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上帝的指紋(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26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掀起古文明熱潮始祖,探索古文明經典之作

共譯成30種語言版本,全球銷量突破1億冊

 長踞亞馬遜古文明暢銷書榜、《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超過20年歷久不墜!

《紐約時報》、DISCOVERY頻道權威推薦!

 

古埃及的金字塔文明是「發展」,還是「遺產」?

歐西里斯和開化中南美洲英雄神話的相似處、金字塔與地球各項數字的驚人關聯、像切割奶油般開鑿、搬動巨石的遠古「建築師」……

顛覆你以為的人類文明史真相,帶你一窺考古、幾何、神話、天文的建築奇蹟。

 

面對這些驚世駭俗,卻強而有力的「假設」,

你敢說,對現存的人類文明史堅信不疑嗎?

「他們」在全球各地留下指紋,葛瑞姆漢卡克「小心求證,大膽假設」,

揭開人類文明真相的證據即將一一呈現。

 

西元前兩千五百二十年建成的吉薩三座金字塔,竟是重現西元前一萬零四百五十年的獵戶三星?金字塔的建造用途,真的只是為了做為陵墓?位處乾燥氣候區的獅身人面像,竟有著長期被雨水侵蝕的痕跡?

在人類文明尚未開啟前,究竟誰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術,在全球各地留下令人難解又著迷的建築奇蹟及物證?這是否意味著一個已經消失的高度文明,曾在遠古時代呼風喚雨,並將一筆科學遺產留給後世?

《上帝的指紋》不僅對人類的神話、文化、歷史、地理、建築、數學、天文、科技進行探索,更是一部論述精緻、採證細膩的古文明奧祕鉅作。

 

「漢卡克將全球古代文明作全盤的檢視,從神話、《聖經》、埃及,到中南美洲,針對不應在彼時出現的科技思想與產品,提出合理的質疑。」──周健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副教授‧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

 「我所看到的不再只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狹小一隅,而是上窮碧落下黃泉般的瘋狂追索。」──劉燦榮 知本家文化社社長

 「書中一個接著一個的事實,一而再、再而三的推翻我們過去的理解。」──劉寶傑 東森「關鍵時刻」主持人

 「攤開這本書的朋友們,不妨徜開心胸,拋棄舊有的成見與認知,追隨葛瑞姆足跡,進行一場奇想天外的考古之旅。」──謝哲青 歷史文化工作者

 「我一直想拍聖經中的洪水電影,但一直沒有靈感,然後我在葛瑞姆‧漢卡克的《上帝的指紋》中讀到了地殼移位理論……」──電影《2012》導演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

 「葛瑞姆‧漢卡克,暢銷書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有著高度爭議性歷史觀。其有關神祕失落文明的理論,帶給世界各地人們知識、引起廣大讀者注意,並取代了對過去傳統的觀點。」──英國廣播公司,地平線節目(BBC Horizon)

 「最有智慧的考古紀聞。」「一部啟示錄般奇妙的好書。」──西方各界媒體盛讚

 

工頭堅 「旅飯」旅行長/黃國華 知名作家/陳樂融 作家 作詞家 主持人/陳常智 蓋亞出版發行人/詹宏志 網路家庭董事長/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寶靈 塔羅名師──各界名人齊聲推薦!

作者

葛瑞姆漢卡克Graham Hancock


英國人。曾任《經濟學人》東非地區記者,後周遊世界各國,從事調查旅行與寫作,而成為全球暢銷作家暨古文明遺址探險家。著有《諸神的魔法師》(Magicians of the Gods)、《天之鏡》(Heaven's Mirror)、《失落的約櫃》(The Sign and the Seal)、《上帝的魔島》(Underworld)等國際知名暢銷書,並受邀在Discovery頻道製作主持〈尋找失落文明〉經典系列,掀起世界各地探索未知文明的熱潮。

相關著作:《上帝的指紋【暢銷紀念版】(上)》《天之鏡 全譯本》《諸神的魔法師:失落文明的智慧》

譯者

汪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士,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碩士。歷任新聞局、《英文中國日報》、《商業周刊》編輯。譯著甚豐,曾榮獲新聞局評鑑為優良中譯作品。

攝影者

桑莎法伊亞Santha Faiia


國際性出版文物攝影家,尤專精古代文化和古建築遺址。

目錄

第一部  埃及  古金字塔的邀帖

  第一章  神奇的方位

  第二章  永世之居

  第三章  金字塔墳墓說

  第四章  潘朵拉的盒子

  第五章  造物之神

  第六章  三次元遊戲

  第七章  回到過去

 

