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人渣文本:給「露出世代」的特急件
放下挫折感與自我否定,丟棄安份、低調、誠樸、藏拙、謙虛……這是一本顛覆所有人生金科玉律的書。內容簡介
承認吧!這個社會太對不起年輕人!
高房價、22K、無望的未來……
年輕人更承擔許多不公平與偏見。
放下挫折感與自我否定,
丟棄安份、低調、誠樸、藏拙、謙虛……
這是一本顛覆所有人生金科玉律的書。
網路超紅部落客「人渣文本」給年輕人的突圍建議。
年輕人,要去與這世界跌撞、去疼痛、去迷路、去流淚……
《商業周刊》熱門專欄部落格主、「蘋果日報」臉書熱門粉絲團及「蘋論陣線」專欄作家、聯合報udn網路專欄作家,且與三立、Ettoday、Nownews、關鍵新聞網等十餘家網路媒體授權轉載。
2013年爆紅,TVBS、中天、東森等新聞至今仍熱烈採訪。
這本書只給了很粗淺的建議,你可以參考,但別當聖經。
明明一畢業,年輕人要面對的就是完全被老人佔據的世界,但長輩卻頻頻以過往經驗,教育年輕人要謙虛、安份、低調、誠樸、藏拙……其實,現在早已是「露出世代」,年輕人必須抓緊時間,找出與眾不同的專長,更全面的突顯個人「不輸人」的能力,才能生存、突圍。
其實,生命的答案,不在高不可攀的房價、不在22K的低薪魔咒,也不在掐住人咽喉的生活痛苦指數,答案在年輕人自己身上。
不要輕信社會賢達、知名人士的人生建議、處事原則,不是他們講的不對,而是那些答案,是對他們獨有意義,不見得對你有意義。
年輕人應該花時間去找自己的答案,不只是在大學裡,更該耗盡一生去尋找。
因為,這堂人生探索課,父母沒教,老師沒教。
但,人生總會迎面而來,
你不理人生,你的人生遲早會給你迎頭痛擊。
所以,你要從椅子上站起來,打開大門,走出去,
去與這世界跌撞、去疼痛、去迷路、去流淚……
當你在真實世界與人接觸、感受人的溫度,哪怕流汗、流血,你才能體驗自己真實的存在,你才能找到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你的人生才不會是迷糊仗。
本書特色
◎網路上超火紅,犀利針砭時事與社會現況的人渣文本,寫給年輕人的犀利人生。
◎當代的年輕人承擔了許多不公平與偏見,甚至因此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真的很遜、很草莓、很沒競爭力,究竟在保守、充滿壓抑的社會氛圍下,年輕人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年輕人,走出去,把自己狠狠丟到世界裡,讓自己忙起來,然後你必須在心中一直追問這個問題──「對你而言,死而無憾的條件是什麼?」一直問到你掛掉。
序/導讀
自序
別讓年輕人二三十歲就死去
撰寫此文的同時,正好是新學年的開學週,教室內坐滿了初次見面的學生。雖然開學總是忙碌與混亂,但我也試圖在介紹課程的空檔中注意學生的反應和態度。
各班各系雖有自己的風格,不過在第一節課的開場,絕大多數人都是冷漠以對。他們還沒和我混熟,不知我是否會當人,不知我是否課外要求很多,不知我是否和網路上的低能形象完全相反,所以有點防衛心態。但透過一些小技巧,像是批評附近交通或講校方的閒話,通常可以讓他們快速「進入狀況」,進入我所期待的放鬆氣氛。
到了最後半小時,我會讓學生解一道推理上的謎題。我以圖文講述個人經歷過的某件往事,讓他們試著提問以蒐羅資訊,並推敲這個真實事件的結局。對大學生來說,這些故事都非常詭異,不但情境陌生(不是在遙遠的異國,就是在軍旅之中),之後的蒐集資訊與推理過程也充滿陷阱與挑戰,因此總能讓同學們陷入集體的瘋狂。
多數人都能夠融入,熱烈討論、嘻嘻哈哈、彼此爭議,但少數人還是狀況外。有些是獨自選修的孤鳥,難免寂寞,有些則是天生反骨,你做啥講啥,他都看不順眼。
