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榮獲豪森登獎、泰晤士報年度傳記
「我知道自己的宿命。總有一天,一提到我的名字就會聯想到某種恐怖的東西
──我不是人,我是炸藥。」
撼動西方的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他所提出的超人哲學、上帝已死、奴隸道德……深深影響了後世,其文字如同炸藥一般,引發了西方思想世界的震盪。在德意志帝國對外征伐的同時,尼采就已先預見了日耳曼精神中的虛無、墮落的信仰。他試圖破除偶像、重估一切價值,在他之後的思想家、藝術家,無不受到其影響。
「一想到哪天要是有不夠格、不合適的人拿我的名義招搖撞騙,我就怕得要死。」
尼采是歷史上最常被誤解的哲學家之一。由於妹妹伊莉莎白刻意改寫,讓他的作品經常被誤讀或濫用,甚至與尼采反對的軍國主義掛勾。在本書中,蘇.普莉朵企圖將尼采從模糊的謠言和誤讀中解放,重新給予公正的描述與評價。書中勾勒出比以往都更接近真實的尼采,深刻地揭示了這位哲學家生命中影響深遠的人物及他不同時期的歷程,讓這位偉大的哲學家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充滿矛盾、激情與人性。
「我來教你們,如何成為超人」
尼采的一生,飽受病痛折磨,每次病痛就是一次考驗,每次復元都是一次價值重生。但他的精神能如駱駝般負重、成為獅子追求自由、化身孩童執行意志。尼采的精神與思想並不隨著癲狂而逝去,反而隨著著作永存。正如他所標榜的:我們必須要成為我們自己,接受生命帶來的一切,才能夠超越自己,成為超人。
「我知道自己的宿命。總有一天,一提到我的名字就會聯想到某種恐怖的東西
──我不是人,我是炸藥。」
撼動西方的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他所提出的超人哲學、上帝已死、奴隸道德……深深影響了後世,其文字如同炸藥一般,引發了西方思想世界的震盪。在德意志帝國對外征伐的同時,尼采就已先預見了日耳曼精神中的虛無、墮落的信仰。他試圖破除偶像、重估一切價值,在他之後的思想家、藝術家,無不受到其影響。
「一想到哪天要是有不夠格、不合適的人拿我的名義招搖撞騙,我就怕得要死。」
尼采是歷史上最常被誤解的哲學家之一。由於妹妹伊莉莎白刻意改寫,讓他的作品經常被誤讀或濫用,甚至與尼采反對的軍國主義掛勾。在本書中,蘇.普莉朵企圖將尼采從模糊的謠言和誤讀中解放,重新給予公正的描述與評價。書中勾勒出比以往都更接近真實的尼采,深刻地揭示了這位哲學家生命中影響深遠的人物及他不同時期的歷程,讓這位偉大的哲學家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充滿矛盾、激情與人性。
「我來教你們,如何成為超人」
尼采的一生,飽受病痛折磨,每次病痛就是一次考驗,每次復元都是一次價值重生。但他的精神能如駱駝般負重、成為獅子追求自由、化身孩童執行意志。尼采的精神與思想並不隨著癲狂而逝去,反而隨著著作永存。正如他所標榜的:我們必須要成為我們自己,接受生命帶來的一切,才能夠超越自己,成為超人。
目錄
謝辭
Chapter.1 樂音悠揚的夜晚
Chapter.2 我們德國的雅典
Chapter.3 成汝所是
Chapter.4 納克索斯島
Chapter.5 悲劇的誕生
Chapter.6 毒藥小屋
Chapter.7 概念震盪
Chapter.8 最後的門徒與最初的弟子
Chapter.9 自由與不自由的靈魂
Chapter.10 人性的,太人性的
Chapter.11 漫遊者和他的影子
Chapter.12 哲學與愛慾
Chapter.13 哲學家的學徒
Chapter.14 吾父華格納已死,我兒查拉圖斯特拉出世
Chapter.15 置之死地而後生
Chapter.16 他偷襲我!
Chapter.17 獨嘯虛空
Chapter.18 駱馬國
Chapter.19 我是炸藥!
