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哈佛、康乃爾教授都在用的STORIES時間整理術,7個方法過更好的生活

讓你不再錯過美好體驗,打造賺取時間的微習慣!
Epub
流動版型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週年慶】情緒小夥伴全面9折

  • 2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股神巴菲特說:「我基本上什麼都買得到,卻買不到時間。」

劍橋、康乃爾、哈佛、倫敦經濟學院等名校學者背書的一套行動準則
讓你不再錯過美好體驗,打造賺取時間的微習慣!

★獻給患有「錯過恐懼症」「崇尚忙碌」的所有現代人
★第一本教你善用閒暇時間、提升「體驗商數」之作
★《金融時報》年度選書,空降亞馬遜書店暢銷榜,出版首週緊急再刷
★跨類別讀者一致肯定!同時奪下時間管理、職場激勵、心靈類排行榜冠軍

如果你覺得人生很多時間沒好好善用,這本探究快樂福祉的傑作提供了完美解方,而且既學理扎實,又輕鬆易讀。
──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康乃爾最經典的邏輯思考課》作者吉洛維奇

花在讀這本書的時間,將帶來100倍的回報,
從今以後,你看待每一個週末和連假的方式,將產生巨大的不同。

每一天「多出來的時間」,你是否不經大腦地虛度了?
上班上課已被榨乾,放假只想發懶、耍廢、睡到飽?
半夜追劇、滑手機、玩手遊,你在「享受」自由?
想把人生活得淋漓盡致,面對各種活動卻總是害怕錯過,陷入選擇困難?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今天的一切才有意義。
時間是最公平的,不要放縱自己亂殺時間!

曾於TED、Google分享啟發性演講,也為Facebook、Burberry、Nike等知名企業預測趨勢的詹姆斯・沃曼,觀察到我們今日面臨的最大困境正是「沒時間」,於是他向劍橋、康乃爾、哈佛、倫敦經濟學院的專家討教並身體力行,提煉出「S T O R I E S清單」,將心理學、經濟學、行為科學領域的洞見化為一套行動準則。運用書中的七大原則,你就能檢視每天的時間花得是否值得,在眾多選項中做出精準判斷,選擇可以帶來快樂、成功、韌性的「超級體驗」來犒賞自己。

本書是獻給「害怕錯過美好體驗」「崇尚忙碌」的現代人的一份療癒禮物,也是前所未見的一本時間管理專書,更是所有致力提升「體驗商數」的企業必須參考的指南。

千萬記得:我們怎麼過每一天,就是怎麼過一生。

作者

詹姆斯・沃曼  James Wallman

文化評論家、趨勢預測家、為英國政府獻策的體驗經濟專家,曾受邀至TED、Google總部演講,並獲選全球101位「員工參與度」影響力人物,表揚他在各領域對於職場士氣的激勵與啟發,擅長將行為科學去蕪存菁,生動化為讀者易於運用的行動準則,被譽為體驗經濟領域的麥爾坎.葛拉威爾。

曾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GQ》《經濟學人》《連線》等雜誌撰稿,也曾在BBC、ABC、MSNBC上評論時事。現在經營一間預測趨勢的顧問公司,諮詢客戶包括Facebook、IDEO設計公司、匯豐銀行、肯德基、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絕對伏特加、BMW、Burberry、Nike等知名顧客。

曾投入旅遊相關業務20餘年:當過旅行社的接洽人員與顧問,撰寫旅行文章,並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和坎城等地發表相關演講,也在英國旅遊經營暨業務協會的年會上演講。

過去10年積極蛻變,離開了原本的工作,寫了一本書,練起皮拉提斯,在大學開課,改變相處往來的對象,把推特和電子信箱從手機刪掉,下載一款限制Facebook使用時間的應用程式……

擁有牛津大學古典文學碩士與倫敦藝術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也是「全球行動計畫」大使。第一本書《物窒欲:越多不等於越好,用「體驗消費」與「共享經濟」取代物品囤積,打造美好生活》一鳴驚人,成為英美暢銷書;新作《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哈佛、康乃爾教授都在用的STORIES時間整理術,7個方法過更好的生活》甫出版即空降亞馬遜暢銷榜,並同時登上時間管理、職場激勵、心靈類等書籍分類榜冠軍,廣獲各界肯定。

譯者簡介

林力敏

專職譯者,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譯有《原力思辨》《人生問題的有益答案》《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真確》《黑馬思維》《大器可以晚成》等(皆為先覺出版)。

目錄

各界好評
 
[前言]
王牌冤家
介紹真實的經驗機器,給時間很多的人如你/我們覺得沒時間的7個理由/超級食物、垃圾食物與空有卡路里/你不必浪費時間
前言-1重點整理
 
為何「體驗商數」對美好人生很重要?
多點韌性,可以快樂得更久唷!/哈囉,21世紀的成功新定義/你的體驗商數是多少?Part 1/一個人開不了的複雜飛機/雪花、雪和清單宣言/七大規則的運用方法/「STORIES清單」如何幫助你選出好體驗?
前言-2重點整理
 
