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03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電子書】直到沒有戰火的那一天:一名戰地記者的生死見聞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336
    48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三立媒體集團 總經理 高明慧
三立電視新聞部 副總經理 白舒樺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執行長 陳靜雲
臺大新聞所 教授 洪貞玲
師大永續所 教授 葉欣誠
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 副教授 張景安
臺大大陸研究中心 資深研究員 尹麗喬
重磅推薦

親眼目睹伊拉克警察部隊與伊斯蘭國駁火
輾轉26小時只為了進入葉門這個充滿危險的國度
臺灣首位專訪胡賽組織、塔利班等恐怖組織的戰地記者

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火,再到敘利亞和葉門的戰地採訪,每一段經歷都是對人性、勇氣和信念的考驗。這些戰地報導不僅僅是新聞,更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深切反思。

在每一個戰地國家,我見證了無數的悲劇和希望。敘利亞難民營裡孩子們的笑容、葉門大學生對人生的期盼,戰地醫院裡無助母親的失落等,這些畫面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戰爭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但同時也讓人們更加堅強,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貴。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不斷反思作為記者的角色和責任。我們報導戰爭,揭露真相,但我們能改變什麼?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讀者些許的啟發和反思。我們生活在一個動蕩的世界,每一個人的行動都可能影響到他人的命運。臺灣雖然面對中國的威脅,但整體而言,仍然是個幸福安逸的國家,當戰爭世代逐漸凋零,包括我在內的多數人都不曾親身經歷過戰爭的無情。

作者

彭光偉

臺灣大學新聞所畢業,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所博士候選人。資深國際新聞記者,長期關注戰地、人權及地緣政治經濟議題。
《失控聖戰──伊拉克烽火前線》獲2017年卓越新聞獎,《阿富汗──塔利班之國》獲2022年吳舜文新聞獎。

《消失的國界》
臺灣三立新聞台的旗艦節目,製作第一手國際新聞報導,舉凡戰地實況、各國政經時事、環境生態、區域文化等專題內容均原創自製。開播15年,記者的採訪足跡遍布上百個國家;2022年勇奪卓越新聞獎「新聞節目獎」,是各類新聞獎項的常勝軍。

目錄

自序
寫在出版前

第一章 誰的應許地──以色列、巴勒斯坦
復燃:中東火藥庫的引線
啟程:瞬間移動的即戰力
風向:以色列與哈瑪斯的媒體戰
烈士:占領區的怒吼
封鎖:雷馬拉的科技突圍
綁架:以巴的政治算計

第二章 塔利班之國──阿富汗
旋風:二週打下的江山
交涉:塔利班的簽證
肅殺:喀布爾街頭的安檢
罩袍:阿富汗女性的韌性
轟炸:坎達哈農村的墓地
毒品:提供鴉片原料的罌粟田
貧窮:無力回天的賣腎村
制裁:西方國家的經濟控制
談判:塔利班重掌政權的轉變

第三章 失控的聖戰──伊拉克
油田:直衝天際的火焰
圍攻:摩蘇爾的困戰
越界:穿梭邊界的人脈
前線:庫德敢死隊的防線
密道:伊斯蘭國的巢穴
外援:跨越國境的正義與力量
滅族:亞茲迪人的苦難

第四章 浴血的千年玫瑰──敘利亞
斬首:對全世界的恐嚇
簽證:難以想像的境地
險境:身處駁火之間
苦難:災厄與烽火齊聚之地

第五章 被漠視的百年飢荒──葉門
質問:邊境移民官的小房間
煎熬:二十六小時的車程
轟炸:滿目瘡痍的首都
浩劫:截斷物資引發的飢荒
骨氣:用畫作傳達的抗議
卡特:葉門男人的活力來源
摩卡:頂級咖啡的起源

