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寫給年輕人的靜心課:超速高壓時代,拯救無數學子的安靜力量

現代人常因外在與內在的混亂而不安,這課程無疑是帖解藥。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45
    35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至今沒有一堂課,能夠如此改變我的人生。」

曾任職NASA世界級的航太專家,瞬間從人生勝利組跌至生命谷底。

救了他的這堂「靜心課」,也獲得全球超過10萬名來自各領域學員的高度推崇!

理性與感性兼具,最科學也最真摯的心靈課程!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甚至菁英學生紛紛開始靜心冥想?

因為連教育專家和業界領袖都意識到,

在高壓競爭的環境中,若只追求外在成就,沒有內在的安定,

就像船沒有錨,一點風浪就會使生命飄盪,甚至陷入痛苦深淵!

 

人生勝利組代表的航太科學專家,因故跌落生命深淵,

靠「靜心冥想」走出苦境,成了這堂課最優秀的教授,

並透過「Coursera」,祝福了全球無數學子!

 

無形的競爭、對未來的不安、周遭人的期待帶來的壓力與憂鬱……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應眾多面臨心靈危機的年輕人要求而開設了靜心課,

課程目標是:「幸福吧,青春!」

 

KAIST有「韓國MIT」的美名,是韓國唯一非教育部管轄,直屬於科技部的頂尖大學,三星等一流企業的優秀員工,許多皆出自該校。KAIST的校名就如同品質保證,廣受各界好評,畢業生也引以為傲。

 

因為菁英薈萃、高度競爭,該校學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接二連三發生因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幸事件。之後,學生們懇請學校設立一個計畫,來幫助在心靈上受苦的年輕學子。於是這個聞名遐邇的理工大學,開設了有史以來第一門靜心課程。

 

主攻航太工程的李德柱教授接下了這個任務。他出身於富貴家庭,首爾大學畢業,曾任職NASA,擁有財富、名聲和美好的家庭,可說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卻在一瞬間失去了一切,而拯救他脫離身心痛苦深淵的,就是「靜心冥想」。

 

他決定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結果這門靜心課的效果立竿見影,迅速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淨心轉念,得以重建自我。課程後來更在全球知名線上教育平臺「Coursera」上線,獲得超過10萬名學員的熱烈迴響,不約而同表示:「透過這門課,終於找到方法來掌控那些彷彿要壓垮我的事。」「現代人常因外在與內在的混亂而不安,這課程無疑是帖解藥。」

 

從KAIST學生到全世界10萬名學員,都因為李教授的靜心課而減輕壓力、擺脫徬徨不安,生活變得充實而幸福。你也可以!

 

作者

李德(이덕주)

 

韓國直升機開發史的見證人,是從空氣動力學角度研究噴射引擎,到直升機發出的噪音及聲波等的氣動聲學研究領域的世界級學者。

畢業於首爾大學航空工程系,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後,曾任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研究員。從1988年到2019年,在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擔任航太工程系教授長達32年。

2011年,KAIST發生多起學生因競爭壓力巨大而做出極端選擇的事件。後來應學生要求,作者開設了人性教育課程,教授靜心冥想,緩解年輕學子的身心壓力。

2015年在全球性線上教育平臺「Coursera」開課。2018年的線上講座〈靜心冥想,實現人生目的的方法〉,受到全世界學員的熱烈迴響。

現為KAIST名譽教授,也是「KAIST護民官」,懷著希望全校師生都能更幸福一點的心情,致力於人性教育。同時也不忘專業,從無人機研究到災難預防,活躍於學術研究領域。

 

譯者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記者、公關、企畫,後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現為專職譯者。近期譯有:《寫給年輕人的靜心課:超速高壓時代,拯救無數學子的安靜力量》《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等書。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目錄

