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松本大洋最新單行本作品!台灣首度出版!
․2022「THE BEST MANGA 這本漫畫必須讀!」 第1名
․2022年日本寶島社「這本漫畫真了不起!」男子漫畫第5名
․向漫畫致敬,松本大洋生涯30年真誠剖白之作。
․完整收錄日文原版彩頁8P。
做漫畫的人,把人生也活成了漫畫。
松本大洋最新作!!
那一天,漫畫編輯鹽澤桑,決定離開工作了三十年的出版社。通鳥語,獨自和文鳥住在東京都的他,真的能夠下定決心和愛了一輩子的漫畫分手嗎⋯⋯?
★「只有在畫漫畫的瞬間,我才算真正的活著。」
《東京日日》是松本大洋繼2017年《羅浮宮的貓》之後,潛心醞釀兩年的全新連載作品。與以往的作品不同,《東京日日》以五十歲、理平頭、做事井井有條的離職漫畫編輯之視角出發,並以看似平淡無奇的東京生活作為背景,藉由「漫畫」本身作為軸心,勾勒出圍繞在漫畫現場人們的故事與心境,進而切入他們「日常」中情感的絲絲幽微。
故事從年過半百,已在漫畫界默默耕耘了三十年的資深編輯鹽澤突然離職開始。離職後,讀者將跟隨鹽澤步步走訪故人——向名噪一時卻步步下滑的資深漫畫家長作進諫、被個性認真且觀點獨到的後輩編輯林委託,解決她和難搞漫畫家青木之間的問題、還有參加初入行時負責的漫畫家立花的葬禮,並最後一次拜訪她的工作室,竟看到立花的靈魂現身對他說話⋯⋯
透過一步一步的旅程,讀者慢慢了解鹽澤決心離職以及無法放下漫畫的理由,並跟隨他的腳步,漸漸正視那終究是不可動搖的,對於漫畫的熱愛與初心。同時也能感受到因為漫畫而串連起來的人們之間的糾結,以及那珍貴的情感連結。
★「髮若秋葉散/文藝之道數十載/似欺似虛幻」
本作的一大特色在於,松本大洋在描繪「漫畫」與「人」的主題下,精準地維持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關係,這一點極大的體現在他那平淡的「日常式」敘事當中。就正如書名《東京日日》般,書中充斥著對於JR車廂、珈琲店、柏青哥店、居酒屋,以至超市、社區、街道這些生活場景的細緻描寫,甚至連每一絲場所應有的聲響都以極具松本大洋特色的手寫字所撰下。而編輯與漫畫家,就被恰如其分的安放在這些「日日」場景中,並在這些生活的場景中,適切地安插漫畫的主題。透過這些生活的片段,我們也能更加地感受到漫畫對於作為「人」的他們,有著怎麼樣的意義。
松本大洋在畫完《羅浮宮的貓》之連載後後曾明言,「《羅浮宮的貓》是《Sunny》之後踏出的第一步,在這部作品中,貓取代了童年這個主題,而我的下一部作品會脫離得更遠」。
《東京日日》誠如所言,比起對於遙遠的青春時代之挖崛,更貼近此時此刻,筆耕三十餘年、年過五十的松本大洋之心境寫照。松本大洋藉由描寫漫畫現場第一線的角度,「以漫畫談漫畫」,深入探究「漫畫」的本質性意義,以及其對於努力耕耘的創作者們自身而言的意義。在引人入勝的筆觸下,漫畫家的各種掙扎與困境、漫畫界的種種起起落落,都被一一的細膩描繪出來。
★「畫了那麼多的漫畫,在無數個世界中活過。」
2014年,松本大洋在小學館知名編輯——江上英樹擔任總編,恰逢十週年的《月刊IKKI》上連載《SUNNY》時,兩人就曾經有過一番精彩的對談。當時江上就曾表明——「《IKKI》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為松本大洋這樣的漫畫家做一本雜誌」、「《IKKI》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平台,一個能讓漫畫家盡情畫出「賭上整個人生」的作品的平台」,而我們也能從兩人的對話與互動間,感到到那份惺惺相識、合作無間的情份。
