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175
    25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女身裡似有一片汪洋,細膩心緒隨潮汐漲落
女人的肚腹更似大海,神祕柔軟以能孕育生命
一如海明威寫下老人與海的搏鬥,張郅忻也寫下「女人與海」的生命故事
可以綺麗,也可以堅強……
 
對於「海」有著莫名依戀的張郅忻曾說:「我很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男人在外和海洋搏鬥,女人其實也和肚子裡的這片海、和廚房裡外的世界,用生命搏鬥著。」於是這本書她以「女人與海」為主題展開書寫,如自她童年即與父親離異而離家的母親,就像是一尾美麗而滄桑的女人魚,張郅忻以文字照看母者與親情,揉合了疏離、依戀與艷羨的矛盾眼光;同時也將視角探向自身,探索自身與家族女性共享的生命之海,從身邊不同角色的女性親人身上,照見多面向的女性成長。
 
書中並有許多精采篇章,刻畫了飄洋過海來台的新移民女性各式「海海人生」,如〈迷城記〉寫兩個來自越南不同地方的新移民姊妹,一日往返台北城的經歷,及其受到的歧視與內心的追尋。〈胡春香〉則以越南十八世紀女詩人的故事,寫在台的越南新移民姊妹身世,互為隱喻。曾在上一本散文中介紹了她多族群的家族故事,張郅忻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這些越南籍的好姐妹,不但以真摯的情感寫下了這些新移民女性個個不同的生命故事,以及她與她們相知相惜的可貴情誼。也打破了許多台灣人把所有越南來的女子都當成婚姻仲介外配的刻板印象。
 
寫作不倦,卻同時也已經是一個一歲多孩子的媽,張郅忻人如其文,兼容並蓄著溫柔和堅定兩種氣質,她希望可以持續寫作以傳遞生命力量,更讓讀者從文字中深刻感受到,「女人肚子這片海洋的潮汐與溫度,就是一股溫和的力量。」
 
本書特色
 
★七年級女作家以細膩真情的散文描繪多元族群女性和自身的生命故事,打破多數台灣人對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的刻板印象。

目錄

推薦序            方梓
自序
 
輯一    出航
 
她的來信
迷城記
胡春香
檳榔
髮的出航
女人與海
落葉
早餐
十歲
關於我們的詩的身世
浮萍人生
 
輯二    女人魚
 
女人魚
繁華的街
舞鞋
洗頭記
海鷗
內衣外衣
迷路
祖堂遺事
謊言旅行
游泳記
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

試閱

胡春香

阿蘭有一本胡春香詩集,封面以自製塑膠套包裹,頁面因長期翻閱生皺摺,平時放在鐵盒裡珍藏。這是她十年前來台灣身上所攜的少數物品,詩集陪她跨越海洋,來到陌生異地。十八世紀末,詩人胡春香在封建傳統中以犀利筆觸批判社會對女性不公。阿蘭想,胡春香若生於現代,以其性格,或也會選擇漂洋過海赴異地追求人生未知。

她第一次讀胡春香的詩,年僅十七。她認識了他,他生得高?瘦削,聰明有才。約會幾次,他送她胡春香詩集。書封上穿著越南傳統服飾的女子擺姿媚態,紅配黑用色大膽。他說她的性格就如同胡春香,表面溫柔乖順,內心叛逆不羈。他將胡春香描寫愛情初綻的詩句「十七十八正當時,我倆相愛手不離」以黑色鋼筆書於詩集扉頁,並簽下自己的名字。阿蘭生得大眼櫻唇,二十年前在保守農村敢穿無袖衣衫,追求者眾,她只為他傾心。

阿蘭家境不寬裕,軍人父親堅持讓她升學。身為長女,父親管教嚴謹。她遲未向父親表明自己與他交往,約會只說是與同學念書。他們一起學吉他、上大學,彷彿一切就該如此進行下去。大學畢業,他赴法深造,她不再跟隨,選擇在胡志明市的台商公司擔任小職員,一肩扛起家計。起初,她收過幾封他手寫滿載思念的信,字跡飛揚,不若年少時篤定。一年後,訊息縹緲,她輾轉自朋友得知他另交女友。她從此決定忘了他,丟盡書信,惟獨胡春香的詩集,她始終割捨不下。

