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舊體文學卷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中國新文學大系》體例,將1919-1949年間香港文學的代表作品按類別整理為11卷,另加一卷〈史料及索引卷〉,合共12卷,供讀者及研究人員了解這段期間的香港文學面貌,是了解上世紀上半葉香港文學發展的必備用書。
 
本卷選錄一八四三至一九四九年間的香港舊體文學作品,其中各體俱備,唐宋風格,中西思想,兼采並重;題材豐富,或述人生際遇,或寫江山風月,或反映香港時局、家國災禍,如鼠疫、馬棚大火、省港大罷工、烽火國難等,時代色彩極為鮮明。

目錄

總序/陳國球……1
凡例……41
導言/程中山……43
 
王韜
我詩……111
有感時事……111
一生……112
有乞作香港竹枝詞者,口占答之……112
二月自英返粵……113
贈日本長岡侯護美,時方奉使荷蘭……113
送西儒理雅各回國序……114
徵設香海藏書樓序……116
 
胡禮垣
滿州歎(選二首)……119
戊申年水災,香港女界售物賑災詩十二首并序(選五首)……119
柬黎都督元洪……121
《小壺山館詩存》序……121
 
潘飛聲
甲午冬日珠江舟發……126
題「香海對酒圖」……126
喜晤仲閼工部逢甲,賦贈……127
孫氏《四朝詩史》、張氏《四海鬚眉傳》、王氏《台陽詩選》、梁氏《飲冰室詩話》、陳氏《栩園詩話》、狄氏《平等閣詩話》、任氏《三願庵詩話》、龐氏《靈蕤閣詩話》、張氏《峰石詩話》、日本森氏《春濤詩話》皆采錄拙詩,慚甚,漫賦一律……127
旅港怱怱已逾十稔,江湖意遠,人境地偏,樓後構風臺,雜蒔花草,以鐵筧導流泉,可以漉巾,可以濯硯,可以澆花,可以煑茗,泉之清泠,不減吾粵之九龍西華,蓋港人汲飲皆引導山泉為天廚玉液也。高簷見山,後榮近樹,榜曰「在山泉」,以志高寄,以寫幽思。排日編書,輙懷故侶,偶拾斷句,兼宗古人,書成,即以「在山泉」標目,五柳先生〈停雲〉思親友意也,并題四詩……128
邱菽園孝廉《五百石洞天揮麈》序……129
游大潭篤記……130
 
梁淯
香港電燈行……132
九龍秋望……132
長句題陳子丹《繡詩樓集》……133
姬人自鄉來,夜半携諸子女抵港,相對如夢寐,有感書此……133
東歸乘九廣鐵路滊車途中有作……134
丁巳春偕選樓重登宋王臺感賦并呈眞逸先生……135
《香海集》跋……135
 
趙吉葊
詠懷……138
乙未重陽旅感……138
閱泰西偵探案感賦……138
香海何氏山莊漫吟……139
 
丘逢甲
香港書感……140
海中觀日出歌,由汕頭抵香港作……140
蘭史招飲酒樓疊前韻……141
詔平席上次蘭史韻……142
與平山、近藤二君及同志諸子飲香江酒樓,兼寄大隈伯相、犬養春官日本東京……142
 
何祖濂
香江客感……143
鼠疫歎……144
 
伍星墀
英租九龍,不屈被捕,港臬定繯首之刑,歸獄時夜色四合,占此寄慨……145
 
鄧惠麟
感遇有序……146
 
梁喬漢
賽馬場……148
德律風……148
港中雜事二十韻……149
 
許永慶
瀝源九約竹枝詞十五首(選四首)……150
 
陳步墀
蔡烈士歌……151
救命詞(三十首選五首)……152
將去潮州作九言歌留別諸子……153
辛亥三月五夕為香江西商會五十年紀念之期,大燕來賓。港督水提將軍、奧國王子及余皆與其盛。日本楠本武俊座談最歡,翌晨以冊索書,題此歸之……153
學海堂懷阮文達公……154
丙辰春日侍家子勵師登宋王臺懷古……154
弔香江馬場之災……155
大江東去  寄題家芷雲參軍龍慶「裝策馬圖」用東坡赤壁韻……156
 