當我們翻開《東京日日》的書頁,或多或少都能將其與現實疊影。那本來在畫框外,屬於漫畫編輯與漫畫家的真實故事,就透過松本大洋至誠的每一筆每一劃,忠實地映照到讀者眼前。一方面,這是對於漫畫產業極其貼近的最佳寫照,喜歡漫畫的讀者定必能從中讀出一番趣味。另一方面,本書也可以視作松本大洋三十餘年的創作旅程走到現在,對自身經驗的寶貴剖白,同時也是對於漫畫產業未來的寄望,甚至可以說,是給予漫畫本身的一封最深刻的情書。
得獎紀錄:
2022年日本寶島社「這本漫畫真了不起!」男子漫畫第5名
「THE BEST MANGA 2022 このマンガを読め!」 第1名,2023年第5名
2023年手塚治虫文化賞提名
島田一志選2021年十大最佳漫畫之一
․2022「THE BEST MANGA 這本漫畫必須讀!」 第1名
․2022年日本寶島社「這本漫畫真了不起!」男子漫畫第5名
․向漫畫致敬,松本大洋生涯30年真誠剖白之作。
․完整收錄日文原版彩頁8P。
做漫畫的人,把人生也活成了漫畫。
松本大洋最新作!!
那一天,漫畫編輯鹽澤桑,決定離開工作了三十年的出版社。通鳥語,獨自和文鳥住在東京都的他,真的能夠下定決心和愛了一輩子的漫畫分手嗎⋯⋯?
★「只有在畫漫畫的瞬間,我才算真正的活著。」
《東京日日》是松本大洋繼2017年《羅浮宮的貓》之後,潛心醞釀兩年的全新連載作品。與以往的作品不同,《東京日日》以五十歲、理平頭、做事井井有條的離職漫畫編輯之視角出發,並以看似平淡無奇的東京生活作為背景,藉由「漫畫」本身作為軸心,勾勒出圍繞在漫畫現場人們的故事與心境,進而切入他們「日常」中情感的絲絲幽微。
故事從年過半百,已在漫畫界默默耕耘了三十年的資深編輯鹽澤突然離職開始。離職後,讀者將跟隨鹽澤步步走訪故人——向名噪一時卻步步下滑的資深漫畫家長作進諫、被個性認真且觀點獨到的後輩編輯林委託,解決她和難搞漫畫家青木之間的問題、還有參加初入行時負責的漫畫家立花的葬禮,並最後一次拜訪她的工作室,竟看到立花的靈魂現身對他說話⋯⋯
透過一步一步的旅程,讀者慢慢了解鹽澤決心離職以及無法放下漫畫的理由,並跟隨他的腳步,漸漸正視那終究是不可動搖的,對於漫畫的熱愛與初心。同時也能感受到因為漫畫而串連起來的人們之間的糾結,以及那珍貴的情感連結。
★「髮若秋葉散/文藝之道數十載/似欺似虛幻」
本作的一大特色在於,松本大洋在描繪「漫畫」與「人」的主題下,精準地維持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關係,這一點極大的體現在他那平淡的「日常式」敘事當中。就正如書名《東京日日》般,書中充斥著對於JR車廂、珈琲店、柏青哥店、居酒屋,以至超市、社區、街道這些生活場景的細緻描寫,甚至連每一絲場所應有的聲響都以極具松本大洋特色的手寫字所撰下。而編輯與漫畫家,就被恰如其分的安放在這些「日日」場景中,並在這些生活的場景中,適切地安插漫畫的主題。透過這些生活的片段,我們也能更加地感受到漫畫對於作為「人」的他們,有著怎麼樣的意義。
松本大洋在畫完《羅浮宮的貓》之連載後後曾明言,「《羅浮宮的貓》是《Sunny》之後踏出的第一步,在這部作品中,貓取代了童年這個主題,而我的下一部作品會脫離得更遠」。
