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現代的施蟄存

  • 7 259
    37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中國二十世紀三○年代的現代派作家施蟄存先生,具備的現代思想、現代意識、現代觀念,使他永遠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施蟄存先生是一位思維敏捷、永遠具有現代意識、年輕心態的學者。他的「現代」不僅表現在對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的推崇與借鑒,而且表現在思想的先進,視野的廣闊,精神的超前,以及高度的責任心等諸多方面。這種明確的文化意識,高尚的品格和人生境界,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開闢蹊徑,探索現代,追求理想等行為方式的根本,施蟄存先生是一位跨世紀的文化人。本書從綜合論創作論與比較論三方面論述施蟄存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

本書特色

作者與施蟄存先生交流十幾年,多次近身接觸,因此本書提供給讀者從不同面向來認識施蟄存先生。

作者

楊迎平

1953年生,湖北孝感人,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文學院。現為南京曉莊學院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專業教授,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理事,中國茅盾研究會理事。

主要進行中國現代小說流派研究、中國新感覺派文學研究、施蟄存研究、茅盾研究、老舍研究、中國現代戲劇研究和中國現代女作家研究。重點進行現代派作家施蟄存研究,與施蟄存交往十四年,獲得很多施蟄存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於《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各刊物共發表論文133篇。

•2004~2006年主持完成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基金項目「施蟄存研究」。
•2007~2010主持完成教育部項目「施蟄存研究」。著作《永遠的現代—施蟄存論》。
•2011年獲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海派小說」課程獲江蘇省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
•2014年獲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2016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施蟄存評傳。

目錄

序/徐中玉
前言:走近施蟄存先生

上編:綜合論
第一章 施蟄存同魯迅的交往與交鋒
第一節 施蟄存與魯迅論爭之前的友好交往
第二節 施蟄存與魯迅關於《莊子》與《文選》的論爭

第二章 施蟄存與30年代的詩歌革命——兼談與現代派詩人戴望舒的友誼
第一節 詩的嘗試
第二節 詩歌革命
第三節 手足之情

第三章 論施蟄存的小說創作與外國文學的關係
第一節 融眾家之長,寫心中的故鄉
第二節 取名家之經,寫變態的心理
第三節 對感覺主義的借鑒與改造

第四章 論施蟄存的編輯事業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
第一節 從《瓔珞》到《新文藝》
第二節 創辦《現代》雜誌
第三節 使《現代》成為最有人氣的刊物
第四節 使《現代》成為最「現代」的刊物
第五節 使《現代》成為中國現代派文學的搖籃
第六節 使《現代》成為文學批評的園地

第五章 論施蟄存的翻譯工作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
第一節 各種文體的翻譯和引進,譯文內容的完整和忠實
第二節 引進弱小國家的作品,注重自強不息的精神
第三節 廣泛引進各種創作方法,追新求異關注現代主義文學

第六章 在傳統與現代、政治與藝術之間——施蟄存的選擇與困惑
第一節 「五四」精神的繼承和發展
第二節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第三節 在政治與藝術之間(兼論蘇汶的「第三種人」)

中編:創作論
第一章從《上元燈》看施蟄存小說的懷舊情結
第一節 對往昔的感懷與追憶
第二節 對都市的恐懼與逃離
第三節 做「從容」而「舒緩」的文字

第二章 從《將軍底頭》看施蟄存小說的虛構色彩
第一節 小說是幻想的結晶
第二節 抒寫心中的歷史
第三節 幻想的寫實主義

第三章 從《梅雨之夕》看施蟄存小說的潛意識描寫
第一節 都市人「創傷的執著」
第二節 中國意味的潛意識描寫
第三節 意識流方法的運用

第四章  從《善女人行品》看施蟄存小說的內心獨白
第一節 施蟄存小說對「善女人」的解構
第二節 與奧地利作家顯尼志勒筆下女性形象的差異
第三節 與五四時期女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的差異

下編:比較論
第一章 施蟄存、劉呐鷗、穆時英女性形象比較談  
第一節 現代作家筆下女性形象的多種形態
第二節 施蟄存、劉呐鷗、穆時英女性形象的不同描述
第三節 不同的認識源於不同的生活背景
第四節 不同的形象源於不同的表現方法
第五節 不同的形象源自相同的情緒心態

第二章 施蟄存、劉呐鷗、穆時英都市小說比較談
第一節 都市描寫的多種形態
第二節 施蟄存、劉呐鷗、穆時英各具特色的現代主義
第三節 風格形成的複雜環境

第三章  潛意識:創傷的執著——施蟄存與魯迅心理分析小說比較談之一
第一節 心理分析理論的廣泛引進
第二節 潛意識描寫的中國版本
第三節 心理分析小說的不同表現

第四章 性心理分析的不同話語——施蟄存與魯迅心理分析小說比較談之二
第一節 魯迅小說的性心理流露與性心理描寫
第二節 不同稟性對性心理的不同表現

第五章 心理寫實與社會寫實——施蟄存與茅盾創作比較談
第一節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
第二節 心理寫實與社會寫實共生
第三節 革命家與自由思想者的衝突