余維垣
連年商業不佳,有所虧折,感賦……157
九龍一帶割歸英屬……157
香江漫興五首……158
飛機二首……159
 
楊其光
念奴橋  劍老招飲杏花酒樓,席上作……160
金縷曲  落花……160
 
田邵邨
題三遊赤柱有感……162
咏總理桐山功成告竣……162
《梧桐山集》序……163
 
鄭貫公
感……165
贈友三首……166
 
岑學呂

序/導讀

總序 陳國球(節錄)
 
香港文學未有一本從本地觀點與角度撰寫的文學史,是説膩了的老話,也是一個事實。早期出現多種境外出版的香港文學史,疏誤實在太多,香港學界乃有先整理組織有關香港文學的資料,然後再為香港文學修史的想法。由於上世紀三〇年代面世的《中國新文學大系》被認為是後來「新文學史」書寫的重要依據,於是主張編纂香港文學大系的聲音,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不絕於耳。1這個構想在差不多三十年後,首度落實為十二卷的《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際此,有關「文學大系」如何牽動「文學史」的意義,值得我們回顧省思。
 
一、「文學大系」作為文體類型
 
在中國,以「大系」之名作書題,最早可能就是一九三五至三六年出版,由趙家璧主編,蔡元培總序,胡適、魯迅、茅盾、朱自清、周作人、郁逹夫等任各集編輯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大系」這個書業用語源自日本,指有系統地把特定領域之相關文獻匯聚成編以為概覽的出版物:「大」指此一出版物之規模;「系」指其間的組織聯繫。2趙家璧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五十年後的回憶文章,就提到他以「大系」為題是師法日本;他以為這兩個字:
 
既表示選稿範圍、出版規糢、動員人力之「大」,而整套書的內容規劃,又是一個有「系統」的整體,是按一個具體的編輯意圖有意識地進行組稿而完成的,與一般把許多單行本雜湊在一起的叢書文庫等有顯著的區別。3
 
《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以後,在不同時空的華文疆域都有類似的製作,並依循着近似的結構方式組織各種文學創作、評論以至相關史料等文本,漸漸被體認為一種具有國家或地區文學史意義的文體類型、資料顯示,在中國內地出版的繼作有: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二七—一九三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一九八九);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三七—一九四九》(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〇);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七六—二〇〇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〇〇九)。
 
另外也有在香港出版的:
>《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一九二八—一九三八》(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一九六八)。
 
在臺灣則有:
>《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一九五〇—一九七〇)(台北:巨人出版社,一九七二);
>《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九)(台北:天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七九—一九八一);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一九七〇—一九八九》(台北: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二〇〇三》(台北:九歌出版社,二〇〇三)。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有:
>《馬華新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二)(新加坡:世界書局/香港:世界出版社,一九七〇—一九七二);
>《馬華新文學大系(戰後)》(一九四五—一九七六)(新加坡:世界書局,一九七九—一九八三);
>《新馬華文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六五)(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一九七一);
>《馬華文學大系》(一九六五—一九九六)(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二〇〇四)。
 
內地還陸續支持出版過:
>《戰後新馬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七六)(北京:華藝出版社,一九九九);
>《新加坡當代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一九九一—二〇〇一);
>《東南亞華文文學大系》(廈門:鷺江出版社,一九九五);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一九九三)等。
 
其他以「大系」名目出版的各種主題的文學叢書,形形色色還有許多,當中編輯宗旨及結構模式不少已經偏離《中國新文學大系》的傳統,於此不必細論。
 
【導言】
 
程中山(節錄)
 
