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懷元廬存稿之三:風雨聲中,初到臺灣的那段歲月

  • 7 245
    3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本書是民國史學者、年屆九十三高齡的李雲漢教授的第三本文集,並紀念來臺七十年。內容上,有思親懷鄉、壯懷激烈和記事論述的文章,以及文藝與閱讀心得和殘留的日記。這些作品共七十七件,寫自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至四十三年八月,即作者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初期。本書收錄的作品,在精神上和實質上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除了記錄作者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更是當時臺灣獨特的歷史寫實。

作者

李雲漢

李雲漢(1927- ),籍貫山東省。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美國聖約翰大學碩士,曾任教政治大學三十餘年、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中國歷史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專長中國近代史、民國史。曾出版《中國現代史論和史料》、《楊亮功先生年譜》、《盧溝橋事變》、《史學圈裏四十年》、《中國現代史》等著作。

目錄

《風雨聲中》自敘

一、海南哀歌
  虞美人/民國三十八年九月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二、思親.懷鄉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寄不出的家信/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流浪之歌/民國四十年一月八日
  勇者心聲──原題為〈心靈的歌唱〉/民國四十年元月十九日
  刺梅嶺上開──懷鄉曲之一/民國四十年元月二十五日,寫於圓山
  寫給父親/民國四十年四月十七日初稿,八十六年元月十六日重寫
  月下哀思──懷鄉曲之二/民國四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日修改
  哭吧,苦命人兒!/民國四十年六月五日寫,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黃昏──懷鄉曲之三/民國四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我的爸爸/民國四十年八月,《自由青年》
  金雞嶺禮讚/撰文時間失記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革命青年憑弔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塚紀實/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拿起我們的筆,與戰友並肩作戰!/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為什麼?是喪失了革命精神還是偶然衝動/民國三十九年五月
  中共統治下的中等教育/民國三十九年五月,《自由青年》
  自治週後感/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響應來一次文藝改造運動──兼論當前文藝的重心/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慈母.醫生.辭典──與政幹班同學談政工人員的任務/民國三十九年
  國民黨改造的特質/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中國國民黨的改造與中國前途/民國三十九年
  如何做一個改造後的國民黨員/民國三十九年
  歡迎你們歸隊──給脫離組織的黨員同志/民國三十九年
  不許落伍.不准退後──本月二十一日團長訓話後的感想/民國三十九年十月
  如何塑成團型──響應團長整頓團風/民國三十九年
  革命精神與革命作風/民國三十九年
  從法理觀點上談「臺灣問題」/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
  拿出力量來──為迎接反攻並敬告全體同志/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獻詞/民國四十年二月
  我們對團刊的認識和期望──為團刊發行週年紀念而寫/民國四十年三月
  由文藝發展談到文藝反攻/民國四十年六月,《更生報》
  明廉循分.知恥圖強/民國四十年
  光榮屬於團勝利歸於我們/民國四十年七月
  自己的前途自己創造──給軍中服務同志的第一封信/民國四十年
  服從、負責、服務──敬獻給畢業暨實習的同學們/民國四十年十月
  拿什麼來慶祝國慶──國慶日感言/民國四十年十月
  我對開國紀念的新認識/民國四十一年三月
  革命必先革心──給新入團的團員同志/民國四十一年
  給我們的──兄弟姊妹們/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忠心赤膽證同心/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我們完成了入伍教育/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
  杏壇春暖筆掃千軍──教育行政科簡介/民國四十二年十月

四、壯懷激烈
  獻/民國四十年七月三十一日
  燈/民國四十年八月
  想/民國四十年十一月,臺北圓山
  傍晚/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臺北圓山
  給拜倫/民國四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日記,臺北圓山
  祝福一個永遠倔強的孩子/民國四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日記,臺北圓山
  生日的悲歎/民國四十一年四月廿二日生日之夕,臺北大直
  槍與詩/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記
  寄到大陳前線軍二隊伙伴/民國四十二年一月,鳳山軍校
  友情/民國四十二年元月十九日,臺灣鳳山
  企盼/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四日,臺灣鳳山
  安慰/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惶恐/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臺灣鳳山
  大埤湖畔征夫曲/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草於臺灣鳳山
  她/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臺灣鳳山
  歸心如火/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三十一日,鳳山軍校
  寄大陳島馬鶴凌隊長/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四日
  春節題贈汪靜珍陳松明兩女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六日於鳳山軍校預訓班
  行軍途中小吟/民國四十二年二月二十日
  溫馨/民國四十二年四月二日日記
  瞭解/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日記,臺灣鳳山
  耕耘/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臺灣鳳山
  霧/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二日,臺北大直
  中央山脈探險吟草/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七日

五、殘留日記
  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孤雁淚》讀後感/民國四十年七月
  新文藝雜談/民國四十年夏,寫於圓山,時就讀於臺灣省行政專修班教育行政科
  悼念孫熙烈/民國四十年十一月八日日記
  敵人的悼念/民國四十二年七月一日《步訊》第四版
  尋夢者之歌
  民生主義教育政策中的訓導問題──研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心得/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
  中央山脈探險東隊壁報發刊詞/民國四十三年八月一日,應中隊長李久沂之請寫於磐石臺電保線所

