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3.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 享美食 ╳ 做料理 ╳ 看故事 ╳ 學科學 /
★第20屆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年度最佳兒少節目獎」★
★雙料入圍第57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
■狀元及第粥米粒化掉的關鍵,在於小火長時間加熱破壞細胞結構使澱粉糊化。
■煎餃底部的皮又香又焦脆,是因為高溫煎鍋讓餃子皮產生梅納反應。
■肉骨茶的湯清澈且肉質軟嫩,是因為隔水加熱讓溫度維持在100°C。
■羊羹滑嫩彈牙的口感,是因為膠質加熱會變黏稠、冷藏後則會凝固成凍。
■蓬鬆的發糕是因為發酵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讓麵團內部充滿小氣泡而膨脹。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系列書籍全套4冊,改編自公共電視「神廚賽恩師」的節目內容,以中華料理特有的伙房工法切入,每個伙房工法介紹一道經典名菜的特色作法和歷史典故,並探索蘊藏在享受美食、料理過程中的科學原理,讓廚房就像一座實驗室,裡頭的鍋碗瓢盆、碗筷刀叉、電鍋烤箱,全都成了實驗器材,孩子可藉此培養好奇心,懂得用科學方法提出假設,透過實驗操作,或許推翻原先的假設,或許得到更多科學驗證,當美食、料理、故事和科學串聯起來,一切就變得有趣了!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介紹了「煲、煎、燉、凍、發、撞、酥、貼」等八個伙房工法,在各伙房工法的名菜歷史故事中,我們發現原來「狀元及第粥」本來只是一碗豬雜肉丸粥,改名的原因真的跟狀元有關;「煎餃」的誕生來自於不愛吃冷掉水餃的慈禧太后;藥膳料理「肉骨茶」出自對辛苦礦工的貼心;日式甜點「羊羹」原本並不是甜點,而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冷掉的羊肉湯凝固而成……
接續人文素養而後登場的,便是與伙房工法相關的科學素養內容,以及邀請國中自然科邱明成老師撰寫的「科學老師說……」專欄,引導孩子透過拋出問題、提出假設,再以實驗來佐證科學原理,例如:狀元及第粥的米粒因為長時間小火慢煲、破壞細胞結構而糊化;梅納反應讓煎餃底部的皮焦化並產生焦香味;燉肉骨茶時不能用金屬鍋,以免金屬離子與藥材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羊羹凝固成「凍」的關鍵點,在於膠質分子加熱後會水解、冷卻後會凝固;酵母菌的發酵作用能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使發糕變蓬鬆;薑汁裡的蛋白酶酵素是陽離子,沖撞到牛奶裡的酪蛋白陰離子就會產生蛋白質變性而凝固;油脂會讓麵團表面形成薄膜,阻止水和蛋白質結合,使酥皮層層分明;不須介質就能傳熱的熱輻射,可讓烤貼的胡椒餅熟透……想要吃到美食,就要運用科學知識,讓廚房成為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實驗場所。
此外,掃描書中的QR Code,便可觀看各伙房工法的「兩分鐘科學」影片,以影音輔助閱讀,擴展孩子的科學視野和知識。
書末附有「神廚大會考」跨領域素養學習題,幫助孩子融會貫通所學,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養力。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系列(共4冊):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1.在餐桌上發現科學》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2.在餐廳裡發現科學》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4.在櫥櫃裡發現科學》
本書特色
如何將動態的「神廚賽恩師」節目影片轉換為平面的圖文,對編輯來說頗具挑戰性,實際執行時,卻收穫了許多樂趣,因為影片中一閃即逝的畫面,可以被保留在書籍裡重複翻閱,知識的擷取不再是片段的,而是可以透過閱讀螺旋堆疊,可以說觀看節目是流動的影音刺激,而閱讀書籍是靜態加深、加廣的延續學習。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是以孩子喜愛的鹹、甜點心當作動機,當孩子能因「喜歡吃」引發探究的心,便是接觸科學的最好契機。例如很多孩子喜歡吃果凍,QQ彈彈的口感咬起來軟嫩又多汁,像這樣的果凍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為什麼把果汁拿進冰箱冷藏,卻不會凝固成彈性十足的果凍呢?