埋首工作七年,晃眼三十,她不急,常記胡春香叛逆如此,仍兩度為人妾婦,終究寫下「此生若是常就屈,不如當初守孤單」。但老父急,安排幾次相親未果。不久,任職的台商公司來了一個新面孔,說是來自台灣,人個子不高,笑起來憨厚敦實,他未在她心底留下太深印象。某日下班,男人手拿一束紅玫瑰囁嚅不安走到她面前,將花遞給她,她拒絕,只說:「你若送黃玫瑰,我是願意收的;黃色是朋友,紅色是情人,我們只是朋友。」男人不因她的拒絕而退縮,認真送起黃玫瑰。每隔幾日,她的辦公桌上便有一簇黃豔豔的嬌蕊。後來,她買下一只白瓷瓶,瓶口滾青藍波紋。桌面不再只有積滿的文件,多一處令人駐留的風景。每回她將瓶中水倒盡,注入新水,好似也將過往深刻淤濁的過去倒空。她的心一再被淘洗、裝入男人古意笑貌。終於,瓶中插上一枝紅玫瑰。

未久, 兩人返回阿蘭故鄉舉辦婚禮。農村風景與大城迥異,碧綠稻田與蔚藍天空,面對如此相親的景物,未離開已相思。她突然蹲踞田邊,望著田間餡螺,想起胡春香將女子比喻為螺:「父母生妾餡螺命,日夜滾爬臭草叢,君子若愛就剝蓋,請別老摸我窟窿。」她曾聽說村裡女子在台灣百種際遇,誰不盼真心相待?男人不明所以,只是牽起她的手,繼續前方的路。

如今在台灣生活逾十年,阿蘭仍時常想起離開越南前日,美得奇幻的故鄉。每次憶起,她便用熟悉的母語輕聲讀詩,讓故鄉田水越過時間與距離,流往她的心。

檳榔

阿娟長得像外婆,雙眼皮黑白分明的眼珠炯炯有神,圓鼻圓面得人緣。這是阿娟第二次回越南,她熟睡著,大海在雲層之下,翻滾的白雲彷彿不斷推動機身向前。上次回越南,她尚在母親微隆肚腹中,那是整個宇宙。她在宇宙的中心成為最閃亮的星點,她的母親,阿清,時常撫摸著自己的肚皮,輕聲對孩子說話。

阿清隱瞞年齡嫁給第一任丈夫時不過二十歲,一頭黑長髮、深邃五官與黝黑皮膚。來異地的決定並不突然,姊姊年方十八即遠嫁韓國。當時她想,台灣在韓國和越南之間,不近不遠的他方。

越過海洋,她必須告別山坡上雪白茶花,告別白鷺鷥伸展雙翅飛不完的稻田,告別家門檳榔樹。每夜,母親和她會坐在家門口乘晚風話家常,檳榔樹細長影子隨月色清風搖晃,盛放的檳榔花如絲如雨,如垂墜的新娘頭飾。母親有滿腹鄉野傳奇,其中她最愛聽檳榔的故事……。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對雙胞胎兄弟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兄名檳,弟名榔,兄弟情篤。鄰人有女名璉看到兩兄弟都是好人,決心嫁給其中一個。可是兩兄弟非常相似,難以辨識。璉於是請兩兄弟食粥,桌案只放一碗粥、一雙筷。哥哥見狀讓給弟弟吃,璉這才辨識出弟兄。檳一直想把璉讓給弟弟,但璉心意已決,要嫁給哥哥,婚後三人仍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幾年過去,妻子仍時常分辨不出誰是兄誰是弟。一日兄弟從田裡幹活回來,弟弟先進門,妻子以為是丈夫上前擁抱,哥哥撞見誤以為妻子與弟弟有私情。為不讓哥哥誤會,弟弟選擇離開。他跑呀跑,跑至河邊,淚乾成石。哥哥尋弟,見石便知曉那是弟弟,變為樹遮蔭石。妻子覓夫,見石與樹便明白一切,化身為枝葉繁茂的葛籐,緊緊纏繞灰石與結滿果實的樹。

母親說,檳榔是愛情的印記、嫁娶的信物。她總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找到如此相愛的人。