序/導讀

《風雨聲中》自敘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九十二年(二○○三)兩度花費一些時間整理舊稿,總算告一段落。對我自己而言,最具紀念意義的是五十多年前初來臺灣時的那些作品──係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八月至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八月,共得七十七件,代表我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

這些作品,有的已發表,有的未發表。已發表的作品,散見於《臺灣省青年服務團團刊》、《自由青年》、《自由中華》、《更生報》、《步訊》等刊物,我曾分別剪貼在一冊資料簿中,至今仍然保存著。說起來,這冊資料簿本身也滿有紀念意義。它是民國三十九年夏間,友人贈我的一冊《美國八大偉人》(畫傳),由於窮,買不起像樣的粘貼簿來存貯作品,就把它一書兩用了,偉人的姓名及畫像,我不佔用,因此仍可一翻即得。其餘篇幅則貼滿了我各式各樣的短文,也算是「琳瑯滿目」了。未發表過的作品,除了民國三十八年冬在海南的兩篇詩詞,係卞玉玟兄所寄贈外,其餘都是從我的日記簿中摘錄出來。由於原稿筆跡不工整,不清楚,所以我再照原稿重抄一遍,有的並作了註記,說明重抄的年月。

我把這些青年時代的舊作,按性質及時序,分為六類,各標主題如後:

一、海南哀歌
二、思親.懷鄉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四、壯懷激烈
五、殘留日記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我青年時代作品的全部。譬如說,民國三十九年春,《新生報》曾以「讀書一得」為題舉辦徵文,我撰短文應徵,錄取了,並刊載出來,我也曾剪存過,後來卻因搬遷住所而遺失了。也有幾篇詩作,我嫌語法太亂,用情也太衝動,銷毀了。

在海南的四個月,是段愁病交加的悽慘歲月。感謝卞玉玟兄,他把我在壁報上寫的一首詞和一首詩,抄入他的日記中,五十年後又再抄出來寄給我,使我能再度聽到自己的聲音,也為我的「海南生活」留下一點點痕跡。「思親與懷鄉」的作品,披瀝出我「圓山時代」的生活與思想縮影。由海南來臺灣,由「七洋」到圓山,雖然結束了餐風宿露的流浪漢生活,在所謂「革命學府」裏暫時安定下來,然國破家亡的慘痛,背鄉離井的哀傷,以及風雨飄搖,命運尚在未定之天的憂愁,卻無時無刻不縈結在心頭,悲憤但卻無奈──這心緒,清晰的反映在我的作品裏。我這時也有太多的幻想,〈我的爸爸〉一文,幻想的成分即大於真實。事實上,我父親不是「老兵」,也不完全是「英雄」,只是由於思親情切,我把父親的志節和不幸的遭遇幻想成另一種情境!

青年服務團受訓,行政專修班就讀,陸軍軍官學校暨步兵學校接受預備軍官教育的四年間,是一段嚴厲的考驗。值得自我安慰,我算是順利的通過這一考驗,而且未曾中斷我斷斷續續的筆耕。這期間寫的論文、散文和通訊,列為一類;不同體裁的詩作,則標以標題曰「壯懷激烈」,代表著我青年生活的另一境界。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其間也曾中斷過數年。整理舊稿時,發現生活在圓山、大直、鳳山這四年間的日記是完整的。只是在退休之後,不斷的為過多的藏書藏文作「瘦身」工作,忍痛把一生的日記原稿銷毀了。只檢存了極少數的日記,稱之為「殘留日記」。筆跡過於潦草,因而重抄一遍保存下來,原跡也就付之丙丁。

我寫文章,一直都是用本名李雲漢,這表示對文章的內容負其責任。初到臺灣時的作品,除本名外,卻曾採用過三個筆名:風葦、流螢、伯筱。三個筆名,都有我自己才能說得清楚的不同意義。風葦,是象徵圓山時代的心境,願意做一株在狂風中搖曳不已卻始終能堅毅不拔的蘆葦。流螢,是在故鄉讀中學時一位要好同學的筆名,由於戰亂,分開了,為了懷念也是紀念知友,我借用了這個筆名。伯筱,在我流落海南島做學生兵時,一度採用為正名,到臺灣後我就再用本名。為了不忘淒苦的海南生活,有時就署名伯筱。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學術性的。我的學術作品,至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十一月升學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之後,才開始。這些作品,寫作技巧上也還不夠老練,但在精神上和實質上卻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是我那段生活史的寫真──我青年時代艱苦奮鬥歷程中的痛苦、哀怨、哭泣以及吶喊、奮進、憧憬等複雜的情緒,一一出現在這些文字中。我珍惜自己的青年時代,因而決定將這些作品彙編為一冊《風雨聲中》,長期保存,作為自己、家人和友人的紀念。

取題為《風雨聲中》,是想反映我來臺及初到臺灣那個時代和環境的特徵。那時代,臺海兩岸的戰火尚未停息,狂風暴雨隨時都可能襲來。圓山山麓的弦歌以及鳳山軍營的磨練,都可能只是風雨前的寧靜。說真的,我們這些心懷孤臣孽子悲憤心情的大陸來臺青年學子,是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情境中,揀來了幸運,壯大了自己。我把這時代中自己留存的作品彙編起來,標題為《風雨聲中》,誰曰不宜?

李雲漢識於臺北文山陋寓懷元廬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892464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10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