來動手做實驗吧!試試看加入什麼樣的東西能讓果汁凝固成凍,把這些東西分類、歸納,就能得知原來這些東西都是「膠質」的一種,膠質便是影響液體能否凝固成凍的操作變因;若想再持續探究,還可以比較不同膠質使液體凝固的時間、溫度,以及凝固之後的彈性、軟硬度等。
也許有人會認為,做科學實驗必須煞有其事,穿上實驗袍、戴上護目鏡與手套,在標榜潔淨無瑕的實驗室中才能進行,但事實上並沒這麼高不可攀,「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系列書籍讓我們知道,原來日常生活中進進出出的廚房,就是一個操作科學實驗的絕佳場所,整個烹調過程,是大大小小的實驗所構成,爐子、烤箱、鍋具、醬料……這些都成了變因,忙進忙出的「煮飯的人」,其實是隱藏版的科學家。
相信這套書能開啟孩子對科學實驗的好奇之窗,把料理當作研究主題,將下廚視為有趣的實驗,在生活中發現處處是科學,每個細節都值得被探究。
目錄
前言
從廚房親子對話發想的科學兒少節目
家中最好的實驗場所──廚房
‧煲──「煲」中狀元的狀元及第粥
【料理實驗比一比】煲、燉、蒸、煮,最營養的湯是哪道?
【科學老師說……】米粒化掉的科學原理
【賽恩師動腦時間】煲到一半要加冷水或熱水?
哪種材質的鍋最適合煲?
‧煎──「煎」滅水餃的創意煎餃
【料理實驗比一比】餃子皮,大不同
【科學老師說……】煎鍋的導熱原理
【賽恩師動腦時間】怎麼煎比較焦脆?
為什麼煎餃要蓋鍋蓋?
‧燉──「燉」出精氣神的肉骨茶
【料理實驗比一比】礦物質含量和湯色的關聯
【科學老師說……】燉湯中的營養成分
【賽恩師動腦時間】肉骨茶裡的中藥怎麼燉?
‧凍──「凍」出新口感的羊羹
【料理實驗比一比】哪一道不是「凍」料理?
【科學老師說……】膠質的作用
【賽恩師動腦時間】凍吃起來真的會有「凍」感嗎?
‧發──意外「發」生的發糕
【料理實驗比一比】哪道料理不屬於「發」?
【科學老師說……】發酵作用
【賽恩師動腦時間】還有什麼也可以「發」?
‧撞──「撞」出一片孝心的薑汁撞奶
【料理實驗比一比】沒被「撞」到的料理
【科學老師說……】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賽恩師動腦時間】「薑汁撞奶」還是「奶撞薑汁」?
洗愛玉子也是一種「撞」?
‧酥──香「酥」可口的鳳梨酥
【料理實驗比一比】名字有「酥」,但不是真的酥
【科學老師說……】油脂的功用
【賽恩師動腦時間】奶油會影響酥皮的蓬鬆度嗎?
為什麼酥皮可以層層分明?
‧貼──好「貼」心的鍋貼
【料理實驗比一比】煎貼和烤貼
【科學老師說……】熱輻射的作用
【賽恩師動腦時間】為什麼鍋貼兩端要有開口?
為什麼胡椒餅不會掉下來?
神廚大會考
序/導讀
前言
從廚房親子對話發想的科學兒少節目
文/鄭佳華(「神廚賽恩師」節目製作人)
「媽咪,好餓,雞肉煮好了沒?」、「我是在烤雞,不是煮雞,烤的時間會比較久!」、「烤雞、煮雞,哪裡不一樣?不是都會熟?」這段我和Z世代兒子的翻白眼對話,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類似狀況呢?
