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守著臺灣守著歷史系列(I):林鐘雄經濟論文集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9 948
    120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個讀書人的一生,林鐘雄伴隨臺灣經濟起飛轉型
他書生報國一隻筆,守著臺灣,守著歷史


彭百顯


林鐘雄老師是一位真正的經濟學家,他的一生辛勤耕耘著經濟相關方面,以社會知識份子或改革者的身分,追求更遠大理想的抱負於經濟專業領域,貢獻所長於臺灣。他關懷臺灣,在許多重大的社會公共議題上,提供見解建立體制,推行政策,改善經濟資源配置,釋放經濟要素活力,促進經濟成長,穩定物價,並提昇經濟公平、社會正義;在這些領域的政策辯論中,林鐘雄老師勤勉守護臺灣經濟,留下許多嘔心瀝血的著作,可說是於當代供作臺灣經濟發展前進的墊腳石。讀者可以發現,本書主要的內涵即在呈現這方而的價值:臺灣經濟史上的歷史意義。

此兩大系列書是林鐘雄老師除大學教科書、專書以及委託研究專題之外,由其所遺留相關論述彙集而成的重要著作,是觀察當代臺灣社會經濟變遷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研究臺灣20世紀下半葉經濟發展史和經濟思想史的重要一環。

系列I是經濟論文集,包括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領域,論述內容依性質再區分為歐美經濟思潮、臺灣經濟變局思路、經濟環境及國際衝擊、經濟情勢及展望、經濟發展、經濟問題及經濟政策等七個單元。

本系列書之論述皆與臺灣經濟社會的進展有關,這是一部主要以林鐘雄之時代(1960一1990年代)對當時臺灣經濟發展過程觀察論述的著作。

作者

林鐘雄(1938-2006

林鐘雄獨鍾《約翰・克里斯多夫》,他所著的《貨幣銀行學》與《經濟學》中,每一章皆擷取了《約翰・克里斯多夫》片段佳句作為前言,文句中既滌蕩了年輕學子正在滋長的心靈,從中亦透露出他深厚的人文氣息。在嚴肅的經濟理論之前,也許林鐘雄教授要告訴我們的,還有更多。

林鐘雄曾服務政府、學界,金融業,投注研究政策措施的幕後協助改革,領導財政部金融研究小組致力金融自由化,推動金融市場運作機制。極力推動經濟現代化,建言無數。他執教鞭四十年,桃李成群,培育出許多臺灣經濟金融菁英;晚期進入玉山銀行為首任董事長,並為中央銀行理事、常務理事,總統府國策顧問,創辦臺灣智庫,及擔任臺灣財務金融學會理事長、臺灣經濟學會理事長、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編者簡介

彭百顯

開南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學銀行系兼系主任
中興大學及文化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財政部金融研究小組研究員
臺灣省合作金庫高級專員、調查研究室副主任
立法委員(第1、2、3屆)
南投縣縣長
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李登輝民主協會秘書長
《民報》社長
臺銀綜合證券(股)公司獨立董事
臺灣銀行(股)公司獨立董事
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目錄

■【總編輯序】守著臺灣.守著歷史 —
林鐘雄勤勉耕耘一生的寫照/ 4
■ 林鐘雄生平紀要/ 8

一、歐美經濟思潮 18
■ 從弗利曼反凱因斯學派的經濟思想 . 19
推論國際經濟情勢的演變(1970.5 及1970.6)
■《政治與經濟成長階段》評介(1972.10) 48
■ 凱因斯經濟學的重建(1972.12 及1973.1) . 57
■ 新經濟學與1960 年代的美國經濟(1976.6) . 81
■ 當代經濟思潮(1982.6) 113
■ 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之區別 ( 譯) 121
(1982.9 及1982.10)
■ 近代初期歐洲經濟發展之研究(1983.1 及1983.4) 152
■ 近代重商主義之研究(1986.3 及1986.4) 207
■ 凱因斯經濟思想再出發(1996.12.2 及12.3) . 236

