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上吧!玩攀全攻略:從攀登基礎技術到進階完攀策略,最新野外攀岩全指南
涵蓋基礎攀岩與進階傳攀的專書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頂繩攀登 ╳ 先鋒攀登 ╳ 大牆攀登
自我救援 ╳ 確保 ╳ 下撤
單繩距路線 ╳ 多繩距路線
攀岩者在岩壁上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風險管理概念,都在這本書裡。
中文世界第一本涵蓋基礎攀岩與進階傳攀的專書
從新手到高手,從遊戲到專業,從玩攀到完攀,一本解決!
逾600張細部圖解+由淺入深的技巧解說,帶你走進磅礡的攀岩世界!
何中達(前任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呂忠翰(果果)(台灣極限登山家)、李美涼(「冒險精靈」攀登教練)、李虹瑩(奧運攀登國手)、張元植(台灣登山家)、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郭鎮魁(「艾格探險」攀岩指導員)、黃楩楠(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鄭佳岷(地瓜)(「原岩攀岩館」館長)◎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
繼《一攀就上手》、《傳統攀登》之後,
小Po易思婷通過美國山岳嚮導協會(AMGA)考核,
拿下攀岩嚮導領域最高等級的「AMGA Certified Rock Guide」認證,
再次為台灣讀者精心撰寫的全新「基礎+進階攀岩」技術全書!
╱╱╱╱╱╱╱╱╱╱╱╱╱╱╱╱╱╱╱╱╱╱╱╱╱╱╱╱╱╱
你可知道,無論往上攀登或往下撤退,攀岩者都是在「系統」裡行動?
身為全方位的攀岩者,「善用系統」,就是最不可或缺的觀念!
本書收錄逾600張詳細分解圖,技術與觀念兼具,一步步示範正確的系統架設方式,
讓你不僅上得去下得來,更可在面對不同的攀岩路線時,大膽挑戰自我!
◇◆ 攀岩領域會使用到哪些系統?單繩距和多繩距的系統有何差異?
◇◆ 多繩距路線有哪些常見流程?不同系統之間該如何轉換?
◇◆ 裝備如何取捨?不同裝備有哪些應用的時機?
◇◆ 如何判斷路線的最佳行進方式?
◇◆ 哪些大原則絕對不可忘記?
攀岩是人類最古老的活動,往上攀登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但說到攀岩,一般人會想到什麼?令人恐懼的高度?刺激的極限運動?必須冒生命危險?
以上或許對,或許不對,不過,很少人知道的是,
攀岩,除了技巧,更需要條理清楚的全盤性思考;攀岩,其實是一種邏輯分明、重視效率的運動!
對於專業的攀岩者來說,面對不同的攀登環境、岩質種類、路線長度,該怎麼攀,絕對沒有單一標準答案,而是要綜合智力、體力、時間、人數,天候、技巧等各種考量,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上吧!玩攀全攻略》是中文世界唯一一本涵蓋基礎與進階攀岩的專書,作者小Po將親身實戰技巧融合攀岩理論,讓每個人都能輕鬆跨入這項看似不易的運動,享受最純粹的攀登樂趣。書中不僅羅列出近年來最新的硬體裝備如岩楔、繩索、快扣,也詳細說明各種上攀與下撤情境的固定點架設法,對於先鋒者、跟攀者與確保者的角色及互換,更有立體的介紹。凡是想要理解攀岩、學習攀岩的人,無論運動攀登或傳統攀登,本書都能給你超乎想像的收穫。
目錄
目次
CH1 緒論 Introduction
PART I 基礎知識篇
CH2 裝備 Gear
CH3 繩結 Knot
CH4 保護點 Protection
CH5 固定點 Anchor
PART II 單繩距環境的攀登與管理
CH6 頂繩攀登與頂繩確保 Top rope climbing and belay
CH7 先鋒攀登與先鋒確保 Lead climbing and belay
CH8 架設頂繩攀登系統 Set up top rope
CH9 下撤 Getting Down
PART III 多繩距攀登
CH10 多繩距攀登(一) Multi-pitch I
CH11 多繩距攀登(二) Multi-pitch II
CH12 接近下撤暨技術攀山的多樣地形 Alpine terrain
PART IV 垂直環境的自我救援
CH13 自我救援(一) Self Rescue I
CH14 自我救援(二) Self Rescue II
PART V 大牆攀登
CH15 大牆攀登(一) Big Wall Climbing I
CH16 大牆攀登(二) Big Wall Climbing II
試閱
人類的攀爬活動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當人類為了生存以外的目的開始攀爬時,這項活動就逐漸演化成專門的學問。時至今日,攀登領域覆蓋的範圍廣闊,進入這個殿堂的途徑也相當多元。早期的攀登活動,一般是挑戰環境中的美麗山岳。當從事這個活動的人數愈多,集體累積的智慧就愈多,人類開始尋求更大的挑戰,不但旅行到更偏遠的山區,也開始思考該如何就近從事專門化訓練。
