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我一點也不糟糕

  • 24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你喜歡自己嗎?

你覺得自己夠好嗎?

你能安然享受讚美與成功嗎?

你可以不仰賴他人的目光與評價嗎?

 

如果你已經很努力了,

但努力與成功卻無法為你帶來內在的安穩,

彷彿一丁點的負面回饋和壓力就可以瞬間擊垮你,覺得自己糟糕透頂。

那你可能需要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給總是受困於飄忽不定的自尊、覺得自己好糟糕、

掙扎於透過做事或討好他人「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你,

放鬆下來,向內看,嘗試與「好的」自我感受相遇,

和資深心理諮商師透過自我認同、完美主義、羞恥感、童年創傷四大面向,

擁有更好的自我感覺和恰如其分的自尊,

告訴自己:「我一點也不糟糕,我知道我很好。」

 

測測你的糟糕指數,符合越多越需要好好重新審視自我價值感 ★

☑明明很優秀,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依賴他人的讚美,來確認自己夠好

☑渴望成長,卻自我壓抑、害怕表現

☑一點負面回饋,就會被瞬間擊垮

☑總想把事情做好,卻遲遲無法行動

☑只要停下來,就空虛、焦慮、迷茫

☑當好的事情發生時,總是無端搞砸

☑渴望親密,卻不敢袒露真實的自我

☑自信心很不穩定,時而高亢時而低落

 

【被糟糕的感受淹沒時,不要急於行動】

當自我感受糟糕時,我們越努力,越無法實現目標。企圖透過行動來證明自己,常常會使人更慌亂、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內耗和沮喪,事倍功半。

 

【選擇「我覺得自己很棒」的賽道】

你需要區分自己正在哪條賽道上努力,是「我越做越開心,我越開心越想做」這條賽道,還是「我不開心,但我必須得做,我希望做了以後能讓我的『不好』消失」這條賽道。如果你正處在第二條賽道,不妨想一想:「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的?」

 

【接納「我不懂」】

我們需要面對「我有不足」這件事。我們會不斷地面臨這件事帶來的沮喪感、失望感、悲傷感和對自己的憤怒,我們需要接受改變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會覺得怎麼我努力了這麼久還沒有成功。但有這種感受是正常的。

 

【別對「休息」感到愧疚】

倦怠感是每個人都有的、真實的一部分,即使我們再喜歡做的事情,有一天也會覺得「好煩,不想做」。接納倦怠感的人,才會有持續的力量走得更遠。休息是我們讓自己在「撐不住而崩潰」之前先暫停一下。

                   

你很好推薦

 

諮商心理師|李家雯(海蒂)

圖文作家|青與棉木先生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暢銷作家|洪培芸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黃之盈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盧美妏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依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

瞿小栗

 

心理諮商師(近10000小時諮商工作經驗)。

美國精神分析協會(APsaA)會員。

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候選精神分析師。

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6年受訓,初級組、高級組、督導組、嬰兒觀察組專案結業。

威廉˙阿蘭森˙懷特精神分析學院精神動力培訓(IPPP)專案結業。

持續從事心理動力學長程培訓專案教學及督導工作。

 

目錄

推薦序 我們生來就為自己感到驕傲
前言 停止責備自己:我一點也不糟糕

第一部分 愛自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前提
第一章 我們天生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

「追求」是一種本能
「更好」建立在「好」的基礎上
當真實與「更好」產生割裂
追求「更好」的原動力在哪兒

第二章 如果一個人無法愛自己,努力將事倍功半
當被糟糕的感受淹沒時,不要急於行動
你有低自尊的特質嗎
「我夠好」背後的心理模型

第二部分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自己活得很糟糕
第三章 童年創傷―― 經歷怎樣使你害怕成長 

瞭解你的人生腳本
不敢犯錯的孩子失去了好奇心
在天才與廢物的邊緣掙扎
孩子的自卑是對父母的忠誠
別「翹尾巴」,會「翹辮子」

第四章 自我認同 ――「我是誰」如何影響你與世界的關係
向內探索:靠近自己、看見自己
自我同一性:無法逃避的人生課題
篤定感:內在聲音的統領者
人格的連續性:內在修復力

第五章 羞恥感 ――隱形的「疼痛」
羞恥感:並不是你的敵人 
外貌羞恥:難以實現的理想自我
身分羞恥:無回應的愛
社交羞恥:當「不一樣」被當作不正常

第六章 完美主義――成長路上的絆腳石還是墊腳石
完美主義與完美主義拖延症
鴕鳥心態:不面對就看不見
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

第三部分  重建自尊:開放、接納、專注
第七章 失敗教會了你什麼

失敗是努力的證據
聆聽每一次行動的回聲
持續學習:始於接受「我不懂」
把握當下:「去做」先於「做好」
練習:把失敗轉化為一次學習機會

第八章 成為勇敢愛自己的人
允許自己去愛和被愛
愛,無法透過控制與討好獲得
自我關懷的代碼,可以重新去寫
自我價值感是可以累積的
練習:把自我照料當作重建自我價值感的第一步

第九章 療癒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憑什麼」和「為什麼」:對哀悼的拒絕
童年腳本:你在重複什麼
擁抱內在小孩:成為自己
練習:使用家譜樹,帶著成長故事勇敢出發

第十章 允許自己不完美
接納倦怠感――休息,休息一下
成為完整的自己 
練習:與植物交朋友,悅納生命的完整 

後 記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74909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