[Chapter 1故事 Story
馮內果和故事的形狀
英雄的旅程/猴子不信天堂,以及其他我們愛故事的理由/我們人生的故事和快樂的骨牌/最好形狀要對……因為我需要一個洞中人/我們能當英雄/做英雄的5 個方法
Chapter 1重點整理
如何把更多「故事」帶進體驗與生活?/過去的時間:這體驗「有多少故事」?/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替體驗增添故事元素?/週末作業
 
[Chapter 2]蛻變 Transformation
如何實現我們都有的夢想?
與詹納一家同行/如果沒不好……/假日如何過:蛻變的三種程度
Chapter 2重點整理
如何讓體驗和人生蛻變?/過去的時間:某些體驗是否能促進蛻變?/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讓人生有更多蛻變?/週末作業
 
[Chapter 3離線出門去Outside & Offline
噢,我們確實喜歡在海邊
樹木很好/我們確實喜歡在海邊/漢普斯特德荒野公園裡的怪人/你能跑向成功、快樂嗎?
Chapter 3-1重點整理
快出門!讓你的體驗和人生更狂野、更自由快樂/過去的時間:你夠常在戶外嗎?/過快樂日子的方法:你要不要多待在戶外?
 
離線:關掉,才會打開
自拍所傷的女孩/魔鏡,魔鏡,誰是網路上最……/你做愛時會傳訊息嗎?/你對手機上癮了嗎?/矽谷的巫師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賈伯斯與低科技的生活方式/如何避開今日的科技陷阱?
Chapter 3-2重點整理
如何關機,迎向真正重要的事情?/過去的時間:那體驗是否帶你離線?/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脫離電腦,連接當下?/週末作業/「離線出門去」日誌
 
Chapter 4]人際關係 Relationships
孤獨反義的女孩
救命!我們都需要別人!/肚子餓並不丟臉/你今天寂寞嗎?/根據科學,如何獲得寂寞的反義?/哈囉陌生人!關於與人交談,你所不知的意外喜悅
Chapter 4 重點整理
如何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達到寂寞的反義?/過去的時間:別人在那個體驗中有多重要?/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達到寂寞的反義?/週末作業
 
Chapter 5]強烈 Intensity
老鼠先生、懦夫與鬥士
遇見老鼠先生/不管有多少障礙……/嗶嗶!當顛覆性新方法點燃革命/如何成為超人?/老鼠人──及手機的假心流/真與假──科特勒版的心流/真與假──班森版的心流/真與假──契克森米哈伊版的心流/如何設計強烈的體驗?/競技場裡的超人
Chapter 5重點整理
如何替日常生活加進更多強烈體驗?/過去的時間:這體驗有多強烈?/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替生活加進更多強烈體驗?/週末作業
 
Chapter 6]超凡 Extraordinary
新的峰終定律
舊的峰終定律/人人需要一個瑞詩凱詩的格蘭德/新的峰終定律/新峰終定律的重點一:「驚嘆」與「新鮮」的峰頂/新峰終定律的重點二:之前與開頭/新峰終定律的重點三:品嘗結尾/按照新的峰終定律,安排巴黎之旅/平凡日常的超凡魔力/如何把人生變成傑作?
Chapter 6重點整理
如何讓體驗和人生變得超凡?/過去的時間:過往體驗有多超凡?/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獲得值得的經驗,活出非凡的人生?/週末作業
 
Chapter 7]地位與重要性 Status & Significance
我要感謝奧斯卡……對吧?
地位症候群的妙例/地位錯在哪?/五條提升地位之路/從簡陋木屋到白宮:全球首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女富豪/對的地位與錯的地位:兩位白手起家億萬富豪的啟示/老媽說得對,施比受有福
Chapter 7重點整理
讚揚自己與他人:如何避免空洞地位,追尋重要性?/過去的時間:那個體驗是否提升地位與重要性?/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獲得有意義的地位與重要性?/週末作業
 
結語人人是王牌贏家
你大概認為這本書是關於你的/你的體驗商數是多少?Part 2/如何訓練你的大象?/如何騎大象迎向快樂?/文化革新萬歲!
結語 重點整理
過快樂日子的方法:如何讓大象走向「STORIES清單」?
 