《東京日日》誠如所言,比起對於遙遠的青春時代之挖崛,更貼近此時此刻,筆耕三十餘年、年過五十的松本大洋之心境寫照。松本大洋藉由描寫漫畫現場第一線的角度,「以漫畫談漫畫」,深入探究「漫畫」的本質性意義,以及其對於努力耕耘的創作者們自身而言的意義。在引人入勝的筆觸下,漫畫家的各種掙扎與困境、漫畫界的種種起起落落,都被一一的細膩描繪出來。
★「畫了那麼多的漫畫,在無數個世界中活過。」
2014年,松本大洋在小學館知名編輯——江上英樹擔任總編,恰逢十週年的《月刊IKKI》上連載《SUNNY》時,兩人就曾經有過一番精彩的對談。當時江上就曾表明——「《IKKI》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為松本大洋這樣的漫畫家做一本雜誌」、「《IKKI》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平台,一個能讓漫畫家盡情畫出「賭上整個人生」的作品的平台」,而我們也能從兩人的對話與互動間,感到到那份惺惺相識、合作無間的情份。
當我們翻開《東京日日》的書頁,或多或少都能將其與現實疊影。那本來在畫框外,屬於漫畫編輯與漫畫家的真實故事,就透過松本大洋至誠的每一筆每一劃,忠實地映照到讀者眼前。一方面,這是對於漫畫產業極其貼近的最佳寫照,喜歡漫畫的讀者定必能從中讀出一番趣味。另一方面,本書也可以視作松本大洋三十餘年的創作旅程走到現在,對自身經驗的寶貴剖白,同時也是對於漫畫產業未來的寄望,甚至可以說,是給予漫畫本身的一封最深刻的情書。
得獎紀錄:
2022年日本寶島社「這本漫畫真了不起!」男子漫畫第5名
「THE BEST MANGA 2022 このマンガを読め!」 第1名,2023年第5名
2023年手塚治虫文化賞提名
島田一志選2021年十大最佳漫畫之一
目錄
第1回 本人因私人因素,自本日起離職。
第2回 下午四點,於神保町,山田書店前。
第3回 今日,清晨有訪客。
第4回 今日,聯絡舊書店,與漫畫訣別。
第5回 上午十一點,於大船,立花禮子老師的葬禮。
第6回 造訪嵐山森老師。
第7回 青木的貓失蹤了。
第8回 向曾木薰子老師邀稿。
第2回 下午四點,於神保町,山田書店前。
第3回 今日,清晨有訪客。
第4回 今日,聯絡舊書店,與漫畫訣別。
第5回 上午十一點,於大船,立花禮子老師的葬禮。
第6回 造訪嵐山森老師。
第7回 青木的貓失蹤了。
第8回 向曾木薰子老師邀稿。
序/導讀
【推薦序】
★61Chi(漫畫家) ★
這是一本所有把熱忱興趣作為工作,而後被自己、環境榨乾的人,不論你正在考慮繼續或放棄,都能讀的一本書。編輯鹽澤在離職後被問到未來打算,他表示首先想拉開與漫畫的距離,甚至想賣掉整屋子陪伴他三十年的漫畫;書中有的漫畫家即便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經失去靈魂,仍堅持創作;也有掏空自己畫出佳作,因為跟不上業界變動跟潮流而淡出圈子,就此逃避漫畫的。
這本書彷彿描述了我人生的好幾段切片,但幸運的是我有關心我的編輯;和主角鹽澤一樣,不論工作或朋友關係的界線,給犀利意見或鼓勵的尺度拿捏都得恰到好處。面臨繼續或放棄的關卡,我自己也還沒通過,但我知道就像漫畫中的所有人,給自己一段時間,就能把遺失的那個什麼給找回來。
★Comic名作復活 ★
溫柔的筆觸,在平淡的日常裡細膩地描繪了每一個角色的情感,讓我的內心深深地感動。