第六章 走過烽火大地
幕後:代理人的戰爭
下場:美國介入的失敗
風險:地緣政治的衝突

後記

試閱

第一章 誰的應許地──以色列、巴勒斯坦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恩怨情仇,不管如何書寫,都難以完整的梳理。對以色列人而言,全世界的阿拉伯人都可能是他們的敵人,不僅是該國地理位置上被眾多穆斯林國家包圍著,還包括宗教聖地的爭奪。耶路撒冷的地位崇高,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共同聖地,卻只有以色列能夠全權掌控。以色列一向與西方國家交好,基督徒來去自由沒有太大問題,但若穆斯林想到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朝聖禮拜,如果不是住在耶路撒冷老城區的阿拉伯人,就得突破重重關卡,取得以色列官方的同意,才能有機會進到這個伊斯蘭教的第三大聖地。
發生在阿克薩清真寺的衝突年年上演,以巴雙方總有些屬於光譜極端的人試圖挑釁。猶太極端主義者在聖殿山獻祭,和以色列籍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發生衝突;或是巴勒斯坦人抗議以色列的入侵與非法統治,朝著以色列軍警、交通工具丟擲石塊等。各方都有傷亡,巴勒斯坦人沒有完整的軍事系統或訓練,總歸居於弱勢,而以色列的強大軍事力量,撐著這個國家對抗他們認為的外來威脅。
每一次的小衝突,都在為未來的大規模戰爭累積能量。中東一直是全世界的衝突熱點之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無解心結,更是重中之重,就算每次的戰爭後停火了幾年,但總有些引子能重新點燃這座彈藥庫。