一、引論
 
香港位處嶺南珠江口,原為一小島漁村,舊稱「香江」、「紅香爐」等,宋明時期屬廣東東莞縣轄地,明中期至晚清則屬新安縣。香港一名,最初專指香港島。鴉片戰爭後,清廷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咸豐九年(一八五九)英法聯軍之役,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光緖廿四年(一八九八),英國再強逼清室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拓租九龍半島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這區域後稱為「新界」。後來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島、九龍、新界地區,統稱為香港。大抵在香港這個區域中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就可以稱為香港文學。
 
據《新安縣志》「藝文」卷所知,在英國殖民統治之前,歷代有不少文人作品詠及新安地區(包括香港)風物,如宋代常州宜興蔣之奇〈杯渡山詩〉寫杯渡山(今屯門青山),明代有東莞新安鄭文炳〈杯渡山〉、龍河〈鼇洋都景〉、侯琚〈官富懷古〉等作品。1鄭文炳、龍河、侯琚等皆居於新安(今廣東深圳或香港新界),作品歌詠家鄉風土歷史,鼇洋、官富即今香港島、觀塘,所以明代這些東莞新安籍詩人當為香港最早的本土文人,可以,説是香港文學的始祖。然而,明代香港文獻散佚不全,當時文學發展情況無法詳窺,反而自英國殖民統治香港後,經濟發達,人文風氣日漸濃厚,文學創作迅速發展。
 
自鴉片戰爭後(一八四三)至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一百餘年間,香港傳統文學經歷了四個時期:晚清時期、民初時期、抗戰時期、戰後時期,四個時期文人輩出,作品紛呈,各有特色,成就很大,可謂百年香港文學的主流。學者羅香林所作〈中國文學在香港發展之演進及其影響〉一文,最早評論了香港這一百年的文學發展。
 
羅氏將百年香港分作四期:
一、以傳教士之翻譯文學為代表(如理雅閣、麥都思、黎力基等);
二、以報章政論中人之文學作品為代表(如王韜、潘飛聲、胡禮垣、黃世仲);
三、以隱逸派人士之懷古作品為代表(如陳伯陶、張學華、賴際熙等);
四、以學海書樓之講授經學文學及香港大學中文系之專門研討為代表;2羅氏論著有拓荒的貢獻,然而香港文學文獻眾多,羅氏蔽於所見,有大量旅港詩人、詩社活動、本土文學均未見論及,又其分期過簡亦值得商榷。近二十年來,有潘亞暾、汪義生《香港文學史》、3黃康顯《香港文學的發展與評價》等香港文學史專著,4更不顧文學史事實,排斥傳統舊體詩文,高談白話文學,以偏蓋全。
 
學者鄧昭祺教授曾云:「沒有舊體文學,是不完整的香港文學史。」5在一九九七年回歸前後,香港胡從經、張大年、蔣英豪、方寬烈曾分別選錄百多年歌詠香港的詩作,6二〇〇六年何文匯、黃坤堯等選《香港名家近體詩選》,足以反映百年香港舊體詩歌持續發展,生生不息。黃坤堯、王晉光、程中山等學者更於二〇〇四年開始舉辦香港舊體文學研討會,呼籲學界重視香港舊體文學的研究,會後編有《香港舊體文學論集》等,而黃坤堯著有《香港詩詞論稿》、〈香港詩詞百年風貌〉,王晉光撰有《香港文學鼻祖王韜》、程中山亦撰有〈論潘飛聲《香海集》〉、〈開島百年無此會——20年代香港北山詩社研究〉等論著,俱推動香港百年舊體文學的研究。因此,由晚清至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的一百多年間,香港傳統文壇百花齊放,名家輩出,他們留下大量詩文,鼓吹風雅,振興國粹文化,這種鐵一般的文學史史實,絕對不容一筆抹殺及忽視。
 
本卷所選近百位作家,都是各時期香港文壇的重要人物,他們均在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62074512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0
    • 商品規格
    • 15*23
    • 出版地
    • 香港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