Chapter.20 杜林的黃昏
Chapter.21 山洞裡的牛頭人
Chapter.22 人去樓空
尼采語錄
年表
注釋
參考資料
Chapter.1 樂音悠揚的夜晚
Chapter.2 我們德國的雅典
Chapter.3 成汝所是
Chapter.4 納克索斯島
Chapter.5 悲劇的誕生
Chapter.6 毒藥小屋
Chapter.7 概念震盪
Chapter.8 最後的門徒與最初的弟子
Chapter.9 自由與不自由的靈魂
Chapter.10 人性的,太人性的
Chapter.11 漫遊者和他的影子
Chapter.12 哲學與愛慾
Chapter.13 哲學家的學徒
Chapter.14 吾父華格納已死,我兒查拉圖斯特拉出世
Chapter.15 置之死地而後生
Chapter.16 他偷襲我!
Chapter.17 獨嘯虛空
Chapter.18 駱馬國
Chapter.19 我是炸藥!
Chapter.20 杜林的黃昏
Chapter.21 山洞裡的牛頭人
Chapter.22 人去樓空
尼采語錄
年表
注釋
參考資料
試閱
Chapter 1 |樂音悠揚的夜晚
你靠大麻來逃避無法承受的壓力。嗯,那樣的話,我靠的是華格納。華格納是日耳曼一切事物的解毒劑。
──《瞧,這個人》,〈我為何如此聰明〉第六節
一八六八年十一月九日,廿四歲的尼采向他在萊比錫大學的好友和老同學爾文.洛德提起一齣喜劇。
「我這部喜劇,」他寫道:「各幕的標題如下:一、結識社團(或該說認識副教授)的晚會。二、逃出門的裁縫。三、與神祕人的會面。演員要有幾名老婦人。星期四那晚,羅蒙特(Romundt)帶我去戲院,但我對戲曲已經愈來愈沒興趣了⋯⋯我們就像眾神判定奧運選手的桂冠資格一樣地品評這齣叫做《葛拉夫.埃塞克斯》(Graf Essex)的通俗劇。我自然免不了向拐我前來的羅蒙特頻頻抱怨……
這學期的第一堂『古典社會』課堂安排在隔天晚上,學校已經很客氣地問過我能不能來上。我還需要再多準備些學術武器,但是我馬上就整裝待發了,而且我一踏進薩斯培爾(Zaspel)大樓的教室,沒想到已經黑壓壓地擠了四十名聽眾⋯⋯我自在地開講,只靠著一張紙片上面的筆記授課……我想,這份學術工作應該妥當了。我到家時,發現有張給我的紙條,上頭寫著幾個字:『如果你想和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見面,下午三點四十五分到咖啡劇院來。溫迪煦。』
這份驚喜讓我高興得暈頭轉向……我當然馬上衝出去找我們的好朋友溫迪煦,他後來又透露了更多消息。原來華格納匿名到了萊比錫。報社完全不知此事,而他的僕人更是受命三緘其口。不過,華格納的姊姊,也就是我們都認識,聰明過人的那位布洛克豪斯教授夫人,為里修教授夫人引見了華格納。由於里修夫人在場,華格納便演奏了《名歌手》〔就是華格納幾個月前才首度登台搬演的著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主題曲〕, 那位貴婦告訴他,這首歌她很熟。〔雖然這樂譜才出版不久,但她已經聽過尼采演唱這首歌了。〕這下子倒是令華格納大感驚喜!他立即表示希望私下與我會面;所以我收到了這份週日晚上的邀約⋯⋯