附錄 體驗商數測驗的解答
致謝

試閱

◎介紹真實的經驗機器,給時間很多的人如你
在你回答之前,回想一下《王牌冤家》的概念,會明白諾齊克的經驗機器幾乎是同一回事。
電影裡的問題是:你想不想消除目前的人生,創造完美的過去?經驗機器則是問:你要不要完美的未來?
我們如何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恰恰反映我們有怎樣的渴望,又是怎樣的人。我們立刻回答:「好啊!」—因為我們想快樂到不行。我們備感生之須臾,想盡量在人生中塞進精采的經歷。我們害怕錯過、未知,過得步步為營,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在等著我們。此外,我們不知道做某件事是值回票價,還是浪費時間?比如懷疑今晚該不該上電影院,心想著:這部片最好精采,否則把我的2小時還來。因此,我們放假時會舊地重遊、跟老友出門、去同樣的餐廳、點相同的食物。這樣才安全穩當,會一清二楚得到什麼。我們是這麼想追尋快樂與穩當,難怪第一個反應是:「好啊!」
然而,我們接著又對經驗機器冒出第二個反應:「不要!」這是因為我們希望快樂是真實的、自己的,不是預先包裝好的完美體驗,不像貨架上唾手可得的商品。我們認為快樂或多或少是需要掙來的。若說人生是料理,細細咀嚼才更有滋有味、有益脾胃。
如果我跟你說,我遇過真實的經驗機器呢?不是某種脫離真實人生的科幻思想實驗,而是一個你今天就能用的實際工具,背後依據許多古老智慧、最違反直覺的最新研究,有助於獲得健康、財富與快樂—由劍橋、康乃爾、哈佛、倫敦經濟學院等名校的學者背書。
如果我跟你說,我向許多思想家、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討教,去蕪存菁出數個實用訣竅呢?他們發現一套日常生活的管用原則,由我化為7個重點,簡單好記,容易善用,今年、下週末,甚至今晚就能實踐。
我還能跟你說,時間是你最寶貴的資產,而且雖然你大概自認時間少到不行,其實卻是—多到不行。我們都一樣,如今的空閒時間多得空前,一天超過5小時!平均來說,美國人有5小時又14分鐘;英國人則有5小時又49分鐘。的確,沒人剛好等於平均值,多數日子也不處在平衡狀態,有時你就是得長久工作,而且週末比週間更多空閒。不過,總之我們每週大致有36到40小時可用,想做什麼都行。誰都不該說現代人很忙。其實我們都有很多時間—我也是,你也是。
所以,為什麼我們多數人不覺得有很多時間?對於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大傷腦筋了一陣子,後來找出7個理由。
第一,我們賺更多錢,於是時間感覺更稀罕、昂貴。如果你每小時賺5英鎊,花1小時看孩子比球賽沒什麼。但如果你每小時賺100英鎊,球賽就不吸引人,可能會想可不可以由別人代表你去看啊?
第二,我們變得把忙碌當成地位的象徵。大人物日理萬機、忙上加忙,所以我們也要焦頭爛額、忙忙忙。以前是崇尚閒暇,現在則是推崇忙碌。以前的人是慢慢吃午餐,打打高爾夫,一週五天玩板球,但現在是三更半夜寄電子郵件,凌晨5點45分寄電子郵件,週日假期還在繼續寄電子郵件。
第三,一天24小時都有郵件、訊息、動態、新聞和八卦即時傳訊過來。
第四,無論網路世界或真實世界,總有無止無盡的花樣。在線上你總有新東西可讀和看,有一堆進度要追、玩意兒要試—新活動、新餐廳、新酒吧,還有許多搭飛機一下子就到的大小城市。我們看到別人在幹嘛,老想著輸人不輸陣,焦慮不已—這常稱為「錯過恐懼症」。
第五,我們工作時,設法一心多用,免得落後。我們以為這樣更有效率與產能,所以空閒時也一心多用,明明跟孩子在公園玩,卻分心滑Facebook,查足球賽的比數。我們跟一群朋友出去,卻忙著發照片給另一群朋友看。然而一心多用對休閒也沒好處,適得其反。社會學家甚至稱一心多用是在「玷汙時間」。
第六,我們使用手機等產品沉迷網路。2007年,我們花在上網的時間還能用分鐘計算。現在,最好用小時計算:我們平均每天花3個半小時上網。
這樣說來,雖然我們每天有5個多小時能自行運用,卻拿一半以上的時間黏著螢幕,其餘空閒時間只剩2小時左右。
難怪我們覺得超沒時間。難怪很多人說忙得不可開交,沒空交友、約會、睡覺。難怪雖然10個英國人裡有4個說吃甜點比做愛更棒,卻有8個說忙到沒時間吃—我不禁既擔心他們的性生活,也好奇他們到底是吃什麼。
最後,第七個理由是深植於我們系統的問題。資本主義在商言商,看重工作、效能與GDP,所以大學、中學、夜校和線上課程全著重教我們如何發揮工作效率,絕少教如何善用空閒時間;認為如何工作至關重要,怎麼生活卻無關緊要,是種奢侈,19世紀的富家公子哥才有錢有閒這樣浪費時間。結果我們都以為休閒並不重要,也不需要特別訓練。
〈CUTTY SARK為自己的廣告〉
─或本書為自己的廣告