二、臺灣經濟變局思路 . 242
■ 經濟自立自強之道(1971.12) 243
■ 經濟上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之道(1972.1.4) . 252
■ 談加強國民儲蓄(1972.2) 260
■ 擺脫初級經濟羈絆 放棄出口第一觀念(1973.2.26) 269
■ 邁向經濟自強的新時代(1979.1.1) . 272
■ 因應非常局勢的財經措施原則(1979.2) 278
■ 聯合獨佔問題及其解決辦法(1979.6) . 283
■ 明日大國的誘惑(1979.8.11) . 288
■ 向工業國家邁進(1979.9.1) . 292
■ 錢多的煩惱 — 我國的經濟問題與展望(1986.8) 296
■ 調整觀念因應經濟變化的新挑戰(1988.1.10) . 306
■ 經濟成就下的煩惱(1988.1.14) . 311
■ 全國經濟會議的感想(1991.12.10) 314
■ 工業發展過程與資金動員(1996.1 及1996.2) . 317
■ 經濟日報與我 — 體味成長的喜悅(1997.4.5) . 341
■ 迎接不確定性的年份(1999.1) 343
■ 財富不會憑空掉下來(1999.1) 347
■ 經濟不確定性下的新機會(1999.3) . . . . . . . . . . . 349
■ 從競爭觀點談論經濟秩序問題(1999.5) . 352
■ 反恐戰爭難了 景氣幾時回春?(2001.10.9) 356

三、經濟環境及國際衝擊 362
■ 國際經濟危機(1973.5) 363
■ 邁向開發國家的新經濟環境(1974.10.31) 372
■ 論美國新經濟方案及對我國的影響(1975.1.21) 377
■ 新石油危機和臺灣經濟的未來(1975.8) . 384
■ 石油漲價之經濟影響的初步分析(1975.9.28) . 392
■ 論卡特的經濟政策主張(1976.7.18 及7.19) . 397
■ 國際石油問題與我國的因應措施(1977.1.1) . 406
■ 從經濟建設六年計劃論我國新經濟環境(1977.1) 413
■ 談石油價格逐步溫和上漲的新趨向(1978.7.1) . 420
■ 波昂經濟會議的成就與意義(1978.7.19) . 425
■ 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的衝擊(1979.5.22) . 430
■ 新國際油價的經濟衝擊(1979.6.30) . 435
■ 初評卡特政府的新經濟政策(1980.3.18) . 440
■ 七國會議對我國經濟的影響(1980.6.26) . 445
■ 世界經濟問題的本質(1981.5.3) . 450
■ 當前大陸經濟情勢分析及未來展望(1995.3) . 458
■ 回應世界經濟大恐慌是大難題(1998.11) 470

四、經濟情勢及展望 . 474
■ 上半年對外貿易分析(1966.8) 475
■ 國內的物價為什麼會上漲?(1973.3) . 483
■ 向新經濟情勢挑戰(1975.1.2) . 492
■ 從上半年的貿易統計論當前的經濟景氣(1975.7.14) 501
■ 新年我國經濟情勢之展望(1976.1) . . . . . . . . . . . 507
■ 對外貿易減退之原因及其對策(1976.1) . 512
■ 我國新經濟情勢及其因應原則(1979.11.24) 517
■ 歲末談明年我國經濟動向(1979.12.29) 521
■ 1980 年代我國經濟的展望(1980.2) 525
■ 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成因與對策(1981.12) 531
■ 我國財經展望(1982.2) 542
■ 當前臺灣的經濟情勢(1982.2) 551
■ 為經濟復甦把脈(1982.11) 562
■ 當前臺灣經濟情勢與未來發展(1983.1) . 568
■ 國內外景氣復甦以後的經濟形勢(1984.1) . 574
■ 一年來的我國經濟(1985.12) 579
■ 當前經濟情勢分析(1985.12) 589
■ 匯率、物價與景氣循環(1986.12) 598
■ 1940 年代的臺灣經濟(1998.2) 609
■ 1999 新年經濟展望(1999.1.2) . . . . . . . . . . . . . . 628