中間等待的那幾天,我的心情簡直像是小說裡才會出現的那樣:我說真的,一想到這特立獨行的人有多麼高不可攀,這場即將到來的會面就彷彿是童話故事即將成真一樣。一想到會有很多人應邀出席,我決定好好打扮一番,好在我的裁縫也答應盡力為我趕製週日的晚宴服。當天天氣不好,又是雨又是雪的。我真是不想出門,還好,羅謝下午來找我談論伊利亞學派〔希臘早期哲學學派之一,活動期間大約在西元前六世紀左右〕與哲學中對上帝的看法。等到天色總算暗了下來,我的裁縫還沒來,羅謝卻差不多要走了。我送了他一程,順道親自去裁縫那裡。結果看到他的學徒拚了命地在縫製我的禮服;他們說再四十五分鐘就好了。我滿意地離開裁縫店,繞進了金禧餐廳〔學生時常光顧的萊比錫餐館〕,看了本《喀哩哐啷》〔當時的諷刺畫雜誌〕,還看到一篇說華格納到了瑞士的報導。就那麼剛好,我看到這報導的時候就是我要去見他的同一天哪。我也看到報導說他昨天才收到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一封信, 開頭稱:『致偉大的日耳曼作曲家理查.華格納』。
我回到家時,裁縫還沒來。我悠閒地讀一篇探究歐多西亞詩作的論文,卻不時遭到遠處大響的鈴聲硬生生打斷。最後我總算確定是有人在大廳舊鐵門外等著;那扇大門鎖上了,所以那人是在房子前等著。我隔著花園對那人大喊,叫他繞到房子後頭進來。但是雨實在大到他聽不清楚。整個房子鬧成一團。最後,大門總算開了,一個瘦小的老頭拿著包裹進到了我房間來。這時已經六點三十分了,是該穿上服裝準備赴宴了, 畢竟我住的地方挺遠。那老人拿來了我的衣服。我穿上了整套服裝;相當服貼合身。問題來了:他這時掏出了帳單。我客氣地接過來;他要我馬上就付清貨款。我吃了一驚,告訴他我不會拿錢給他這跑腿的,我會直接找裁縫付錢。但那人堅持要收錢。時間緊迫。我抓起那些衣服開始套到身上。他也抓著衣服,不讓我穿―我拉住一邊, 他扯住另一邊。這時的場景是:我一邊穿著下襬沒紮好的襯衫,努力要穿上我的新褲子。
這是面子問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該死的裁縫跟助手,我發誓我一定要討回公道。這時那人拿著我的衣服跑了出去。第二幕終。我穿著襯衫,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 打算不管理查會怎麼想,就穿上黑色天鵝絨套裝吧。
外頭雨勢滂沱。再過一刻就八點了。我們七點半就該在咖啡劇院見面了。我就這樣穿著一身黑衝出門,栽進夜裡的狂風暴雨,身上還沒晚宴外套。
我們進到了布洛克豪斯家中相當舒適的客廳;在場沒有其他外人,就只有華格納和我們兩個。主人向華格納引介我,我對他說了幾句聊表欽佩的話。他想知道我怎麼會那麼熟悉他的音樂,抱怨了他所有歌劇的演出情況,還拿那些用平板聲調指揮管弦樂團的指揮家取笑:『各位,這裡要激情一點。大家這裡要多點激情啊!』……
晚餐前後,華格納演奏了《名歌手》的所有精彩段落,還極其痛快地模仿了各段唱腔。他確實是充滿豐沛活力和熱情的人,說話飛快,才思敏捷,讓這樣的私人聚會成了再歡樂不過的盛事。在這期間,我還與他聊叔本華聊了許久;你可以了解我有多愛聽他是怎麼帶著無比的溫情來談叔本華,說他從叔本華那裡得到多少,又是怎麼說叔本華才是唯一懂得音樂本質的哲學。」
叔本華的著作當時還罕為人知,更遭人棄如敝屣。各大學都還極不願將他視為一位哲學家,但是尼采卻因最近偶然讀到了《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而一頭栽進對叔本華的狂熱崇拜之中,這份機緣,或者照尼采自己更愛的說法──這一連串命定的巧合──都是出自直覺本能的巧手安排,才促成了在布洛克豪斯家中與華格納的這場會面。
這一連串巧合的第一個環節是在與華格納見面的一個月前鑄就,尼采當時聽了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和《紐倫堡的名歌手》這兩齣最新歌劇的序曲。「我身上的每根寒毛、每條神經全都顫抖了起來,」他在聽完的當天如此寫道,而且準備去學鋼琴編曲。接下來,奧提麗.布洛克豪斯聽到了他的演奏,並將這消息告訴了她弟弟華格納。然後是第三個環節:華格納對叔本華這難懂的哲學家深深著迷,而叔本華的著作又是尼采三年前剛抵達萊比錫時,無依無靠又鬱鬱寡歡時的唯一慰藉。