每一篇故事都非輕薄的泛泛而談,而是細膩的刻畫,這讓人感受到松本太洋老師對生命、情感與時間的探索。對於漫畫創作充滿興趣的我,東京日日用著另一種方式描述著責編與漫畫家創作的故事,除了每個角色所面臨的心境以及困境,同時也充滿著突破與希望,讓人期待後續的發展。
★店員B(梓書房)★
三十年的漫畫界職涯,編輯決定告別漫畫。一位大師在繳出生涯代表作後,失去了往日的力量。另一位創造巔峰之作的漫畫家,因為憎惡漫畫產業而放逐了自己。他們並非未曾經歷過夢想與現實的矛盾,然而,成熟的人仍然會迷惘。在這部作品中,你將發現他們試圖忘記漫畫也無法忘記的東西,與自己的某部份重疊。 故事就像一面鏡子,凝視著事物的真相。而這部告別漫畫的漫畫,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漫畫本身的存在。
★紙本分格★
「松本大洋又再一次蛻變了!」
這是我在讀第一卷時腦中不斷浮現的想法。要是失去了投放半生的東西,人會變成怎樣?對於那曾經熱愛的東西、令自己稱得上「專業」的東西、曾因它而失去其他的東西,現在是時候要放手了。在人生的下半場,失去了這樣重要的東西,前方的路會是怎樣?
常年描繪兒童的松本大洋,這次把主角換成一位五十歲的前漫畫編輯 鹽澤。筆下孤身一人的日常,看似無風無浪,卻被偶爾刮起的鋒利暗流,割得片體鱗傷⋯⋯為了負上雜誌停刊的「責任」,鹽澤離開了從事三十年的行業。雖說辭職,但藕斷仍絲連,以往在忙碌日子中積下的結,是時候慢慢解開。
而正在描繪這故事的松本大洋,也正處於相約的年紀。如果《SUNNY》是把他的過去——孩童時期曾留宿兒童之家的經歷,剪碎、混入、攪拌、調味、端上的話,那《東京日日》,很可能是松本大洋以作為漫畫家的掙扎、編輯的兩難、對漫畫的熱情和未來的想像,經年月焠煉過的一道作品。
以往描繪兒童角色的視角時,松本大洋總會稍微把事情稍微磨滑,貼近他們仍然清澄的世界;但到了描繪在人生下半場中央迷路的男人,他丟掉了孩子們的濾鏡,直接把終點線逼近的人生和現實殘酷的商業社會中,各種尖銳的稜角直接端上。
當然,調味是大人才能細味的層次。
甜酸苦辣,不嚐盡又怎能完滿呢。
★解永華(師大白鹿洞店長)★
松本大洋的新作,主角是位年約五十決定要跟漫畫分手的編輯,他把所有的書都包給二手書商,但還是發現自己割捨不下,反而又要跳下海辦一本符合自己理想的漫畫雜誌。雖然故事主線看起來挺熱血的,但其實內核既現實又殘酷,會讓人感到心碎,登場的漫畫家、編輯、甚至是家人都個性鮮明極有魅力。
我喜歡每一話的最後一頁,靜靜的沉甸甸充滿詩意的場景,看著這個產業的人在數字會說話的社會裡掙扎,還是努力做出嚮往中的作品,有些人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有些人將心中的熱情燒成灰燼。編輯像是在時代的逆流,身為賠錢中的租書店老闆我心有戚戚焉,看著看著就哭了,雖然漫畫讓我歡喜也讓我憂,但是我還是好愛漫畫啊。
★萬隆租書店★
松本大洋老師用他獨特銳利的筆觸、透視鳥瞰的廣度來描繪出一位離職的漫畫編輯如何在一般忙碌碌又瑣碎碎的東京日常中渡過機智的退休生活。他走在似是陌生又熟悉的東京街頭,蕭灑寂寞迤邐地踅來踅去,緬懷著漫畫界褪色的種種光譜,撿拾舊識漫畫家情誼的回憶,以及重新去追求探索漫畫新的領域。
透過閲讀這本松本大洋《東京日日》所走過的足跡和呈現的街景,必然會喚起讀者曾經遊歷東京的景象,或是勾引大家緬懷東京或日本各地人事物的種種懐幽之情。這也是松本大洋老師最溫暖的哲思:對漫畫的致敬。漫畫會帶給大眾歡樂;漫畫家們並不孤獨!
