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本最適合中年級以上兒童的成語法寶書
★一扇通往中國古典文學的窗口
師鐸獎語文教師 李光福
帶孩子品味《水滸傳》的豪爽故事
培養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
繼《看三國,學成語》、《看西遊,學成語》後,李光福老師再度出馬,編寫最受矚目的成語系列第三彈!
我們常說某人「有錢有勢」,《水滸傳》中的「鎮關西」就是個典型;想要形容憂慮煩亂,「寢食不安」就很傳神地表達了煩惱到吃不好也睡不好的樣子;除此之外,「七上八下」、「懸腸掛肚」、「氣急敗壞」……這些常用成語,也都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透過李光福老師精心挑選的20則《水滸傳》故事,孩子們能夠輕鬆進入這部經典小說的世界;不僅能享受到豪傑好漢們的冒險與挑戰,還能了解這些成語的歷史背景,學會如何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從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到林沖雪夜上梁山,每個故事都充滿了俠義精神、忠義情懷,以及生動有趣的人物刻畫。另外,每個成語故事後面還延伸了相關學習,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與記憶,將成語學習生活化,讓孩子從小打好國學基礎,厚植語文能力,培養文化底蘊。一起跟著本書從典故學成語,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成為征服成語世界的梁山泊好漢吧!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9歲以上
●書籍特色
1. 從典故學成語
仔細指出成語出處,了解來龍去脈,增進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 打好國學基礎
重新詮釋二十則《水滸傳》成語故事,生動活潑、輕鬆易懂,為孩子敲開中國古典文學的大門。
3. 延伸相關學習
每則成語附上語義與範例、同義詞、成語家族、動動腦筋、成語加油站,加深學習印象,將成語學習生活化,使孩子對成語的運用更加靈活。
4. 師長教學利器
師鐸獎語文教師李光福逾三十年教學經驗結晶,教師教學的必備教材,親子共讀的最佳選擇。
【本書關鍵字】
成語故事、水滸傳、李光福、語文教學、成語、宋江、武松、魯智深、中國經典文學、四大名著
★一扇通往中國古典文學的窗口
師鐸獎語文教師 李光福
帶孩子品味《水滸傳》的豪爽故事
培養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
繼《看三國,學成語》、《看西遊,學成語》後,李光福老師再度出馬,編寫最受矚目的成語系列第三彈!
我們常說某人「有錢有勢」,《水滸傳》中的「鎮關西」就是個典型;想要形容憂慮煩亂,「寢食不安」就很傳神地表達了煩惱到吃不好也睡不好的樣子;除此之外,「七上八下」、「懸腸掛肚」、「氣急敗壞」……這些常用成語,也都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透過李光福老師精心挑選的20則《水滸傳》故事,孩子們能夠輕鬆進入這部經典小說的世界;不僅能享受到豪傑好漢們的冒險與挑戰,還能了解這些成語的歷史背景,學會如何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從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到林沖雪夜上梁山,每個故事都充滿了俠義精神、忠義情懷,以及生動有趣的人物刻畫。另外,每個成語故事後面還延伸了相關學習,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與記憶,將成語學習生活化,讓孩子從小打好國學基礎,厚植語文能力,培養文化底蘊。一起跟著本書從典故學成語,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成為征服成語世界的梁山泊好漢吧!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9歲以上
●書籍特色
1. 從典故學成語
仔細指出成語出處,了解來龍去脈,增進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 打好國學基礎
重新詮釋二十則《水滸傳》成語故事,生動活潑、輕鬆易懂,為孩子敲開中國古典文學的大門。
