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書畫隨筆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24
    3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朱樸,字樸之,號樸園,晚號省齋。熱愛書畫,仿清人孫承澤《庚子銷夏記》、高士奇《江村銷夏錄》體例,收錄所見名畫法書,品評鑑賞,考其源流,並記錄其尺寸、後人題跋圖記等等。一生浸淫書畫,特請陳巨來為其刻章:「晚知書畫真有益,卻悔歲月來無多。」

《書畫隨筆》收入文章三十一篇,主題多為宋、元、明、清以來的書畫作品,以及畫家、賞鑒家等畫界重要人士之小記與軼事、評論等。各賞鑒文章,除了介紹源流背景、題跋典故,也包括作者的精闢分析,是為綜合面向了解諸多文物書畫的重要資料。

當代知名藝術家張大千,與本書作者朱樸正是知己,書中穿插朱樸與張大千的初識、兩人於海內外共同尋訪「絕品」的趣事,此外〈八大山人《醉翁吟書卷》〉、〈記大風堂主人〉、〈黃山谷《伏波神祠詩書卷》〉……等文中,均與張大千及其收藏有關,於研究張大千之鑒藏上具有相當參考價值。

本書特色

1.朱省齋系列絕版著作重新排版,書畫鑑賞家萬君超親撰導讀文章!
2.古今書畫作品典藏、當代藝術家軼事,多面向撰文評析鑑賞!

作者

朱省齋(1902-1970

本名朱樸,字樸之,號樸園,晚號省齋。江蘇無錫人,父親朱述珊為一名畫家,因「書香門第」家底不豐,求學期間多方投稿以籌措學費。民國21年自中國公學第一屆商科畢業後,曾任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編輯,結識陳果夫、林柏生等國民黨要員,後追隨汪精衛,曾先後出任南京汪精衛政府要職。1942年在上海創辦了《古今》雜誌,作家群橫跨南北、京海兩派,內容多為人物掌故、風土人情、文獻考據之類的隨筆及小品文,影響甚廣。同時與張大千,吳湖帆,溥心畬等書畫名家往來,著有《省齋讀畫記》、《海外所見中國名畫錄》、《書畫隨筆》、《畫人畫事》、《藝苑談往》等文集。

主編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導讀之一:喜好書畫有淵源──從朱樸到朱省齋/蔡登山
導讀之二:晚知書畫真有益──朱省齋五本書畫著作簡述/萬君超
人生幾何/朱省齋

西京觀畫記
八大山人《醉翁吟書卷》
談乾隆的御題和御璽
記溥心畬先生
評《明清畫家印鑑》
畫家的別號和閑章
記明末四畫僧
記大風堂主人
談揚州八怪
賞鑒家與好事家
論鑒別之難
黃山谷《伏波神祠詩書卷》
記畫中九友
談帝王畫
名跡繽紛錄
《唐賢首國師致新羅義想法師書卷》
《大風堂名蹟》第四集
《趙氏三世人馬圖》
宋明書家詩翰小品
讀《畫苑掇英》
宋高宗翰墨真跡
趙孟堅《梅竹譜詩書卷》
王羲之《行穰帖》
大滌子《三絕》冊
馬公顯《春郊策蹇圖》
《宋元書畫名跡》小記
《明賢法書小品》
評《中國歷代書畫選》
唐韓滉《五牛圖》
談蘇、黃、米、蔡
沈石田《送吳匏庵行卷》

序/導讀

導讀之一

喜好書畫有淵源──從朱樸到朱省齋
蔡登山


朱樸字樸之,號樸園,亦號省齋。有人說朱樸一生有兩個身分,一個是他在四○年代在上海創辦《古今》雜誌,並在這之前先後出任南京汪偽政府的「中央監察委員」、「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乃至「交通部政務次長」等要職,而被視為漢奸文人;但他不同於其他漢奸文人身陷囹圄,他曾一度藏身北京,一九四七年落腳香江,換成另一個身分,周旋於張大千、譚敬等名流藏家之間,成為精鑒書畫的行家掮客,並以「朱省齋」為名,寫了五本著名的書畫鑒藏著作。從朱樸到朱省齋,他在文史雜誌甚至書畫藝林,還是頗多貢獻的,也是不容抹煞的。

