,威宏的詩明顯屬於水的範疇。水的意象在詩集中隨處可見。首先看到的是雨,威宏直接為雨詠史,寫下〈雨史第一章節〉、〈雨史第二章節〉,這仍不夠,詩人甚至要大聲疾呼:「我可以把懷抱裡的黃昏/拿去寫,寫上一千次一萬次/而那場雨仍舊模糊」,怎麼寫也無法窮盡的大雨,匯聚成湖泊汪洋,即使酷熱夏夜,對詩人來說,也不過是:「我們握住同一顆星辰/聞潮濕的夏夜像遙無邊際的海洋」,這由情感與想像匯聚而成的文字之海,是詩人難以逃離的沉溺。詩人自道:
如果我勇敢涉水
如果海是苦,是缺憾的聲響
如果海
是你,我便用沉溺詮釋一生
沉溺是無法自拔,沉入水中也是一種主體進入異世界的轉換。巴舍拉說:「靜觀水,就是流逝,就是消融,就是死亡。」因此不管希臘神話還是中國神話,生死的界線往往就是一條河流。在巴舍拉的詩學體系裏,水象徵通往異界的神祕通道,在威宏的詩中,此一異界往往是透過夜的樣貌展現。詩人說:「彰顯我在夜的罪狀/進入夢的監獄/分分秒秒,一堵苦的磚牆由我組裝」,即使在夜夢之中,詩人仍然難脫離沉溺的心象,唯有透過創作詩,靈魂才能獲得解脫。詩人說:「月光散後,我們成為最後的祭司/眾生靈已遠去,冷寂的夜/隨潮汐的秩序攀附上岸」,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當日間的秩序不再掌管詩的秩序,詩人要為自己的詩境訂下規則,如同古老的祭司吟唱律法,必須是雨的,必須是夜的。於是乎,詩集第一首詩〈小夜曲‧啟程〉作為叩門磚,早已暗示讀者進入這本詩集,將要經歷一場雨與夜與夢的冒險:
待黑影溶溶
夜色如貓緩慢地潛行
你便能
輕易吞噬我
這一片冷
有夢殘留的月景
威宏將詩集命名為《我愛憂美的睡眠》,想來詩人或許早已體會到自己詩性想像的屬性,不是熾熱張揚,也不屬自由奔放。只是那麼執著地長久思念著,流淌成一片自成一體的文字流域,這是威宏詩作的特色,值得同樣有著水般情性的讀者,一起沉溺。
【推薦序】天光未明,但他的詩亮了/劉曉頤(詩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
他總在天光未明的時刻寫詩。年輕如他,單純如他,在教書工作與家庭、撫育稚子的窄仄空間裡,生死疲勞,堅持捕捉縫隙之光。蘸著夜汁,一整團夜深的棉麻線,在他筆下,能拉得更黑更緊。在房間深處,他是「一面古銅鏡鎮夜無聲地燃燒」,微妙顛覆了時空。
他曾趁月光最濃烈時,化身「壞透了的霧」,或不時化身為雨,誠實優雅,「伸展身體坦蕩而透明」。憨直坦蕩,他謙卑地看待自己出色的才華。誠實優雅,加一點淘氣。一點清醒的夢幻,一點宿醉的透明。威宏寫著極致精純的詩語言,「熾焰鍛鍊極致的光彩」。
天光未明——帶著疲勞,他選擇在不那麼精準的時分,以精準的詩語言,切割甚至凌剮自己,是以,「滿湧雙手皆是詩歌的血」。複聲歌唱「穩妥的猖狂」,抓著連呼吸也不能決定的「自由的疼痛感」。或者,無人知曉的時分,神祕地玩起自由落體,旋轉抑復墜落,無論長短句或變體的嘗試,他都能駕馭自如,並把持美學節制。
經常疲勞,而他愛憂美的睡眠。回歸到底,他只是一枚小小的,微澀的,有養分的,「憂愁的C」。終究他如此純赤,「剝開核殼╲裡頭憂愁的那個╲還是我╲兩瓣小小」。對於詩的堅持,他也有迷惘的時候,「寫完詩的手╲還沒收回╲空空的必須抓住點什麼」……究竟是甚麼潮濕或偏執的,給了他「難還抵的債」?
他是黑夜,是「比喻的鴿」,以「靈感背負影子」。偏偏他又等待夜,等待「純粹,善的微醺感」。對於文字,威宏秉持高度審慎的詩美學,矜持,而不時詼諧自嘲。「詩人只不過是在紙堆中╲想威武,尋找一枚未曾命名過的影子」威宏自況,但始終無悔。他果敢堅信,「凝視亦是敲響,相信詩的火光」,「我必須使某一刻再次閃亮」——
天光未明——他亮了。他的詩亮了。以最安靜的凝視,敲響混沌。他不是信徒,可是,他的詩,如聖靈翩行於黑暗的淵面。要有光,就有了光。因為,威宏是個真正的詩人。他的詩,不是逃避現實的嘗試,而是一種賦予現實以生氣的嘗試,如曼德爾詩塔姆說,藝術是一個尋找肉體卻發現了詞的靈魂。莫非他的存在或他的書寫本身,就是藝術?威宏的掌紋。威宏的力道。屬於威宏魔幻編織的指尖……其人如此清淨,其詩令人觸痛中驚喜,眩惑中望見天亮。
其人其詩,貫穿密度飽和鍛造的質地,不時有絲虛瞇著眼倒流的細風,流質的穿透。一位真正純粹的詩人,這是我對威宏的禮讚。
這是一本令我驚豔的詩集。
在連詩都偏向浮泛的世代,在連詩壇都已混亂的時代,欣幸擁有這位詩友。
在我經常忙碌疲憊的時期,感恩擁有為威宏新詩集留下推薦文字的機會。因為他,我再次經歷了自己堅信的美好。
這是我們共同的信念與默契。
二○一八年六月十一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