3. 延伸相關學習
每則成語附上語義與範例、同義詞、成語家族、動動腦筋、成語加油站,加深學習印象,將成語學習生活化,使孩子對成語的運用更加靈活。
4. 師長教學利器
師鐸獎語文教師李光福逾三十年教學經驗結晶,教師教學的必備教材,親子共讀的最佳選擇。
【本書關鍵字】
成語故事、水滸傳、李光福、語文教學、成語、宋江、武松、魯智深、中國經典文學、四大名著
目錄
別讓孩子壞了語文學習的胃口
成語,藏在生活和閱讀中
關於《水滸傳》
1寸步不離
2有錢有勢
3面黃肌瘦
4交頭接耳
5打家劫舍
6不義之財
7一言難盡
8面面相覷
9寢食不安
10七上八下
11撥雲見日
12拔刀相助
13將計就計
14戰戰兢兢
15懸腸掛肚
16天誅地滅
17一見如故
18亡命之徒
19氣急敗壞
20咬牙切齒
成語,藏在生活和閱讀中
關於《水滸傳》
1寸步不離
2有錢有勢
3面黃肌瘦
4交頭接耳
5打家劫舍
6不義之財
7一言難盡
8面面相覷
9寢食不安
10七上八下
11撥雲見日
12拔刀相助
13將計就計
14戰戰兢兢
15懸腸掛肚
16天誅地滅
17一見如故
18亡命之徒
19氣急敗壞
20咬牙切齒
序/導讀
●作者序
這一篇序,是寫給「小朋友」看的成語,藏在生活和閱讀中-李光福
我讀國小時,看到國語課本裡的「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便把整本《西遊記》看完了;讀國中時,看到國文課本裡的「空城計」,便把整本《三國演義》也看完了。之後,因為很少再去碰觸這兩本書,除了裡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節,其他的幾乎都忘光了。
二〇〇四年,我因為要寫《看三國,學成語》,就把《三國演義》捧起來,很認真地細讀了一遍,於是《看三國,學成語》出版了。二○二〇年,小魯執行長沙小姐希望我續寫《看西遊,學成語》,我也把《西遊記》捧起來,很用心地細讀了一遍,於是《看西遊,學成語》也出版了——說實話,重讀《三國演義》和《西遊記》,感覺不同,領悟和體會也不同,或許這是年紀和心境的差距造成的吧!
二○二一年,沙小姐建議我再寫《看水滸,學成語》,我很心虛,因為學生時代我並沒有把《水滸傳》看完,要提筆寫《看水滸,學成語》,真的是一大難事。在沙小姐時不時的催促下,我連讀、連找成語,再動筆寫下,終於在二○二三年六月交稿——終於不用再被沙小姐追著跑了!
有一次,我到一所學校進行分享活動時,有個小朋友拿著一張單子給一位老師,然後念念有詞地背起來。後來我問老師是怎麼回事,老師說,學校在推一項背成語認證的活動,小朋友背熟二十句成語,可以背給老師聽,通過了,請老師簽名認證。聽完,我只是笑笑,沒有(不好)表示什麼意見。
後來,我利用機會找了一個通過認證的小朋友,問他認證單上那句「兔死狐悲」是什麼意思。他看看我,靦腆地笑一笑,搖搖頭說「不知道」。這跟我之前的「只是笑笑」所預期的一模一樣——不知道該句成語的意思、不懂得如何運用,即使背得滾瓜爛熟,又有什麼用?
我一直覺得小朋友學成語應該要「知其一,知其二」,也就是先讓小朋友讀該句成語的由來、出處或是典故故事,從故事中了解該句成語的意思,意思了解了,自然就知道怎樣運用,比如:先讓小朋友閱讀「撥雲見日」這句成語的故事,從故事中,小朋友會知道「撥雲見日」的意思是:「撥去烏雲,重見天日。比喻除去障礙,重見光明。」他可能就會造出「這件複雜的案情終於撥雲見日了,所有參與辦案的人員都鬆了一口氣」的句子。
《看水滸,學成語》承接《看三國,學成語》和《看西遊,學成語》的編寫形式,有成語故事、語義和使用範例,有同義詞和成語家族(句子中有共同的字的成語),還有動動腦和成語加油站,提供小朋友加深、加廣的學習機會,進而學會更多成語。
只要用心閱讀《看水滸,學成語》,並妥善運用學到的成語,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成為成語專家!
這一篇序,是寫給「小朋友」看的成語,藏在生活和閱讀中-李光福
我讀國小時,看到國語課本裡的「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便把整本《西遊記》看完了;讀國中時,看到國文課本裡的「空城計」,便把整本《三國演義》也看完了。之後,因為很少再去碰觸這兩本書,除了裡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情節,其他的幾乎都忘光了。
二〇〇四年,我因為要寫《看三國,學成語》,就把《三國演義》捧起來,很認真地細讀了一遍,於是《看三國,學成語》出版了。二○二〇年,小魯執行長沙小姐希望我續寫《看西遊,學成語》,我也把《西遊記》捧起來,很用心地細讀了一遍,於是《看西遊,學成語》也出版了——說實話,重讀《三國演義》和《西遊記》,感覺不同,領悟和體會也不同,或許這是年紀和心境的差距造成的吧!