昨天某堂課,我在興奮爭論的學生之中,發現一雙不屑、批判的眼神。是位女同學。她很認真的盯著我和黑板的解說圖字,但我也感受到她整體散發著負面的「氣」。她好像不太喜歡我或這個課。
我調整語氣、改變說明的難度,隨時注意她的反應,想要提升她的滿意度。她仍只是冷冷的看著前方。當其他同學轉而認真執筆作答,她卻寫沒幾個字,就轉頭瞥向一側,發呆,情緒盡是不耐。
總是會有這種學生。很多長輩、教授會說,這就是「爛草莓」了,連基本求學態度都沒有的學生,卻又很會要求別人,要人給他最好、最能滿足他的東西。
我的看法倒沒這麼負面。一張臭臉,可能是不喜歡課程的主題,可能是不喜歡進行的方式,可能是身體狀況不佳,或因其他事情而不爽,像是同學聞起來很臭。說不定也有些課堂之外的因素,像是不喜歡我在媒體上對政治時事的立場,又或是單純不欣賞我的禿頭。都有可能。
當然,教師無法討好所有人,能在有限的時間與條件下做到「仁至義盡」,就阿彌陀佛了。我想再強化內容也不會有更好的反應,加上時間已差不多,就結束了這堂課的講授。
同學完稿後,一一上前交卷離開。教室剩沒幾個人時,那不太滿意的女學生走向前來。有話要講。
「老師!」
「是!有什麼問題嗎?」我特別認真,想瞭解一下這個學生的意見。
「老師!我已經追你的部落格很久了!好不容易終於選到你的課,之後我一定會認真上課的!」她用很臭的臉表達對我的肯定與支持。
「呃。」原來是後援會的粉絲。一位臉很臭的粉絲。這一定就是所謂的人不可貌相了。
人們總是受經驗影響,而對外在世界與他人抱持偏見。我也不例外,看到學生反應不佳,會認為是自己有錯,或是對方有錯,反正就是有錯。但常常只是一場誤會,這誤會來自年輕人在表現自我上的生嫩,和長一輩者的自以為是。
當代的年輕人承擔了許多這類的不公平與偏見,甚至因此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真的很遜、很草莓、很沒競爭力。但我認為他們比多數的中老年人質樸、本真,在諸多價值判斷上更加的良善與利他。如果可以增益職能,將有擁比中老年人更寬廣的未來,也能讓社群往繁盛之路發展。
但許多年輕人卻選擇上一輩人所走過的路,甚至許多中老年人也鼓勵他們走舊路。保守、充滿壓抑的社會氛圍,讓他們的競爭力更加薄弱。我們總希望他們能夠「快速成型」,但也無意間破壞了他們的可能性。如果年輕人沒了可能性,那只不過又是一個在二三十歲就死去的人。
在本書中,我對當代的年輕人提出全面性的人生建議。從學校到職場,從興趣到責任,從私領域到公眾政治,談的都是「可能性」,而不是具體方案。為的就是要刺激年輕人去思考,讓他們試著重新定義「自我」。只有自己找到的解決方案,才有真正的效用與價值。
對於中年以上的世代來說,本書傳達的某些概念的確頗具衝擊性。我認為這種認知差距不單純是「顛覆傳統價值」六字所能說明,而是生活處境、成長脈絡的差異所造成。這些年輕人成長在與前兩三個世代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他們沒讀過三民主義,許多人不知道兩個蔣總統的差別,小學就已經擁有網路和手機,畢業後面對的是一個已經被老人完全佔據的世界。
他們其實是「不同國」的人。他們是獨立的社群,擁有自己的價值系統,他們定義的「踏實」不會與你的「踏實」相同,他們認同的「成就」也不會與你的「成就」相同。
這可不是「我不相信」、「我不接受」、「我不認同」的問題,我們的社會正面臨全面的價值對抗,這個暴衝的「露出世代」,已推著時代巨輪大步往前,你可選擇瞭解、引導他們以尋求共識,或是撐開雙臂全力阻擋。
不論你怎麼想,我認為,後者被直接輾過的機率頗高。
試閱
雞排妹總是不缺新聞,隔一陣子就會有她的亮點,不是露不露奶的問題,就是又電了哪個知名人物一頓。在她「暴起」的這段時間,已有許多評論談過她的現象與問題,通常是負面居多。
我的看法則與多數名嘴不同。
我認為她的存在,突顯了當代二、三十歲年輕人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否該「露出」?
