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與四十年資歷的資深外交官,一同回憶中華民國四○-八○年間,橫跨臺灣與非洲、中美洲、亞洲外交歷史的變遷。
民國十六年,劉瑛出生於江西南昌。民國三十三年,十六歲的劉瑛離家獨立。民國三十四年,考入設在福建邵武的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第三分所軍醫速成班。民國三十七年,國共內戰,國軍失利,劉瑛隨著醫院遷往廣州。民國三十八年,大陸變色,他再隨著醫院來到高雄,同年錄取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後考取聯勤總部編譯訓練班,結業後奉派到海軍總部任少尉編譯預官。民國四十六年,外交官領事官高等考試及格,進入到外交部工作,一直到民國八十六年,在駐約旦王國特任代表任內辭職退職。
劉瑛舉目無親流亡到台灣的日子,受到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民皓、虞汝昌、薩孟武、李祥麟、盛成、陶遂等人的授業與教導。在生活上有景子軍少將、楊文達少將的慷慨幫助。
進入到外交部後,追隨過陳以源、蔡維屏、關振宇、朱撫松、連永平、章孝嚴等長官,外交生涯從西非、南非、中美洲、中東到泰國,更兩度接待李登輝總統出訪。在這段從流亡學生爬升到外交特任官的過程,劉瑛有恩師的指導,良友的扶持,長官的拉拔。在風風浪浪底下,深信不疑的便是「愛與寬容」,他將九十年的經歷寫出來與讀者分享,獻給人生路上的所有恩惠,更獻給勇敢面對逆境的每個朋友。
民國十六年,劉瑛出生於江西南昌。民國三十三年,十六歲的劉瑛離家獨立。民國三十四年,考入設在福建邵武的陸軍衛生勤務訓練所第三分所軍醫速成班。民國三十七年,國共內戰,國軍失利,劉瑛隨著醫院遷往廣州。民國三十八年,大陸變色,他再隨著醫院來到高雄,同年錄取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後考取聯勤總部編譯訓練班,結業後奉派到海軍總部任少尉編譯預官。民國四十六年,外交官領事官高等考試及格,進入到外交部工作,一直到民國八十六年,在駐約旦王國特任代表任內辭職退職。
劉瑛舉目無親流亡到台灣的日子,受到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民皓、虞汝昌、薩孟武、李祥麟、盛成、陶遂等人的授業與教導。在生活上有景子軍少將、楊文達少將的慷慨幫助。
進入到外交部後,追隨過陳以源、蔡維屏、關振宇、朱撫松、連永平、章孝嚴等長官,外交生涯從西非、南非、中美洲、中東到泰國,更兩度接待李登輝總統出訪。在這段從流亡學生爬升到外交特任官的過程,劉瑛有恩師的指導,良友的扶持,長官的拉拔。在風風浪浪底下,深信不疑的便是「愛與寬容」,他將九十年的經歷寫出來與讀者分享,獻給人生路上的所有恩惠,更獻給勇敢面對逆境的每個朋友。
目錄
序
第一部 愛
壹、無愛不成師
一、前言
二、陳老夫子
三、傅賓門老師
四、楊民皓教授和虞汝昌教授
五、薩孟武先生和李祥麟先生
六、盛成教授和陶遂博士
七、馬漢寶先生
八、李辰冬先生和趙友培先生
貳、我追隨過的長官
一、前言
二、景子軍先生
三、楊文達博士
四、陳以源先生
五、蔡維屏博士
六、關振宇大使
七、朱撫松先生
八、連永平博士
九、章孝嚴先生
參、我們這一代
一、創造歷史的邱進益大使
二、鍥而不捨的楊榮藻大使
三、其他大使
四、半路出家的外交官仉家彪
第二部 寬容及其他
壹、前言
貳、實例
一、終生落魄一公使
二、損人利己
三、楊西崑
四、投桃報李
參、雜記
我四十年外交生涯中值得回憶的事
肆、益友
一、陳鈞
二、葉愷
三、杭紀東
四、李泉嘯
五、蔡文甫和施魯生