★陳怡靜(自由撰稿人、「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打開《東京日日》書稿的那天,是我離開漫畫編輯部的第三天。這裡說的離開,不是下班打卡的那種離開,是從兩年六個月的正職工作辭職了。漫畫第一回章名便是「本人因私人因素,自本日起離職。」我在心裡吶喊,接著整個被《東京日日》深深重擊,裡頭的台詞們根本就是靈魂拷問。
彷彿一個失敗者聯盟,工作三十年後辭職的漫畫編輯、作品失去生命力的漫畫家、哀哀抱怨世界的漫畫家、還有成為大樓管理員與超市收銀員的前漫畫家,他們說漫畫使其痛苦,他們想逃離工作桌,而那些跟不上時代的困惑,想和漫畫訣別卻又被糾纏不休的憂鬱,都指向同一個答案:「但我們不能沒有漫畫」。
《東京日日》太好看了,像一曲中年男子的憂鬱之歌,舉重若輕地撫慰了那些難以言說的時刻。畫面太美、分鏡太強就不說了,松本大洋冷靜自持地以鏡頭推近每個角色,漫畫編輯與漫畫作者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此刻又是什麼樣的心境?他們如何恨漫畫又愛著漫畫?
以漫畫建構出日復一日但又不是那麼尋常的東京日常,非常動人。
闔上書時忍不住嘆氣了,喜歡看漫畫真是太好了,能看到這樣人生肯定離不開漫畫的松本大洋,真的太好了。
★黃健和(大辣文化總編輯)★
一頁一頁的看著松本大洋的漫畫新作《東京日日》,那安靜的敍事節奏,讓人同時浮現山田洋次的電影《黃昏清兵衛》。電影說著即將消失的行業:武士及其時代。
松本大洋《東京日日》也藉一位資深漫畫編輯的離職,來述說他對紙本漫畫的傾心與迷戀。漫畫編輯是個台灣較少見的職業,這個工作通常與漫畫雜誌有密切關聯:可能是周刊、雙周刊或月刊。一篇連載漫畫的開始,通常會有一到兩年以上(這時間約莫是一到兩本單行本)。
漫畫與讀者的互動,漫畫作者與漫畫編輯的愛恨情仇。如果漫畫受歡迎,這段雙人舞可能會持續到五到十年,或更久。一位漫畫作者的告別職涯,常是沈迷愛戀到痛恨壓惡的轉換過程。一位漫畫編輯的離職,可能是一本雜誌的結束,或是一位漫畫作者的封筆。
松本大洋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入行,見證了日本漫畫的高峰與衰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努力嚐試著漫畫在敍事與風格上的可能性。《東京日日》這部作品裡,松本大洋不急不徐的說著漫畫編輯與漫畫的愛戀,及東京這城市裡的人情義理。24頁是這次松本大洋的敍事節奏,開場以人帶事,結尾以城巿空鏡做為定格。 這首海面平靜的慢歌,海面下是漫畫創作連載需以生死拼搏的重金屬搖滾。2024,期待第二卷。
★61Chi(漫畫家) ★
這是一本所有把熱忱興趣作為工作,而後被自己、環境榨乾的人,不論你正在考慮繼續或放棄,都能讀的一本書。編輯鹽澤在離職後被問到未來打算,他表示首先想拉開與漫畫的距離,甚至想賣掉整屋子陪伴他三十年的漫畫;書中有的漫畫家即便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經失去靈魂,仍堅持創作;也有掏空自己畫出佳作,因為跟不上業界變動跟潮流而淡出圈子,就此逃避漫畫的。
這本書彷彿描述了我人生的好幾段切片,但幸運的是我有關心我的編輯;和主角鹽澤一樣,不論工作或朋友關係的界線,給犀利意見或鼓勵的尺度拿捏都得恰到好處。面臨繼續或放棄的關卡,我自己也還沒通過,但我知道就像漫畫中的所有人,給自己一段時間,就能把遺失的那個什麼給找回來。
★Comic名作復活 ★