第二部  埃及  宇宙神靈

  第八章  殘留在埃及的祕密

  第九章  胡狼的房間

  第十章  迷惑的歷史年代

  第十一章  探索最初的時間

  第十二章  最初的神祇

  第十三章  人類與神的使命

  第十四章  西元前的第十一個千禧年

  第十五章  獅身人面巨石

  第十六章  測量地球

  第十七章  力之泉源

 

第三部  尋找人類誕生的源地

  第十八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

  第十九章  榔頭與鐘擺

  第二十章  竊走人類文明的夜賊

序/導讀

推薦序一

「歷史只不過是人類的罪行、蠢事,與不幸的記錄。」

History…is, indeed, little more than the register of the crimes, follies, and misfortunes of mankind.

──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一七三七~一七九四,英國歷史學家,著有《羅馬帝國衰亡史》)

周健(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試閱

第三章 金字塔墳墓說

從大金字塔的高點往下俯望,要比往上爬,更令人精神緊張。不再需要與地心引力搏鬥,所以體力的付出比較小;但另一方面,因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地面,而非天空,所以失足的危機隨時在眼前。我們幾個小心謹慎地選擇路線,在巨大的石塊中輾轉、溜滑,往那龐大的基座方向移動,更覺自己如螞蟻一般的渺小。

終於到達平地。此時暗夜已經結束,曙光初露,天色逐漸由暗轉明。我們依照先前約定,付給西方的守衛五十埃及鎊,並在極度解放與勝利的歡愉中,意氣風發地離開了大金字塔,往西南方幾百公尺外的卡夫拉王金字塔移動。

古夫(Khufu)、卡夫拉、曼卡拉,在希臘文中分別稱作基奧普斯(Cheops)、基夫拉恩(Chephren)、麥西里努斯(Mycerinus),不論我們用埃及還是希臘名稱呼這些第四王朝(西元前二五七五~西元前二四六七年)的法老,他們均以在吉薩建造了三座金字塔而為後世所知。至少,二千多年前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西元前四八四~西元前四二五),在他的名著《歷史》(History)中,認定大金字塔的建造者為古夫王,從此以後,歷史就這麼決定了。希羅多德至埃及一遊後,將他在旅途中獲得的資訊,寫進這本現存最古老的金字塔相關文獻,並陳述道:

基奧普斯,據說在位五十年後駕崩。其弟基夫拉恩成為新法老,並同樣地建造了一個金字塔……除比其兄的金字塔矮四十英尺外,一切規模照舊。……基夫拉恩在位五十六年後,王位由基奧普斯之子麥西里努斯繼承……麥西里努斯留下的金字塔比其父王在規模上要小甚多。

希羅多德看到金字塔的時候為西元前五世紀,也就是金字塔建造完成後的二千年。但是往後有關金字塔的歷史,都是以希羅多德的證言為基準,全盤接受他的說法。直至今日,所有的評論家仍謹尊這位偉大希臘歷史學家的教誨,不敢逾越。儘管希羅多德的敘述得自道聽塗說,但是時至今日,「大金字塔由古夫王、第二金字塔由卡夫拉王、第三金字塔由曼卡拉王建造完成」的說法,卻已成為不可動搖的史實了。

●被矮化的謎團

與阿里分手後,桑莎與我繼續在沙漠中漫步。繞過第二金字塔的西南角後,我們的眼光被它的頂部所吸引,並且發現,從頂上往下數的第二十二層石塊,石面上仍然保留有原來的覆面石。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從基座往上的數層,每層面積都至少綿延數英畝,所使用的石灰岩塊,每塊大概有二十英尺寬、六英尺高,巨大到幾乎無法攀爬的地步。我後來才發現,這種巨石每塊達二百噸重,需經過一種非常獨特的石工技術切割而成,而吉薩一帶的古蹟,到處都可散見這種切工。

第二金字塔建立在切取岩床而造的平台上,西面與北面形成一壕溝狀凹槽,有的地方深度超過十五英尺。沿著塔西面,往壕溝的南方走去,不需多遠,便可看見四百公尺外,聳立於沙漠中的第三金字塔。

