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馬華文學與現代性
內容簡介
                        
許文榮視馬華文學為中國性、本土性、現代性的「三位一體」;黃錦樹探討馬來亞建國之前,中國南來文人在作品中追尋現代性的努力;高嘉謙認為黃錦樹的族群書寫尋求著馬華書寫的政治實踐位置;張光達論七字輩詩人及其作品中流露的都市性、感官欲望、商品消費等後現代特徵;林春美探究馬華作品中以家庭、父母祖輩等親情為主軸的書寫模式;張錦忠深掘馬華作家離散與流動的跨國現象;黃俊麟爬梳《文藝春秋》1996-2004年間發表作品的走向;陳大為闡發馬華文學在中國的處境;鍾怡雯論述馬華散文的「浪漫」傳統;黃琦旺以新批評的手法剖析《巨人》與《言筌集》兩部馬華詩集;張依蘋考察馬華作家兼具研究者這種雙重身分的文學表現;許維賢觀察馬來西亞名導蔡明亮的創作。
──馬來西亞學者論馬華文學與現代性,一首眾聲齊放的精彩交響曲!
				──馬來西亞學者論馬華文學與現代性,一首眾聲齊放的精彩交響曲!
目錄
						【序】
締造更開放的學術空間∕姚迪剛
凝眸大自然─我的文學之路∕何乃健
馬華文學中的三位一體:中國性、本土性與現代性的同構關係∕許文榮
馬華文學與(國家)民族主義─論馬華文學的創傷現代性∕黃錦樹
歷史與敘事:論黃錦樹的寓言書寫∕高嘉謙
馬華七字輩詩人的後現代--消費美學:都市、商品、認同、主體性∕張光達
我們的父親母親:嘉應散文的書寫模式∕林春美
繼續離散,還是流動:跨國、跨語與馬華(華馬)文學∕張錦忠
掃描《文藝春秋》(1996 ~ 2004)∕黃俊麟
中國學界的馬華文學論述(1987 ~ 2005)∕陳大為
馬華散文的「浪漫」傳統∕鍾怡雯
巨人言筌:星馬六七十年代現代詩語言的一則閱讀∕黃琦旺
搜尋者與再搜尋者:馬華文學與現代性進程的一種類型∕張依蘋
沒有屋頂的小康之家─從作者論看蔡明亮∕許維賢
【研討會總結陳詞】複雜多元的「現代性」─《現代性與馬華文學》∕溫任平
作者簡介
				締造更開放的學術空間∕姚迪剛
凝眸大自然─我的文學之路∕何乃健
馬華文學中的三位一體:中國性、本土性與現代性的同構關係∕許文榮
馬華文學與(國家)民族主義─論馬華文學的創傷現代性∕黃錦樹
歷史與敘事:論黃錦樹的寓言書寫∕高嘉謙
馬華七字輩詩人的後現代--消費美學:都市、商品、認同、主體性∕張光達
我們的父親母親:嘉應散文的書寫模式∕林春美
繼續離散,還是流動:跨國、跨語與馬華(華馬)文學∕張錦忠
掃描《文藝春秋》(1996 ~ 2004)∕黃俊麟
中國學界的馬華文學論述(1987 ~ 2005)∕陳大為
馬華散文的「浪漫」傳統∕鍾怡雯
巨人言筌:星馬六七十年代現代詩語言的一則閱讀∕黃琦旺
搜尋者與再搜尋者:馬華文學與現代性進程的一種類型∕張依蘋
沒有屋頂的小康之家─從作者論看蔡明亮∕許維賢
【研討會總結陳詞】複雜多元的「現代性」─《現代性與馬華文學》∕溫任平
作者簡介
序/導讀
						  序
締造更開放的學術空間
由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與星洲日報聯辦,臺灣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協辦,於二○○五年七月九日至十日一連兩日在吉隆坡舉行的「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結合網羅馬臺十多名優秀學者探討馬華文學,由於題材明確,對馬華文學現代性勾勒出磅礡的論述,研討會結束前,也讓與會者多瞭解在地旅臺學者∕作家及已返馬的留臺作家交流對話,故特別安排「臺灣經驗與馬華文學」座談會,他們諸多的經驗分享,其中不乏擦出未曾有過的璀璨火花。