五、經濟發展 . 630
■ 臺灣之鋁工業(1965.9) 631
■ 臺灣對外貿易的檢討(1966 年)(1967.4) 653
■ 臺灣經濟結構與貿易地區之變動(1967.8) . 663
■ 今後臺灣經濟發展的途徑(1967.10) 678
■ 從國際收支論臺灣的經濟發展(1968.11) 685
■ 1970 年代臺灣經濟發展的方向(1971.1.1) . 699
■ 農業開發的方向(1971.11) 709
■ 總體經濟發展芻議(1972.1) 716
■ 談教育與人力開發(1972.4) 725
■ 邁向富裕的經濟社會(1972.5) 732
■ 節約消費與經濟發展(1976.5.30) . 739
■ 經濟發展財富累積和制度調整(1979.10.6) . 745
■ 我國經濟發展的展望(1979.11) 750
■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臺灣經濟(1982.12) 756
■ 當前臺灣經濟的轉捩點 — 770
投資意願的起落與成敗(1985.12)
■ 臺灣對外投資與亞太經貿互動關係之展望(1996.7) 776
■ 科技進步與經濟展望(1996.12) 790

六、經濟問題 . 802
■ 臺灣經濟發展的問題(1971.1) 803
■ 經濟安定問題(1971.10) 807
■ 對當前經濟問題的另一種看法 . 814
(1973.2.8 及1973.2.9)
■ 今後臺灣經濟發展上的幾項問題(1973.10) 828
■ 走向均富社會的幾個經濟問題(1974.1.1) . 834
■ 臺灣在工業及經濟發展下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841
(1974.11)
■ 經濟轉變期的經濟問題(1976.1.14) . 862
■ 今後的經濟環境與我國工商發展問題(1976.3) . 867
■ 對外貿易的問題與解決(1981.1.5) . 877
■ 當前我國經濟問題及其展望(1982.1) . 882
■ 當前我國的經濟問題 — 經濟學的運用(1982.10) 890
■ 臺灣當前的經濟問題(1982.11) 898
■ 開放經濟下的經濟問題(1985) 90

序/導讀

總編輯序

守著臺灣.守著歷史
林鐘雄勤勉耕耘一生的寫照


林鐘雄(1938 -2006)老師離開我們已經12年了,我們都很懷念他。

《林鐘雄經濟論文集》及《林鐘雄金融論文集》的出版也慢了十餘年,這十多年來,我們心中總像有一顆石頭存在著負擔不能釋懷。如今,終於隨著林鐘雄論文集的堂堂上市,總算也能告慰林鐘雄老師在天之靈,心裡沉重的感覺也總算能夠放了下來。

林鐘雄論文集的出版的確是件繁雜浩大的編輯工程,我們著實費了好些心血與時間。雖然林師母表示可以放棄,然而,基於臺灣經濟之發展歷程的客觀意義及價值的認知,我們依然按部就班,逐次完成各階段的工作,直到本書在臺灣社會與大家見面。我們畢竟呈現林鐘雄老師他一生為臺灣經濟社會進展轉型的貢獻,也讓後來的學子在臺灣經濟發展與經濟思想之研究這個領域方面,方便型塑林鐘雄的真正形象。

在此,我也簡單交代一些總編輯的話,並為本論文集之書名為什麼定為「守著臺灣.守著歷史」說幾句話。

近二、三百年人類文明的演進,除了科學家在技術進步的貢獻之外,經濟學家的竄起也是其中一項驚人的角色,尤其在經濟社會方面。

18世紀以降,古典經濟學家一直是經濟學思潮的正統,特別是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源流,更是這門學問的核心人物;他們型塑了經濟學家特殊而偉大的社會形象:推動人類經濟文明進步的貢獻者。經濟學家們在他們生活的年代,用他們的思考引導當時的人們包括領政當局和社會採行適當的作為,以解決經濟上的問題,讓社會更進步,人們生活更幸福。他們長期來的付出與為理念的堅持,歷史證明,他們終於贏得今日人類社會對經濟學家的尊崇;而經濟學家的徒子徒孫也享受這樣的香火,並延續這樣的精神,仍然為人類的經濟文明進步不斷地在崗位上貢獻生命的價值。