在上海淪陷時期,他一手創刊《古今》雜誌,網羅諸多文士撰稿,使《古今》成為東南地區最暢銷也最具有份量的文史刊物。他在《古今》創刊號寫有〈四十自述〉一文,根據該篇自述及後來寫的〈樸園隨譚〉、〈記蔚藍書店〉等文,我們知道他生於一九○二年,是江蘇無錫縣景雲鄉全旺鎮人。全旺鎮在無錫的東北,距元處士倪雲林的墓址芙蓉山約有五里之遙,居民大都以耕農為生,讀書的不過寥寥一二家而已。而朱樸卻出身於書香門第,他的父親述珊公為名畫家,他本來希望朱樸能傳其衣鉢,但看到他臨習《芥子園畫譜》臨得一塌糊塗,認為不堪造就,遂放棄了初衷。朱樸七歲入小學,成績不壞。十歲以後由鄉間到城裡,進著名的東林書院(高等小學),因得當時國文教授龔伯威先生的特別賞識,對於國文一門,進步最快。高小畢業後,他赴吳江中學讀書,不到一年轉入輔仁中學就讀。一年後,考入吳淞中國公學商科。一九二二年夏季從中國公學畢業,本想籌借一千元赴美留學,結果到處碰壁,不克如願。後來承楊端六先生的厚意,介紹他進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社任編輯,那時他年僅二十一歲。

當時的《東方雜誌》社共有四位編輯:錢經宇、胡愈之、黃幼雄、張梓生。錢經宇是總編輯;胡愈之專事譯文兼寫關於國際的時事述評(他用的筆名是「化魯」);黃幼雄襄助胡愈之做同一性質的工作;張梓生專寫關於國內的時事述評。朱樸進去之後,錢經宇要他每期主編「評論之評論」欄,兼寫關於經濟財政金融一類的時事述評。社址是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的二樓一間大房間,與《教育雜誌》社、《小說月報》社、《婦女雜誌》社、《民鐸雜誌》社同一房間。朱樸說:「那時候的《教育雜誌》社有李石岑(兼《民鐸雜誌》)和周予同;《小說月報》社有鄭振鐸;《婦女雜誌》社有章錫琛和周建人;此外還有各雜誌的校對等共有一二十人之多;濟濟蹌蹌,十分熱鬧。……當時在我們那一間大編輯室裡,以我的年紀為最輕,頗有翩翩少年的丰采。鄭振鐸那時也還不失天真,好像一個大孩子,時時和我談笑。他和他的夫人高女士在一品香結婚的那天,請嚴既澄與我二人為男儐相,我記得那天大家在一起所攝的一張照片,好像現在還保存在我無錫鄉間的老家裡呢。」

在《東方雜誌》做了一年多的編輯,經由衛聽濤(渤)的介紹,朱樸到北京英商麥加利銀行華帳房任職。當時華經理(即買辦)是金拱北(城),是有名的畫家,所以賓主之間,亦頗相得。

一九二六年夏,他辭去北京麥加利銀行職務,應友人潘公展、張廷灝之招,任上海特別市政府農工商局合作事業指導員之職。後因友人余井塘之介紹得識陳果夫,朱樸說:「陳先生對於合作事業頗為熱心,因見我對於合作理論有相當研究,遂於十七年(一九二八)夏以中央民眾訓練委員會的名義,派我赴歐洲調查合作運動,於是渴望多年的出國之志,方始得償。當我出國的時候,我開始對於政治感到無限的興趣和希望。那時國民黨有所謂左派與右派之分,左派領袖是汪精衛先生,右派領袖是蔣介石先生。我對於汪先生一向有莫大的信仰,我認為孫先生逝世後祇有汪先生才是唯一的繼承者。那時汪先生正隱居在法國,我在赴歐的旅途中,旦夕打算怎樣能夠追隨汪先生為黨國而奮鬥。」於是到了巴黎幾個月後,朱樸先認識林柏生,之後又經過幾個月,才由林柏生介紹晉謁汪精衛,那是在曾仲鳴的寓所。

