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三對外科醫師的手

  • 31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手執筆,是詩人,是畫家,也是哲學家;一手執手術刀,是胸腔外科醫師,也是critical care專家。

 

◎描述親情友情,真情流露,出自肺腑,感人至深,令人動容。

◎南鄉泰文筆鋒利卻感情豐沛,以行雲流水的手法,抒發對人生、政治、生死的見解與情懷。

◎博覽群書,援引中外各種文獻典故,鏗鏘有力,同時,他說故事的能力,更讓人欲罷不能!

 

「曉夢初醒,一燈螢然,群動未起,萬籟無聲」,

回顧一生志於醫道,習醫行醫,既見生死,也悟了然。

時光飛逝,轉眼已入暮年,仍然憧憬「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之禪境。

風跡月影,船過水無痕,實相非相,全在一念之間,看來只能放空一切,來了也是沒來,何必執著? 

 

全書共分五篇:

海月散記:劍蘭寶刀自畫像,浮雲怒漢異鄉人

海月抒懷:先父先母音容在,親情永浴問蒼天

海月憶往:恩師良友難忘懷,絕無僅有佛心在

海月論述:浮生若夢實非夢,醫道政道皆是道

海月詩選:末日獨白輪迥處,詩旅楓橋夜泊時

 

其中又以〈三對外科醫師的手〉為代表作,

描述父親的老師名古屋大學醫院的今永教授、

父親臺中名醫李祐吉醫師,以及他自己,

三人之間代代相傳的外科醫師情懷,令人動容。

 

作者

南鄉泰

 

本名李泰雄, 台灣台中市人。

 

1940年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畢業於台中師範附小,省立台中一中,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1965)。曾任台大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胸腔外科總住院醫師,講師,胸腔外科主治醫師,1977年赴美進修,美國肯塔基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加州洛杉磯大學醫學院教授。2007年退休。其他著作:李登輝,我受不了(海月樓記之一),非異鄉人(海月樓記之二),實相空相畫冊。

 

目錄

李序
賴序
莊序
自序

CHAPTER 1 海月散記
一束劍蘭──「驚喜」
自畫像──實相無相?
寶刀未老記
非異鄉人
三對外科醫師的手
西西法斯的迷思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十三怒漢

CHAPTER 2海月抒懷
憶先父
懷念
父親的信
日記二則──之一
日記二則──之二
來世再見了,父親
墓誌銘
有空回家……親情永念
無語問蒼天──終生之憾
慈母手中線
鐘聲無語為誰鳴
花落知多少?!
飛鴻踏雪泥──聖誕憶往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CHAPTER 3 海月憶往
最後一面──紀念同窗知友李汝晉醫師逝世一年
不想說話──悼念老友馮光憲醫師
典型在夙昔──悼念李鎮源教授
醫者佛心
是誰放的?
絕無僅有

CHAPTER 4 海月論述
浮生非夢
一幅畫像論醫道
深度智慧,正人君子
一張照片
認識李登輝
哀哉臺灣公投!
反駁紀剛的「弔詭思維」
誰是作家?
膚淺的邪惡──再論「深度」

CHAPTER 5 海月詩選
末日的獨白
歐滋海默的遐思
《楓橋夜泊》有感
絲路詩旅
輪迴
憶慈母

序/導讀

推薦序

 

李序

 

本文原係李院長生前為作者海月樓記之一、二所作之序,因感念院長道出作者寫作之心聲,特意保留為本書用。

南鄉泰本名李泰雄,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醫學院(UCLA)教授。

 

他是位臺大醫學院的傑出校友,文才並茂。這次為紀念他的父親李祐告博士,將最近幾年來寫的幾篇文章,有些是曾登載於《景福醫訊》、《太平洋時報》、《國際日報》等以及一些尚未發表的作品,集成《海月樓記》。

 

李祐告博士是位曾在臺中開業的外科名醫,以「醫者佛心」的心腸,拯救無數病人,並對臺灣社會的關懷,出錢出力,受大家懷念的醫界前輩。

 

