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再思臺灣主體性:穿越身分幻影與越界正義可能性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10
    30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從哲學的眼睛看臺灣文學、歷史與原住民神話,
重新定位臺灣主體性!

什麼是臺灣主體性?
在面臨流動及不確定世代裡,主體性的建構是多元與歧異的對話,這樣的歷史進展在今日來看是眾聲喧譁,不同派系、性別、信仰、階層、意識形態來自於四面八方,我們怎樣達到一種對話與共識,成了民主社會中進步的表徵。若在身分認同上無法建立歧異的弭平,或者去談到任何對話的可能性,那麼生命本身便充滿許多的矛盾與衝突。

探索過程中充滿困境──
在臺灣人挺立主體的過程之中,自始便充滿著諸多幻象之誘引及理當如何越界突圍而出的正義之聲。作者從容地理解自我身分認同所涉及的「同一性」、「虛假性」、「宰制性」以及可能演生的暴力等難題,並斷言我們在尋找真實自我的道路上,顯然必須納入更多過程及流變的主體思考。隨著時代進展,我們應該穿越意識形態幻象,以建構真實的文化記憶本身,才能達到真正的轉型正義。

本書透過表露臺灣社會現象的鄉土小說《局外人》、描寫日本殖民前後五十年的歷史小說《寒夜三部曲》、灣生與慰安婦議題、原住民神話兒童繪本的自我認同等多面向研究,試圖打破單一敘述臺灣主體性的主旋律,並藉哲學家齊澤克、胡塞爾、德希達等人的理論,拆解小說文本、解構歷史事件、探究原民神話,讓自身游離在邊界之上,處在跨越主體的越界狀態,使主客體消失,由此建構出新的共解共生的臺灣主體性──也就是新的福爾摩沙的可能性。

作者

聶雅婷

輔大哲學博士,教學將近二十年,目前任教於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擅長於神祕主義比較、東西文化比較、宗教哲學比較、當代文學與哲學對談、老莊哲學、女性主義與美學等。長久以來沉浸於當代思潮與中國哲學及宗教對談的研究,已在研討會發表論文多篇。受過完整士林哲學教育,先後任職於關渡基督書院、真理大學通識及臺文系、大葉大學等校。碩士論文《莊子默觀思想研究》,博士論文為《從「默觀」看東西文化交流與對談──十字若望與莊子的對談》(花木蘭出版),也著有《生命體驗的詮釋與東西文化之會通》(五南出版社)、《美學通論》(空中大學出版社)。

目錄

【推薦序】/葉海煙
【自序】

【第一章】主體幻象的消弭與越界正義的可能性
前言
壹、由同一性思考起
貳、身分幻象與同一性暴力
參、意識形態幻象與暴力
肆、穿越身分認同的幻象以及越界正義的可能性
伍、在主體廢墟當中尋找越界正義的可能性
總結
參考書目

【第二章】局內?或者局外?──讀鄭清文的《局外人》
前言
壹、用現象學方法解構《局外人》
貳、《局外人》的抉擇──局內或局外?
參、《局外人》現象當中所顯現的悲劇本身
總結
參考書目

【第三章】臺灣主體性的探討──一場關於文化與哲學的探究
前言
壹、主體性與身分認同
貳、身分認同悖論、焦慮以及如何有深度歸屬
參、流動世代中的臺灣如何建構身分認同
總結
參考書目

【第四章】臺灣文學中「主體際性」的建構──以李喬的《寒夜三部曲》為例
前言
壹、由「主體際性」出發
貳、由《寒夜三部曲》看「主體際性」
參、「主體際性」開展──召喚你與我參與與介入
總結
參考書目

【第五章】《關於文化創傷的人文療癒面向──以記憶來看》──以灣生為例
前言
壹、灣生事件介紹
貳、灣生事件當中透顯出文化創傷記憶的復建:集體記憶的重建
參、寫在灣生事件的新史學建構之前的記憶與歷史認識
肆、灣生事件的新史學建構:重建家園記憶
總結:學會事件詮釋,不再存有遺忘而是真正記得後的原諒
參考書目