溫柔的筆觸,在平淡的日常裡細膩地描繪了每一個角色的情感,讓我的內心深深地感動。
每一篇故事都非輕薄的泛泛而談,而是細膩的刻畫,這讓人感受到松本太洋老師對生命、情感與時間的探索。對於漫畫創作充滿興趣的我,東京日日用著另一種方式描述著責編與漫畫家創作的故事,除了每個角色所面臨的心境以及困境,同時也充滿著突破與希望,讓人期待後續的發展。
★店員B(梓書房)★
三十年的漫畫界職涯,編輯決定告別漫畫。一位大師在繳出生涯代表作後,失去了往日的力量。另一位創造巔峰之作的漫畫家,因為憎惡漫畫產業而放逐了自己。他們並非未曾經歷過夢想與現實的矛盾,然而,成熟的人仍然會迷惘。在這部作品中,你將發現他們試圖忘記漫畫也無法忘記的東西,與自己的某部份重疊。 故事就像一面鏡子,凝視著事物的真相。而這部告別漫畫的漫畫,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漫畫本身的存在。
★紙本分格★
「松本大洋又再一次蛻變了!」
這是我在讀第一卷時腦中不斷浮現的想法。要是失去了投放半生的東西,人會變成怎樣?對於那曾經熱愛的東西、令自己稱得上「專業」的東西、曾因它而失去其他的東西,現在是時候要放手了。在人生的下半場,失去了這樣重要的東西,前方的路會是怎樣?
常年描繪兒童的松本大洋,這次把主角換成一位五十歲的前漫畫編輯 鹽澤。筆下孤身一人的日常,看似無風無浪,卻被偶爾刮起的鋒利暗流,割得片體鱗傷⋯⋯為了負上雜誌停刊的「責任」,鹽澤離開了從事三十年的行業。雖說辭職,但藕斷仍絲連,以往在忙碌日子中積下的結,是時候慢慢解開。
而正在描繪這故事的松本大洋,也正處於相約的年紀。如果《SUNNY》是把他的過去——孩童時期曾留宿兒童之家的經歷,剪碎、混入、攪拌、調味、端上的話,那《東京日日》,很可能是松本大洋以作為漫畫家的掙扎、編輯的兩難、對漫畫的熱情和未來的想像,經年月焠煉過的一道作品。
以往描繪兒童角色的視角時,松本大洋總會稍微把事情稍微磨滑,貼近他們仍然清澄的世界;但到了描繪在人生下半場中央迷路的男人,他丟掉了孩子們的濾鏡,直接把終點線逼近的人生和現實殘酷的商業社會中,各種尖銳的稜角直接端上。
當然,調味是大人才能細味的層次。
甜酸苦辣,不嚐盡又怎能完滿呢。
★解永華(師大白鹿洞店長)★
松本大洋的新作,主角是位年約五十決定要跟漫畫分手的編輯,他把所有的書都包給二手書商,但還是發現自己割捨不下,反而又要跳下海辦一本符合自己理想的漫畫雜誌。雖然故事主線看起來挺熱血的,但其實內核既現實又殘酷,會讓人感到心碎,登場的漫畫家、編輯、甚至是家人都個性鮮明極有魅力。
我喜歡每一話的最後一頁,靜靜的沉甸甸充滿詩意的場景,看著這個產業的人在數字會說話的社會裡掙扎,還是努力做出嚮往中的作品,有些人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有些人將心中的熱情燒成灰燼。編輯像是在時代的逆流,身為賠錢中的租書店老闆我心有戚戚焉,看著看著就哭了,雖然漫畫讓我歡喜也讓我憂,但是我還是好愛漫畫啊。
★萬隆租書店★
松本大洋老師用他獨特銳利的筆觸、透視鳥瞰的廣度來描繪出一位離職的漫畫編輯如何在一般忙碌碌又瑣碎碎的東京日常中渡過機智的退休生活。他走在似是陌生又熟悉的東京街頭,蕭灑寂寞迤邐地踅來踅去,緬懷著漫畫界褪色的種種光譜,撿拾舊識漫畫家情誼的回憶,以及重新去追求探索漫畫新的領域。
透過閲讀這本松本大洋《東京日日》所走過的足跡和呈現的街景,必然會喚起讀者曾經遊歷東京的景象,或是勾引大家緬懷東京或日本各地人事物的種種懐幽之情。這也是松本大洋老師最溫暖的哲思:對漫畫的致敬。漫畫會帶給大眾歡樂;漫畫家們並不孤獨!