二○二一年,沙小姐建議我再寫《看水滸,學成語》,我很心虛,因為學生時代我並沒有把《水滸傳》看完,要提筆寫《看水滸,學成語》,真的是一大難事。在沙小姐時不時的催促下,我連讀、連找成語,再動筆寫下,終於在二○二三年六月交稿——終於不用再被沙小姐追著跑了!
有一次,我到一所學校進行分享活動時,有個小朋友拿著一張單子給一位老師,然後念念有詞地背起來。後來我問老師是怎麼回事,老師說,學校在推一項背成語認證的活動,小朋友背熟二十句成語,可以背給老師聽,通過了,請老師簽名認證。聽完,我只是笑笑,沒有(不好)表示什麼意見。
後來,我利用機會找了一個通過認證的小朋友,問他認證單上那句「兔死狐悲」是什麼意思。他看看我,靦腆地笑一笑,搖搖頭說「不知道」。這跟我之前的「只是笑笑」所預期的一模一樣——不知道該句成語的意思、不懂得如何運用,即使背得滾瓜爛熟,又有什麼用?
我一直覺得小朋友學成語應該要「知其一,知其二」,也就是先讓小朋友讀該句成語的由來、出處或是典故故事,從故事中了解該句成語的意思,意思了解了,自然就知道怎樣運用,比如:先讓小朋友閱讀「撥雲見日」這句成語的故事,從故事中,小朋友會知道「撥雲見日」的意思是:「撥去烏雲,重見天日。比喻除去障礙,重見光明。」他可能就會造出「這件複雜的案情終於撥雲見日了,所有參與辦案的人員都鬆了一口氣」的句子。
《看水滸,學成語》承接《看三國,學成語》和《看西遊,學成語》的編寫形式,有成語故事、語義和使用範例,有同義詞和成語家族(句子中有共同的字的成語),還有動動腦和成語加油站,提供小朋友加深、加廣的學習機會,進而學會更多成語。
只要用心閱讀《看水滸,學成語》,並妥善運用學到的成語,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成為成語專家!
試閱
1寸步不離
出處: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駙馬王晉卿,大家都叫他「小王都太尉」,很喜歡不拘禮法的人,見蘇軾派人帶信,送來了高俅,就把他留在府內做親信。
一天,端王到王都尉府中參加宴會,看到書桌上有一對鎮紙玉獅子,做得細巧玲瓏,愛不釋手。
王都尉見端王喜歡鎮紙玉獅子,就拿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裝在小金盒裡,用黃羅布包起來,寫了一封書信,派高俅送去給端王。高俅接了王都尉的命令,帶著玉器和一封信,來到端王宮外。
看門的守衛進去向管理的總管報告,沒多久,總管出來問:「你是哪個府派來的人?」
高俅行完禮,答:「我是王都尉府中的人,特地送玉器來獻給端王。」
總管說:「端王在庭院裡和黃門侍郎們踢球,你自己過去吧!」
高俅說:「麻煩總管帶路。」
來到院前,只見端王頭上戴著紗巾,穿著紫繡龍袍,把龍袍前襟拉起來,塞進腰帶裡,腳上穿著一雙嵌著金線的飛鳳鞋,由三、五個黃門侍郎陪著踢球。高俅不敢貿然上前,站在侍從後面等候。
應該是高俅的時運到了,那顆球彈到空中,端王沒有接到,跳進人叢裡,滾到高俅腳邊。高俅看到球,不知哪兒來的膽子,使了一招「鴛鴦腳」,把球踢還給端王。
端王看了,驚喜地問:「你是什麼人?」
高俅下跪說道:「我是王都尉的親隨,奉主人命令,送玉器和一封信來給大王。」
端王聽了,笑著說:「想不到王都尉竟真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接著打開金盒,看了看玉器,把玉器和信交給部下收起來。
「原來你會踢氣球啊!你叫什麼名字?」端王問高俅。
高俅下跪說:「小的叫高俅,只是胡亂踢幾腳而已。」
端王說:「你來陪我踢個幾回吧!」
高俅說:「小的是什麼樣的人,哪敢與大王一起踢?」
端王說:「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你踢踢有何關係?」
高俅不敢踢,想告辭離開,但端王非要他踢,他只好先叩頭謝罪,然後下場踢,才踢了幾腳,端王喝采聲不斷。高俅只好把生平的本事都使出來,以奉承端王。
看到高俅球技高超,端王大喜,不放高俅回王都尉府,留他在宮中住了一晚,隔天還辦了一場筵席,邀請王都尉到宮中赴宴。