第六章 南施北錢縱橫談
第一節 具有創新精神、開闊視野、現代意識的南施北錢
第二節 施蟄存的「有所為」與錢鍾書的「有所不為」
第三節 孤傲與謙和

後記
附錄 作者與本課題相關的論文發表情況

序/導讀

前言

走近施蟄存先生


中國20世紀30年代的現代派作家施蟄存先生於2003年11月19日走完了他近一百年的生命歷程。

施先生匆匆離我們而去,這噩耗來得那麼突然,施先生的音容笑貌還歷歷在目,甚至我幾月前還給施先生打過電話,是他的曾孫女接的,說近期去上海看望他老人家,曾孫女擱下話筒去告訴施先生,然後回話給我:「可以。」因為一些鎖事的拖累,上海之行就拖下來,沒想到成為終生的遺憾。

我與施先生認識、通信交往已十幾年。

認識施先生以前,我對施先生充滿了神秘感。這神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首先是讀了他的具有現代因素和荒誕魔幻色彩的小說以後,由作品的神秘而對作者的神秘,並以為他是十里洋場風流倜儻的人物,是如劉吶鷗一樣的浪蕩子。其次,是因為他與魯迅的論爭,以及他主編的《現代》雜誌中的關於「第三種人」的論爭,文藝界對他誤解較深。也使我對施先生充滿神秘感,甚至迷惑不解。

走近施先生之後,使我弄清楚了我曾經迷惑不解的問題,神秘感也化為親切感,我覺得施先生不僅是我的研究對象,而且是我的一個可親可敬的親人,我將施先生當作我的無話不說的親爺爺,我有什麼苦惱,有什麼疑問,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是寫信給施先生,施先生接到信立即回信,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991年初,我正在為寫《中國現代小說流派論》一書收集資料,經春歷秋,已頗有收穫,唯對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知之甚少,資料的缺乏確實讓人吃驚。在目前傳記文學蜂擁的情況下,竟沒有一本施蟄存的傳記或評傳。為了瞭解30年代現代派作家的情況,這年7月初,我冒昧寫信求教於施先生,將信寄到華東師大中文系。我當時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沒指望施先生真給我回信。一個月後,我收到施先生8月9日的回信,信一開始就說明了遲回覆的原因:「大函昨日始從校中轉到,因我已退休,不住在校內,一切書信文件均須便人帶來,現在暑假中,已好久無人來,故大函遲了一月才見到。」在這封信裡,施先生向我介紹了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的研究現狀,並談了他對自己作品的看法,他說:「我在青年時代,寫了一些小說,中年以後,擱筆改行,舊作也自己不想提起。想不到近年忽又『走紅』,亦頗感青年人好奇好古。但我自己卻不想多談,行過之生命,已為陳跡。這些作品,在我,已是歷史文獻了。」對我在信中談到的對他的作品的理解,施先生也給我鼓勵:「承你推重,只有慚愧,……你說我的小說『乾淨』,這一觀點,倒沒有人說起過,大概這是一位女讀者的特有敏感,男讀者不會注意及此。」施先生還隨信給我開了一個他的作品目錄。

試閱

第一章 施蟄存同魯迅的交往與交鋒

施蟄存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文壇曾有過相當的影響,這不僅僅因為他是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心理分析小說家,並主編了當時最大的文藝綜合性刊物《現代》;而且因為與魯迅有過幾次直接或間接的交鋒,並因此而「遺臭」幾十年。但人們往往會忽略,其實施蟄存曾與魯迅友好地交往過,而且留下了很值得懷念的感人片斷。我將在此按照時間順序回顧施蟄存同魯迅交往與交鋒的歷史。

施蟄存先生常與我談起魯迅先生,並且仍充滿崇敬、佩服之情。施蟄存作為晚輩,對魯迅的尊敬是由來已久的。

第一節 施蟄存與魯迅論爭之前的友好交往

1927年,施蟄存與戴望舒、杜衡撤離上海來到松江施蟄存家中。這時北洋軍閥正在搜捕國共兩黨人士,1928年,馮雪峰也從北京來到松江。四人在松江的小閣樓上談文學,譯作品,搞創作,並稱此樓為「文學工廠」,還創辦了同人小刊物《文學工廠》。在松江的一段生活,使施蟄存與馮雪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施蟄存、戴望舒到上海與劉吶鷗一起開「第一線書店」,辦半月刊《無軌列車》時,馮雪峰很關心他們的書店和刊物,到他們這兒串門,並鼓勵他們出一些有意義的書。於是,施蟄存他們與馮雪峰商量,決定出版一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施蟄存請馮雪峰去徵詢魯迅的意見,並想請魯迅做主編。馮雪峰跟魯迅一談,魯迅立即贊成,他願意支持他們,但不能出任主編。於是,在魯迅的指導下,擬定了12種叢書,列為《科學的藝術論叢書》。在這12種叢書裡,魯迅擔任了其中4本的繙譯,可見魯迅對施蟄存的支持和施蟄存對魯迅的尊重。