序——課程再次開始的理由

第一部   KAIST的靜心課:我人生的轉折點

KAIST事件和反思

準備上課

第一堂課|定義「心靈」

第二堂課|自我回顧

第三堂課|心就是我的人生寫真

第四堂課|改變我人生的靜心冥想

第五堂課|靜心冥想帶來的變化

第六堂課|哲學與靜心冥想的相遇

第七堂課|腦科學與靜心冥想

正式開始靜心冥想前需要知道的事情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1:因觀點而異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2:畫出我的人生圖表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3:錯覺現象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4:電影般的心靈世界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5:自畫像──你有多了解自己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6:認識我的人格面具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7:我內心的地圖

正式開始冥想前需要知道的事情

第二部   我的靜心冥想故事

我的人生,還有靜心冥想

靜心冥想在我身上發生的效果

我的靜心冥想初體驗

靜心冥想和清空的心

第三部   靜心冥想的科學效果

人為什麼靜心冥想

靜心冥想的效果一│幸福

靜心冥想的效果二│腦波的變化

靜心冥想的效果三│減少壓力與憂鬱

靜心冥想的效果四│減少認知錯誤

靜心冥想的效果五│自我理解和省察

靜心冥想的效果六│自我尊重及感恩

靜心冥想自我理解練習8:自我省察評量標準

第四部   需要靜心冥想的時刻

日常生活中的靜心冥想計畫

防範並克服災難的靜心冥想

溝通與融合的靜心冥想

新冠疫情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靜心冥想

後記──一切從自我回顧開始

 

序/導讀

●課程再次開始的理由

我在一九八八年到韓國科學技術院(以下簡稱KAIST)任教,工作了三十多年正準備退休時,在二○一九年七月收到出版社的郵件,表示希望能出版有關「KAIST的靜心課」的書籍。我猶豫了很久,雖然開過這樣的課,但自認還不到可以出書的程度。同年十二月爆發新冠疫情,隔年三月造成全球大流行,一直延續至今仍未完全消停,誰也沒想到竟會持續這麼久,人類面臨被迫避不接觸的時代,整個世界都經歷了巨大的社會性變化。

我深切地感受到這種狀況造成了什麼影響,及對人們代表了什麼意義。我在線上教育機構「Coursera」開設的講座〈靜心冥想:實現人生目標的方法〉點閱率劇增,可以感受到全球許多年輕人面臨精神上的危機,急切地想尋找出口。而十多年前KAIST的那一天,也像現在一樣緊迫。

二○一一年,KAIST陸續傳出學生以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這一連串事件讓我回顧過去「靜心冥想時的我」。問了自己一個根本的問題:「為了什麼靜心冥想?」我的答案並不是為了幸福。我曾一度痛苦得想死,也經歷過人生的最低谷,但我非常清楚,無論多麼困難的狀況,只要一個轉念就能找到解方。就算現實條件再艱難,也不代表心靈一定會經歷痛苦。

只要心靈健康,在任何條件下都還是能找到幸福,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是我最想告訴學生的話。

於是我在KAIST開設了一門人性教育課程,名為〈現在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教導學生靜心冥想。於二○一一年秋季、二○一二年春季及二○一八年,總共上了三個學期。記得當時雖然授課時間不長,但修這門課的學生都留下非常真摯的課後感想,甚至還因為無法再多上一點而感到遺憾。為了找出當時學生的感想,我特地復原了之前的電子郵件。

逐一查找並再次閱讀學生們寄來的課後感想,即便是平常不擅表達情感的我也看得又哭又笑,想起與那些學生一起度過的時光感到很幸福,他們在郵件中不約而同都表達了自我回顧的時間太短。現在回想起來,那顯然是學生們自我省思的轉折點,但似乎沒能給予太多協助,課程就結束了。

於是我鼓起勇氣,決定寫成文字,希望讓有需要的人都能得到幫助,再現當時在KAIST的授課內容,以及自二○一五年開始至今在線上進行的講座。寫作並不容易,但就像當時學生透過靜心冥想初次面對自己,給予我真誠的回饋,現在我也藉此重新審視自己、坦誠面對自己。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如此坦率吐露心中的想法,靜心冥想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更確立了我身為學者應該具備的心態和目標,讓在理工領域的我,得以在KAIST和 Coursera 授課。