古夫……卡夫拉……曼卡拉……根據所有正統古埃及學者的說法,建造金字塔唯一的目的,便是分別作為這三代法老的墳墓。但顯然這種主張有許多不盡之處。例如,一八一八年,當歐洲探險家吉奧維尼‧貝索尼(Giovanni Belzoni)打開卡夫拉金字塔中廣闊的停棺室時,發現室內空無一物,不僅沒有棺材,房間裝飾極為樸素,不見任何飾品,僅有一具嵌在地板內的大理石棺,外表打磨得十分光亮,但內部也是空的。棺蓋已被敲成兩半,丟棄在棺材附近。這一切應做何解釋?
對古埃及學者而言,這似乎很容易解釋。他們認為在非常早年,或許卡夫拉駕崩後的幾百年之內,盜墓者已經進入過停棺室,把包括做成木乃伊的法老在內的所有物品橫掃一空。

顯然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比較小的第三金字塔上。我和桑莎一面思考這個問題,一面前往這個為祭祀曼卡拉王而建的小金字塔。最先踏入這個金字塔內的歐洲人,是一位名叫霍華德‧衛斯(Howard Vyse)的英國上校。他在一八三七年進入停棺室時,看到的只有空無一物的玄武岩石棺,木棺蓋上有人形的浮雕,棺旁殘留著少數的骨骸。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地將那些骨骸視為曼卡拉的遺物。但是我們利用現代科學的驗證,發現骨骸和木棺蓋,都是西元早期,金字塔年代後二千五百年的產物。也就是說,在金字塔時代的許多年後,有人「闖入」金字塔,並將死者埋葬在那洞穴中(在古埃及歷史中相當常見的一種行為)。至於那玄武岩的石棺,則可能屬於曼卡拉王。這種假設是否屬實,現在已無法證實,因為衛斯將石棺從西班牙運送回英國時,船隻中途翻覆,石棺也因此沉入海底。既然根據衛斯的記錄,石棺被發現時為空的,因此大家再度假設法老的屍體已被盜墓者移走。

同樣的假設也被用在古夫的身上。由於古夫的屍體在打開金字塔時早已不在,一般古埃及學者的看法,可以大英博物館教育部館長喬治‧哈特(George Hart)的見解為代表。哈特認為,在古夫「被埋葬後的五百年內」,盜墓者就已打開了大金字塔,並且竊取了所有「陪葬的寶物」。根據這種說法,盜墓的年代應該在西元前二千年左右,因為古夫王駕崩於西元前二五二八年。關於這一方面,埃及學權威的愛德華茲教授(I.E.S Edwards)更進一步假設:所有陪葬的寶物可能都是從現在我們稱之為「王殿」(King’s Chamber)中盜走的,而且被安置在「王殿」西側的玄武岩石棺,「就是以前放置法老遺體的棺材,很可能裡面另外還有一個木製的內棺」。

上面說的,都是正統,而且是主流學者的意見。這些學者顯然毫不懷疑地認定他們的意見就是史實,並在世界各地的大學中廣布他們的學說。

但是,萬一這些意見並非史實的話,怎麼辦?

●裡面空無一物

有關古夫王木乃伊遺失的謎團,早在西元九世紀,開羅回教總督卡利夫‧阿爾瑪門(Caliph Al-Ma’mun)的記錄中便已有記載。當時他率領一隊石工師傅,從金字塔的北面掘了一條隧道進去挖寶,經過一連串幸運的巧合,找到了這條現代考古學家所稱的「瑪門穴」(Ma’mun’s Hole)的通路。瑪門穴可直接銜接金字塔內部幾條通路,其中一條為從北面入口進入金字塔以後,便往下行的「下坡道」(入口的位置在古代雖廣為人知,但是到瑪門時期早已被人遺忘)。更幸運的是,作業時,因石錘、鑽岩機等的振動,致使下坡道屋頂上的部分岩石掉落,而暴露出金字塔內部入口處原來便有的「上坡道」。