【第六章】走出「慰安婦」過去的詮釋角度──建構關於「事件」省思
前言
壹、臺灣慰安婦目前處理狀態
貳、慰安婦由事件角度來看
參、慰安婦事件的文化記憶
肆、目前慰安婦事件未入主流世界文化記憶原因探討
伍、在事件之後,後創傷主體的重建
總結
參考書目

【第七章】以「幽靈法」來進行原住民神話兒童繪本的自我認同探究
前言
壹、原住民的認同運動介紹
貳、在後殖民歷史中找回歷史與自我
參、神話的重要性
肆、建立兒童神話繪本深度文化詮釋的重要性
伍、細說幽靈法,來說明原住民的生命之道
總結
參考書目

【第八章】幽靈法展現在原住民母語神話閱讀策略──以泰雅族狩獵神話為例
前言
壹、認同策略:「幽靈法」
貳、以泰雅族母語來建構原住民神話
參、泰雅族狩獵神話的身體感
肆、深層文化詮釋以回覆原住民的正義
總結
參考書目

【後續未完……】

序/導讀

【推薦序】

聶雅婷博士以「再思臺灣主體性:穿越身分幻影與超界正義可能性」為主題所精心撰作的這本專著,是近一、二十年來臺灣主體意識所擴展開來的思想激盪與人文回響之中,相當值得學界予以關注的跨界之作。

雅婷博士原本以東西方比較哲學為其研究的主要論域,且已然有了十分精湛的哲學素養;然由於其個人心靈視角與生命關懷多方多面的轉向,以及其對臺灣文學作品的涉獵與鑽研一直持續地加深並拓寬,她於是專注而嫻熟地運用其得自個人自主訓練的邏輯思考與方法操作,展開其已然超越一般書評文論的文本解析、理論詮釋以及諸多具後設性、開放性與未來性的人文反思,而因此收穫豐碩,成果斐然,終於全面地將其個人的研究成果具體呈現在這本著作裡。

由於本書是雅婷博士近年來的論文結集,因此她所論及的主題自有其多樣性與開放性,然而,相關的論述都始終環繞著主體性、主體際性、身分認同(包括族群認同),以及生命原鄉之回返與自我真實之重整等一連串的人文課題;而為了處理這些已然有了跨域思考的論題與議題,顯然需要在文本詮釋與脈絡重構之外,再添多元多樣的觀念柴火,以燃燒出燦然的意義亮光。穿越身分幻影,強調重新回到身體文本的論述,回到所謂自我與他者之間進行辯證思維,以去除單一二元對立,建立正義的越界思考面向。

而為了開宗又明義,本書第一章即以「主體幻象的消弭與越界正義的可能性」為題,貫穿全書之意理脈絡,其所透顯的思想力道已然呼之欲出。原來,在臺灣人挺立主體的過程之中,自始便充滿著諸多幻象之誘引及理當如何越界突圍而出的正義之聲;而既然必須面對此一含藏著弔詭與危機的心靈關卡與人文險途,雅婷博士乃如此從容地理解自我身分認同所涉及的「同一性」、「虛假性」、「宰制性」以及可能演生的暴力等等難題:「因為當我們一心追求『同一性』,要求『同一性』復原時,這『同一性』會產生一種體制的『暴力』問題,當你認同自我是自我、存有是存有、道是道時,道的宰制性油然而生,『同一性』所欲達到的道的原初,會進一步形成道的原初的虛假性來控訴自己,這是主體可能產生的『同一性』執著幻象,這幻象會是將他人的面容加以討伐,而忘了原始天真的面容,一個全然他者會被迫消亡在『同一性』的追求上。」