我的專長原本是在航空科學中教授旋轉翼(例如:直升機)這個領域的知識,後來進一步研究處理直升機和飛機噴射噪音的功率聲學。我很感謝協助我在這個領域能持續鑽研的前輩教授及KAIST,更感謝我的學生們。

屆齡退休,回顧過去從人性教育到無人機研究、災難預防等研究領域和活動中,我度過了人生最熱情、最有意義的時期。現在,我希望像古羅馬時代保護平民利益的護民官一樣,成為「KAIST護民官」,幫助KAIST的師生們能夠擁有多一點的幸福。

自我省思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接納並放下原有的自己,感受一點一點改變是無法比擬的喜悅。越是回顧過去陌生的自己,就能越自由。幸福不是從外在求來的,而是源自於我們的內心。

最重要的是,靜下心來透過靜心冥想可以了解身為人的根本,自然能產生智慧過好的生活。不要感到意志消沉,人生只有一次,沒有誰生來是為了過不幸的生活,任何人都可以幸福。前方一定有路,但只對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有意義。希望靜心冥想可以幫助大家靜心轉念,成為自己的老師,戰勝自我。

 

試閱

◎「心」是過去人生的記憶寫真

我在練習靜心冥想時,第一次聽到「心就是人生寫真」這句話,回顧在我體內儲存的照片是靜心冥想的開始。想起來的並非要馬上丟棄,但是想不起來的,因為也不知道有什麼內容,所以也無法拋棄。一開始進行靜心冥想時,會突然想起一些東西,那些都是在我內心裡的東西。想著想著,過去的事就浮現眼前,像照片一樣。

回顧自我,就像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我的內在,別人看不到,但並非永遠不會知道,因為我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心用言語或行動表達出來,這無異於把自己介紹給別人。別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的內在,而我卻不自知,這或許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裡的主角一樣,在眾目睽睽下生活,自己卻未察覺。因此若能透過靜心冥想回顧自己,不覺得是很幸運的一件事嗎?

我們腦中浮現的並不只是單純的照片,還會加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想到美麗的照片心情會很好,想到不好看的照片就會覺得不開心。浮現憂鬱的照片時,心情就會低落;負面的照片越多,不管看什麼都覺得礙眼。每一張照片都是心中的想法和感受,那是在不知不覺中,將當下自己的心所到之處看到的事物,原原本本地捕捉起來,儲存在心裡。

生活中,人會照著自己心裡的想法說話、行動。具體形容的話,可說人是照著過去人生中所拍攝照片而生活的奴隸,所以不管有多麼想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也無法如願。

我內在的這些照片都是假的,雖然把真實情況複製拍下,看起來栩栩如生,但那只是照片,不是真實的。我說昨天吃了一顆熟成紅透的蘋果很香甜,過了一天後的今日,再回想那顆蘋果,可以想像圓潤飽滿的外形、甜美的味道、清脆的口感,口水忍不住要流下來了。但我腦海浮現的蘋果是真的嗎?是實體的嗎?腦海中浮現的蘋果是存在記憶中的照片,是假的、虛幻的。

 

◎內在照片壓力

我出了個作業給學生,要他們用一句話形容我。那堂課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以不同觀點為起點所拍攝出的「我的樣貌」。這是一門透過不同角度和觀點,傳達我們生活在不同心靈世界的課程。透過這堂課,學生們應該要意識到,不管如何描述我的樣子,重點是學生們所想起「記憶中的我」只是照片,而非真實。這段期間所看到、經歷過的一切都成為我內在的照片,而且並非只是靜靜地貼在相簿裡的照片,這照片裡包含了喜悅、悲傷、憤怒、擔心、壓力等各種情緒,以及觀念、是非、分辨和判斷。「照片」又叫作「寫真」,意思是「複寫了真實」。但為什麼我們要因為自己內在的照片又哭又笑,在壓力下生活呢?