李泰雄醫師雖然出國多年,人在美國卻很痛惜臺灣,對臺灣有特厚的深情,關懷臺灣的現況及將來,我們研讀他的文品,由「兩岸問題」、「李登輝情結」到「選民萬歲」……等,不但幽默風趣、深知大義,感受動人,他主張一中一臺,臺灣申請加入聯合國,臺灣要建立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由他的神筆,借引用「摩西」與達賴喇嘛的對話,使臺灣政治形態靈活跳躍在讀者眼前,讓我們不能不為臺灣的未來擔心,同時也佩服他的至高見解。他俱言相勸李登輝,只要阿輝能夠接受他的觀點,我們的將來就有希望。

 

李醫師的文筆鋒利,會寫詩又會作詞,在最後幾篇「海月散記」、「海月抒懷」、「海月詩選」的文章及日記,他的文筆表現更上一層。

 

記述與他父親、妻子、兒女的對白思念,讓我們讀者身受其境,內心感觸極深,更了解他的禪與宇宙共存的思想。

 

中央研究院院士

前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李鎮源

 

賴序

 

一位讓我引以為榮的校友與學長

 

李泰雄教授是臺大醫學院醫科1965年畢業生,是高我四屆的學長。他在學生時代就是一位傳奇人物,風度翩翩的文藝青年,在學校的刊物《青杏雜誌》常常看到他的大作,也聽過許多有關他的多采多姿的故事。記得這幾屆的學長畢業後服役期滿就出國的相當多,但他是少數留在臺大醫院完成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升任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多年之後才去美國深造。而後聽說他在美國轉攻「重症醫學」,學有所成,在美國名醫學院當教授,在醫療專業上做得非常成功。在醫學上他橫跨內、外科,所從事的又都是具有高難度、充滿挑戰的醫療專業,更難得的是他還能繼續不斷發表文學藝術方面的創作,在散文、詩詞、繪畫方面大放異彩。我的多年好友紐約大學神經內科符傳孝教授,經常與我分享李教授的文藝作品,而我們都對他有說不出的敬佩。去年我在和信醫院的同事,也是他的同班同學莊伯祥教授與我分享李教授精心繪製的彭明敏教授畫像,當時彭教授正在我們醫院住院,我還記得彭教授看到這張畫得栩栩如生的肖像時,凝視良久,仿佛陷入沈思,他對李教授非常感激。

 

李教授最近返臺省親時,約莊伯祥教授與我一起在淡水一間小餐館有非常愉快的餐敘,想不到他居然出口邀我為他這本「創作集」作序,使我受寵若驚。我一方面感到非常榮幸,但另一方面也感到惶恐,不知自己是否有能力為這位多年來非常崇拜的學長寫序推薦。我一向秉持的原則是我一定要能從頭到尾把書看完而且看得懂,我才敢執筆,但我非常驚奇地發現自己在看完文稿以後,發覺自己才疏學淺,有不少地方我並未完全了解,然而我非但沒有因此而打退堂鼓,反而希望早日看到這本書的出版,我才有機會「複習」某些章節,彌補自己的不足。

 

這本書共分為「海月散記」、「海月抒懷」、「海月憶往」、「海月論述」、「海月詩選」五大部分,而李教授對父親的孺慕之思貫穿全書尤其令人感動,尤其是「海月散記」裡的〈三對外科醫師的手〉描述他父親的老師名古屋大學醫院的今永教授、他父親臺中名醫李祐吉醫師以及他自己之間非常感人的外科醫師代代相傳的情懷,令人十分感動。他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他與家人之間的愛,遠離家園的海外遊子對父母的懷念、與夫人又是夫妻愛、又是文學藝術的同好、與兒女之間的互相關愛都非常令人感動。

 

在「海月論述」這一部分,我看到李教授對國內政情的關心,尤其是〈認識李登輝〉一文,充分顯示出李教授對國內政情洶湧的深入了解以及他對臺灣政治的清晰態度,以一位長年旅居國外的醫療學者,對臺灣政治能夠有如此深入的認識,的確令人佩服。我也非常欣賞他能以尖酸刻薄的文筆揭露一些偽君子的惡行,讓人深感痛快淋漓。

 