「我〔尼采〕那時茫然無助,孤苦伶仃,沒有安身立命的準則,沒有希望,沒有一絲愉快的記憶⋯⋯直到有天我在一家二手書店發現了這本書,好奇這本在講些什麼,便翻開了書頁。我不知道那時是什麼樣的惡魔在我耳邊呢喃著:『帶這本書回家吧。』我不像平常買書時那樣猶豫半天,立刻買下。一回到家,我馬上拿出新買的寶貝躺進沙發裡,任那活力充沛又陰鬱深沉的天才擺布⋯⋯我在裡頭看見了一面碩大無朋的鏡子,映照出我觀看世界、生命和我自身本性的模樣⋯⋯我在裡頭看到了病態與安康、流亡和庇藏、地獄及天堂。」
但是在布洛克豪斯家裡那晚,他們沒有時間進一步暢談叔本華,因為照尼采的描述,華格納的話語猶如他的天才一樣,摶扶搖而直上九天,無所不在,卻又恍惚無跡。
信中繼續寫道:
〔晚餐〕之後,〔華格納〕他讀了一段他正在撰寫的自傳片段,談他在萊比錫那段無憂無慮,時時刻刻充滿笑聲的學生生涯;他的文筆奇佳,確實是才華洋溢。最後, 我們雙雙準備離開,他親切地與我握手,極為友善地邀我再次會面,再度暢談音樂與哲學;他也交代我要好好教他姊姊和家人熟悉他的作品,這已成了我戮力以赴的重責大任了。等我能更客觀一點、更能處之泰然的時候,也許我還可以再多告訴你一點今晚所發生的事。但是今天就這樣吧,珍重、平安。尼采
尼采離開布洛克豪斯教授座落大街一隅的豪宅後,便頂著各個街角吹來的狂風驟雪沿路走回雷興街廿二號的租屋處,尼采在那裡跟《德意志匯報》(Deutsche Allgemeine Zeitung)這份自由派報社的編輯卡爾.畢德曼教授(Professor Karl Biedermann)租了間雅房。他說他當時的心情實在是難以言喻的狂喜。他第一次聽聞華格納的作品是在他的學生時代。他寫道:「總的來說,要是沒有華格納的音樂,我那段青春歲月實在教人難以忍受。」而華格納在他身上下的魔咒也始終不曾消失。華格納是在尼采著作中出場最多次的人物,無論是基督、蘇格拉底、歌德都比不上他。尼采的第一本書就是向華格納致敬。生平十四本著作中,更有兩本以華格納為名。尼采在他最後一本書《瞧,這個人》(Ecce Homo)中寫道,他在藝術的各個領域中不斷追尋「能像《崔斯坦與伊索德》那麼蕩人神魂,無比詭譎又甜美」的作品,卻始終徒勞無功。
你靠大麻來逃避無法承受的壓力。嗯,那樣的話,我靠的是華格納。華格納是日耳曼一切事物的解毒劑。
──《瞧,這個人》,〈我為何如此聰明〉第六節
一八六八年十一月九日,廿四歲的尼采向他在萊比錫大學的好友和老同學爾文.洛德提起一齣喜劇。
「我這部喜劇,」他寫道:「各幕的標題如下:一、結識社團(或該說認識副教授)的晚會。二、逃出門的裁縫。三、與神祕人的會面。演員要有幾名老婦人。星期四那晚,羅蒙特(Romundt)帶我去戲院,但我對戲曲已經愈來愈沒興趣了⋯⋯我們就像眾神判定奧運選手的桂冠資格一樣地品評這齣叫做《葛拉夫.埃塞克斯》(Graf Essex)的通俗劇。我自然免不了向拐我前來的羅蒙特頻頻抱怨……
這學期的第一堂『古典社會』課堂安排在隔天晚上,學校已經很客氣地問過我能不能來上。我還需要再多準備些學術武器,但是我馬上就整裝待發了,而且我一踏進薩斯培爾(Zaspel)大樓的教室,沒想到已經黑壓壓地擠了四十名聽眾⋯⋯我自在地開講,只靠著一張紙片上面的筆記授課……我想,這份學術工作應該妥當了。我到家時,發現有張給我的紙條,上頭寫著幾個字:『如果你想和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見面,下午三點四十五分到咖啡劇院來。溫迪煦。』