什麼意思呢?我講的這「露出」,不單是指露奶那種,而是更全面的突顯個人特質,以追求生存機會。與「露出」相對的是「低調」,低調也是種生存策略。
低調原是最多人的選項,但在這個資源和位置被老人吸收殆盡的年代,連新進公務員都懷疑自己是否可以領到月退俸,一般年輕人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是更加的惡劣。他們若循著前人的老路走,低調的努力下去,很可能是白忙一場,還死無葬身之地。不需實際經歷,已出職場的學長姊,就已經傳回許多第一線戰場的廝殺實況。
老人總是說要安分、低調、踏實、誠樸的過活,然後呢?他那個時代可以這樣搞,現在能嗎?你低調能拿多少薪水?能買到房子嗎?
曾有軍校的學生對我提到:「老師,我有算過,我們工作十年(軍校正期班畢業後,要當十年職業軍人),也總共領五百多萬而已。五百多萬能幹嘛呀!還要吃喝耶。」
沒錯,的確不能幹嘛,餓不死而已。職業軍人超低調,超悲情,也只不過是餓不死而已。
前人講的那一套低調之道,越來越沒用。好處都還在老人手中,說等遺產嘛,等他們把管理權讓給你嘛,但他們健康到爆,至少活到八、九十起跳,你根本等不到。而且你繳得半死的社會保險,看來都會被老人們領到倒。
現在根本是靠你在繳,他們才有辦法領好不好,他們當年繳的那三五毛小爛錢,最好是能創造這麼大的月退俸額啦!
那該怎麼辦?
年輕人只好問一個問題:如果自己真有某種不輸人的條件,是不是該選擇「露出」?還是繼續低調下去?
乖乖在那排隊等著卡缺,等著領薪水,等著退休,是有機會,是有希望,但那個「希望之縫」越來越小了,只有少數的人擠得進去。
你擠得進去嗎?
你什麼東西呀?你長得特別討喜,特別得長官疼愛,特別……?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主張,如果真有那一點本事,那就先跳出來大幹吧!會賣東西就快去賣,會炸雞排就快去炸,有奶就快露奶,有腦就快露腦。
先跳出來的還有機會,晚跳出來的,就只能撿剩飯吃了。時代的脈動甚快,一個新產業出來,一兩年內就會被卡缺卡光,然後再下一個年度,又可能會被另一個產業吃掉。
我的「人渣文本」是第一個專營倫理評論的部落格,認真經營半年多,在各種數據上就已經居於絕對領先,其他同行學者沒啥擠進來的空間,很多人因而卻步。這樣代表我「贏」了嗎?錯。在這個市場裡,就算沒有前輩和平輩挑戰我,卻總有新生代搶著「露出」並淘汰我。說不定你看到這文章時,我又被新一代的分析媒體替代掉了。
「動作要快!你的敵人不是我,是時間。」是我最常對有志於此的後輩所提出的建言。
有這樣想法的不只是我。在各種新舊媒體上,開始出現大量的「露出世代」,有什麼本事就快現快露,被罵不要緊,先卡到位子再說,先出名再說,先賺到錢再說。這樣搞不長久?那些乖乖排的呢?排到了嗎?他們又賺到什麼錢?有活得比較快樂嗎?