復燃:中東火藥庫的引線
二○二三年十月七日,近五千枚火箭彈飛向以色列各城市,中東火藥庫的引線再度點火。直接導火線是加薩走廊政治、宗教和軍事組織「伊斯蘭抵抗運動」,又稱「哈瑪斯」,對以色列的突襲。但點燃導火線的背後原因,當然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包括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的長期封鎖,和以屯墾為名、侵占土地為實的壓迫。
哈瑪斯啟動「飽和式攻擊」,任誰都想不到,以色列一向引以為豪的鐵穹系統,竟然在這波攻擊中失去作用,數千枚火箭彈齊發,讓電腦來不及計算和攔阻,一顆顆掉進鄰近加薩的城市,甚至臺拉維夫,這只是其一。
當時以色列超新星音樂祭(Supernova Music Festival)正在鄰近加薩城市雷姆(Re’im)舉行,哈瑪斯成員衝進會場,持槍掃射,徹夜狂歡的人潮還來不及反應,已經有許多人中槍倒下、死亡。音樂祭現場人群狂奔四散,恐慌瞬間擴散到整片場域,哈瑪斯不僅近距離開槍殺人,也綁架人質,這些畫面在全球各地的新聞中一一被報導出來。
沒有人會知道期待已久的音樂盛宴,竟是自己的人生終點站。事後統計,這場音樂祭有三千五百人入場,多數是以色列人,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現場有保全警衛,但終究抵不過哈瑪斯的襲擊,現場將近二百七十人死亡。
近千名哈瑪斯成員分批行動,有人進到音樂祭,有人闖入周邊社區,包括貝埃里(Be’eri)有一百零八人死亡、卡法阿札(Kfra Aza)有將近二百人死亡,還包括其他城市在內,以色列這方總計死亡人數約一千四百人,超過二百人被挾持進加薩作為人質。
這一天,臺灣時間正好是國慶連假的開始,臺灣媒體大多在準備著各種國慶活動的報導,以及總統的國慶演說內容,而我也剛開啟了我的連假模式,沒想到哈瑪斯就在這時候行動了。晚間我接到了主管電話,討論前往以色列採訪的可能性,身為國際新聞記者,我蠢蠢欲動,但因為事件剛剛發生,加上以色列可能擴大報復,引發周邊國家的連動反擊,過去戰地採訪的經驗告訴我,再觀察一下比較好。
這場被媒體稱為「奇襲」的攻擊,哈瑪斯把它命為「阿克薩洪水行動, عملية طوفان الأقصى,Al-Aqsa Flood」,從行動名稱就知道哈瑪斯的策畫意圖,洪水來得又大又急,勢必造成無數死傷,會被洪水吞噬的城市地區,多是毫無防備甚至沒有危機意識,最後下場總是慘痛。
從未真正停止過的以巴衝突,出現了被外界視為半世紀來最慘烈的一次。但這算是奇襲嗎?不,巴勒斯坦從來沒有放棄反擊以色列,他們只是在等「適當」時機。向來以國防軍武科技為傲的以色列,沒有偵測到哈瑪斯的行動,過於自傲、忙著算計、情報網被滲透,讓以色列吃了這記悶棍。
事件爆發的第一時間我就相信,以色列的報復行動絕非哈瑪斯可敵,但除非以色列「殲滅」所有阿拉伯人,否則我大膽先說結論,以巴衝突毫無解方,只能等待大自然把人類滅絕。
阿克薩洪水行動策畫縝密,絕非臨時起意就能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攻擊,光是數千枚的火箭炮準備就位,就得費上好大功夫,這麼周全的計畫,僅由哈瑪斯就能發起嗎?我個人持保留態度。中東問題得綜觀全面,哈瑪斯或許只是影武者,背後真正的主謀另有其人。多數人猜測是伊朗,我認為可能性極高,武器、戰略和各項支援都是強而有力的後盾,只要能對以色列造成任何程度的傷害,都符合哈瑪斯的政治目的,他們有立場可以極大合理化這項行動,就是以色列數十年來對巴勒斯坦人的壓迫。
攻擊以色列,對長期處在以色列對立方的伊朗來說並無害處,但伊朗不能自己動手,因為以色列的背後是美國,一旦美國介入,就不會只是以巴衝突這麼簡單而已。伊朗長期被美國制裁,但他們能忍,也總能給美國出其不意的一擊。
而對於以色列人,他們的愛國情懷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比較,他們也從沒有忘記過千年前的亡國之痛,我曾經採訪過以色列的「獰貓」部隊,裡面有超過六成是女兵,取名獰貓,就是希望和這種生物一樣能在艱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且快速又精準地擊殺獵物。他們在沙漠中進行軍事訓練,各項操演沒有因為性別差異有所輕重,他們凝聚的是團體的向心力,沒有人會被落下,慢了,自然會有隊友推你一把。在這一次的戰爭爆發後,立刻就可以從媒體上看到報導,許多海外以色列人已經整裝返國,一起對抗外來的攻擊。
巴勒斯坦人的重砲反擊,不出意外又是從加薩走廊發起,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官方甚至說這場衝突將長時間延續。事實上,就如我一開始提到的,以巴衝突從未停止,只是這次大規模的攻擊引發了關注。
要挺以色列或是巴勒斯坦?世界各國開始選邊站,但老百姓的想法未必會跟政府同步。
美國想當然耳率先發聲,力挺以色列對哈瑪斯進行報復,並譴責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拜登立刻表態:
我們政府對以色列安全的支持堅若磐石且毫不動搖。我要把話說清楚,此時此刻,不容任何敵視以色列者,利用這些攻擊獲取利益,全世界都在關注。
My administration's support for Israel's security is rock solid and unwavering. Let me say this as clearly as I can, this is not a moment for any party hostile to Israel to exploit these attacks to seek advantage. The world is watching.
除了美國之外,多數我們認知的西方先進國家,幾乎都和以色列同一陣線,譴責哈瑪斯的恐怖行動,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許多政府高層甚至親赴以色列表達支持,光是布林肯就在一個月內去了三次,雖然後來已經是騎虎難下,對以色列無差別攻擊造成大量平民百姓死亡,幾乎難以制止。世界上其他親美陣營,也都陸續表態,包括臺灣。