六、何景賢、朱婉清賢伉儷
伍、好同仁
一、我的十位科員
二、一絲不茍的林進忠大使
三、是非分明的邱久炎總領事
四、報恩主義者范文成大使
五、捨己救人的總領事張萬陸
六、精明能幹的張紹民少將
七、孫晴飛和吳鎮台
八、徐大衛和賴惟恭
陸、我遇到的幾個恐怖場面
一、巴蘇托蘭歷險記
二、被許多五零機槍瞄著
三、波札那翻車記
柒、君子貞而不諒──結語
第一部 愛
壹、無愛不成師
一、前言
二、陳老夫子
三、傅賓門老師
四、楊民皓教授和虞汝昌教授
五、薩孟武先生和李祥麟先生
六、盛成教授和陶遂博士
七、馬漢寶先生
八、李辰冬先生和趙友培先生
貳、我追隨過的長官
一、前言
二、景子軍先生
三、楊文達博士
四、陳以源先生
五、蔡維屏博士
六、關振宇大使
七、朱撫松先生
八、連永平博士
九、章孝嚴先生
參、我們這一代
一、創造歷史的邱進益大使
二、鍥而不捨的楊榮藻大使
三、其他大使
四、半路出家的外交官仉家彪
第二部 寬容及其他
壹、前言
貳、實例
一、終生落魄一公使
二、損人利己
三、楊西崑
四、投桃報李
參、雜記
我四十年外交生涯中值得回憶的事
肆、益友
一、陳鈞
二、葉愷
三、杭紀東
四、李泉嘯
五、蔡文甫和施魯生
六、何景賢、朱婉清賢伉儷
伍、好同仁
一、我的十位科員
二、一絲不茍的林進忠大使
三、是非分明的邱久炎總領事
四、報恩主義者范文成大使
五、捨己救人的總領事張萬陸
六、精明能幹的張紹民少將
七、孫晴飛和吳鎮台
八、徐大衛和賴惟恭
陸、我遇到的幾個恐怖場面
一、巴蘇托蘭歷險記
二、被許多五零機槍瞄著
三、波札那翻車記
柒、君子貞而不諒──結語
序/導讀
【序】(節錄)
小時在自家家塾中讀《論語》,教書的前清秀才陳老夫子常說:「據說宋代的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說得太誇張了。治理一個國家,哪用得到半部論語?太小看孔子了!治國、齊家,只要一個字。那就是孔子所說的『仁』。」
「仁」是什麼?「仁」就是人與人相處的最大道理。
讀大學時,教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盛成教授說:「晉代李密的〈陳情表〉中說:『伏維聖朝,以孝治天下。』孝就是『仁』。」
退休後,我曾把《論語》細讀了好多遍。我以自己的見解,寫了《論語新探》一書。(此書後來出版社更名為《論語的故事》。)《論語》中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其他門弟子不解。問曾子。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忠便是愛。愛君、愛國、愛家、愛人。由孝而生。恕便是寬容。忠與恕、便是孔子所說的「仁」。
我們認為:敬、莊、忠、信、勇五者,都植根於孝。孔子所說的「一以貫之」,便是以孝為根。發展出人與人相處之道。好譬桃樹,有根、有幹、有枝、有葉、有花、有果。合在一起便是桃樹。以孝為根,而後衍生出忠、恕、勇、莊、敬、誠、信等。這些美德便是幹、枝、葉、花、果。合在一起便是「仁」。
從小,陳老夫子教我這些做人的道理。我頗能了解。我小時候很會背書,腦筋不很好,記憶力卻超強。熟背詩書,經常得到大人們的稱讚。父親聰明過人,算術尤其好。記得那些叔叔伯伯、伯母、嬸母等來我們家打麻將,總是輸給父親。玩天九牌,若是三個人或四個人聯合作莊,贏了錢,要分,都是請教父親。父親不用算盤,按各人所出的本錢多少,為他們分配得清清楚楚。我佩服得不得了。但他老人家從不以為了不起。我能背書,我小時讀的古文、唐詩、宋詞,至今都能背。而且背得滾瓜爛熟。父親常告誡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聰明,世上比你聰明的人多得不得了。孔夫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因為,人各有所長,會背書的不見得會寫字,精於作文的可能拙於算術。將來到社會上,我們要容忍別人的短處,欣賞別人的長處!」