在「海月詩選」我才見識到李教授詩詞的造詣,尤其是〈歐滋海默的遐思〉,將年老失智病人的苦痛描繪得如此細膩傳神,身為神經內科醫師的我,也曾想過以詩的形式表達病人的無助與困惑,讓一般大眾或病人的家屬更了解病人內心所看到的世界。但今天看了李教授這首詩之後,也才知道自己的火候真是小巫見大巫。

 

李教授以他行雲流水的文筆,抒發他的多愁善感,援引各種中外文獻典故,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博覽群書與超人記憶。同時他說故事的能力在全書第一篇文章〈一束劍蘭—─「驚喜」〉也展露無遺,同時描述一對想念女兒的老夫妻突發奇想地由南加州出發前往西雅圖,以及思念雙親的女兒想給老人家意想不到的「驚喜」而離開西雅圖趕回南加州,在他的筆下寫出曲折離奇的故事,令人充分感受到一個溫馨的家庭可以是這麼的不一樣。

 

最後我忍不住要說:「李教授,你怎麼會這般得天獨厚,享有這麼精彩豐富的人生?你真的是一位renaissance man,你是一位讓我引以為榮的校友與學長!」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教授

賴其萬

 

莊序

 

南鄉泰,何許人也?南鄉泰是李泰雄醫師。李泰雄醫師,又是誰?李醫師是我醫學院的同學是旅居加州的名作家,是帥哥是網球選手,是詩人是畫家也是哲學家;是愛鄉愛土的臺灣人,是胸腔外科醫師也是critical care的專家。

 

大學時代因為學號不很近,宿舍也不在一起,所以只在課外活動時看到他,尤其是在每年醫學院的班際球賽時節,記得他是很好的網球前排是班隊得分的要員。

 

醫學院畢業後,他留在臺大醫院學習胸腔外科。我則申請到新大陸從住院醫師開始,算是為了「行萬里路」踏出第一步。

 

泰雄與我結緣是在畢業十二年之後,當時他已經是胸腔外科第一刀,這是根據我同學黃明和醫師的口述。我則在肯塔基大學當放射科血管攝影部主任──這已經是我的第五家醫院。

 

有一天半夜我突然接到李泰雄醫師的電話,他告訴我臺大醫院需要Critical Care的專家。這是一門當時剛開始不久的專業,我的大學有一位瑞典籍的教授是該行的頂尖人物,泰雄兄吩咐我替他申請研究生的資訊。隔年,他就光臨我們的大學城Lexington了。以他胸腔外科的基礎與經驗他很快成為該部門的高手,不久就受聘成為醫院的員工而後來成為副主任,在美國只要肯用功努力一定是會出人頭地!

 

在肯塔基大學的幾年,記得他是感情豐富又多愁善感的開刀高手。他的文章偶而會在臺大醫學院的《青杏》雜誌看到。六年後他被加卅大學挖角到洛杉磯的郡立醫院工作後才開始爆發他的寫作天賦。從美國的中文報紙屢次讀到他關心時事、愛鄉愛土的文章。不久,他出了兩本書《非異鄉人》及《李登輝,我受不了啦》就建立了他愛國作家的地位。

 

接下來幾年,在臺大醫師同學會裡,屢次聽他討論生與死及醫師醫德的問題,才瞭解他哲學家的一面。

 

1996年年底我回臺灣工作,逢年過節偶而會收到他用筆名發表的文章,才逐漸體會到他充沛的文思及豐富的感情。直到去年他寄來一張巨人彭明敏教授的畫像我才知道他是一位有他自創風格的畫家,我有幸在彭教授生前幾週,把泰雄所畫的彭教授肖像轉交給在病房養病的彭教授本人,他看了又高興又驚喜,馬上要求畫家在畫作上補上簽名而好好珍藏起來。

 

李泰雄喜歡詩詞我早就知道,讀他的文章常感受到他博古通今,對詩詞的喜愛與研究不是我們常人可及,讀到他的絲路遊記才知道他是真正的詩人。

 

前和信癌症醫院副院長

德州大學安德生癌症中心

放射診斷科教授介入醫學部主任

莊伯祥

 

作者序

 

瞧!這個人。──尼采

 

剎那之間,幡然憬悟,深深感到既然緣起,就無法輕易緣滅。我乃一凡夫俗子,一生執著,往往囚牢自己於人性枷鎖之中,無法飄逸灑脫。也許,這就是我的人生吧!