1929年5月到1930年6月,這套叢書陸續印出了5種。魯迅譯的盧那卡爾斯基著的《文藝與批評》是第5種;排印的時候,魯迅要加入一張盧那卡爾斯基的畫像。施蟄存找了一張單色銅版像,魯迅不滿意,魯迅自己送來一張彩色版的,叮囑要做三色銅版。施蟄存尊重魯迅的意見,去做了一張三色銅版,印出樣子,送去給魯迅看,魯迅還是不滿意,要求重做。當時上海一般的製版所,做三色銅版的技術都不高明,反反覆覆好幾次,都不合魯迅的要求,最後是送到日本人開的蘆澤印刷所去製版,才獲得魯迅首肯。這是當年上海能做出來的最好的三色版。從這件事,一方面,看出魯迅對藝術的認真態度,一方面也看出施蟄存對魯迅的尊重和友好。1932年,日本侵略戰爭使施蟄存他們辦的第三個書店「東華書店」也停業了,施蟄存閒居松江小樓,百無聊賴。同年3月,張靜廬加入現代書局,張靜廬在當時各種刊物都停刊的白色恐怖的形勢下,想辦一個不冒政治風險的文藝刊物,邀請施蟄存任主編。因為施蟄存在文藝界有一定影響,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選。施蟄存決定將《現代》辦成一個非同人刊物,辦成「一個綜合性的,百家爭鳴的萬花鏡。」1「無適無莫,即不偏不頗。」2施蟄存在《現代》上先後發表了魯迅的《論「第三種人」》、《為了忘卻的紀念》、《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關於翻譯》、《小品文的危機》,魯迅譯德國毗哈的《海納與革命》。

儘管施蟄存不想在《現代》造成任何一種文學上的思潮、主義或黨派,但由於《現代》第一卷第三期發表了蘇汶(杜衡)的《關於「文新」與胡秋源的文藝論辯》的文章,在文藝界引起了一場關於「第三種人」的論爭,使施蟄存脫不了干係。關於「第三種人」的論爭核心,是文藝與政治的關係,蘇汶所說的「第三種人」雖然是指作家群,但在文章中對左翼作家有所攻擊;左翼作家的論爭文章,語言也比較尖刻。到後來,爭論的雙方都有點偏離了原始概念,「差以毫釐,失之千里」。但這所謂「第三種人」,當時並沒有成為「敵我矛盾」,不像後來人們想像的那麼劍拔弩張。魯迅在《論「第三種人」》中,也把「第三種人」稱為同路人。所以魯迅與施蟄存也並沒有因這次論爭傷了和氣,即使是對杜衡,魯迅之後與他也有通信聯繫,魯迅的《論「第三種人」》的文章也是先拿給杜衡看,然後由杜衡轉交給施蟄存的。

1932年11月23日至28日,魯迅回北平省親,在北京各大學進行了演講,這就是所謂「北平五講」。施蟄存得到魯迅要回北京的消息後,就想方設法在11月中旬托北京的朋友一定在魯迅回北平省親期間能拍到魯迅在北京演講的照片,施蟄存果然得到有關這次演講的兩張照片和一方剪報。一張照片是魯迅在女師大操場的演講,一張是魯迅在北師大操場演講,剪報是一段《世界日報》上的文章《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施蟄存得到這些照片資料後非常高興,認為這些是新文學史上的重要史料和文物。魯迅在北京師大的演講題目就是《再論「第三種人」》,施蟄存如果對魯迅有成見,就不會為獲得這些資料而奔波。施蟄存特地在《現代》第2卷第4期的《文藝畫報》中,開闢了一個專欄:「魯迅在北平」,三件圖片占一頁。誰知這一期《現代》印出來後,施蟄存發現《文藝畫報》上多出了一幅魯迅的漫畫像。這幅漫畫把魯迅畫成一個倒立的漆刷,似乎很有些諧謔意味,也可以認為有些不敬的諷刺。施蟄存看了很不愉快,立即去問那位美術員,原來是那位美術員看到版面太空,臨時畫了一個漫畫來補空。美術員的擅自行為,使施蟄存哭笑不得,但書已印出沒法改變,好在這漫畫沒有引起讀者注意。施蟄存在《現代》登出的「魯迅在北平」專欄為中國現代文學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沒有對魯迅先生的尊敬和熱愛,沒有對魯迅先生思想感情的認同,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人們後來因施蟄存與魯迅為《莊子》與《文選》的問題的論爭而全盤否定並貶低施蟄存,是不公正的。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49981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