在巴黎期間,朱樸除數度拜謁合作導師季特教授(Prof. Charles Gide)暨參觀各合作組織外,並一度赴倫敦參觀國際合作聯盟會及各大合作組織,復一度赴日內瓦參觀國際勞工局的合作部,得識該部主任福古博士(Dr. Facquet)及幫辦哥侖朋氏(M. Colombain),相與過從,獲益不少。一九二九年春,陳公博由國內來巴黎,經汪精衛介紹,朱樸初識陳公博。後來並陪他到倫敦去遊歷,兩星期後陳公博離英他去,朱樸則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聽講。

一九二九年夏秋之間,朱樸奉汪精衛之命返回香港,到港的時候正值張發奎率師號稱三萬,由湖南南下,會同桂軍李宗仁部總共約六萬人,從廣西分路向廣州進攻,「張、桂軍」當時亟須奪取廣州來擴充勢力,準備同蔣介石分家,割據華南。不料後來因軍械不濟的緣故,事敗垂成。

香港掌故大家高伯雨說:「我和省齋相識最久,遠在一九二九年在倫敦就時相見面,但沒有什麼交情。一九三○年我從英國回上海一轉,在十四姊家中又和他相值,原來那時候他正避難在租界裡,住在我姊姊處。那天他還約了史沬特萊女士來吃茶,我和她談了兩個多鐘頭。」對此朱樸在〈人生幾何〉一文補充說道:「至於伯雨所說的關於史沬特萊女士一節倒是的確的,而且非常之秘密,因為她那時正寓居於上海法租界霞飛路西的一層公寓內,我們不但是『打倒獨裁』的同志,並且是好抽香煙好喝咖啡的同志。所以,我常常是她寓所裡的座上客,我一到她那裡她總是親手煮咖啡給我喝的。那時候她和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女士來往非常親密,她曾屢次說要為我介紹,可是因為不久我就離開上海到香港來了,卒未如願。」

這次倒蔣的軍事行動雖未成功,但汪精衛並不灰心,他頗注意於宣傳工作,遂命林柏生、陳克文、朱樸三人創辦《南華日報》於香港,林柏生為社長,陳克文與朱樸為副社長。朱樸說:「當時我與柏生、克文互相規定每人每星期各寫社論兩篇並值夜兩天,工作相當辛勞。所幸編輯部內人才濟濟,得力不少,如馮節、趙慕儒、許力求等,現在俱已嶄露頭角,有聲於時。那時候汪先生也在香港,有時候也有文字在《南華日報》上發表,所以這一個時期《南華日報》的社論,博得讀者熱烈的歡迎。還有副刊也頗為精彩,尤其是署名『曼昭』的〈南社詩話〉一文,陸續登載,最獲一般讀者的佳評與讚賞。」

一九三○年夏,汪精衛應閻錫山及馮玉祥的邀請到北平召開擴大會議,朱樸亦追隨同往,任海外部秘書。同時並與曾仲鳴合辦《蔚藍畫報》於北平,頗獲當時平津文藝界的好評。同年冬,汪精衛赴山西,朱樸奉命重返香港。道經上海時,因中國公學同學好友孫寒冰的夫人之介紹,認識了沈瑞英女士。一九三一年春,汪精衛赴廣州主持非常會議,朱樸被任為文化事業委員會委員。寧粵雙方代表在上海開和平會議,朱樸事先奉汪精衛命赴上海辦理宣傳事宜。一九三二年一月三十日與沈瑞英於上海結婚。兩年間留滬時間居多,雖掛著行政院參議、農村復興委員會專門委員、外交部條約委員會委員等名義,但實際上並沒做什麼事。

一九三四年六月,朱樸奉汪精衛之命,以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特派考察歐洲農業合作事宜的名義出國。朱樸說:「汪先生因該會經費不充,所以再給我一個駐丹麥使館秘書的職務。我赴歐後先到倫敦,適張向華(發奎)將軍亦在那裡,闊別多年,暢敘至歡。數日後我隨他到荷蘭去遊覽。後來,張將軍離歐赴美,我即經由德國赴丹麥。我在丹麥三、四個月,普遍參觀了丹麥全國的各種合作事業,所得印象之深,無以復加。」一九三六年,張發奎在浙江江山新就閩、贛、浙、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之職,來函相招。於是朱樸以一介書生,乃勉入戎幕。