他們可以獲得長輩「真乖!真乖!」的摸頭,除了摸頭之外,什麼鳥都沒有。因為長輩也說最近日子不好混嘛!大家共體時艱嘛!你看那些搶著衝的,都是暴起暴落。
暴起暴落?人家至少有暴起過,而你始終都在吃大便呀!人家至少有當過一年的大聯盟Ichiro,而你只是「一直落」。
想擠進演藝圈,有雞排妹條件的年輕女生何其多,但多數還是在那排隊,乖乖聽演藝圈長輩的話,等那有一搭沒一搭的通告和廣告機會,賺那兩三毛錢。大學內一堆這類抱著明星夢的男男女女,搞了半天,然後呢?只是麥當勞廣告跳起來大喊「耶~」的幾十個人之一。
最近我經過校園,才聽見一個女學生講著手機怒罵:「穿內衣冷得要死站在那邊一個小時才八百是搞屁呀!」
現實就是這樣,搞屁。
但雞排妹亂衝亂罵,場子就有了,機會就有了,這就最現實。你乖的人就是分不到。吳宗憲有次有叫她少講兩句,乖一點。我只能說,還好她亂罵,不然吳宗憲那個場子連新聞都不會出,是她亂罵才帶出新聞的。
她也勇於押寶。當其他藝人還在閃政治的時候,她衝第一線,衝在最沒藝人敢表態的點。你要罵她作政治秀、矯情,都算合理,但她人就是去了,去了有做事,有認識人,有獲得肯定。
那場子不就做起來了?啊她就是做起來了呀!
其他龜在那邊的,說自己支持太陽花,都沒有用嘛。敢賭會賭的才是企業家,才有辦法把場子搞大。
有人認為她不會成大器,不會成一流藝人,不會……那又怎樣?她活得下去,有飯吃。台灣的演藝圈和十年前重疊率有多高?老人把所有縫都卡死了,你要年輕人怎樣?
有飯吃的老人啊,不要再騙年輕人說這樣出頭不好,你只是怕她搶了你的機會而已,你只是想叫她回去排隊,然後排到死。你真的關心他,會把他餵飽,而不是讓他在那飢寒交迫,一直想要不要跳出來。
年輕人心中有問題,是要解決的,不是一直開支票,往後壓日期。最後你只會超級大跳票,引火自焚。
若是不懂狀況的老人,那就請閉嘴,你三千年前的那套,只有農業時代能用,現在的台灣,連高科技新貴都變碗粿了,你那套低調風是能用來幹嘛?
會跳出來衝殺,一定有其不得已,能低調爽爽過活,誰不要?我中十億威力彩,我也懶得寫文章罵人,在鄉下開水塘養一堆螯蝦放出去破壞生態不就更愜意?
退個一萬步,如果能悠閒的發呆,在美美山邊喝個咖啡看雜誌,誰不願意?但現在只有退休公務員有這個閒情。
所以批評雞排妹的時候,不妨先想想,要有那個奶,要有那個口條,其實也是不容易。既然有那個本事,那悶在隊伍中幹嘛?一如審視陳為廷,很多人只是透過批判這些「露出世代」而得到自我成功的幻覺,想要透過批判這些人,而確認自己的排隊路線是正確的。
但你選擇排隊路線是否正確,實際上和他們根本無關。這是你的選擇,干他屁事?覺得這條路可以走,你就認真的走出來,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低調王。人家走不同的路,是對你有利耶,對你是少一個競爭者,你還阻止他?
會批評他們,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你也懷疑自己的路線有問題。
當你透過批判和嘲笑他們來說服自己低調才是王道時,露出世代正快速奪取這個世界的僅存機會。說穿了,你只是怒氣沖沖、不斷抱怨的排隊者,而他們是已經靠其他方法搶到甜甜圈,在那自拍的人。
你當然可以生氣,但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嗎?你確定排到最後真的可以買到甜甜圈嗎?