蔡英文總統在十月八日,哈瑪斯攻擊以色列隔天,透過社交平臺表達對以色列的支持:
我代表臺灣人民和政府,向所有在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事件中受傷或失去親人的人,以及所有以色列平民表達最深切的哀悼。
我已經指示外交部和駐以色列代表處關注當地情勢的最新發展,確保所有臺灣僑民在當地的安全。
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並譴責對平民的攻擊行為。臺灣將持續和志同道合國家合作,共同打擊威脅和暴力,捍衛自由及民主。
On behalf of the people and government of Taiwan, I express my deepest condolences to all those who have been injured or lost loved ones in Hamas’ attack on Israel and Israeli civilians.
I have directed our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loc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to stay updated on the latest situa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any Taiwanese people in the area.
As a democracy, we oppose any and all forms of terrorism and condemn attacks on civilians. Taiwan remains committed to working with like-minded countries to fight threats and violence and to safeguard freedom and democracy.
臺灣和以色列互設代表處,長久以來都有很好的合作以及經貿往來,我認為臺灣政府在第一時間表達對以色列的慰問和支持並無不妥。但顯然政府的考量不僅僅是如此,在地緣衝突緊繃的年代,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被全世界放大關注,甚至被認為是全球最容易引爆衝突危機的區域之一,臺灣必須找到有力的盟友,讓自己更安心。在和中國沒有任何和平對談或交流的前提下,選擇和美國站在同一邊,這是臺灣能夠做的,似乎也沒有其他選擇。
總也要有人站在哈瑪斯這一邊,而伊朗就是指標。
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在攻擊發生後幾天公開談話,否認伊朗主導這一次行動,不過他也強調,伊朗支持巴勒斯坦,並對策劃這一次對錫安政權發動攻擊的年輕人引以為傲。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也認為,發動攻擊的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為反抗壓迫樹立了良好典範:
他們(巴勒斯坦)的抵抗在這次光榮行動中堪稱典範。這些巴勒斯坦青年的決心彷彿創作出一部史詩鉅作,並證明了也許壓迫一個民族、使人民流離失所、占領他們的土地會持續長久的時間,但這樣的壓迫行為會導致這些人民反抗,他們將忍無可忍。我希望上帝幫助這些戰士們解放他們的土地。
Their resistance in this glorious operation is exemplar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young Palestinians has created a great epic and demonstrated that oppressing a nation, displacing people, and occupying their land may last for a while, but it infuriates the oppressed people, and they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endure the oppression. I hope God helps the fighters in liberating their land.
哈瑪斯有伊朗的支持,已經吃下一顆定心丸。這並非事後論,伊朗協助哈瑪斯擴大軍事規模,增強武力,早已持續數年。
哈馬斯領袖哈尼雅(Ismail Haniyeh)曾經在接受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訪問時表示,哈馬斯已從伊朗獲得七千萬美元的軍事援助。他進一步指出,雖然哈馬斯有本地製造的火箭,但遠程火箭則是從伊朗、敘利亞和其他國家透過埃及進口。來自伊朗的軍事援助不僅讓哈馬斯能夠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也讓他們在以色列的報復行動中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若以伊朗為首,黎巴嫩、敘利亞也幾乎對伊朗言聽計從。
黎巴嫩真主黨率先攪局,趁亂偷襲以色列北部,當然以色列也立刻還以顏色,雙方你來我往,雖然不是大規模戰爭,但也已經造成數百人死亡,其中以色列的飛彈還誤炸媒體團,導致在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採訪的一名記者身亡,多人受傷。
除了黎巴嫩,敘利亞也不時挑釁。以色列多次宣稱敘利亞有組織以無人機攻擊南部城市,因此派兵空襲敘利亞,美國也以伊朗組織不時偷襲美軍中東基地為由,下令攻擊敘利亞東部的伊朗軍事設備。而遠在阿拉伯半島底端的葉門胡塞組織,竟也有能力發射中程彈道飛彈,朝著以色列的南部攻擊,他們的武器火力從哪裡來的?
中東火藥庫的引線持續延燒,大家都在等,這火藥庫一炸開,受波及的就不會只有中東國家而已。