您知道所謂「我們」是指村上春樹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第一人稱的人稱代名詞嗎?我想我們(指的是本書的筆者我和讀者您),不妨也模仿那個,以「我們」的名稱來總括,一邊製造一種共犯關係,一邊解讀幾篇村上春樹的超短篇作品。
稱為「超短篇」,雖然好像有點粗魯不雅,不過在《夜之蜘蛛猴》這short short 集裡,封面已附上「村上朝日堂超短篇小說」的副標題,確確實實是村上春樹自己所採用的名稱。
比短篇小說更短的範圍,現在提出short short這名稱已經很普遍了,試想像那所代表的星新一的作風就知道,既具科幻意思,結尾印象也強。昭和初期流行這種短篇小說時,曾經摸索過例如二十行小說,和十張稿紙等各種稱呼。結果以川端康成所取的「掌中小說」稱呼得到最多大眾認同,獲得市民權,於是長篇、中篇、短篇、和掌篇的稱呼逐漸普及。但可能也有意識較強的作家,無法苟同別人想的稱呼。例如也有稱為「葉篇小說」的作家島尾敏雄。村上春樹自己參與翻譯《瞬間小說》(《Sudden Fiction超短篇小說70》,文春文庫)時, 也採用了Robert Shapard等人所開始使用的「サドンフィクション」這片假名用語,當時或許意外地感覺很新鮮。
此外他自己並沒有把這個稱「超短篇」、那個稱「短篇」般去分類。因此像《夜之蜘蛛猴》所收的許多作品,無論作品風格、封面設計、整體氣氛等,相似的作品彙編成集,或把比短篇更短的一些文章,調性也與一般短篇小說相當不同的作品集《遇見100%的女孩》、本書卷末一覽表所舉出的四本書所收的作品,以及和那類似的作品,在這裡暫且也都稱為「超短篇」。
其實如何分類真的都沒關係。無論「短篇」或「超短篇」,「小說」或「隨筆」,只要有趣就行了,能與讀者共同分享那趣味是本書的立意。本書的賣點是,我們試圖第一次為過去從未被注目的「超短篇」,特地打上聚光燈,讓他們慢慢受到注目,並逐漸形成「超短篇」這個類別。
本書雖然把這些超短篇作品逐章一一解讀下去,如果是村上的長篇作品或著名的短篇作品的話,不需要作品介紹大致都可以順利進入作品深奧的內部,但如果對象是稀奇的超短篇時,卻未必行得通。首先希望讀者能知道作品的內容,因此在各章的扉頁放進了作品概要,順便適度加入一些書刊出版資訊,在本文之外小幅摘記於扉頁上。
要將長篇作品縮短簡介固然麻煩,但要確切整理可能比概要的空間還要短的超短篇內容,更是相當困難。本書第一章特別選出〈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其實是一篇很難稱為小說的散文詩般的奇特作品,該不會是模仿十四行詩的形式吧?不過在把全文換成十四行的本文中,自行縮短補上標點,稍微推敲一下用字,就成為右頁所刊出的概要。換句話說幾乎是照樣引用似的,這就是全文嗎?在超短篇群中,有相當不少像這樣奇怪透頂的作品。本書希望從中選擇特別有趣的,可以非常深入,名副其實真能深讀的作品,加以解讀。
然而為什麼我們會特地選擇像〈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這樣奇特的作品當本書的第一章呢?首先第一點是,想讓讀者從最初就知道,所謂村上春樹的超短篇小說,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地方,希望一眼就能引人注目。另外一點是,前四本中特別可愛的一本《象工場的Happy End》,高居卷頭的,就是這篇作品,應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希望這篇在本書中,也能發揮重大意義。而且事實上〈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是彷彿擁有特別意義,真的可以深入閱讀的深奧作品。
而且雖然只讀這篇作品,也能品嚐出很大的趣味,但在那之前,還有別的,如果擁有某種知識的話就更知道,也就是說不僅讀本作品,如果還能比較別的作品一併讀的話,將會更有趣,讓我們先來看看。
〈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這標題是否因襲了什麼?話雖如此,但知道的讀者為數應該不多,〈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這標題,是由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美國Putnam公司出版的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的《為自己的廣告》 Advertisements for Myself 的作品標題而來的。日譯以省略部分的形式於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由山西英一譯成《為自己的廣告》上下二册由新潮社出版,完整譯本則收入《諾曼‧梅勒全集5》(新潮社)。