林鐘雄就是這樣時代背景中的一位經濟學家,在臺灣為她的經濟進步社會,付出一生的智慧。

在林鐘雄成長那個年代,臺灣仍是官方意識型態(ideology)濃厚的威權社會,然而,由於戰後「美蘇全球冷戰」策略,兩岸關係臺灣偏向「反共」,因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上禁止一般流通,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遂成為臺灣民間社會的主流顯學;雖然如此,自由經濟在當時仍然不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核心價值,政經決策當局執行的黨國資本主義則是最高指導原則;這對一位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而言,根本很難發揮所長,往往只能終其所長終老於學堂春風化雨。不過,他勤於著作,重心用於評析經濟局勢與臺灣發展關係,直至終老,其論述盡是反映當代的臺灣經濟變遷過程,皆在邁向自由國度的紀錄史;一部臺灣經濟由黨國資本體制束縛過渡到自由經濟現代化轉折的歷史觀察及智慧貢獻。守著臺灣,守著歷史。這正是林鐘雄用其一生,以經濟守護臺灣,並以他的生命熱誠,終其一生堅守自由社會的理想的寫照。  

在複雜難解的社會議題與政治環境,經濟學家深知經濟學抉擇取捨(trade -off)的本質,以及理論模型(theory model)的假設檢驗推演,在抽象理想與實際現象之間,在簡單化與複雜性之間,在最適與次佳之間…等等的探索;因此,經濟學家雖然執著於經濟學之信念,但在抱負與謙遜之間,許多經濟學家在實踐理想目標上必定無疑相當謙遜,自然地,謙遜讓經濟學成為社會科學整體整合中成效較為卓著;故而謙遜也就形成為經濟學家人格特質中一項美德。身為經濟學家之林,林鐘雄之治學、為人處世,一向謙虛為懷正是他的社會印象。

總之,林鐘雄是一位真正的經濟學家。他的一生辛勤耕耘經濟,都為臺灣這片土地及人民。和許多歷史上傑出的經濟學家沒有不同,能夠以社會知識份子或社會改革者的身分,追求更遠大理想的抱負於經濟專業領域,貢獻所長於臺灣。他一生關懷臺灣,在許多社會重大的公共議題,提供見解建立體制、推行政策,藉以改善經濟資源配置,釋放經濟要素活力,促進經濟成長,穩定物價,並提昇經濟公平、社會正義;在這些領域的政策辯論中,林鐘雄勤勉守護臺灣經濟,奉獻一生,留下許多嘔心瀝血之著作,於當代供作臺灣經濟發展前進的墊腳石,扶持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有識者應可以發現,本書主要的內涵即在呈現這方面的價值:臺灣經濟史上之歷史意義。

這兩大系列書是林鐘雄除大學教科書、專書以及委託研究專題之外,由其所遺留相關論述彙輯而成他留給臺灣最重要的著作,是觀察當代臺灣社會經濟變遷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研究臺灣經濟發展史、經濟思想史20 下半世紀時空的重要一環。我們認為甚具意義且不可或缺,所以費心費時地將它編輯完成並出版,以補實這段期間之經濟發展過程之見證。

這兩大系列書儲存林鐘雄以生命與臺灣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歷史檔案,即反映林鐘雄經濟學專業的兩大領域:系列Ⅰ是經濟論文集,包括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領域,論述內容依性質再區分為歐美經濟思潮、臺灣經濟變局思路、經濟環境及國際衝擊、經濟情勢及展望、經濟發展、經濟問題及經濟政策等七個單元,以便於查覽閱讀。系列Ⅱ是金融論文集,包括貨幣經濟領域以及專題研析,論述內容之性質再區分為貨幣思潮:理論與政策、貨幣學派:弗利德曼、金融環境與金融情勢、金融體制與金融市場、利率與貨幣政策、匯率與外匯問題等六個單元;而專題研析係蒐錄林鐘雄過去未曾發表之有關「貨幣與物價」之一篇專題論述。最後,為緬懷林鐘雄教授,特擇錄紀念文一篇,另並彙輯其一生之著作要覽,置於論文集之附錄(系列Ⅱ),備供參考及查閱。

本書之全部論述皆與臺灣經濟社會之進展有關,這是一部主要以林鐘雄之時代(1960 -1990 年代)對當時臺灣經濟發展過程觀察論述的總存檔。


總編輯 彭百顯 謹識
2018 年9 月10 日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456311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115
    • 商品規格
    • 17.5*23.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