我想多數人什麼都不知道,也不確定吧!但雞排妹知道且確定她有奶,而且嘴炮很強。
對大學生活的五個建議
我主要在通識中心授課,這個單位能接觸到各學術領域的學生,因此以下由人事時地物等五個角度出發的建議,相信也能夠適用於多數院系的學生。
人:多認識一些人
進了大學,你要想辦法多認識一些人,不用刻意接觸,但請在生活環境中盡可能認識最多的人。
上課可以認識同班同學和教授,參加社團可以認識外系生,甚至是提供贊助的協力廠商,談戀愛也可以透過另一半而接觸不同的人際網絡。
什麼大學三學分(課業、社團、愛情),重點其實都是「人」,因為多數的課本知識,出社會後都沒啥用處(據說只有百分之五會用得上)。社團活動經歷比起社會專案實務,也嫌太嫩。談戀愛在這個階段通常只是「新手村」,不見得會有什麼結果。
你能帶得走的,是在這些活動中所建立的廣泛人際關係。
請普遍接觸,多方認識,混久了,就會知道誰調性比較合。也許你繞了一大圈,又回到高中同學社群,也有可能大學畢業後,就遠渡重洋建立全新的人際網,但不論是「提升交流經驗」或「增加接觸面」,大學都是最重要的時期,你要學習如何認識人。
反正你的「面子」在這時還不值錢,別怕丟臉,主動開口,多和人接觸吧。你永遠不會知道身邊的這些人將「成為什麼」,誰又會影響你的一生,甚至成為你的貴人。
現在看來很罩的同學,可能一畢業就歸於平淡,而看來很廢的阿宅,在幾年後,說不定突然成為具社會影響力的人物。
我大學時期最大的遺憾,是因為蹺課太多,所以和同班同學都不熟,現在幾乎沒有聯絡。但也因為蹺課時間都投入社團活動,是以產生了另一種正面影響:直到今日,影響我最大的朋友們,都來自於大學時期參與的「兄弟會」。
當年的我們,只是每晚在大學旁小爛店裡飲酒作樂的一桌屁孩,但現在的「我們」,早已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在這個不友善的社會大爛店裡暗中串連,彼此互相砥礪提攜,繼續過著悠哉享樂的日子。
等你到了三、四十歲,你會知道這有多難得。
事:學好一種外文
許多人主張大學生最重要的「事」是打工(或實習),但我覺得「學好一種國語以外的語文」才是大學生的優先活動。
在大學中學習語文的價格相對較低,如果有相關機會,最好不要放棄。
講到外文,多數人會的只有英文。英文真的很重要,但我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學不起來,因為我也是。
你要讀到像第一流台大學生那麼好,讀到比中文還好,讀到能電爆美國人的程度,是有機會,但真的很難。或許你就是那百分之一,那請你好好精進,這是能「只靠一招就吃到老」的超棒基本能力。
語言學習力次一級的同學,在具備差不多堪用的英文能力後,可以去學一些主要的第二外文,日、德、法、西文這些。
如果你能在這些語文中都考到封頂(如日文一級)的程度,那也可以產生經濟價值。
有許多英文好的人不屑讀這些第二外文,加上會這些語言的人數遠比英文少得多,因此這會是你在工作市場上和英文強人一較高下的重要資本。
實力又再次之的同學呢?我建議你去學台灣較罕見,但是有經濟價值的語言,比如說越、泰、馬文,或是一些歐系小國的語言,穆斯林的語言也是種機會。這些語言在台灣的教育資源較少,但如果能學到一定程度,在某些行業別上會非常有用,特別是越、泰、馬文。
這些語言不需學到非常精通就能產生經濟價值,主要原因還是那「百分之一」和第二等級的同學不屑學這些語言,你的競爭壓力沒那麼大。
如果實在學不會外國語,那本土方言,也就是母語,請你好好練,練到比國語還好。這多少也有點用處,在某些業務類工作上還超級有用。
但請別認為「這就是我從小講到大的啊」就不思精進,母語講得比國語好的同學其實相當罕見。不信的話,你可以隨便拿一本書,看你能不能用自己擅長的母語從頭到尾順暢的唸一次。
語言是種人際工具,用得越純熟,你就越能打入特定的人際圈,帶來新的機會。