王都尉沒有看到高俅回來,正感到納悶,看門的下人來報:「端王派人傳來指令,請都尉到宮中赴宴。」
王都尉見了來人,領了指令,立刻換裝上馬,來到端王宮前,下馬入宮,面見端王。端王先謝過王都尉送他玉器,然後說:「這個高俅踢得一腳好球,我想把他留下當親隨,你覺得如何?」
王都尉答:「殿下既然有意要用此人,就把他留在宮中服侍殿下吧!」
端王聽了大喜,舉杯向王都尉謝了又謝,兩個人邊吃喝、邊閒聊,直到晚上筵席散了,王都尉才回府。
高俅被端王留在宮中,頗得端王器重,每天都跟在端王身邊寸步不離。後來哲宗皇帝去世,因為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後,冊立端王為天子,帝號徽宗。
徽宗登基後,有一天,他對高俅說:「朕想拔擢你,但要有些功勞才能升遷,所以先讓你掛名在樞密院,幫我處理一些雜事。」
後來不到半年,徽宗就拔擢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一職。
寸步不離
語義:緊緊跟隨著,一小步也不離開。
範例:奶奶怕失智的爺爺走失了,每天寸步不離地跟著。
【同義詞】
形影不離:形容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
依依不捨:非常留戀,捨不得分離。
如影相隨:比喻兩個人關係親密,常在一起。
【成語家族】:和「離」有關的成語
離鄉背井:離開家鄉,到外地去。
悲歡離合: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
調虎離山:比喻用計謀引誘對方離開原來有利的地勢。
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使別人不團結。
撲朔迷離:形容事情錯綜複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動動腦筋】
.運用「寸步不離」這句成語,造一個完整的句子。
.想一想,你曾有過哪些「寸步不離」的經驗?
【成語加油站】:「撲朔迷離」的由來
古時候,有個叫花木蘭的女孩,她是個非常孝順的人。
有一天,她看到徵兵的文書上有她父親的名字,但她父親年紀大了,禁不起戰爭的辛勞,弟弟年紀小,不能代替父親當兵,所以她就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戰爭中,花木蘭很勇敢,立了很多功勞。戰爭結束後,皇帝論功行賞,要賞給花木蘭很多錢財,並封她為尚書郎。但花木蘭不想當官,只求皇帝允許她回家鄉與父母團聚。
回到家後,花木蘭換上女裝,梳了辮子,戴上簪花,露出原來女孩的模樣。送她回來的同伴驚奇地說:「同行這麼多年,竟然不知道你是個女孩!」
後來有人寫了一首《木蘭詩》,詩的最後幾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是「撲朔迷離」的由來。
出處: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駙馬王晉卿,大家都叫他「小王都太尉」,很喜歡不拘禮法的人,見蘇軾派人帶信,送來了高俅,就把他留在府內做親信。
一天,端王到王都尉府中參加宴會,看到書桌上有一對鎮紙玉獅子,做得細巧玲瓏,愛不釋手。
王都尉見端王喜歡鎮紙玉獅子,就拿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裝在小金盒裡,用黃羅布包起來,寫了一封書信,派高俅送去給端王。高俅接了王都尉的命令,帶著玉器和一封信,來到端王宮外。
看門的守衛進去向管理的總管報告,沒多久,總管出來問:「你是哪個府派來的人?」
高俅行完禮,答:「我是王都尉府中的人,特地送玉器來獻給端王。」
總管說:「端王在庭院裡和黃門侍郎們踢球,你自己過去吧!」
高俅說:「麻煩總管帶路。」
來到院前,只見端王頭上戴著紗巾,穿著紫繡龍袍,把龍袍前襟拉起來,塞進腰帶裡,腳上穿著一雙嵌著金線的飛鳳鞋,由三、五個黃門侍郎陪著踢球。高俅不敢貿然上前,站在侍從後面等候。
應該是高俅的時運到了,那顆球彈到空中,端王沒有接到,跳進人叢裡,滾到高俅腳邊。高俅看到球,不知哪兒來的膽子,使了一招「鴛鴦腳」,把球踢還給端王。