 

家父仙逝之後,很想寫一點兒東西紀念他,十年過去,卻一直未能動筆。妻知我心思,經常鼓勵我把它寫出來。最後終於擠出了幾篇短文;情到深時,自己也不禁熱淚盈眶,畢竟了了一片心意。

 

從小除了喜歡神遊文學、哲學、詩詞之外,不知為什麼特別關注時事。報紙一天不看不行,有了電視之後,更是可以一臺接一臺看新聞報導,一連幾個小時。父親在時,最喜歡與我談論世局,每次休假回家,總是床邊暢談,往往直到深夜,經常意猶未盡。來美之後,壞習慣仍然未改,妻揶揄我說花了那麼多的時間,真是浪費,不如寫些評論。由於生平十分喜愛幽默、調侃、解嘲的文章,蘇東坡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瀟灑,更令我嚮往不已。想想來到了言論自由的美國,常常有魚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受,於是開始提筆,胡言亂語了。

 

1994年,恰逢與妻結婚25週年,由於買不起大鑽戒,乃藉口不如送些更有意義的禮物。妻擅長於繪畫雕塑,於是決定加建一工作室,好讓她盡情發揮;也許一片愛心感動了妻,她說既然如此,在加蓋一新書房給我。就這樣花光了積蓄,終於各有一間。由於家位居臨太平洋的半島山丘之上,松林之中,特意取名為松雲閣及海月樓。每當夜晚,海月映樓,松雲起舞之際,我讓自己享受臥擁松雲不燃燈,笑談海月盡是禪的滋味。

 

父親當年在日本留學,獲頒醫學博士學位時,因懷念遠在南方的故鄉心切,取名南鄉,以表難忘之情。如今自己在美多年,也十分感懷故土根源,乃以南鄉泰為筆名,一方面紀念父親,一方面不忘臺灣。

 

此刻夜深人靜,孤燈獨醒,我卻心情起伏難定;有時紅塵遠隔,止觀靜思,有時雜思泉湧,心緒激盪,有時月光奏鳴,震撼心靈。我思我在,有我無我,我思我失,無我有我;面對著浩瀚銀海,真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嘆。耳際忽傳一陣松濤,咆哮而過,剎時騷動,迅歸沉寂,逝者如斯,不留跡痕。此時此景只覺吾心似秋月,皎潔映滄海,物換若星移,千載歲月流!每思及此,不盡慨然!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請𧫴將幾篇拙文(部分散載於《景福醫訊》,太平洋時報的如是說所聞,國際日報的海月談笑),收成一集,自題為海月樓記。僅此獻給賜給我生命,培育我成長的父母雙親,以及與我共度此生的妻,子女們。

 

本書中不少寓言撰構,有關政治人物調侃,僅供如是所聞,一笑置之而已。

 

1997年中秋節於海月樓

(以上係前〈海月樓記〉自序文)

 

「曉夢初醒,一燈螢然,群動未起,萬籟無聲」,轉眼四分之一世紀悠忽過去,彷彿昨日。從志醫,學醫,習醫,為醫,行醫,到休醫的過程中回顧人生體驗,思維感受,心靈境界,一切似夢卻非夢,令我慨然!如今進入衰年期,仍然嚮往「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禪境。

 

有道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全部都在一念之間。最近雖然有心想認真追求修禪,顯然已經不只時不我與,況且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多也只能做到靜思,斷念,忘我,無我;想進一步見性成佛,已經不可能了。盡頭已近,恐已永遠找不到真吾,也就只好放下了。換句話說,可能此生永遠見不到真我,或失之交臂,或走火入魔,或什麼都不是;如是說來忘我無我皆非我,也就是或許真正的我並沒有來到這世界,這不也是十分荒謬而且有趣嗎?(是嗎?)

 

AI虛擬世代已正式來臨,讓我感覺到假若我真的是不是我的我,哈!不必想太多,難怪,實相非相,風跡月影,船過水無痕;我抖一抖衣袖,來了等於沒來,何談走?只好硬著頭皮糊裡糊塗演完這一趟?!

 

南鄉泰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64273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32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