這部作品整體由五部構成。根據日譯全集版的卷末所附分類目錄項目,有「小說」、「隨筆與論文」、「訪談」、「詩」、「戲曲」、「某型傳記」等多種類型。這和收錄有許多短文,難以放進分類中的村上春樹《象工場的Happy End》和《夜之蜘蛛猴─村上朝日堂超短篇小說》超短篇集是共通的。
而且諾曼‧梅勒的《為自己的廣告》(Advertisements for Myself)的多樣類別中,最異色的正是「某型傳記」,從〈為我自己的第一個廣告〉開始,到〈退場前,為我自己的最後廣告〉為止,這所謂「某型傳記」類,就像和一冊的結尾部分附有(「長小說的前言」副標題那樣,也以「小說」放進類別目錄中)與〈退場前為自己的廣告〉那章,一起成為標題作(作品名和書名相同)。
在這層意義上,村上的〈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雖然可以說作出了破格的「某型」,但怎麼想都不是「傳記」,和 Norman Mailer的長篇大作比起來,簡直就是「極短篇」,可以說是極端相反的程度。因此〈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 〉和內容(若深讀,或許隱藏著極沉重的東西)完全無關,可能只是用 Norman Mailer作品的名字而已。但只是借用名字,內容不同的作法本身,正是這〈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想處理的問題。
說到這裡,先來談談只讀〈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就能嘗到的深刻意味。
〈CUTTY SARK自己的廣告〉,是在追究用語和那所指事物的關係。以有點難的詞彙來說,即指示表象(signifiant)和指示對象(signifie)的關係。也就是廣告和實體CUTTY SARK酒的關係。
例如中島敦的作品《文字禍》與《山月記》是同樣名為「古譚」作品中的一篇。其中有一段「在長久注視一個文字之下,那文字不知不覺間會解體成沒有意思的一條條交錯的線。開始令人不解,為什麼單純線條的聚集,會有那樣的聲音和那樣的意思。」我們應該也常會有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尤其習慣依賴電腦輸入文字之後,偶爾試改手寫時,常會懷疑這個字的筆劃到底對嗎?
這種物體本身(指示對象), 和表示事務的語言(指示表象) 之間,沒有必然性。也就是繞著所謂「語言的恣意性」這問題,才是口中重複說幾次「CUTTY SARK/CUTTY SARK時/從某個瞬間開始/會感覺/變成好像不是 CUTTY SARK了」。這可能應該在作品前半段就處理的。應該指「裝在綠色瓶中的/英國威士忌」實體的(指示對象)的(指示表象)「CUTTY SARK」這用語,因為失去力量,因此變成「失去實體/就像夢的尾巴般/原本CUTTY SARK/只是語言的聲音」而已了。
但那為什麼是廣告?廣告與商品的關係,原來就像指示表象和指示對象的關係一樣。而且所謂「只是語言的聲音」,可以當成所謂廣告是從實體分開的。
但那,「滑順爽口的梅子酒」廣告詞,是符合沒有指名XX屋梅子酒實體的空洞語言的情況,那麼作品結尾如果說「在這只是語言的聲響中,加入冰塊來飲用時/會非常美味。」只要不是強烈的諷刺,猛一看可能反而感覺相反,XX屋的梅子酒實體並不「滑順爽口」,雖然如此只有廣告詞「滑順爽口」的情況,變成實體的威士忌不能喝,只能喝「只是語言的聲音」,以這種情況正確對應。
雖然還是有某種諷刺,但那與標題說法應該符合「為自己的廣告」。也就是說,指示商品(梅子酒)的廣告(滑順爽口),廣告內容就是「這是梅子酒」,而「裝在綠色瓶子裡的/英國威士忌」的「CUTTY SARK」,顯示是稱為「CUTTY SARK」時,並非只是廣告,而成為「為自己的廣告」。
然而,這種作品的結尾語,不僅具有諷刺意味,與其實體不如所用的語言,可能可以讀到「美味的」東西,或有趣的東西。那麼,絕對不能說本書的解釋比村上春樹的作品本身更有趣。不過至少應該可以說,在文學作品本身的趣味之外,另有從深入閱讀與該文本相關事項所擁有的別種趣味。本書可以說就是為這目標而寫的。並以這宣稱「為自己的廣告」,代替前言成為第一章的結尾。