啟程:瞬間移動的即戰力
要當好一名有作戰能力的國際新聞記者,除了經驗的累積、反應的迅速、能找到關鍵人物,還要有瞬間移動能力,這些都是「即戰力」的重要元素。而我提出的即戰力,就是指隨時隨地可以立即出發到新聞現場採訪的能力。
我們雖然暫時觀望,沒有在哈瑪斯攻擊事件爆發第一天就出發前往以色列,但我早就開始預做準備,就是要讓自己在決定出發的時候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啟程。這段時間的工作,就是聯絡以及關注事件發展。
Fixer(在地新聞嚮導)絕對是戰地採訪的最重要關鍵之一。在衝突現場,不能說「好的Fixer帶你上天堂」,似乎不太吉利,但經驗豐富的Fixer,絕對能夠讓記者取得重要且符合新聞元素的報導內容及素材。通常我會找的Fixer都有豐富的新聞事件拍攝經驗,而且和國際媒體合作過,尤其是和電視記者共事過的經驗。畢竟電視新聞和平面報導要呈現的方式大不相同,我們需要大量的現場動態畫面,讓觀眾跟著我們的鏡頭一窺事件發生經過和原貌。
這一趟採訪決定的臨時,我雖然已經有了Fixer名單,但還沒討論到細節,包括費用和工作時數等。於是在確定要出發後,我請Fixer給我報價,他丟了一串文字給我,我瞄一眼覺得冷汗直流,果然是很「以色列的價格」。
Rates: 費用 Fixer day rate: $650 (USD) per day, up to 12 hrs day. 嚮導費用: 每日650美金, 工時最高12小時 Car: $150 per day + gas, toll. 租車: 每日150每進 油錢另計 We charge 15% production company fee on top of costs. 以上總金額外加15%公司製作費
我只能複製貼上轉給主管,讓公司知道一旦出發就是這麼昂貴。這還不包含機票、住宿、膳雜或突發狀況可能衍生出來的費用。不過我可以理解戰地的Fixer收費昂貴有他的道理,首先,他也得跟著記者出生入死,工作的安全風險十足地高;此外,他還得拿出自己的人脈,讓記者得到豐富的新聞素材。光是生命安全這件事情,我就不會對他們開出來的價碼有任何討價還價,頂多如果我自己覺得貴,我可能就找其他的Fixer,畢竟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價值有不同的認定,不是我們可以隨意貶抑的。
在臺灣,商業電視臺願意長期養一批記者做固定時段的國際新聞專題節目,除了三立的「消失的國界」節目,截至本書出版前,似乎還沒看到第二個。更遑論,要派記者到戰地前線採訪,多數電視臺主管第一考量就是安全問題,再來就是昂貴的費用。
有了公司全力支持,我開始了這一趟戰地採訪行程,也是我在二○一六年第一次進到以色列、巴勒斯坦採訪之後,重返以巴衝突之地。
我還記得,決定出發的時間是十月十九日的下午四點多,我開始聯絡熟悉的旅行社幫我訂機票,我自己則是一邊申請以色列的記者證,告知我的攝影夥伴王為璜,放下手邊工作,趕快整理器材和行李,當晚就要出發了。
我和為璜的生日只差三天,分別是十月二十三日和十月二十六日。我們其實都在生日當天安排了計畫,我注意到,為璜在假表上填了四天連假,想必是女朋友要幫他慶生。但事已至此,我只能對他說:到戰場上去過生日吧。
當晚,我們五點訂了飛往杜拜轉機臺拉維夫的單程機票,晚間九點半抵達桃園機場、十一點半登上飛機,中間搞定Fixer、採訪證申請、駐臺辦事處的聯繫等事務,攝影裝備器材、防彈衣等用品,而次要的住宿地點,到了再說吧。
採訪國際突發新聞,得跟時間賽跑,我們踏上的是一個陌生環境,而且只有一組人,最新訊息隨時在發生,得靠著公司同事的強大支援,我們才能在第一線知道背景脈絡,採訪提問時精準到位。在外頭,我們常碰到國際大型新聞通訊社如美聯社、路透社同業,或是像CNN、BBC等在全球享有高知名度的電視臺。這些單位賣的是他們的資源,他們採訪的內容和素材,會賣給全世界電視臺使用,所以他們大量派人到現場毫不猶豫。
就以以色列哈瑪斯戰爭來說,光是CNN,就派出了Anderson Cooper、Clarissard Ward、Erin Burnett、Nic Robertson、Wolf Blitzer、Mathew Chance、Ben Wedeman,都是國際衝突新聞前線的重量級記者,可攻現場、可連線、也可分析觀察,這些是十幾年採訪經驗的累積,內容皆是擲地有聲。有些國際採訪的場合,如果有好幾間臺灣不同電視臺的記者同業,就算嘴上不說,還是會出現彼此競爭的氣氛,當然,除了昭告天下的記者會,能搶先問到獨家訊息、拍到稀有的獨家畫面,都是各憑本事。
我們順利抵達以色列臺拉維夫的本古里安機場(Ben Gurion Airport),通往海關的大面石牆和通道重啟我對以色列的回憶。以色列海關對出入境者的安全檢查相當嚴格,根據二○一六年造訪的經驗,我們帶著大批攝影器材,曾經被要求所有設備從箱子裡取出,讓安檢人員一一細查。 這回,雖然因為戰爭爆發,機場沒有太多旅客,我還是做了長時間安檢的準備,卻不想,我們跟引領排隊的人員自我介紹是來自臺灣的記者,立刻被帶到沒人排隊的櫃檯,簡單詢問我們的來意後就放行,前後大約不到十分鐘。
我感受到了以色列政府開放外媒進入採訪以哈戰爭的積極和迫切感。只有夠多的國際媒體進入,以色列政府的訴求才能在更多國際場域曝光。但相對的,以色列鎖住了加薩走廊所有能夠進出的關口,以為這麼做,就能單獨詮釋戰爭的樣貌,他們錯了。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96882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