在高山環境裡頭,攀爬的媒介無非冰、雪、岩。想要專門針對岩石環境訓練的攀登者,開始尋找附近的陡峭岩壁,如此一來,就不必總得千里迢迢的背負重裝前往山區。慢慢的,許多攀爬岩壁的人們從中得出樂趣,變成專攻岩石這一塊。不管什麼課題,愈深入研究,就愈能找出更多變化,各種變化繼續精益求精,成為獨當一面的學問。好像武俠小說中總說所有武功源出少林,但開枝散葉,各家門派終能在江湖占一席之地。
運攀、傳攀、抱石
原本攀岩領域的名詞不多,就是「攀岩」。傳統上,攀岩者使用可回收的裝備來保護路線,但在攀岩歷史的某個時間點上,攀岩者在岩壁上以錨栓(bolts)建立路線,攀岩者不再需要一邊攀爬,一邊置放保護裝備,能投入更多心力去加強攀爬動作,這樣的攀爬方式被稱為「運動攀登,運攀」(sport climbing)。為了區隔,以往的攀岩型態就被稱為「傳統攀登,傳攀」(traditional climbing)。而在攀爬動作的淬煉上,倒也不一定需要爬高,光是在一塊大石上攀爬,就足夠有把人難倒的動作,攀爬者會使用緩衝墊來防範從大石上掉落的風險,這類的攀爬方式稱為「抱石」(bouldering)。抱石更進一步抽掉了攀爬路線所需要的繩索、吊帶等裝備,被熱愛者稱為最純粹的攀岩模式。
傳統攀登可說是系統與攀爬並重的攀爬方式,進行傳統攀登者要攜帶可移除的保護裝備,在岩壁上尋找可供置入裝備的岩隙岩洞,再配合繩索等器材來架設系統,以因應攀岩者萬一從岩壁脫落的風險。傳統攀登者可放眼岩壁,只要有把握拿捏攀爬與保護的分寸,就能挑戰自己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的路線。路線也許是10公尺、100 公尺,或是1000公尺,甚至更長,都有可能。
本書範圍
本書名為《上吧!玩攀全攻略》,主要在講授攀岩領域中包括運動及傳統攀登下會使用到的系統。這些技術能協助攀岩者往上攀登與往下撤退,是風險管理的工具。攀岩者個人攀爬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比如說:不同手腳點的運用、三度空間內有效移動肢體,轉移並支持身體重心的方式等等,則不在本書的範圍之內。
本書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知識篇,包括裝備、繩結、保護點以及固定點。第二部分專注在單繩距環境的攀登與管理,討論頂繩攀登、先鋒攀登以及下撤方式。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則跨入多繩距攀登的範疇,而單繩距攀登與多繩距攀登的區別,則是在於是否架設中繼確保站。
多繩距路線短則從兩段開始,長則可達數十段。路線愈長,攀爬的時間愈長,可能的變化就愈多,行經的地形也許更加多樣。若在路線上發生意外狀況,處理起來也是更為複雜的。在第三部分的多繩距環境介紹中,本書會先從兩人繩隊的規模來闡述攀登多繩距路線的流程與轉換,再進階到三人繩隊攀爬多繩距路線的行進方式,最後,則是討論接近下撤的輕技術路段,以及在山區各種地形的行進與保護方式,冰雪環境則不在本書討論的範圍之內。
第四部分將講述垂直環境的自我救援。攀登是有風險的活動,即使在各個決定點都做出最好的決策,仍有可能運氣不佳,在錯誤的時機處在了錯誤的地方,因而無法完全規避風險。攀登者需要秉持的心態是「抱著最好的希望、做好最壞的打算」,讓自己熟習在意外狀況下可幫助脫困的技術,小則自助、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大則增加救難隊成功救援、助己脫困的機率。
第五部分將講述大牆攀登。定義上而言,所謂的大牆攀登路線,指的是攀登時間長到需要過夜的多繩距路線。由於路線更長,又增添了在岩壁上生活的元素,大大提升了攀登的複雜度。由於篇幅所限,本書只以兩人繩隊為例,闡述大牆攀登的基本技術及常見的策略討論,但已提供足夠的工具,讓有志者攀登多數的大牆路線。
成為全方位的攀岩者
想要成為全方位的攀岩者,亦即不管身處什麼樣的岩石環境,都能悠遊其中,進得去出得來,上得去下得來,便需要致力於培養優良的攀爬能力、豐富的技術知識,以及強健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方面,包括要對一己有客觀的認識,同時,也要能夠對外界環境進行審慎觀察與評估,才能綜合內外,做出最佳的判斷。
本書著重在技術層面的討論,但技術是死的,應用是活的。內文在解釋技術本身的同時,亦提供應用的時機,以及判斷的原則。技術和攀岩裝備是因應環境變化與攀岩者的需求而產生的,攀岩者在學習技術的同時,需要同時提升本身經驗的深度與廣度,包括瞭解不同的攀登環境、岩質種類、路線長度等,才能真正地將技術理論印證到實際攀登上,在遭遇不同攀岩狀況時,從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中,找到最適宜的解法。不但達成個人攀登的目的,也同時做到良好的風險管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