◎雪花、雪和清單宣言
「啊,我懂你的意思了,但別吧!」
你大概同意現代生活很複雜,而核對清單對處理複雜的事物有幫助,但你也許會說:人人各不相同,誰能宣稱握有「答案」,把萬事化為一張核對清單?
首先,我沒有宣稱找到答案,只是道出科學研究結果:我讀過許多論文,跟學者討論,把各種概念去蕪存菁,以求既符合科學,又清楚簡明,而且可供你我在日常生活付諸實行。
但即使如此,全球有70億人,豈會有一張人人適用的核對清單?
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費歐娜喜歡攀岩(現在還是!),愛去西班牙,愛去美食節;拉凱許超愛踢足球、看球賽,每個月跟好哥們出去瘋一次;史蒂維喜歡健身、刺青和重金屬樂,竟然還愛看愛情喜劇。
不過如果我們細看,雪花各不一樣,但大抵也全都是雪。無論你、我、費歐娜、拉凱許、史蒂維和其他千千萬萬人愛做多麼不同的事情,但都會因被拒而難過,有時孤獨,不適合成天窩在室內。
更重要的是,正如醫師葛文德(Atul Gawande)在《清單革命》所清楚闡述的,核對清單連面對像人類這麼複雜的生物也管用。
葛文德想到波音如何在1935年提出安全清單,思索是否能應用於醫院,寫道:「病患遠比飛機更多種。賓州的一項研究以41,000個受傷患者為調查對象,只有受傷患者而已,結果得出1,224種傷勢診斷,有32,261種組合。這就像是有32,261種飛機。」
2001年,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重症醫師普羅諾佛斯特(Peter Pronovost)決定鎖定「中心導管感染」來實驗,看看核對清單對急診室是否有幫助。中心導管被放進患者手臂或胸腔的靜脈,便於替病患輸注藥物、水分和營養,但也容易導致病菌進入體內,每年中心導管感染耗費數10億美元,造成數千人死亡。
普羅諾佛斯特寫下醫生把中心導管插進體內時須留意的5個簡單步驟:1、用肥皂洗手;2、用消毒劑擦拭皮膚;3、用手術巾蓋住病患全身;4、穿戴口罩、手術帽、手術袍和手套;5、插進導管後即蓋上傷口敷料。由於這張核對清單,感染率從11%降為0。
接著,普羅諾佛斯特開始把核對清單應用到其他地方,同樣奏效。病患的肺炎感染率降低1/4,待在加護病房的時間銳減一半,院內死亡的患者比前一年減少21人。
普羅諾佛斯特喜出望外,介紹核對清單給其他醫院,但遇到許多阻力,有些醫生覺得被冒犯,多數醫生純粹覺得沒必要,畢竟他們很專業,受過多年訓練,區區核對清單哪能有什麼幫助?
有醫生認為,核對清單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這類完善的大醫院有用,但在小醫院不管用。於是普羅諾佛斯特找上另一種大不相同的醫院測試:密西根醫療與醫院協會,下轄50多間公立醫院與醫療中心。
結果更為驚人。中心導管感染率大降66%。先前協會系統底下的西奈恩典醫院狀況不佳,感染率高於全美75%的醫院,但在協會採用核對清單後,整體感染率低於全美90%的醫院。據協會估計,各院在18個月裡省下1億7500萬美元開銷,死亡病患減少1,500人。
葛文德寫道,這全歸功於「一張小小的蠢清單」。
不久後,世界衛生組織聽說這件事,好奇是否能用來減少手術死亡率。到2004年,全球每年約進行3億3000萬個手術,等於地球總人口的1/25,其中700萬人術後殘廢,100萬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想知道,核對清單是否可以從美國應用到他處。
結果可以。他們列出一份19項的清單,包括每個人必須互相自我介紹等,然後這份清單在全球8間醫院測試,如倫敦、印度的新德里、約旦的安曼、紐西蘭的奧克蘭,及坦尚尼亞的伊夫卡拉。成果相當振奮人心,8間醫院的手術死亡率及併發症都減少1/3以上。
後來核對清單在更多國家試行,包括挪威、伊朗、賴比瑞亞和荷蘭等,結果同樣奏效,無論富國或窮國都管用,無論大、小醫院都管用,無論醫生有沒有覺得被冒犯顯然都管用。
核對清單不只在醫院和飛機管用,也適用於營建、投資和招募上,在所有變得複雜的地方都派得上用場,只要是一個人開不了的複雜飛機就管用。
最棒的地方是:近乎免費。你不必花錢購買設備或訓練人員,只要有核對清單就事半功倍。
如果這招對受訓多年的醫生、對駕機多年的飛官有幫助,你何不也試試看?也許我們能運用依據最新科學驗證的核對清單,避免陷入不經大腦、虛擲時間的模式,而是主動駕駛自己的飛機。也許我們就能不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得到空洞的垃圾體驗,而是做出好決定,富足而快樂—靠「STORIES清單」。「STORIES清單」包含7個如何善用時間的要點:故事(Story)、蛻變(Transformation)、離線出門去(Outside & Offline)、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強烈(Intensity)、超凡(Extraordinary)、地位與重要性(Status & Significance)。簡單說明如下:
故事—此基於兩個理由。首先,體驗能建立身分,既向內,也向外;既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也讓我們能告訴別人我們是誰。其次,你有了故事,會像推倒骨牌般,一張一張通往正向與快樂:體驗帶來故事,故事帶來交談,交談帶來連結,連結帶來關係,關係—就如「人際關係」那章所說—帶來快樂。
蛻變—因為從情緒角度來看,人類有點像單車,如果不朝某個方向前進就會翻倒。有成長、目標,逐漸變成想要的自己—快樂的關鍵在此。
離線出門去—因為研究清楚顯示,置身大自然對你有益,能降低心律和血壓,減少壓力,促進快樂。此外,數位通訊與網路連結日益排山倒海而來,親友和主管隨時隨地都能找到你,所以我們更需要關掉電子產品,暫時脫離永無止境的社群媒體,迎向真實人生。
人際關係—因為舉凡哈佛醫學院某項長達8年的研究,和其他許多研究,皆證實親朋好友與鄰里社群是快樂的關鍵。
強烈—因為強烈體驗能帶來挑戰與提升,有助於進入「心流」狀態,獲得快樂。不妨想一下滑雪、騎車、唱歌或做愛。我們也會明白為什麼人人能進入心流,無分收入、年齡或喜好—畢竟重點終究不是做什麼,而是怎麼做。 
超凡—好體驗會迎向快樂的一大原因是,我們不只當下樂在其中,而且事前雀躍、期盼,事後愉快、懷念。這種體驗不平凡、普通,而是超凡、特別。想一想你上次旅行時,看到的夕陽和划的小船。或者想一想你是怎麼對假日在海邊或市區的慢跑印象深刻,對每週在健身房的慢跑印象稀薄。不過我們也會談到,平凡體驗的重要作用。
地位與重要性—雖然大家不愛談身分地位,但身分地位確實重要。我們不愛談的一部分原因在於,身分地位往往被聯想為自大、自私或空洞,一種害人迷失的成就。然而地位可以很有意義,方法是要向他人的生命學習,而且如同心理學研究所示,施予能換來無上的滿足。
◎做英雄的5個方法
英雄旅程可以是人生隱喻。你可以在長期體驗中應用,為期數月或數年,例如當好作家、好伴侶或好家長;可以運用在中期體驗,例如比較長的度假或旅行,例如穿越北英格蘭的濱海步道,遊覽愛琴海諸島;也可以用在短期體驗,尤其是露營或造訪新城市等微型冒險。
今天、明天和往後幾年能應用到各種體驗的幾個方法如下:

1. 選擇你的幻想:全世界是舞臺,而你是英雄
從某個角度來看,你我並不特別。但如《呆伯特》的作者亞當斯(Scott Adams)所說,我們可能搞錯了很多事,所以何不選個正向的幻想呢?當你把自己當作故事的英雄主角,把人生當成旅程,就不會再怪自己沒有攀到高點或達成目標,不再把一時受挫看成永遠的失敗,而是單純視為路上的試煉,是找出盟友與敵人的機會,是鍛鍊本事的機會。
2. 更常說:「好!」
現代人生充滿機會,每個機會算是冒險的召喚。你愈常說:「好!」就愈常跨過門檻,迎向試煉之路。別擔心這是不是你要闖蕩的冒險,你會在路上找到答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少年聖地牙哥就找到了。如果你老是想學吉他、橄欖球或風箏衝浪,想夏天造訪阿爾卑斯山,想常出去野餐—趕快跟這冒險道「好」!付諸實行,看結果如何。
3. 投入洞裡
我們多數人想避開問題。當事情錯了,我們往往自認錯了。但如果你從洞中人、英雄旅程和救贖故事的觀點來看,自然知道困境很重要,所以別期望最好的體驗,而是投入不完美的體驗。與其把假期規畫得一絲不苟,不如容許更改,迎接挑戰。聽起來很怪嗎?不怪,快跳脫平順的大路吧!與其到哪裡都搭計程車,不如搭大眾運輸工具、走路或騎馬。如果去馬丘比丘,別搭直升機直達終點,而是走傳統山路,在山嶺間健行,到達時苦盡甘來,會有更真切的感動,掙得徹骨的驚嘆。
4. 遇見良師,結交盟友
我們掙扎苦戰時,常認為求助是一種示弱,但連英雄都需要幫助,何況是你我?如今良師在工作上很重要,可誰為空閒時間找良師?但是該找。如果你想接觸越野賽跑,找個比你熟的人吧,他們多半很樂意暢談自己熱愛的事物。當然,你踏上冒險後,有人同行會更容易走下去,這是大家參加讀書會或健走會的一項理由。萬一沒有適合你參加的團體,何不自己辦一個?你會赫然發現,連素昧平生的人都願意侃侃分享。在「人際關係」和「地位與重要性」兩章中,我會深入探討。
5. 訴說你的「洞中人」故事
用洞中人的救贖模式,講你的人生故事。別略過所遇的考驗、敵人與幫你的盟友。比方說,別人問你上週末過得如何?你別只說好事,也要說點難處。或者,如果你完成騎單車80公里的長征,要提一路的起伏,道出「撞牆」的時刻。
◎假日如何過:蛻變的三種程度
你也許覺得蛻變與徹底發揮潛能聽起來非常費工夫,心想:「我一天忙下來,最想做的就是放輕鬆,也確實值得放鬆一下。在這個快樂富足的新生活裡,有那樣做的空間嗎?」
我想我有解決之道。
現在該一提:我投入旅遊業或相關業務20餘年。我當過湯姆森、水晶旅行社的接洽人員,撰寫旅行文章,擔任旅行社顧問,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和坎城等地發表旅行為題的演講,在英國旅遊經營暨業務協會的年會上演講,所以我的解決之道有數年實務與思考為基礎。
談到「是否有放鬆的空間」,我的解方是「三種程度的蛻變」,分別為:無所事事、尋找發現,及搖身一變。
「無所事事」就是完全不去把潛能發揮到極致,就是照我的旅遊記者朋友羅伯特所說,唯一尋覓的蛻變就是「對蛻變的空想」。當你平日忙得不可開交,籠罩愁雲慘霧,若能花幾天甚至幾週掃除陰霾在藍天下無所事事,很讚吧?
「尋找發現」是戴著探險家的帽子去旅行。你也許徜徉在愛琴海的提洛島上,在柬埔寨的塔普倫寺探險,在蘇格蘭的羅伯羅伊大道健行,在尚比亞的南盧安瓜國家公園探查,在加州大索爾沿1號公路駕車馳騁,在貝尼卡西姆鎮、火人祭或貝斯特福音樂節(Bestival),不然就搭巴士遊覽倫敦或英格蘭小鎮。
「搖身一變」如你所想,是個人成長之旅。你可以學做川菜、划船或開船,學怎麼畫或欣賞文藝復興畫作,學瑜伽的下犬式—我會在「強烈」那章多加探討。不然你也可以尋求更深的改變:上霍夫曼成長改造課,去麥加朝覲,參加死藤水儀式,走西班牙的朝聖之路。
談到這三種蛻變程度,還有三點可說:
第一,三種蛻變完全可以在同一個旅行裡,這樣甚至也許最好。誰不想從焦頭爛額的日子中休息一下?如同心理學家薛爾頓(Kennon Sheldon)、波姆(Julia Boehm)和柳波莫斯基所說,多樣化是「快樂的佐料」。誰不想在旅程上「尋找發現」新鮮事,回來後有故事跟親朋好友說?誰不想有新的學習和成長呢?
第二,你可以把這些概念應用到其餘的休閒時間。在一天或一週的最後,你可以舒服癱坐在電視前,可以在酒吧靜靜喝一杯,給辛苦工作的自己犒賞一下。不過你也可以來個「尋找發現」:去看喜劇表演,找朋友吃飯,打打網球。不然也可以尋求「搖身一變」:上瑜伽,冥想,做義工。我在「地位與重要性」那一章會繼續討討。