這也是繼本會自一九九七年首次主辦「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來,第二次主辦具有規模,且論述圈定在馬華文學與現代性範疇,同時以在地馬華學者及旅臺學者一起提呈論文,關心馬華文學在邁入新世紀的發展趨勢,經黃錦樹及許文榮的建議規劃,達到論述範圍宏觀,開創多元觸角的論述文本,提供了更多的珍貴學術參考文獻。
由於經費及其他因素,這本論文集拖延近六年一直無法結集出版,以供各國研究馬華文學之學術參考用途,廣為流傳,誠屬可惜,本會謹此向所有論文提呈者致上十二萬分歉意。
相隔六年之後,本會理事會咸認出版論文集意義重大,議決交由文教組負責出版事宜,同時與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洽商合作方案,經評估後決定付梓,這本論文集的出版,若能對欲研究馬華文學現代性發展脈絡的專家學者有所助益和參照,同時若對架構階段性的馬華文學史觀有微小建樹,這本拖延了六載復又能夠面世的論文集,在某種意義上,卻也代表了對關懷馬華文學的研究的的學者不斷作出探討,以及締造更多,更為廣泛討論馬華文學,更高層次的文學對話,以及更加開放的學術空間。
在此要特別感謝所有論文提呈者,主題演講何乃健先生及總結陳詞溫任平先生在事隔六年後,以他們最大的耐心修正原文,並全面配合預定的進度定稿,使得這本論文集能順利出版。
姚迪剛
2011年11月20日
				締造更開放的學術空間
由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與星洲日報聯辦,臺灣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協辦,於二○○五年七月九日至十日一連兩日在吉隆坡舉行的「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結合網羅馬臺十多名優秀學者探討馬華文學,由於題材明確,對馬華文學現代性勾勒出磅礡的論述,研討會結束前,也讓與會者多瞭解在地旅臺學者∕作家及已返馬的留臺作家交流對話,故特別安排「臺灣經驗與馬華文學」座談會,他們諸多的經驗分享,其中不乏擦出未曾有過的璀璨火花。
這也是繼本會自一九九七年首次主辦「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來,第二次主辦具有規模,且論述圈定在馬華文學與現代性範疇,同時以在地馬華學者及旅臺學者一起提呈論文,關心馬華文學在邁入新世紀的發展趨勢,經黃錦樹及許文榮的建議規劃,達到論述範圍宏觀,開創多元觸角的論述文本,提供了更多的珍貴學術參考文獻。
由於經費及其他因素,這本論文集拖延近六年一直無法結集出版,以供各國研究馬華文學之學術參考用途,廣為流傳,誠屬可惜,本會謹此向所有論文提呈者致上十二萬分歉意。
相隔六年之後,本會理事會咸認出版論文集意義重大,議決交由文教組負責出版事宜,同時與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洽商合作方案,經評估後決定付梓,這本論文集的出版,若能對欲研究馬華文學現代性發展脈絡的專家學者有所助益和參照,同時若對架構階段性的馬華文學史觀有微小建樹,這本拖延了六載復又能夠面世的論文集,在某種意義上,卻也代表了對關懷馬華文學的研究的的學者不斷作出探討,以及締造更多,更為廣泛討論馬華文學,更高層次的文學對話,以及更加開放的學術空間。
在此要特別感謝所有論文提呈者,主題演講何乃健先生及總結陳詞溫任平先生在事隔六年後,以他們最大的耐心修正原文,並全面配合預定的進度定稿,使得這本論文集能順利出版。
姚迪剛
2011年11月20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