不過,雖然找到通路,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坡道入口處,也就是坡道中最狹窄的一部分,被幾塊碩大而堅硬的玄武岩塞住,路被完全堵死。堵塞工程很明顯地是在金字塔建造時做的。阿拉伯工人在嘗試擊碎那塊硬石卻失敗以後,便著手從周圍硬度比較低的石灰岩上鑿起隧道。經過好幾個星期,總算清除掉進入金字塔最大的障礙,而為前進金字塔鋪好了路。
清除障礙的工作本身的意義非常明顯,它代表過去從來沒有盜墓者能夠成功地打開過入口,金字塔內部應該仍為一片處女地。石工師傅們充滿期待地進入金字塔,準備大大地豐收一場。而或許動機不同,瑪門總督想必也在金字塔大門開放的剎那,迫不及待地進入,以便成為第一個在金字塔內登堂入室的人吧。根據記錄,瑪門阻止金字塔探險隊的目的,並非為增加他原本已經可觀的財富,而是為了發掘遠古文明中不為人知的智慧與技術。根據古老的傳說,金字塔的建造者,在塔內放了很多「堅硬而不會生鏽的鐵製工具與武器,可以彎曲但不會打破的玻璃器皿,不可思議的符咒……」。

然而,當瑪門和他的手下進入房間時,卻什麼都沒有發現:既沒有世俗所謂的寶物,更沒有高科技的機器、超越時代的塑膠材料、不會生鏽的鐵器,也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符咒。

其中一間被錯誤命名為「王后殿」(Queen’s Chamber)(在從上坡道分叉出來的一條水平走廊的尾端)的房間,裡面更是空無一物,只是一間非常樸素,但充滿幾何趣味設計的房間而已。

更令人失望的是王殿(瑪門等阿拉伯人顯然通過壯麗堂皇的大甬道〔Grand Gallery〕後才到達此房間)內,也沒能找到任何能引起一般人興趣的東西。房間內唯一的傢俱,便是一具大理石棺材,大小正好一個人身,也只因尺寸湊巧的理由,這個箱狀石盒後來便被命名為「石棺」。我們可以想像,當初瑪門和他的手下走近這個未經任何修飾的石盒時,內心是何等的失望,因為石盒裡,就如同整個金字塔一般,空空如也。

為什麼大金字塔裡會如此空洞?如果曾經有寶藏的話,是什麼時候,以什麼方法消失的?古埃及學家宣稱的法老駕崩後五百年內,寶藏便已被竊的說法可信嗎?或者,如現在比較多的證據所顯示的,其實金字塔從一被封死的那一天開始,從來就沒藏有任何寶物?我們已經知道,在瑪門和他手下進入金字塔以前,從來沒有人知道如何經上坡道到達塔的上部,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從來沒有人能夠通過大理石封口的障礙,堂堂進入金字塔。

因此,從常理推斷,至少在瑪門以前,應該不會有任何人曾經侵入金字塔內部——當然如果曾經有人發現過其他入口,並且進入金字塔的話,又另當別論。

●祕密坑洞

的確還有其他入口。

在離堵住的通道口下方二百多英尺處,還有一個祕密通道。這個通道深深地被埋藏在吉薩高地基盤的地下。如果瑪門當時發現這條可以繞過坡道障礙的現成通道的話,可以省不少時間和麻煩,可惜他當時一心只想到如何破除障礙,將堵塞在坡道上的石塊移走,而沒有先下功夫調查另外一條下坡道附近的地形(不但沒有調查,而且還將那塊地方作為堆積從金字塔中挖出的石頭的垃圾場)。
其實在更早的時代,早已有人知道,並針對這一條下坡道做過詳細的調查。希臘羅馬地理學者史特拉保(Strabo),在進入金字塔內地下大殿堂(從金字塔頂點計算大約有六百英尺深)後,曾經留下詳細的記錄。房間的牆壁上還可以看到羅馬人佔領埃及時的塗鴉,顯然當時人進出這房間相當頻繁。但是從西面往下的通路,大約三分之二的地方,有一個祕密入口機關,因為設計過分地精巧,所以一直到十九世紀都沒有被人發現,也因此從來沒有人通過這個機關,進入金字塔的另外這邊。

打開機關的入口,立刻進入一條如水井一般窄而深的通道,全長一百六十英尺左右,幾乎縱向地穿入地基和大金字塔內部二十層的石灰岩石塊,一直到大甬道的起點,與主要內部走廊系統會合為止。雖然也有學者曾經做過各種大膽的推測,不過我們至今仍看不出來,為什麼古埃及人要在大金字塔內建造一條如此奇特的縱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坑洞的確為古埃及人在建金字塔的同時建造,而非盜墓者在後來挖掘出來的。果真如此的話,是否有可能盜墓者發現這條隱祕的通路,而將王殿及王后殿內的寶物一掃而空?