我的心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人生是虛無,所以人生被稱作是一場夢,是泡沫、浮雲。無論怎麼填補仍感到不足,是因為我的內心充滿了假照片的飢餓感。虛妄的想法,也就是欲望,是永無止境的。輸入到我的大腦的一切都是過去人生的照片,而這些形成了我的思考方式、固有觀念、偏見和心靈世界。真實的世界是另一回事,我拍下世界的照片,然後生活在照片中的世界、心靈的世界裡,並相信這個假想的世界是真的。這是人類問題的根本。

因為內在的照片,我們沒有一天舒心自在。如果討厭的人的照片在心裡,那麼一看到那個人就會產生討厭的心情。這與意志無關,是身體會先反應。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自然現象—共鳴或是共振的原理。每個物體都具備固有的振動頻率,當受到外部固有頻率相同的事物刺激時,物體就會動得很激烈,即共振;發出聲音,就是共鳴。共振現象在心靈和身體上也會發生,憤怒也一樣。我內在的照片因為外在條件的趨動而凸顯,照片越清晰,人就越會做出與意志無關的行動。

意志沒有形體,但是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那些影響意志的照片。我拍攝的人生照片不會消失,也不會腐爛。令人惋惜的是,越是小時候的記憶照片,保存得越清晰。因為孩童時期大腦很單純,沒有太多複雜的想法,所以看到、聽到的內容會原封不動地刻印在腦海裡。小時候聽到的故事和所見所聞、經歷過的事都會根深蒂固地儲存起來,左右長大後的人生。那麼這些心中的照片,讓我無法隨心所欲照自我意志生活的照片,該怎麼辦才好呢?

 

◎抛棄儲存在大腦的照片

浮現在腦海裡的只會妨礙我們真實地看待現實,不僅如此,內在照片本身就是雜念和壓力。壓力日積月累,生活就會變成一片苦海。

儲存照片的大腦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血管裡的紅血球負責很重要的工作,會在血管中流動,透過微細血管過濾細胞的代謝物,並提供氧氣。基本上紅血球比微血管大,當紅血球要通過微血管時,會因為通道狹窄的緣故而變形,而且必須一個一個通過。如果紅血球凝結,就無法通過微血管,也不能搬運廢物,更不能提供氧氣。這麼一來,細胞功能必然下降。如果細胞內堆積過多應該代謝卻無法代謝的廢物,身體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引發疾病。

如果大腦裡的想法太多會怎麼樣呢?雖然無法從物理上判斷想法的大小,但很明顯必然會妨礙大腦的功能。打個比方,想法就像大腦裡的殘渣,如果能夠好好清理,沒有廢物的大腦就能做出合理的推論和判斷。也就是說,想法的垃圾消失了,精神的免疫力也會提高。如果有太多雜亂的想法,心靈就沒有空間和餘裕,執行力也會下降。

當我們回顧自己時,會有欣慰的時候,也有高興、後悔、憤怒的時刻。這時我的心是大是小?我的心有多少空間和能量可以運用?《小氣財神》裡的吝嗇鬼史顧己在看到自己赤裸裸的樣子後,一夜之間完全改變;但我們並不會因為看自己一眼就改變。不過透過回顧和拋棄自我,我們可以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問題的線索,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拓寬想法的範圍,可以從只有自己的狹獈心態變成關照他人的寬容的心。刪除內在照片就是擦亮心靈,隨著照片的消失,會逐漸找到內心原本最真實的面貌。

 

◎靜心冥想的原理

為了清空心靈、找回平靜,首先需要回顧自我。從小時候的記憶開始,按照時間順序回顧。像是這一路以來遇到的人,看到、聽到、經歷、留下印象的事。時間太久一時想不起來沒關係,模糊不清也無所謂,就這樣一一從過去回顧至今。

人從出生以後,就開始把自己所見所聞、經歷體驗過的事裝進心裡,像照片一樣儲存在大腦中。因為已經過去了,所以只放在心底,而刪除這些假照片,就是清空心靈的靜心冥想。

一、人心形成的原理就和照相機原理一樣。

二、用照相機拍攝事物,可以留下照片。人類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全身感官體驗到的,像鏡頭一樣捕捉起來,儲存在心裡。

