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

 生.死,原來可以這般從容地面對
一本讓現代人卸下憂慮疑惑,習得生命智慧的書!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28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生‧死,原來可以這般從容地面對
一本讓現代人卸下憂慮疑惑,習得生命智慧的書
你,禁得起人生最後關頭──死亡的挑戰嗎?


作者傅偉勳有臺灣「生死學之父」之稱,自述從小就很怕「死」,長大後卻專攻哲學,並於美國大學講授「死亡與死亡過程」這門課。就在醫師宣布他罹患癌症的同時,允諾寫下這本書。躺在病床上沉思冥想,他探問為何一大半人怕死,結論是「怕自己」,「怕自己將要完全失去世上所喜愛過的事物」,執著在世俗世間所「渴愛」著的一切!當下他體悟到要超克死亡的挑戰,必須抱持著無私無我、愛和希望。

經過深刻的生死體驗,傅偉勳教授深覺人世間不論悲歡離合、不論甘苦,我們存活的每一刻是否值得,終歸是單獨實存的心性體驗與生死態度問題。與其到人生最後關頭才汲汲找尋生命的價值,現代人不若培養健全的生死智慧,建立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保持生命的尊嚴,這樣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即可安然地離世,維持死亡的尊嚴。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一書對於美國的「死亡學」研究與「生死教育」做了概略性的導論。由於傅偉勳教授有著深厚的學術專業與中國傳統經典的背景,本書有兩大別於其他書籍的特色,其一為從科際整合的宏觀角度把「死亡學」連貫到精神醫學、精神治療、哲學、宗教學乃至一般科學(如心理學與文化人類學),以便提示「死亡學」研究的現代意義。其二為從美國現有的「死亡學」研究成果,再進一步配合中國心性體認本位的生死智慧,演發一種「現代死亡學」,且根據「生死是一體兩面」的基本看法,把死亡問題擴充為「生死問題」,及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息息相關的雙重問題,如此探討現代人的死亡問題的精神超克,以及死的終極意義。

本書於一九九三年初版引發臺灣「現代生死學教育」風潮,目前已是大學通識課程、高中生命教育的指定用書。本次發行第六版,忠實保存傅偉勳教授原文原貌,收錄每版專家評論,並獻上傅偉勳教授的期盼給閱讀本書的每一位讀者:「珍惜至愛我們的人生,直到最後一天告別人生為止,好好體認雲門禪師所說『日日是好日』的真諦深意。」

作者

傅偉勳

生於民國二十二年十月七日,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逝
臺灣省新竹市人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主攻現代歐洲倫理學研究)
曾任教於臺灣大學、伊利諾大學、俄亥俄大學等哲學系,亦曾擔任美國費城州立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主持佛學與東亞思想博士班研究。同時主編多套國內與歐美語文叢書。

著有《西洋哲學史》、《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中國哲學指導》(英文版)、《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等中英文專書。

傅偉勳教授學貫中西,被譽為「生死學之父」,研究領域跨越科際,涵蓋哲學、宗教學、精神醫學、心理學及文化人類學等,並在美國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執教「死亡與死亡過程」等生死學長達十年;親身經歷淋巴腺癌症的手術及電療過程,深刻體悟生死之間,在病中寫就本書,精神毅力令人感佩。他的一生作為與學術成就,淋漓盡致地演繹了「生與死的尊嚴」。

據紐約《(中國)時報週刊》(1986年12月6日)人物報導,傅偉勳教授「是當代華人哲學家中,研究領域最廣、語言工具最為齊備、訓練最為完整的學者之一。……他兼通中、英、日、德四種語言,並均可用於學術討論及寫作。」

目錄

序言 一個不平凡的人,一本不平凡的書◎楊國樞
序言 ◎釋慧開
導讀 生死大事◎鄭石岩
自序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傅偉勳
一、引論
Ⅰ 現在人的死亡問題
Ⅱ 美國的「死亡學」與「死亡問題」
Ⅲ 我在美國學府的教學經驗
二、死亡的尊嚴
Ⅰ 自殺與安樂死的問題考察
Ⅱ 末期患者的精神狀態/庫布勒‧羅斯醫師的「五階段」模型
Ⅲ 托爾斯泰小說名著《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啟蒙意義
Ⅳ 黑澤明電影劇作《活下去》的生命啟示
Ⅴ 聶爾玲近作《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
三、世界宗教與死亡超克
Ⅰ 生死問題與宗教探索
Ⅱ 基督宗教
Ⅲ 印度教
Ⅳ 傳統佛教
Ⅴ 儒道二家的生死觀
四、現代生死學建立課題
Ⅰ 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科技整合的一大課題
Ⅱ 傅朗克「意義治療學」的理論啟示
Ⅲ 「森田治療法」/禪與精神治療的結合
Ⅳ 心性體認本位的現代生死學試探
五、結語──我的淋巴腺癌搏鬥與生死體驗
六、附錄?(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版第二次印行)
Ⅰ 書評
《中國時報》開卷版一周好書榜評介◎林鎮國
《聯合報》讀書版每週新書金榜評介◎陳克華
Ⅱ 新聞報導
生死交關,經驗交棒◎《民生報》徐開塵
傅偉勳與癌症搏鬥後,專致「現代生死學」新理論◎《中國時報》朱恩伶
死生事大,傅偉勳引發熱潮◎《民生報》徐開塵
Ⅲ 讀後感
未知死,焉知生?──讀傅偉勳著《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有感◎釋慧開
附錄?(一九九四年二月三版第一次印行)
Ⅰ 書評
臨終關懷淡薄,生命尊嚴佚失──死亡學研究書籍在臺灣◎《中國時報》王浩威
死得有品質◎《中央日報》犁淨
Ⅱ 感言
死亡的挑戰,智慧的回應──劫後餘生的再探索◎《聯合報》民意論壇 傅偉勳
讓人文觀照帶著醫療走出物化──醫護行為不只是科學技術的操作,更應幫助病人超越生死困頓◎《聯合報》民意論壇 張尚文
Ⅲ 讀者來函
臨別心苦,願記來時路◎楊思宏
附錄?(一九九四年四月四版第一次印行)
Ⅰ 座談會
傅偉勳VS.平路/黃榮村主持:生死交關──透視死亡學◎《中國時報》楊凱麟
楊國樞VS.傅偉勳:愈有錢愈怕死?──從心理學與比較文化學談死亡問題◎《經濟日報》高藍馨
Ⅱ 新聞報導
探索生死學奧祕,臺大開課掀熱潮◎《中國晚報》韓國棟
Ⅲ 評論
生與死的智慧,值得思索反省◎《聯合報》民意論壇 周陽山
社會的開放,讓分眾出版強強滾──從「更年期」到「死亡」,禁忌議題成了顯學◎《聯合報》民意論壇 鍾芳玲
課堂探究生死──透過對死亡的理解,積極瞭解生命可貴◎《聯合報》民意論壇 楊國樞
死生共觀──開啟人類生命經驗的另一扇窗◎《中國時報》意見廣場 余德慧
附錄?(一九九四年八月五版第一次印行)
Ⅰ 評論
調整焦距看生死──評《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光華雜誌》傅佩榮
Ⅱ 專訪
瀟灑走過死亡──傅偉勳專訪◎《光華雜誌》薛文瑜
Ⅲ 讀後感
讀傅偉勳教授生死體驗的新著──《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郭齊勇
從醫療到照顧,從絕望到解脫──《一起面對生死》讀後有感◎傅偉勳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9187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