這當然是一個可能。但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此種可能性非常小。

例如,井穴上方出口,牛津的天文學者約翰‧格理維斯(John Greaves)在一六三八年曾進入過,但僅下了六十英尺就無法繼續了。一七六五年,另外一個英國人,納坦尼爾‧達魏生(Nathaniel Davidson),往下走了一百五十英尺後,因遭遇到大量的沙石而無法前進,只好退出。一八三○年,義大利冒險家卡維格里亞(Giovanni Battista Caviglia)也因同樣的問題,只到達相同的深度。但是意志堅定的卡維格里亞並不就此知難而退,他雇用了阿拉伯工人,開始清理坑洞中的碎石,希望能夠看到下面的東西。在幾乎要得幽閉恐懼症的環境內猛挖了幾天後,他果然發現了一條往下的縱向通道。

從這樣一條被廢物塞滿的狹小通道,有可能將傳說中第四王朝最偉大的法老的全部寶藏都搬運出去嗎?

這條如水井一般的縱穴,就算沒有被碎石瓦礫掩埋,從下到上都非常通暢,但是以它只有三英尺的寬度,以及在好幾個地方幾乎完全垂直的條件下,能夠通過它運出去的,頂多只是古代帝王典型墳墓中寶藏的零頭罷了。

至少,西元八二○年,瑪門總督和他的手下打開大金字塔時,顯然期待裡面會有許多厚重、大件的寶物。因為在外觀上不如古夫王金字塔甚多的後期圖坦卡門(Tutankhamen)王墳,打開時都找到許多神像、神器等寶物,怎麼會想到古夫王墳墓內卻什麼也沒有?卡夫拉的金字塔內也是一樣。如果有盜墓者的話,這兩個墳的盜墓者必定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能把墳墓清得一乾二淨,連一片碎布、一塊陶片、一個不要的人像雕塑、一件遺漏的珠寶首飾,都沒有留下。留下的只是光禿禿的牆壁與地板,和一口連蓋子都沒有闔上的石棺。

●不一樣的陵墓

時間已過早晨六時。陽光從古夫王和卡夫拉王的金字塔頂上注下,將金字塔染成了淡淡的粉紅色。曼卡拉的金字塔比另外兩個金字塔要矮上二百英尺,在我和桑莎通過西北角,往周圍沙漠的沙丘方向走去時,它仍然躲藏在陰影中。
盜墓者之說縈繞在我腦中不去。我唯一能夠想出支持確有盜墓者說法的「證據」,便是墳墓內空無一物,連木乃伊都一併不見了。但是這說法的前提是,墳墓內必須先有東西,才能夠被盜。其他,尤其是金字塔內現場的所有證據,明白顯示出來的是,其實從來就沒有盜墓者進入過金字塔,不僅因為縱向坑道太狹窄,真正的寶物無法通過,更因為古夫王的金字塔有一項非常大的特色:在迴廊或通道或房間的牆壁上,我們看不見任何的碑文或裝飾。卡夫拉王和曼卡拉王金字塔的情形也相去不遠。換句話說,三座外形偉大、令人驚異的金字塔內,竟然沒有一個文字稱頌那理論上永眠其中的法老。

這種作法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了。埃及其他的王墓,沒有一個不裝飾得富麗堂皇。走過埃及歷史,沒有一個法老的王墓不是大量地、徹底地被華麗裝飾(例如,路克索的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 at Luxor〕便是如此),而且牆壁上更畫滿了各種儀式性語言和祈禱文,以送死者一路上天,得到永生(例如在吉薩南方二十英里沙卡拉〔Saqqara〕地方的第五王朝的金字塔就是如此)。

為什麼古夫、卡夫拉、曼卡拉要與眾不同呢?難道那幾個金字塔並非要建來當墳墓,而是另有更深沉、難解的用意?難道吉薩金字塔為傳承某種阿拉伯深遠傳統,其實早在第四王朝開始前便已建築完成?難道負責建築吉薩金字塔的,是一些很早期便從更高度文明地方來的建築師?

上述所有的假設,古埃及學者一概無法接受。他們根據的理由也很簡單。儘管第二和第三金字塔的內部,包括卡夫拉及曼卡拉等法老的名字在內,什麼文字記號都沒有,但是學者卻有辦法在大金字塔內部找到一些象形文字的「石工記號」(也就是石塊從切割場出來以前,工人畫的塗鴉),學者們的解釋,那些記號的意思,就是「古夫」。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477462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1*14.8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