三、現在閉上眼睛想著「花」,應該很簡單吧?那就是儲存在心裡的照片,只要把照片刪除就消失了,就像把花(照片)丟進垃圾桶一樣。

四、消除的方法主要有清空心靈的階段、拋棄根深蒂固習慣的階段、消除心靈世界的階段。

五、從小到大一起生活的家人、和朋友吵架、對初戀的回憶,生活中的壓力、擔憂和辛苦的所有瞬間都儲存在我心裡。這些照片讓我感到難受,如果不不消除,會一輩子都被束縛。

靜心冥想可以清除囤積在內心深處的東西,讓心變空。如果淤泥都沉在池底,或許從表面來看池水很清澈,但只要一攪動就會變渾濁,心也一樣。要把水和淤泥都清空,才能再注入乾淨的新水。拋棄心裡原有的一切,就能找回我真正的模樣。如果連「我」也消除,就只會留下本性。

回顧人生就像看一部電影,可能是短篇,也可能是長篇。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自己,製作人和觀眾也是自己,因此沒什麼需要多加修飾,也不需要假裝,別人絕對看不到,因為這是我創造的,只屬於我的心靈世界。只要大略地看過這部電影,就能知道我過去的人生像化石一樣,按照年代保存得很好。人生在世,走過的痕跡都刻印得很深。

但就算知道我的內在儲存著一部電影,也無法知道我全部的樣子。就像閱讀文章和理解內容是有差異的。或許一開始想不起那些儲存很久的照片,有些生活的瞬間想忘記,有些根本就不想成為記憶。但那些照片都是假象,按照靜心冥想的方法浮現再拋棄就會消失。只有拋棄過的人才知道,那些照片一一被清除後的舒適和幸福。

 

◎拋棄了心之後產生的效果

第一、人際關係會變好

沉重的心會讓我們在傾聽、接受和理解別人的話時感到很辛苦,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如此一來就容易產生衝突、覺得被孤立而感到孤獨。如果拋棄自己的心,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更能敞開心胸傾聽對方說話。能夠接受和理解他人的心,必然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第二、懂得如何和人一起生活

各自堅持自己的想法,聚在一起時就容易吵架。表面上雖然都帶著笑容,但彼此心裡互相猜忌、排擠、不夠坦率。只有懷著感激和寬容的心,才能順利做好該做的事,過幸福的生活。拋棄過往的心,就能了解人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是珍貴的存在,在一起可以互相合作,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更能分享生活的樂趣。

第三、加強能力、邁向成功

想法複雜、煩惱多的人通常執行力不足,因為會一直想著做不到、做不好、做不完該怎麼辦,這些負面想法就是阻止我們發展的障礙。如果拋棄消極的心態,就可以一步步實行完成目標。

另外,人總是希望擁有自己原本沒有的東西,如果可以拋棄這種欲望,就能心無旁騖盡全力做好現在的工作。成功是真誠努力的結果,這就是能力。

第四、越來越健康

人的病痛大多是來自於心,心裡有壓力、鬱悶,就會影響身體,如果能消除壓力,身體自然會健康。身體和心靈是一體的,若能將被堵塞的心打通,氣血就會順暢,也能提高免疫力。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擾,失眠的主要原因是想太多,會想太多通常是因為無法消化想法和情緒。想法再多,只要好好解決就不會成為問題。然而不知道解決方法,就會感到苦惱,煩惱和妄想一再出現,就會造成失眠。如果白天過得充實,再透過靜心冥想把這一天清空,晚上就可以睡個好覺。

有一種說法,時常靜心冥想的人看不出年齡,而且看周圍的人也覺得年輕了十歲,這是因為清空了心的緣故。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從事合適的運動,吃適當的飲食,就能過穩妥而健康的生活。

 

◎冥想的前提

靜心冥想是要面對自己,開始並不難,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回顧自我是需要時間的事,也需要耐力。

所以在靜心冥想之前,必須先整理心態,或許有人覺得理所當然,但希望第一步就能穩穩地踏出去。

第一、要親自嘗試

靜心冥想不是知識。假設聽到有人說蘋果好吃,若以為看書就能知道蘋果多好吃,那是一種錯覺。想知道蘋果的滋味,最好還是實際去買來吃,自己親自試過,就不需要多餘的解釋了。