一九三七年春,他奉汪精衛命為中央政治委員會土地專門委員再兼襄上海《中華日報》筆政。同年「八.一三」事變發生,朱樸奉林柏生命重返香港主持《南華日報》筆政。不久,林柏生亦由滬來港。一九三八年春節樊仲雲也由滬到港,隨即在皇后大道「華人行」七樓租房兩間,開辦「蔚藍書店」。「蔚藍書店」其實並不是一所書店,它乃是「國際編譯社」的外幕。而「國際編譯社」直屬於「藝文研究會」,該會的最高主持人是周佛海,其次是陶希聖。「國際編譯社」事實上乃是「藝文研究會」的香港分會,負責者為林柏生,後來梅思平亦奉命到港參加,於是外界遂稱林柏生、梅思平、樊仲雲、朱樸為「蔚藍書店」的四大金剛。其中林柏生主持一切總務,梅思平主編國際叢書,樊仲雲主編國際週報,朱樸則主編國際通訊。助編者有張百高、胡蘭成、薛典曾、龍大均、連士升、杜衡、林一新、劉石克等人。「國際編譯社」每星期出版國際週報一期,國際通訊兩期,選材謹嚴,為研究國際問題一時之權威。國際叢書由商務印書館承印,預計一年出六十種,編輯委員除梅思平為主編外,尚有周鯁生、李聖五、林柏生、高宗武、程滄波、樊仲雲、朱樸等。當時所謂「四大金剛」,他們除了本店的職務外,尚兼有其他職務。如林柏生為國民政府立法院委員、《南華日報》社長;梅思平為中央政治委員會法制專門委員;樊仲雲為《星島日報》總主筆;朱樸為中央政治委員會經濟專門委員。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汪精衛發表「豔電」,於是和平運動立即展開。朱樸被派秘密赴滬,從事宣傳工作,經一兩個月的籌備,和平運動上海方面的第一種刊物《時代文選》於次年三月二十日出版。同年八月二十八日,汪偽中國國民黨在上海舉行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朱樸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復擔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同年八月至九月間,接辦上海《國際晚報》(後因工部局借故撤銷登記證而被迫停刊)。十月一日創辦《時代晚報》,由梅思平任董事長,到一九四○年九月一日才遷到南京出版。一九四○年三月三十日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其組織機構仍用國民政府的組織形式,汪精衛任行政院院長兼代主席。此時朱樸被任為交通部政務次長。先是中央黨部也將他調任為組織部副部長。五月二十六日中國合作學會在南京成立,朱樸被推為理事長。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一日,朱樸的夫人在上海病逝;同年十月十六日長子榮昌亦歿於青島。一年之中喪妻喪子,給他以沉重的打擊,萬念俱灰之下,他先後辭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和交通部政務次長的職務,僅擔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一類的閒職。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朱樸在上海創辦了《古今》雜誌,他在〈《古今》一年〉文中說:「回憶去年此時,正值我的愛兒殤亡之後,我因中心哀痛,不能自已,遂決定試辦這一個小小刊物,想勉強作為精神的排遣。」他又在〈滿城風雨話古今〉文中說:「有一天,忽然闊別多年的陶亢德兄來訪,談及目前國內出版界之冷寂,慫恿我出來放一聲大砲。自惟平生一無所長,只有對出版事業略有些微經驗,且正值精神一無所託之際,遂不加考慮,立即答應。」他在〈發刊辭〉中說:「我們這個刊物的宗旨,顧名思義,極為明顯。自古至今,不論是英雄豪傑也好,名士佳人也好,甚至販夫走卒也好,只要其生平事蹟有異乎尋常不很平凡之處,我們都極願盡量搜羅獻諸於今日及日後的讀者之前。我們的目的在於彰事實、明是非、求真理。所以,不獨人物一門而已,他如天文地理,禽獸草木,金石書畫,詩詞歌賦諸類,凡是有其特殊的價值可以記述的,本刊也將兼收並蓄,樂為刊登。總之,本刊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容的。」