但她的婚禮沒有檳榔。她隨前夫來台,至小鎮婚紗店拍了幾張照,她害羞地隨攝影師的指令倚靠在丈夫身上。婚禮辦得倉促,機票昂貴,母親沒能來參加她的婚禮。婚後頭一年,丈夫在工廠打零工換全家人吃穿,日子還過得去,惟兩人遲遲未生育。後來,工廠給的待遇愈來愈苛刻,丈夫開始酗酒,不再上工。公公婆婆年邁,阿清決心擔負家計,至附近檳榔攤打工。雇主要她穿著清涼,她只能帶著衣服到檳榔攤時再替換。坐在透明櫥窗裡的高腳椅上,她手拿檳榔包著紅灰,一顆一顆整齊排列在鐵盤上。在越南,檳榔攤在菜市場裡兜售,年邁農婦以竹簍裝盛剛採摘的檳榔。同樣是檳榔,她總覺得兩地檳榔的模樣長得不太一樣,卻又說不出究竟哪裡不同。每次包檳榔時,她總是想起母親吃檳榔的模樣,吐出如血般紅汁,說著關於檳榔的淒美故事。只是,紅腫的手指頭提醒著她,愛情與幸福不過是初不經事的幻夢。丈夫的幾個酒友常揶揄他「靠某吃穿」、「買某來賺錢」,她拿錢回家時,丈夫未曾言謝,反而常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數落她,甚至酒後對她動粗。身體是痛的,心也是痛的,但她偶爾還能靠著越洋電話聽見母親的聲音。母親問她過得好不好?她總是回答:「媽媽,台灣跟越南一樣,有好多檳榔樹。」知道母親去世那天,她第一次感覺台灣的冬季好冷,而她身上連一張飛機票的錢也湊不出。她在檳榔攤外,對著電話哭泣,大哥在電話另一頭安慰泣不成聲的妹妹說,別哭,向著南方,就是母親的方向。

那一夜,她決定要逃,逃去哪裡都好,只要離開他。

檳榔攤老闆介紹她到北部紡織工廠,她在這裡認識了阿進。阿進書念得少、話不多,但對她體貼且照顧。她發現自己懷孕時,兩人決定結婚。他們在法院公證,阿進準備一包檳榔用塑膠紅盤裝盛,他們留下一張照片,她手裡端著那只紅盤與檳榔。阿清吃了一顆,青澀刺激感伴隨一股特殊香氣直沖腦門,她想起了小時候母親講故事的樣子,想起前夫未失去工作前難得的笑容,想起五光十色的檳榔攤以及南往北返的貨車司機。多少年來,這是她第一次將檳榔放入口中。她嚼了幾口吐出,阿進問:「不慣習?」她邊笑邊點頭,雙唇染著紅汁。

阿進時常騎著摩托車載她到附近種檳榔的村莊閑晃,生下阿娟後,阿娟就坐在父母中間,她手指著檳榔樹對阿娟說:「媽媽帶妳回越南看檳榔樹好不好?」阿娟天真無邪望著母親:「台灣有,為什麼要回越南看?」阿清說不出為什麼,但覺得兩地檳榔樹還是不同。

「阿娟回家」,飛機上的阿清在筆記本裡一筆一畫以生疏中文寫著,字體飛揚亂舞,是長年書寫越南文的慣性使然。當她看見海邊成片的檳榔林時忍不住驚呼,距離上次和阿進回來,六年匆匆過去。她輕輕哼唱越南南方歌謠:「故鄉是一彎小竹橋,母親的手持斗笠阻擋陽光;故鄉是夜晚明月,白色檳榔花掉落在家門外??。」阿娟半睜迷濛雙眼問:「到了嗎?」她手牽阿娟,遠遠看見大哥向她招手,大哥變得更黑,臉上皺紋又多一些。大哥騎摩托車來,越南摩托車和台灣不同,台灣摩托車講究舒適,座墊寬厚;越南摩托車是全家老少共乘工具,狹長平坦宜於載物。她很久沒坐越南的摩托車,城內擁擠、喇叭聲四起的路況也令她深深懷念。離開市區約莫一個鐘頭的車程,她望著故鄉青綠稻田、高?纖細檳榔林,彷彿遇見老友般親切,怎麼也看不膩。她忙著向女兒介紹她如此熟悉,女兒如此陌生的一切。