第二、務必尋求專家的協助

靜心冥想的方法其實不難,但是人心卻很複雜,因為每個人的生活不一樣,情緒也不同,有人可以瀟灑地放手,而有人卻可能難以割捨。因為各自的心裡的想法不同,在清空內心的過程也不同。我在練習靜心冥想的過程中也有過疲憊的時候,這時有專家在旁會很有幫助。

另外就是需要專家指引。想想我們在登山時如果不熟悉,會覺得山路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只要轉錯一個彎,就可能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因此想在靜心冥想過程中不迷路,就必須有專家的指引。

第三、不要過度相信自己

覺得靜心冥想很簡單,自己摸索,而不接受專家幫助,可能會像明明吃了橘子,卻以為自己吃的是蘋果;就像哥倫布直到去世前,仍相信自己發現的新大陸是印度。別以為別人才會那樣,事情也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第四、心態要坦誠

我相信,如果你深入回顧自己,就會發現過去被自己的言語和想法蒙蔽了多少。

第五、呼吸也是心靈的一部分

在靜心冥想中,身、心都屬心靈。或許是這個原因,只說明心靈的意義,但未提及姿勢和呼吸。不過神奇的是,隨著心被清空,不知不覺呼吸也會變得沉穩安定,因此不會感覺要刻意呼吸。呼吸是由大腦調節,跑步時呼吸會變快,如果停下腳步,不用特別調整也會慢慢自動恢復原來的呼吸頻率。呼吸很重要,所以更應該順其自然。不管是什麼,若用無理的欲望強制進行,就會產生不合理的反效果。

第六、維持舒服自在的姿勢

姿勢也一樣,心浮動,身體也會跟著動,這也是由大腦調節的。害怕就退縮,心若堅定就會抬頭挺胸。心情沉重時,身體也會變得沉重;開心時會笑,興奮時會忍不住拍手。因此雖然沒有特別提到靜心冥想的姿勢,但一切都是隨心的結果。

沒有媽媽的陪伴,自己來上課的孩子們靜心冥想的姿勢最特別,看起來非常自在舒適。不刻意思考,也不求好心切。若內在沒有什麼要丟棄的人,甚至會舒服得入睡,那模樣既可愛又讓人羨慕。年輕的學生們則看起來都沒有框架,毫不矯揉造作,只是順其自然一般地回顧、清除。但若一旦進入深層的回顧,不管是誰都會坐得挺直,紋風不動。

 

【靜心冥想 自我理解練習】自畫像——你有多了解自己

如能一邊照鏡子一邊描述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麼你就應該已經做好回顧自我的準備了。《我眼中的我》和《別人眼中的我》之間存在差異。回顧自我的內在就是反省。

對著鏡子客觀地描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我心目中的我是什麼樣的人?

二、別人覺得我是什麼樣的人?

三、我真正想拋棄的是什麼?理由是什麼?

 

【靜心冥想 自我理解練習】認識我的人格面具

近來除了「分身」,還流行「人格面具」這個詞。人格面具是指自己本性以外的人格,並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想保護自己時就戴上不同的面具。以孩子來說,在被拒絕的瞬間就會開始製作「逃避」的面具,這是為了擺脫被拒絕的痛苦而創造的新「人格」,成為所謂不會惹麻煩、聽話的「好孩子」。

年輕一代對人格面具的關注說明了想要尋找內心真正自我的渴望。想一想,我的人格面具是什麼樣,家人、朋友看到的我,和我想呈現的人格面具又是什麼樣的呢?

 

【靜心冥想 自我理解練習】我內心的地圖

簡單寫下為什麼無法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回顧自我。現在過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因為有妨礙的心。用內心的地圖來幫助回顧自我,方法:

.寫下我現在的狀態。

.寫下我期望的狀態。

.回顧是什麼妨礙讓我無法達成期望的狀態。

.寫下造成妨礙的想法。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7579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