端王看了,驚喜地問:「你是什麼人?」
高俅下跪說道:「我是王都尉的親隨,奉主人命令,送玉器和一封信來給大王。」
端王聽了,笑著說:「想不到王都尉竟真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接著打開金盒,看了看玉器,把玉器和信交給部下收起來。
「原來你會踢氣球啊!你叫什麼名字?」端王問高俅。
高俅下跪說:「小的叫高俅,只是胡亂踢幾腳而已。」
端王說:「你來陪我踢個幾回吧!」
高俅說:「小的是什麼樣的人,哪敢與大王一起踢?」
端王說:「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你踢踢有何關係?」
高俅不敢踢,想告辭離開,但端王非要他踢,他只好先叩頭謝罪,然後下場踢,才踢了幾腳,端王喝采聲不斷。高俅只好把生平的本事都使出來,以奉承端王。
看到高俅球技高超,端王大喜,不放高俅回王都尉府,留他在宮中住了一晚,隔天還辦了一場筵席,邀請王都尉到宮中赴宴。
王都尉沒有看到高俅回來,正感到納悶,看門的下人來報:「端王派人傳來指令,請都尉到宮中赴宴。」
王都尉見了來人,領了指令,立刻換裝上馬,來到端王宮前,下馬入宮,面見端王。端王先謝過王都尉送他玉器,然後說:「這個高俅踢得一腳好球,我想把他留下當親隨,你覺得如何?」
王都尉答:「殿下既然有意要用此人,就把他留在宮中服侍殿下吧!」
端王聽了大喜,舉杯向王都尉謝了又謝,兩個人邊吃喝、邊閒聊,直到晚上筵席散了,王都尉才回府。
高俅被端王留在宮中,頗得端王器重,每天都跟在端王身邊寸步不離。後來哲宗皇帝去世,因為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後,冊立端王為天子,帝號徽宗。
徽宗登基後,有一天,他對高俅說:「朕想拔擢你,但要有些功勞才能升遷,所以先讓你掛名在樞密院,幫我處理一些雜事。」
後來不到半年,徽宗就拔擢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一職。
寸步不離
語義:緊緊跟隨著,一小步也不離開。
範例:奶奶怕失智的爺爺走失了,每天寸步不離地跟著。
【同義詞】
形影不離:形容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
依依不捨:非常留戀,捨不得分離。
如影相隨:比喻兩個人關係親密,常在一起。
【成語家族】:和「離」有關的成語
離鄉背井:離開家鄉,到外地去。
悲歡離合: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
調虎離山:比喻用計謀引誘對方離開原來有利的地勢。
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使別人不團結。
撲朔迷離:形容事情錯綜複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動動腦筋】
.運用「寸步不離」這句成語,造一個完整的句子。
.想一想,你曾有過哪些「寸步不離」的經驗?
【成語加油站】:「撲朔迷離」的由來
古時候,有個叫花木蘭的女孩,她是個非常孝順的人。
有一天,她看到徵兵的文書上有她父親的名字,但她父親年紀大了,禁不起戰爭的辛勞,弟弟年紀小,不能代替父親當兵,所以她就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戰爭中,花木蘭很勇敢,立了很多功勞。戰爭結束後,皇帝論功行賞,要賞給花木蘭很多錢財,並封她為尚書郎。但花木蘭不想當官,只求皇帝允許她回家鄉與父母團聚。
回到家後,花木蘭換上女裝,梳了辮子,戴上簪花,露出原來女孩的模樣。送她回來的同伴驚奇地說:「同行這麼多年,竟然不知道你是個女孩!」
後來有人寫了一首《木蘭詩》,詩的最後幾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是「撲朔迷離」的由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