家門口幾棵檳榔樹正開花,白花綴在檳榔樹上彷彿新嫁娘。她抱起阿娟坐在門前,小時候母親常坐的位置 。每日穿梭於農事家務的母親,只有夜晚蹺赤腳嚼檳榔的此時,才能感受一絲輕鬆。她模仿母親,把檳榔的故事說一遍給阿娟聽。不知何時,阿娟已在她的臂彎裡沉沉睡去。

關於我們的詩的身世

我的故鄉有一條碧綠清澈的小河。
……
守住多少回憶在那兒?
河水沐浴我的一生,
我將返回夢想之地。
—濟亨,節錄自〈思念家鄉之河〉

妳告訴我關於妳童年的故事。物資缺乏,是一種想像。妳的童年可好玩了,父親親手為妳製作各種各樣的童玩,譬如用越南特有的芒果子,一圓一扁,穿洞綁線,抽拉時發出特殊鳴聲。妳試圖模仿那聲音給我聽,並說很想念那聲音。還有,越南咖啡需用的煉乳罐頭也可玩,兩個鐵罐以木頭固定,用撿來的木棉當引線,煤油燃火,可以在地上推拉。又有木棒在地上挖洞,比賽誰的木條彈得遠……。除此之外,妳居住於一片被水環抱的世界,面海之港,造就這樣如水的妳。

我很羨慕地作為一個聽者,我的父親時常在外工作,很少能夠陪伴我,對於我想要的玩具,被陳設在百貨公司裡的娃娃們,只要他手頭寬裕,總願意給我買一些。我住在一個小鎮上,要走一段路才能遇見河水,狗兒小熊與我有一次走入水裡,水不深,上有高高低低的草,有時拂過我的臉頰,弄得我特別癢。我七歲前的童年,時常是自己一個人。父親與繼母生下妹妹後未久,搬至一個新家,把我留下陪阿公阿婆。廚房旁有一個老舊的水泥洗手台,專門為婆太設置,我偶爾會把我的小玩偶放在那裡,打開水龍頭,擺放幾顆阿公撿的石頭,幻想自己與同伴們在溪水嘩嘩的深處。一九五六年,這首長詩誕生。距離我理解它的時間,相隔超越半世紀。妳帶領我翻譯這一首詩。彼時,分裂南北的戰爭持續,妳的地方說這是抗美戰爭,我的書本告訴我那是越戰。詩人濟亨在北方想念南方的故鄉,他持槍抗戰,遙想故鄉。這是一首長詩,妳截取思鄉的部分,琢磨關於水的意象。妳說,水是妳的來處,也將是妳的歸處。

我的故鄉則有許多水塘,我曾聽阿婆唱過的客家山歌裡描述過一幅農村之景:「日頭落山一點黃,牛媽帶子落埤塘,那有牛媽毋惜子,那有阿妹毋戀郎。」以牛耕田的時代離我的童年有一段距離了,我僅透過阿公口述他曾做放牛小童的趣事。他沒有二弟有慧根,能通牛語,但他終身不食牛肉。可以想像的,過去我的故鄉曾處處是青青稻田。後來,工業區占據大量田地,再後來,建商蓋起別墅或如城市裡的公寓,建商不關心有沒有人居住,只放著等待房地產增值。阿婆說,那些人真可惡,她的朋友沒有田怎麼耕種?

阿婆已經八十歲了,她的朋友們應該也很老很老了。她們不顧被劃定的公園水泥步道,硬是闢了幾個菜園,什麼菜都種,時理時疏,時有收成。

關於種植,城市中的妳為了家鄉的滋味,在窗台上種些家鄉味。沒有辦法,有些東西台灣人不吃,市場買不到。譬如菠蘿蜜。

自越南移居台灣那年,妳隨身行李中有幾本越南詩人胡春香的袖珍詩集,妳將它們珍藏在床頭的鐵盒裡。簡單的印刷,婉轉明麗的線條,足以顯示越南現代藝術卓越之處,讓人見一次便愛不釋手。妳小心翼翼翻開詩集,讀其中一首詩給我聽:

妹身好比菠蘿蜜,
瓣肥肉厚皮帶刺。
君子若愛就打樁,
莫用手摸出漿漬。
—胡春香(1732-1772)〈菠蘿蜜〉

「妹妹,妳吃過菠蘿蜜嗎?」妳張著黑白分明大眼望著我問。「沒有。」我只能想像它的模樣,應類似於榴槤,多刺而有獨特香氣。

胡春香在十八世紀時以喃字書寫女性自身經驗出發的詩作,她曾經歷兩段婚姻,最終獨自於湖畔教書維生。寫詩之時,她也許發生或聽聞什麼事,經過日常街巷旁一棵菠蘿蜜樹,菠蘿蜜果的酸甜正能描述她內心累積許久的複雜感受。妳說,偶爾途經鄉間,見到菠蘿蜜樹,果實成熟無人採摘,掉落於四周,好可惜。許久以後,我看見菠蘿蜜果多籽厚實的內裡,便想起妳。看似堅硬,實則柔軟的妳;看似單薄,實則多汁豐厚的妳。

我亦想與妳分享屬於童年的果實。幼時常隨阿公阿婆清晨即醒,自家往外恣意散步,有時走得忘我,來到另一個鄉鎮。記憶中沿路稻田處處,小徑旁復有小徑,沒有商店攤販。唯一向我們兜售的唯有香氣四溢的果樹,尤其是土芭樂,它們自然而生,沒有主人。鳥兒啄幾口餘留傷痕,硬的青綠酸澀甘甜,軟的泛著一層牛奶白,吐露濃郁香氣。但阿公不貪多,只撿四、五個,足讓我們三人在路途上分食。平易常見的土芭樂樹,我已好久好久未曾再見。

當妳以越語華語交替朗讀胡春香的菠蘿蜜詩時,阿公時常以毛筆抄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自覺來到我的嘴邊。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臨帖心經,陪伴阿公走完最後一段人生歲月。他似無意識般臥床數月,我坐在他身邊卻無從陪伴他。只能將他寫的最後一幅心經裱框,置於飯廳。那略顯歪斜的字體,彷彿被賦予生命般,躍動於宣紙上不停行走。那些字,讓我想起穿梭在鄉野間的我們。

從小徑到大路,從女孩到女人,我從台灣北部移居南方,妳自越南中部越過海洋來到台灣。正因為遷徙的旅程,讓我們相遇於高雄街巷內的一幢三樓平房,妳在台灣的家,我每星期去一回的教室。雖說是教我越南語,更多時候或者是妳陪伴我面對人生的困劫。我初學完母音子音之後,妳開始帶我讀越南詩歌,詩在妳的記憶裡映成一道光,微微照亮妳的身體,通過妳的眼睛傳遞給我。

寧願瞬間輝煌後熄滅,不願為餘燼憂傷百年。—春妙

春妙的這兩句詩是妳的座右銘。春妙曾於越南抗法戰爭中,在越南廣播之聲電台工作,許是富有磁性的男人嗓音。妳我因工作結識,第一次是我去新移民中心拜訪妳,第二次再見即在妳的電台。廣播室不大,張貼幾張台灣明星海報,印象裡有一張是已故明星張國榮。牆邊則擺放幾張CD,越南的印尼的泰國的流行歌曲。妳與來自印尼的姊姊共同主持這個節目,隔著聲頻與高雄地區姊妹們以母語說話,間而播放故鄉的音樂。我在一旁聽妳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溫柔呢喃,我不懂妳的語言,卻好像可以明白那份情感。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一起到台北的路程中,妳向我與另一位越南華裔的姊姊訴說妳的感情故事。故事的初始並未有關於台灣的可能,但人生之路卻牽引妳來到這座島嶼。妳拉著一只行李箱,經過海關,搭飛機至台灣。我的文字所能描述的過程總是過於簡單,光是那只行李箱該帶什麼,必然也花去妳許多時間。搭車赴往機場的途中,妳又懷著什麼樣的心情?

高中時候,我迷上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因戰爭南渡,與丈夫趙明誠分別,所搜集的金石古卷在路途中變賣散失,她記敘:「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她說的是物器的丟棄,一件一件的物是牽繫她與丈夫北方家中日常裡的層層情意。我們所無法預測的戰爭,國與國的權力鬥爭,利益與利益的瓜分,在妳的童年裡張牙舞爪。戰爭前,妳見母親身著華美之衣腳踏高跟鞋,戰爭以後,她收起高跟鞋,為生活與生存勞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450009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