第三,正如一個假期可以結合三者,一本書亦然。閱讀可以是「無所事事」的休閒;可以是「尋找發現」的觀光,任想像馳騁遨遊;可以是「搖身一變」的啟發,醍醐灌頂,改變思維的內容與方式,改變人生的過法。如同體驗,結合三者的書也許最好。
◎新的峰終定律
有些實驗證實峰終定律的效力,但思考一下會發現,每個實驗都很短。峰終定律是否也適用更長的體驗呢?如果不行,該如何看待更長的體驗?
比方說,想一下你的上個假期。現在我們已經明白,想清楚記得是難上加難,再努力仍難,但還是試試吧!你記得什麼?你能想起無聊的部分嗎?有峰頂和谷底嗎?你記得剛到目的地時做了什麼,最後一天又做了什麼嗎?
現在先記一下,因為你的答案裡也許有蛛絲馬跡,透露體驗中的什麼地方重要。
由學者肯普(Simon Kemp)領頭,幾位紐西蘭學者決定探討峰終定律是否也適用更長的體驗。他們請一群即將旅行的學生分享旅行感受,在旅行期間用契克森米哈伊的「呼叫器法」,返家後接受訪談。這實驗找了49個受試者,有幾位半途退出,有幾位手機沒電而沒答到所有問題,最後剩下41個受試者。那年夏天,他們大多在紐西蘭境內旅行,7位去澳洲,1位去英國。
研究人員蒐集他們旅行期間的紀錄,比對結束後的訪談資料,結果頗具啟發,尤其是透露旅行的合適長度,並修正舊的峰終定律。
這實驗最直接管用的發現其實並不新奇。在1990年代提出的「忽視持續時間」(duration neglect),認為人在回想體驗並判斷好玩與否時,往往忽略整段體驗的時間長度。這概念在本次實驗數據裡清楚驗證。無論是旅行4天或2週,他們都從旅行得到同樣多的快樂。 
實驗結果也支持另一個學界探討數年的概念:人的記憶沒有自認的那麼精確,連聰明如你我都不例外。反之,我們腦中只留下幾個零星畫面,然後靠這些畫面編造整部電影。
實驗結果不只驗證這些舊概念,也有幾項令人興奮的新發現。比方說,結果顯示,峰終定律對短期體驗適用,對長期體驗不甚適用。峰頂時刻對整體體驗的影響沒那麼大。在峰頂時刻最快樂的是一組人,整體感受最快樂的是另一組人,兩者相差甚大。想想也滿合理。對於晚上出門或大腸鏡檢查這種短期體驗,峰頂時刻容易主宰整體印象。對於旅行這種長期體驗,你當然記得玩高空飛索或划船出海等峰頂時刻,但也記得其餘時間沒一直那麼嗨。
這實驗還有另一個值得提出的發現:人在回想整個體驗時,不僅峰頂時刻和結尾重要,開頭同樣重要。
要如何應用這些實驗發現?我是這麼想:如果你懷著「記憶的我」規畫旅行(也該當如此),大概該把行程訂得短小精悍。既然4天和2週的快樂相仿,何不4天呢?
因此,與其以1、2次漫長旅行燒光經費,不如拆成數個較短的旅行。比如,何不趁3月的法雅節造訪瓦倫西亞,看他們怎麼以紙、蠟和木頭製作名人肖像,最高達5層樓,然後放火燒掉?或者,到康瓦爾的峭壁頂嫣紅旅館待整個長週末,享受「自我時光」,只以一疊愛書和大西洋的海景為伴?或者,參加為期3天的我愛步道節,參加步道路跑、野外游泳、座談會和現場音樂會?
再來,你必須接受避無可避的古怪事實:我們往往不是真正記得每分每秒,而是把腦中的幾張「照片」化為一部記憶電影,卻當作這叫「記得」。如果你照舊的峰終定律規畫旅行,你會花額外力氣替峰頂與結尾創造很厲害的「照片」。不過這項實驗指出,你也需要替另外3個時刻創造出色「照片」。
首先,不只考慮結尾,還要考慮開頭。肯普的論文說:「在回想時,開頭的24小時至少跟最快樂時刻和結尾24小時同樣重要。」
第二,不只要仔細考量明顯最難忘的體驗,也要細細衡量最意外的時候。根據肯普的研究,無論是最難忘,還是最意外那天的快樂,都影響了整體的快樂程度。如果這幾個日子充滿快樂,整段旅行大概亦然。
最後,不只鎖定一個峰頂體驗,而是許多峰頂體驗。雖然一個峰頂體驗無法決定整體的快樂程度,但就定義來說,峰頂體驗是最難忘與最快樂的時刻,所以與其鎖定一個,何不多多益善,提升整體快樂程度?
雖然舊的峰終定律對短期體驗似乎管用,但我想是時候加進新的規則,既融合舊看法,也反映最新的研究結果。若你不喜歡「規則」的概念,不妨想成是設計超凡體驗的簡單指南。另外,如果你擔心這些做法太偏向替「記憶的我」創造美好記憶,其實不必擔心,這些做法也會替「體驗的我」創造超凡體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34359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