這份驚喜讓我高興得暈頭轉向……我當然馬上衝出去找我們的好朋友溫迪煦,他後來又透露了更多消息。原來華格納匿名到了萊比錫。報社完全不知此事,而他的僕人更是受命三緘其口。不過,華格納的姊姊,也就是我們都認識,聰明過人的那位布洛克豪斯教授夫人,為里修教授夫人引見了華格納。由於里修夫人在場,華格納便演奏了《名歌手》〔就是華格納幾個月前才首度登台搬演的著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主題曲〕, 那位貴婦告訴他,這首歌她很熟。〔雖然這樂譜才出版不久,但她已經聽過尼采演唱這首歌了。〕這下子倒是令華格納大感驚喜!他立即表示希望私下與我會面;所以我收到了這份週日晚上的邀約⋯⋯
中間等待的那幾天,我的心情簡直像是小說裡才會出現的那樣:我說真的,一想到這特立獨行的人有多麼高不可攀,這場即將到來的會面就彷彿是童話故事即將成真一樣。一想到會有很多人應邀出席,我決定好好打扮一番,好在我的裁縫也答應盡力為我趕製週日的晚宴服。當天天氣不好,又是雨又是雪的。我真是不想出門,還好,羅謝下午來找我談論伊利亞學派〔希臘早期哲學學派之一,活動期間大約在西元前六世紀左右〕與哲學中對上帝的看法。等到天色總算暗了下來,我的裁縫還沒來,羅謝卻差不多要走了。我送了他一程,順道親自去裁縫那裡。結果看到他的學徒拚了命地在縫製我的禮服;他們說再四十五分鐘就好了。我滿意地離開裁縫店,繞進了金禧餐廳〔學生時常光顧的萊比錫餐館〕,看了本《喀哩哐啷》〔當時的諷刺畫雜誌〕,還看到一篇說華格納到了瑞士的報導。就那麼剛好,我看到這報導的時候就是我要去見他的同一天哪。我也看到報導說他昨天才收到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一封信, 開頭稱:『致偉大的日耳曼作曲家理查.華格納』。
我回到家時,裁縫還沒來。我悠閒地讀一篇探究歐多西亞詩作的論文,卻不時遭到遠處大響的鈴聲硬生生打斷。最後我總算確定是有人在大廳舊鐵門外等著;那扇大門鎖上了,所以那人是在房子前等著。我隔著花園對那人大喊,叫他繞到房子後頭進來。但是雨實在大到他聽不清楚。整個房子鬧成一團。最後,大門總算開了,一個瘦小的老頭拿著包裹進到了我房間來。這時已經六點三十分了,是該穿上服裝準備赴宴了, 畢竟我住的地方挺遠。那老人拿來了我的衣服。我穿上了整套服裝;相當服貼合身。問題來了:他這時掏出了帳單。我客氣地接過來;他要我馬上就付清貨款。我吃了一驚,告訴他我不會拿錢給他這跑腿的,我會直接找裁縫付錢。但那人堅持要收錢。時間緊迫。我抓起那些衣服開始套到身上。他也抓著衣服,不讓我穿―我拉住一邊, 他扯住另一邊。這時的場景是:我一邊穿著下襬沒紮好的襯衫,努力要穿上我的新褲子。
這是面子問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該死的裁縫跟助手,我發誓我一定要討回公道。這時那人拿著我的衣服跑了出去。第二幕終。我穿著襯衫,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 打算不管理查會怎麼想,就穿上黑色天鵝絨套裝吧。
外頭雨勢滂沱。再過一刻就八點了。我們七點半就該在咖啡劇院見面了。我就這樣穿著一身黑衝出門,栽進夜裡的狂風暴雨,身上還沒晚宴外套。
我們進到了布洛克豪斯家中相當舒適的客廳;在場沒有其他外人,就只有華格納和我們兩個。主人向華格納引介我,我對他說了幾句聊表欽佩的話。他想知道我怎麼會那麼熟悉他的音樂,抱怨了他所有歌劇的演出情況,還拿那些用平板聲調指揮管弦樂團的指揮家取笑:『各位,這裡要激情一點。大家這裡要多點激情啊!』……