時:練習行程規劃
高中以前的時間,是別人幫你安排好,包括上課、補習,還有在家要幹嘛。大學之後,你要學習安排自己的時間。先從排課學起(的確,大一沒有太大的選課空間啦,但也比高中多了不少彈性),再來是系上與社團類活動時間的安排,與朋友交往的時間安排,玩樂的時間安排,睡眠的時間安排。
你必須重新摸索。父母告訴你的「大學時間安排表」鐵定不能用,因為那只代表他們的理想,和「事實」可能嚴重脫節。
同學的爆肝週期也不見得適合你,人人體質不同,做事的效率也不同。有些天才平常不讀書,考前一週猛衝就可以讓自己高飛破關,你考前一週猛衝,通常只會撞牆而亡。
你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出自己的適切規劃。
我建議你開始製作行程表,把一天醒來後到睡前的事項做妥善的規劃。
為了讓你還是以大學生活為主,最好是從「每週課表」去慢慢改出自己的每週行程表,這樣比較不容易偏離校園常態。
地:掌握身處的空間
多數大學生會離鄉,或至少進入一個新的生活空間,有些人則可能透過交換、留學或自助旅行,而前往一個全然陌生的地域。
這些空間對你是開放的,但你對這些地域是無知的。在過去,你的身體被控制、綁縛,從進入大學開始,你要主動去瞭解自己求學、居住的空間,掌握那有什麼人事時地物,有什麼可供自己利用的資源。
從離自己最近的消防器材,到一國的自然地理邊界,你都透過親身感受的方式,來建構屬於你自己的空間觀感。
我認為大學生要擁有的不是所謂客觀或知識性的「國際觀」,而是一種從自身內裡往外看出去的「世界觀」,你要透過這種空間體察來確立你和外界的溝通態度。
撥出一點時間,無目標的四處走走,你就會理解我的意思。
物:建立個人資產的觀念
過去「家中的」通常都可以是「你的」,「你的」也是「家人的」。你在大學時要開始學習管理你個人的財產,學習如何控制收支,甚至如何理財。
這不是要你出門打工大賺一票。大多數學生都仍會向家中討錢,在大學生活中打工所賺到的收入,也很少有人能超過總支出的一半。
但確實很多人在打工,造成很多人一直懷疑自己要不要跟風。
許多老師認為打工會影響課業,但我認為打工到影響課業的人,就算不去打工,也不會讀書。
大學打工的問題,是在於你此時的勞動價值較低,打全天工,也賺不到幾毛錢(那些號稱收入百萬的直銷或業務工作,其實多數從業者都是二十二K,甚至色情行業扣掉成本,長期來看,大多數人的收入也差不多是二十二K),所以不如先練習管理自己的現金。
開源不如節流,你要建立記帳的習慣,這有許多免錢的電子軟體可以輔助。你記下自己每一毛錢的去向,再思考如何改善這種資金安排。
沒有所謂「正確版」的消費標準,一切得看你的收入和生活狀況來決定,但如果不記錄下來,鐵定是團爛帳,所以先記下再說。
有些同學會試著進行投資,這非全然不可。大學是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最便宜的地方,但請你先把相關理論都讀熟來,特別是那些教學用的課本。
外面的理財書,要嘛就是建構在這些課本知識之上,要嘛就是隨便寫寫。不如先看課本,把課本看熟,把馬步蹲好,出去投資才會有一點概念。
你這時擁有的資金很少,幾乎不可能賺大錢,若要實際操作,就當是花錢買經驗。
不要期待一萬塊可以變成什麼第一桶金,有一萬塊閒錢,不如出門去自助旅行。
以上是我的五點建議。不但高中生與現役大學生可以參考,已經畢業的人,要做修正也不嫌晚。那都沒做到,會怎樣?
其實也不會怎樣。只是當別人在大學搞了一堆東西,你卻只是白白老了四歲,會有一點空虛寂寞覺得冷而已。
我認為大學生要擁有的不是所謂客觀或知識性的「國際觀」,而是一種從自身內裡往外看出去的「世界觀」,你要透過這種空間體察來確立你和外界的溝通態度。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