懷著滿懷的感恩,帶著這些教訓,我十六歲離家獨立。由福建邵武,而南京湯山,再至廣州,最後隻身來到台灣,跌跌撞撞,由流亡學生,半工半讀唸大學,考進外交部工作。有恩師的指導,良友的扶持,長官的拉拔,從小科員作起,雖然也經過些風浪,而在另一半的不離不棄的照顧之下,終於熬了過來。而我這一生所深信不疑的,便是「忠」、「恕」這兩個字。也就是「愛與寬容」。
所以,我把我九十年的經歷,簡略寫出來,詮釋忠恕之道。並盼讀者批評、指教或參考。
小時在自家家塾中讀《論語》,教書的前清秀才陳老夫子常說:「據說宋代的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說得太誇張了。治理一個國家,哪用得到半部論語?太小看孔子了!治國、齊家,只要一個字。那就是孔子所說的『仁』。」
「仁」是什麼?「仁」就是人與人相處的最大道理。
讀大學時,教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盛成教授說:「晉代李密的〈陳情表〉中說:『伏維聖朝,以孝治天下。』孝就是『仁』。」
退休後,我曾把《論語》細讀了好多遍。我以自己的見解,寫了《論語新探》一書。(此書後來出版社更名為《論語的故事》。)《論語》中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其他門弟子不解。問曾子。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忠便是愛。愛君、愛國、愛家、愛人。由孝而生。恕便是寬容。忠與恕、便是孔子所說的「仁」。
我們認為:敬、莊、忠、信、勇五者,都植根於孝。孔子所說的「一以貫之」,便是以孝為根。發展出人與人相處之道。好譬桃樹,有根、有幹、有枝、有葉、有花、有果。合在一起便是桃樹。以孝為根,而後衍生出忠、恕、勇、莊、敬、誠、信等。這些美德便是幹、枝、葉、花、果。合在一起便是「仁」。
從小,陳老夫子教我這些做人的道理。我頗能了解。我小時候很會背書,腦筋不很好,記憶力卻超強。熟背詩書,經常得到大人們的稱讚。父親聰明過人,算術尤其好。記得那些叔叔伯伯、伯母、嬸母等來我們家打麻將,總是輸給父親。玩天九牌,若是三個人或四個人聯合作莊,贏了錢,要分,都是請教父親。父親不用算盤,按各人所出的本錢多少,為他們分配得清清楚楚。我佩服得不得了。但他老人家從不以為了不起。我能背書,我小時讀的古文、唐詩、宋詞,至今都能背。而且背得滾瓜爛熟。父親常告誡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聰明,世上比你聰明的人多得不得了。孔夫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因為,人各有所長,會背書的不見得會寫字,精於作文的可能拙於算術。將來到社會上,我們要容忍別人的短處,欣賞別人的長處!」
懷著滿懷的感恩,帶著這些教訓,我十六歲離家獨立。由福建邵武,而南京湯山,再至廣州,最後隻身來到台灣,跌跌撞撞,由流亡學生,半工半讀唸大學,考進外交部工作。有恩師的指導,良友的扶持,長官的拉拔,從小科員作起,雖然也經過些風浪,而在另一半的不離不棄的照顧之下,終於熬了過來。而我這一生所深信不疑的,便是「忠」、「恕」這兩個字。也就是「愛與寬容」。
所以,我把我九十年的經歷,簡略寫出來,詮釋忠恕之道。並盼讀者批評、指教或參考。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