《古今》從第一期到第八期是月刊,到第九期改為半月刊,十六開本,每期四十頁左右。朱樸在〈《古今》兩年〉文中說:「當《古今》最初創刊的時候,那種因陋就簡的情形決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既無編輯部,更無營業部,根本就沒有所謂『社址』。那時事實上的編輯者和撰稿者只有三個人,一是不佞本人,其餘兩位即陶亢德周黎庵兩君而已。創刊號中一共只有十四篇文章,我個人寫了四篇,亢德兩篇,黎庵兩篇,竟占了總數之大半;其他如校對、排樣、發行,甚至跑印刷所郵政局等類的瑣屑工作,也都由我們三人親任其勞,實行『同艱』『共苦』的精神。……那種情形一直賡續到十個月之後才在亞爾培路二號找到了社址(這是承金雄白先生的厚意而讓與的),於是所謂的『古今社』者才名副其實的正式辦起公來。」《古今》從第三期開始由曾經編輯過《宇宙風乙刊》的周黎庵任主編(其實是從籌備開始,只是沒公開掛名而已),朱樸說:「我與黎庵沒有一天不到社中工作,不論風雨寒暑,從未間斷。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生平對於任何事務向來比較冷淡並不感覺十分興趣的,可是對於《古今》,則剛剛相反,一年多來如果偶而因事離滬不克到社小坐的話,則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周黎庵在〈《古今》兩年〉文中說:「我編《古今》有一個方針,便是善不與人同,戰後作家星散,在上海的只有這幾個人。雖然他們的文章寫得好,但因為每一家雜誌都可以有他們的作品,便算不得名貴了,於是《古今》便開發北方……每期總刊載幾篇北方名家的作品,北方開發成功之後,我覺得還不足以維持《古今》獨有的風格,近期更有碩果僅存的珍貴史料和大江南北無與抗手的書畫刊載,可以說是《古今》特殊的貢獻。」

經過朱樸、周黎庵的努力邀約, 在一九四三年七月《 古今》 夏季特大號( 第‍二十七、二十八合刊)的封面上開列了一個「本刊執筆人」的名單:

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梁鴻志、周作人、江康瓠、趙叔雍、樊仲雲、吳翼公、瞿‍兌之、謝剛主、謝興堯、徐凌霄、徐一士、沈啟无、紀果庵、周越然、龍沐勛、文載‍道、柳雨生、袁殊、金梁、金雄白、諸青來、陳乃乾、陳寥士、鄭秉珊、予且、蘇‍青、楊鴻烈、沈爾喬、何海鳴、胡詠唐、楊靜盦、朱劍心、邱艾簡、陳旭輪、錢希‍平、陳耿民、何戡、白銜、病叟、南冠、陳亨德、李宣倜、周樂山、張素民、左筆、‍楊蔭深、魯昔達、童家祥、許季木、默庵、靜塵、許斐、書生、小魯、方密、何淑、‍周幼海、余牧、吳詠、陶亢德、周黎庵、朱樸。