晚餐前後,華格納演奏了《名歌手》的所有精彩段落,還極其痛快地模仿了各段唱腔。他確實是充滿豐沛活力和熱情的人,說話飛快,才思敏捷,讓這樣的私人聚會成了再歡樂不過的盛事。在這期間,我還與他聊叔本華聊了許久;你可以了解我有多愛聽他是怎麼帶著無比的溫情來談叔本華,說他從叔本華那裡得到多少,又是怎麼說叔本華才是唯一懂得音樂本質的哲學。」
叔本華的著作當時還罕為人知,更遭人棄如敝屣。各大學都還極不願將他視為一位哲學家,但是尼采卻因最近偶然讀到了《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而一頭栽進對叔本華的狂熱崇拜之中,這份機緣,或者照尼采自己更愛的說法──這一連串命定的巧合──都是出自直覺本能的巧手安排,才促成了在布洛克豪斯家中與華格納的這場會面。
這一連串巧合的第一個環節是在與華格納見面的一個月前鑄就,尼采當時聽了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和《紐倫堡的名歌手》這兩齣最新歌劇的序曲。「我身上的每根寒毛、每條神經全都顫抖了起來,」他在聽完的當天如此寫道,而且準備去學鋼琴編曲。接下來,奧提麗.布洛克豪斯聽到了他的演奏,並將這消息告訴了她弟弟華格納。然後是第三個環節:華格納對叔本華這難懂的哲學家深深著迷,而叔本華的著作又是尼采三年前剛抵達萊比錫時,無依無靠又鬱鬱寡歡時的唯一慰藉。
「我〔尼采〕那時茫然無助,孤苦伶仃,沒有安身立命的準則,沒有希望,沒有一絲愉快的記憶⋯⋯直到有天我在一家二手書店發現了這本書,好奇這本在講些什麼,便翻開了書頁。我不知道那時是什麼樣的惡魔在我耳邊呢喃著:『帶這本書回家吧。』我不像平常買書時那樣猶豫半天,立刻買下。一回到家,我馬上拿出新買的寶貝躺進沙發裡,任那活力充沛又陰鬱深沉的天才擺布⋯⋯我在裡頭看見了一面碩大無朋的鏡子,映照出我觀看世界、生命和我自身本性的模樣⋯⋯我在裡頭看到了病態與安康、流亡和庇藏、地獄及天堂。」
但是在布洛克豪斯家裡那晚,他們沒有時間進一步暢談叔本華,因為照尼采的描述,華格納的話語猶如他的天才一樣,摶扶搖而直上九天,無所不在,卻又恍惚無跡。
信中繼續寫道:
〔晚餐〕之後,〔華格納〕他讀了一段他正在撰寫的自傳片段,談他在萊比錫那段無憂無慮,時時刻刻充滿笑聲的學生生涯;他的文筆奇佳,確實是才華洋溢。最後, 我們雙雙準備離開,他親切地與我握手,極為友善地邀我再次會面,再度暢談音樂與哲學;他也交代我要好好教他姊姊和家人熟悉他的作品,這已成了我戮力以赴的重責大任了。等我能更客觀一點、更能處之泰然的時候,也許我還可以再多告訴你一點今晚所發生的事。但是今天就這樣吧,珍重、平安。尼采
尼采離開布洛克豪斯教授座落大街一隅的豪宅後,便頂著各個街角吹來的狂風驟雪沿路走回雷興街廿二號的租屋處,尼采在那裡跟《德意志匯報》(Deutsche Allgemeine Zeitung)這份自由派報社的編輯卡爾.畢德曼教授(Professor Karl Biedermann)租了間雅房。他說他當時的心情實在是難以言喻的狂喜。他第一次聽聞華格納的作品是在他的學生時代。他寫道:「總的來說,要是沒有華格納的音樂,我那段青春歲月實在教人難以忍受。」而華格納在他身上下的魔咒也始終不曾消失。華格納是在尼采著作中出場最多次的人物,無論是基督、蘇格拉底、歌德都比不上他。尼采的第一本書就是向華格納致敬。生平十四本著作中,更有兩本以華格納為名。尼采在他最後一本書《瞧,這個人》(Ecce Homo)中寫道,他在藝術的各個領域中不斷追尋「能像《崔斯坦與伊索德》那麼蕩人神魂,無比詭譎又甜美」的作品,卻始終徒勞無功。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