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以佛解莊:以《莊子》註為線索之考察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364
    5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莊子與佛教,兩者之間有何關連?
佛教與老莊之關係,隨著時空的推移,為何漸行漸近?

「以佛解莊」的發展與內涵,有「以空解莊」、「以禪解莊」及「以唯識解莊」三大模式。
魏晉時代的「佛道交流」,是「以空解莊」的淵源,主在凸顯「莊佛對話」的境界思維。
唐代的「莊禪合流」,是「以禪解莊」的思想根源,旨在彰明「莊禪匯合」的深度廣度。
清末民初的「唯識盛行」,開啟了「以唯識解莊」的新局,呈現「莊佛會通」的時代意涵。

本書旨在描述「以佛解莊」現象,從此現象的形成論起,尋繹其來龍去脈,並點出「以佛解莊」的思想發展,梳理莊佛互動的面貌與兩者之間的交流史;並應用豐富的原典、史料和晚近的論著,揭示「以佛解莊」──《莊子》註疏之衍變與現象。

作者

邱敏捷

一、現職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

二、代表著作
1.《傳道法師年譜》(104.5臺南:妙心出版社)
2.《三心了不可得──與傳道法師對話錄》(104.1臺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
3.《「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與發展」訪談錄》(100.1臺南:妙心出版社)
4. 《印順《中國禪宗史》之考察──兼與胡適及日本學者相關研究的比較》(98.5臺南:妙心出版社)
5.《《肇論》研究的衍進與開展》(92.1高雄:復文出版社)
6.《文學與佛經》(90.4高雄:復文出版社)
7.《留住蓮音》(89.11臺北:法界出版社)
8.《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89.1臺北:法界出版社)
9.《參禪與念佛──晚明袁宏道的佛教思想》(82.5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0.期刊論文四十餘篇、學術研討會論文四十餘篇

目錄

自序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敘述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一、原典的考察
        二、相關研究文獻述評

第二章 「以佛解莊」的形成及其途徑
    第一節  魏晉「佛道交流」:「以空解莊」的淵源及發展
        一、佛教與道教的互動
        二、佛教與老莊的交會
    第二節  唐代「莊禪合流」:「以禪解莊」的淵源及發展
    第三節  清末民初「唯識盛行」:「以唯識解莊」的淵源及發展

第三章 「莊佛」原義及其會通
    第一節 《莊子》的思想內涵
        一、道體論
        二、認識論
        三、修養論
        四、境界論
    第二節 「空」、「禪」、「唯識」的思想內涵
        一、「空」的理論與實踐
        二、「禪」的特質與境界
        三、「唯識」的系統與意義
    第三節 莊佛會通的努力與問題

第四章 「以空解莊」的背景與思想
    第一節 「以空解莊」的時空背景
        一、唐‧成玄英時代的佛道關係
        二、宋‧王雱時代的佛道氛圍
        三、明‧陸西星時代的佛道互動
    第二節 以「空」解《莊子》道體論
        一、宋‧王雱《南華真經新傳》
        二、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
    第三節 以「空」解《莊子》修養論
    第四節 以「空」解《莊子》境界論
        一、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
        二、宋‧王雱《南華真經新傳》
        三、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
    第五節 「以空解莊」的檢討

第五章 「以禪解莊」的背景與思想
    第一節 「以禪解莊」的時空背景
        一、宋‧林希逸與佛教
        二、明‧方以智與佛教
        三、清‧釋淨挺與佛教
    第二節 以「禪」解《莊子》修養論
        一、宋‧林希逸《莊子口義》
        二、明‧方以智《藥地炮莊》
        三、清‧釋淨挺《漆園指通》
    第三節 以「禪」解《莊子》境界論
        一、宋‧林希逸《莊子口義》
        二、明‧方以智《藥地炮莊》
        三、清‧釋淨挺《漆園指通》
    第四節 「以禪解莊」的檢討

第六章 「以唯識解莊」的背景與思想
    第一節 「以唯識解莊」的時空背景
        一、楊文會與佛教
        二、章太炎與佛教
    第二節 以「唯識」解《莊子》境界論
    第三節 以「唯識」解《莊子》認識論
        一、以「藏識」解《莊子》認識主體之「心」
        二、以「四尋思」解《莊子》認識的主客關係
        三、 以「依他起性」與「遍計所執性」解《莊子》認識的構成條件
        四、以「圓成實性」解《莊子》認識的主客相泯
    第四節 「以唯識解莊」的檢討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歷代「以佛解莊」著作一覽表

附錄二 「以佛解莊」代表作基本資料及其註文出處一覽表

附錄三 本書未討論之「以佛解莊」著作的內容對照表

附錄四 歷代「以佛解老」著作一覽表

序/導讀

【自序】

「以佛解莊」是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現象,此種現象散見於歷代《莊子》註疏本。探討其衍變與模式,自有研究意義與價值。要掌握「以佛解莊」──《莊子》註疏本觀點的衍進、取徑與內涵,有必要從其源頭切入;而回溯「以佛解莊」之歷史淵源,則須就「以佛解莊」的形成論起,尋繹其來龍去脈,並點出「以佛解莊」之思想發展。