在這份六十五人的名單中,除南冠、吳詠、默庵、何戡、魯昔達是同屬黃裳一人外,可‍謂名家雲集。其中以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梁鴻志、江亢虎、趙叔雍、樊仲雲等為首,‍顯示出《古今》與汪偽政權的千絲萬縷的關係。學者李相銀在《上海淪陷時期文學期刊研‍究》書中,就指出:「無論是汪精衛的『故人故事』,還是周佛海的『奮鬥歷程』,無不是‍在訴說自己的輝煌過去。……作為民族國家的罪人,他們與日本侵略者媾和並將此視為『豐功偉業』大肆吹噓,不過是為自己荒謬的言行尋找『合法』的外衣而已。其實他們又何嘗不‍知此舉早為世人所不齒,必將等來歷史的審判。他們焦慮不安的內心充滿了對於『末日』的‍恐懼,除了借助於文字聊以排遣之外,還能有何良策呢?就此而言,《古今》無疑成了他們‍『遣愁寄情』的最佳言說空間,《古今》的文學追求也因此被『政治化』。」而舊派文人和‍學者如吳翼公、瞿兌之、周越然、龍榆生、謝剛主、謝興堯、徐凌霄、徐一士、陳旭輪、陳‍乃乾等人佔了相當的比重,體現出雜誌的「古」的色彩。這其中有許多是專研掌故之學的,‍如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之後人—冒鶴亭他的〈孽海花閒話〉在《古今》第四十一期起連‍載九期;而晚清大學士瞿鴻機之子瞿兌之出身宰輔門第,故舊世交遍天下,是民國筆記小說‍的重要代表人物;徐一士出身晚清名門世家,與兄徐凌霄均治清代掌故,所著《凌霄一士隨‍筆》與瞿兌之的《人物風俗制度叢談》、黃秋岳的《花隨人聖庵摭憶》並稱為「三大掌故名‍著」。謝剛主原名謝國楨,是明史專家;謝興堯則主要從事太平天國史研究,他對《水滸‍傳》作者的考證,從胡適考證的遺漏之處入手,認為《水滸傳》最根本的問題是作者問題,‍發幽探微,溯古追今,既有史實,又有史識。而周越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是無人不知的大‍藏書家,其書室名為「言言齋」,於一九三二年毀於「一.二八」之役,但他並不因此而稍‍挫,他移居西摩路(今陝西北路),繼續廣事搜購,不數年又復坐擁書城。他偏嗜禁書,寫‍有〈西洋的性書與淫書〉等文。陳乃乾則早年從事古舊書業經營,所經眼的版本書籍特別多,撰著了不少有關版本目錄學方面的專著,並在《古今》上發表了許多目錄學、版本學方‍面的學術文章。

紀果庵在《古今》第三十期(一九四三年九月一日出版)的〈海上紀行〉一文,談到‍他們在朱樸的「樸園」雅集的情況:「次日上午我先到黎庵兄處會齊,往樸園,老樹濃蔭,‍蟬聲搖曳,殊為人海中不易覓到的靜區。樸園主人前在京時曾見過一面,但未接談,這番重‍見到他清癯的面容,與具有隱士嘯傲之感的風格,不覺未言已使我心折。我常想晉宋之交,‍有栗里詩人,與遠公點綴了美麗的廬山,五斗米雖不能使他折腰,而我輩卻呻吟於六斗之下‍(公務員配給米以六斗為限),古今世變,還是相去有間的,然如樸園之集,固亦大不易‍得,並非我輩『群賢畢至』,良以濁世可以談談的機會與心情太不容吾人日日如此耳。亢德‍已至,因有他約,先去。隨後來的有矍鑠的周越然先生,推了光頂風趣益可撩人的予且先‍生,丰度翩翩的文載道、柳雨生二兄,和我最喜歡讀其文字的蘇青小姐,樊仲雲先生則最後‍至,於是談話馬上熱鬧起來,予且先生在抄寫樸園主人的八字預備一展君平手段,越翁則談‍到方九霞劫案,載道大說其墨索公辭職的新聞,聲宏而氣昂,蘇青小姐只有在一邊微笑,用‍小型扇子不住的扇著。我這個北方大漢,插在裡邊,殊有不調和之感,只好聽著似懂不懂的‍上海話,一面欣賞吳湖帆送給樸園主人的對聯,(聯曰:顧視清高氣深穩,文章彪炳光陸‍離。)和書架上的書籍,大部是清代筆記掌故和清印的書帖之屬,主人脾胃,可睹一斑,其與吾輩相近,亦頗顯然也。時主人持出《扇面萃珍》一冊,與黎庵討論《古今》封面材料,‍此集乃廉南湖小萬柳堂所藏,均明清珍品。主人因談到吳芝瑛女士的字,據云乃是捉刀,余‍亦久有所聞,而不如主人所知之證據確鑿。飯已擺好,我竟僭越的被推首席,可惜自己不能‍飲酒,白白辜負主人及黎庵的相勸之意。老餮既飽,本該『遠颺』,(昔人喻流寇云,『饑‍則來歸,飽則遠颺。』)奈外面紛傳,馬路將要戒嚴,『下雨天留客』,適有饋主人以西瓜‍者,不免益使老餮堅其不去之心。(節錄)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5404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6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