當然,不只小朋友,熱衷品嘗美食的現代人,對於放進嘴裡的食物食材、來源處理、烹調方式,又能了解多少?什麼是蒸?什麼是煮?何謂「煲三燉四」?烤和烘怎麼區別?為什麼阿嬤常說要煎「赤赤」(閩南語)?
廚藝世界裡,華人的文字智慧相當高明,常見的煎、煮、炒、炸,蒸、烤、燉、涮,或燒、煸、煨、焗、燜……每個字都代表一種不同的烹調法,但是總聚焦食物美味的我們,真的了解這些字義嗎?交給科學就沒錯啦!
身為電視節目製作人,很幸運的能將這個發想轉化成影像,在2020 年公共電視首度推出,製作由廚藝跨領域科學的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賽恩師」就是Science──科學,結合臺灣「總鋪師」的專業廚藝,把科學實驗室的概念拉進廚房裡。為了更清楚每個表達烹調狀態的文字,我們設計以一單字為一主題,從該主題相關的名菜故事,透過科學的操作解說,達成跨領域學習,從而運用、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廚房是親子最安全的科學實驗室,實驗器材與材料都來自家庭日常用品,更是最簡單的物理、化學應用,家長可放心讓孩子接觸基礎科學,廚藝的學習也能有效強化孩子的專注力與責任感,並促進親子和諧互動。
臺灣在2023 年通過食農法案,食農教育繼「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後成為第六育,正式納入108課綱的核心素養,「神廚賽恩師」推出的時機點成為校園熱門的食育輔助影音教材,並與自然科學跨領域結合,備受師生推薦。
很高興節目能出版成系列套書,除了讓大、小朋友透過閱讀,獲取跨領域的知識,有趣的名菜典故和實用的操作導引,更有著床邊故事與科學實作的雙重功能!文化、美食、科學、健康,一氣呵成!希望大家會喜歡!
家中最好的實驗場所──廚房
文/邱明成(臺北市立蘭雅國中自然科教師)
美國哈佛大學開了一門叫做「Science and Cooking」的通識課程,由頂級廚師和大學研究人員,帶領學員探索日常烹飪和高級美食,並闡明其中化學、物理和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食物分子及化學反應如何影響食物的質地和風味。這些來自世界的各種料理有著迥然不同的面貌,但只要經過簡單的分析探討,展現出的科學內涵卻是共通的。
你也許不會做菜,但是你一定喜歡吃美食。在吃與做的過程中,不論你曾是何種角色,應該都想過一些問題:如何才能煮出完美的溫泉蛋?皮蛋的怪味是哪裡來的?肉要怎麼烤才好吃?如何運用真空與低溫來烹調食物?這是哪一種魚?分子料理是什麼?
對喜歡探究的學生而言,廚房就是一個最好的實驗場,而且橫跨了不同的學科領域。講到廚具,就是與物理、化學、人體工學、材料科學相關,比如鍋子的導熱率、塗層、握把的手感;烹調法就是化學反應,如梅納反應、焦糖化反應;擺盤就是美學的展現,如構圖和配色;食材的挑選與處理,就是生物分類學、解剖學、組織學,像是哪些魚可以吃或少吃、肉的部位挑選、如何處理骨頭或是帶殼海鮮等;人的品嘗與營養的均衡就是生理學的範疇,例如味覺影響調味料的使用、上菜的順序,甚至還可以追求永續的食物來源與節能減碳的料理過程。
記錄食譜的時候若再加上科學的精神,將數量、溫度、時間等因素都能如科學論文般的詳實記錄,更有助於料理的推廣與普及!
不喜歡科學呢?至少也喜歡品嘗美食吧?為了自己愛吃的某道料理把它學起來也不為過。日後自己隻身在外奮鬥,或是成家立業當了爸爸、媽媽,就更能體會料理撫慰人心的效用。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這一系列書籍,不只可以用來探究科學,更是初學廚藝者學會「穩定」做菜品質的一大助力!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