在「『以佛解莊』的形成及其發展」部分,本書就「魏晉『佛道交流』:『以空解莊』的淵源及發展」、「唐代『莊禪合流』:『以禪解莊』的淵源及發展」、「清末民初『唯識盛行』:『以唯識解莊』的淵源及發展」三方面論述之。其中,「魏晉『佛道交流』」的部分內容,如「佛教與老莊交會」中「般若空義與莊學之關係」,是筆者七年前的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從僧肇到印順──《肇論》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之延續。至於「唐代『莊禪合流』」,拙著《印順佛教思想研究》(博士論文)第五章〈印順對禪宗與淨土宗的批判〉作過初探,本書則加以深化、廣化。

「空」的思想,實為佛教不共於世俗學問或其他宗教教義的獨特思想。「以空解莊」的《莊子》註疏本,唐、宋、明,代有傑作出現,歷史既早且久。學界對於備載、體現「空」義的「中觀思想」之研究文獻已相當可觀。筆者博士論文的第四章〈印順緣起性空思想〉已有所涉獵;而前述筆者的國科會專題研究係聚焦於中觀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之發展軌跡。以過去這些研究成果為基礎,進一步精研細究,相信更能為「以空解莊」之《莊子》註疏本釐清頭緒。

佛教東傳而在中土開出奇葩的「禪宗」,不僅對中國學術、教育、文學、藝術,乃至於其他社會諸領域,均帶來影響作用。在「以佛解莊」的歷史進程上,禪宗思想所引起的效應尤為彰顯。唐代,中國禪宗逐漸壯大,禪風席捲而下,從宋到明末清初,「以禪解莊」之佳構先後問世,為「以佛解莊」畫上縱貫約四百五十年的美麗長軸。本書投之以最大的篇幅(第五章),盼能將此一文采義理兼勝的思想史輪廓勾勒出來。

到了清末,西方列強勢力大舉入侵中國,時代社會頓時巨變,救亡圖存的思潮此起彼落,「唯識學」因應而興,在《莊子》「註疏史」上形成了「以唯識解莊」的新生面。這些《莊子》註疏本的觀點與成果,同樣是「以佛解莊」之衍變路程中不可小覷的環節。這應是系統耙梳「以佛解莊」──《莊子》註疏學術史的壓軸階段。

本書從發現問題、研擬主題起軔,經檢索、蒐羅並研讀資料,歷理解、分析、綜合、應用與評鑑等工夫,梳理出歷史全期「以佛解莊」──莊子》註疏之衍進軌跡及代表作之內容特徵。「以佛解莊」由古至今約略可歸納為「以空解莊」、「以禪解莊」、「以唯識解莊」等三種不同思想取徑。為了條貫及解析各發展期與各取徑之脈絡、特質和思想結構,本書之述論,不僅涵蓋了各期發展的背景與代表人物的佛教因緣,更以各主要「以佛解莊」──《莊子》註疏之內涵探析為重點,再輔以檢討。本書最後一章提出「以佛解莊」在思想史之意義作結。還有,書末有四個「附錄」,提供相關表格,權資參考。

本書應用了豐富的原典、史料和晚近的論著,以揭示「以佛解莊」──《莊子》註疏之衍變與現象。其中,第四章有部分內容先前整理為〈以「空」解莊之考察〉一文,刊載於《南師學報》第38卷第1期(民國93年4月);第五章〈林希逸《莊子口義》「以禪解莊」析論〉收入於《玄奘佛學學報》第4期(民國95年1月);同章〈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發表於《南大學報》第39卷第1期(民國94年4月),同章〈釋淨挺《漆園指通》之「以禪解莊」述析〉登錄於《南師語教學報》第3期(民國94年4月);第六章〈楊仁山、章太炎以「唯識」解莊析論―以真心派的唯識之詮釋〉則發表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11期(民國95年7月)。

本書的「研究計畫」曾獲得國科會的經費補助(NSC91-2411- H-024-003),讓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另外,上舉數章投稿後,先後收到許多寶貴的審查意見,使我得以填補罅漏,精益求精。還有,過去在研撰期間,臺南妙心寺住持傳道法師,以及高雄師範大學張光甫教授、臺灣大學林義正教授、世新大學莊耀郎教授、中正大學謝大寧教授、成功大學林朝成教授、北臺科技大學江燦騰教授、臺北大學賴賢宗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施忠賢教授、屏東大學簡光明教授等都提供不少卓見。在此,我要向國科會和各學報、期刊審查教授,以及所有熱心協助本書順利完成的師長、同道摯友,致上最大的敬意與謝忱。

邱敏捷 謹識於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2019年6月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671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24
    • 商品規格
    • 14.8*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