★陳怡靜(自由撰稿人、「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打開《東京日日》書稿的那天,是我離開漫畫編輯部的第三天。這裡說的離開,不是下班打卡的那種離開,是從兩年六個月的正職工作辭職了。漫畫第一回章名便是「本人因私人因素,自本日起離職。」我在心裡吶喊,接著整個被《東京日日》深深重擊,裡頭的台詞們根本就是靈魂拷問。
彷彿一個失敗者聯盟,工作三十年後辭職的漫畫編輯、作品失去生命力的漫畫家、哀哀抱怨世界的漫畫家、還有成為大樓管理員與超市收銀員的前漫畫家,他們說漫畫使其痛苦,他們想逃離工作桌,而那些跟不上時代的困惑,想和漫畫訣別卻又被糾纏不休的憂鬱,都指向同一個答案:「但我們不能沒有漫畫」。
《東京日日》太好看了,像一曲中年男子的憂鬱之歌,舉重若輕地撫慰了那些難以言說的時刻。畫面太美、分鏡太強就不說了,松本大洋冷靜自持地以鏡頭推近每個角色,漫畫編輯與漫畫作者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此刻又是什麼樣的心境?他們如何恨漫畫又愛著漫畫?
以漫畫建構出日復一日但又不是那麼尋常的東京日常,非常動人。
闔上書時忍不住嘆氣了,喜歡看漫畫真是太好了,能看到這樣人生肯定離不開漫畫的松本大洋,真的太好了。
★黃健和(大辣文化總編輯)★
一頁一頁的看著松本大洋的漫畫新作《東京日日》,那安靜的敍事節奏,讓人同時浮現山田洋次的電影《黃昏清兵衛》。電影說著即將消失的行業:武士及其時代。
松本大洋《東京日日》也藉一位資深漫畫編輯的離職,來述說他對紙本漫畫的傾心與迷戀。漫畫編輯是個台灣較少見的職業,這個工作通常與漫畫雜誌有密切關聯:可能是周刊、雙周刊或月刊。一篇連載漫畫的開始,通常會有一到兩年以上(這時間約莫是一到兩本單行本)。
漫畫與讀者的互動,漫畫作者與漫畫編輯的愛恨情仇。如果漫畫受歡迎,這段雙人舞可能會持續到五到十年,或更久。一位漫畫作者的告別職涯,常是沈迷愛戀到痛恨壓惡的轉換過程。一位漫畫編輯的離職,可能是一本雜誌的結束,或是一位漫畫作者的封筆。
松本大洋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入行,見證了日本漫畫的高峰與衰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努力嚐試著漫畫在敍事與風格上的可能性。《東京日日》這部作品裡,松本大洋不急不徐的說著漫畫編輯與漫畫的愛戀,及東京這城市裡的人情義理。24頁是這次松本大洋的敍事節奏,開場以人帶事,結尾以城巿空鏡做為定格。 這首海面平靜的慢歌,海面下是漫畫創作連載需以生死拼搏的重金屬搖滾。2024,期待第二卷。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