由此看來,「身分認同」談何容易!而「同一性」的真實呈現又豈是紙上之作業或按圖之施工所能竟其全功?因此,雅婷博士斷言我們在尋找真實自我的道路上,顯然必須納入更多過程及流變的主體思考,於是她引齊澤克之言而有如此真誠之期盼:「穿越幻象,重新認識症狀,瞭解人類死亡驅力,進一步死而重生,也唯有自我毀滅才能重新得以自我救贖作為。」其中,已然滿溢的生死關懷以及其所透露的生死智慧,自是昭然若揭。

既已破題,雅婷博士乃一心優游於臺灣文學創作的園林之中,通過敘事性之文本,直探臺灣文學創作者的內心世界。於是,她以現象學的方法解讀鄭清文的《局外人》,她提出到底誰是局內人?你認為的局內人是否在某視角上,可能也是以局外人做為思考起點?若嚴格分立局外及局內人之分,二元對立的狀態之下,問題的切入是否會失了準頭?在後現代的臺灣社會文化現場上,鄭清文提出了局外人之說,由倫理情境著手,說明原本遵循孝的展現家庭價值,是否在執意要做出價值抉擇時,卻可能錯失了關係更深刻的建構,而淪為局外人之列?

接著,在李喬的《寒夜三部曲》之中探究「主體際性」的意義建構,進而試圖召喚你與我的彼此參與及相互介入,而從這部臺灣人的大河小說,推出將「場有哲學」與生命哲學緊密結合的斷語:「互為依存關係的生命哲學,任何人都不能破壞,只能參與體現這樣的主體際性場有哲學,邀請讀者,也邀請你與我,共同參與這大河中,讓生命之河洗滌我們更純粹的生命本質吧!」面對如此充滿哲學味的文學解讀,推想小說家李喬應能完全體會並予以認可吧!

於是,雅婷博士以其關懷之情與智性之眼,來看待灣生與慰安婦,而為家園記憶與創傷主體,進行具有主體與互為主體的意義重建,而最後她將注意力轉向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處境,並擴及相關的族群認同已然遭逢的諸多傷害與困厄,其中處處可見權力的壓迫、文化的殘害與生命的災難。

既置身此一人文氛圍,她於是通過對原住民族的神話解析與語言回復之策略與行動,試圖來理解原住民族的主體性重建所必須超克的諸多課題;其間,雅婷博士運用法國解構主義大師德希達與英國後現代主義大師列維那斯關懷「他者」的哲學觀點與哲學方法,進行其深層的文化詮釋,而嘗試為原住民正義的回覆,盡一點個人心力,而如此之學術作為,在臺灣哲學工作者之中,其實並不多見。

此外,雅婷博士並運用她所謂的「認同策略:幽靈法」,以泰雅族母語建構原住民神話為例,具體呈現原住民神話的閱讀策略,並進而探入原住民族的族群記憶與共同心靈,以理解這些曾歷經苦難的真真切切的生命之道,而如此的研究手法與研究進路,則已相當貼近信仰與神學二者相對相應所延展開來的超越路向,雅婷博士於是在探索原住民族多方涉及生死之際與幽冥二途的神話敘事之後,有了如此充滿感動之情的結語:「回應這樣的召喚本身,代表回家的可能性,人的靈體在死後飄盪,希望原住民能以自我自在地在此處生存方式,讓自己過了彩虹橋,仍能夠面見這些賜予生命的神靈體。」如此的人神(人鬼)交遇,透露的應不只是宗教性的啟示,顯然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學趣味與哲學意味吧!

在雅婷博士此一專著出版前夕,謹綴上述個人之感言與閱讀心得,向她表示祝賀之意,並竭誠邀請所有關心自己、關心他者、關心文化、關心生命、關心世界、關心臺灣的朋友們,來和雅婷博士一起動腦,一起用心,一起為豐富主體性、完滿主體際性而共同努力。

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葉海煙 謹誌 2021.12.10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08801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92
    • 商品規格
    • 17*23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