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為《說文》的闡釋體系及其說解的得失。本書把《說文》的闡釋體系分為語言內部的闡釋與語言外部的闡釋。語言內部的闡釋包括:從字形出發進行的闡釋—形訓;從語音出發進行的闡釋—聲訓;從意義出發進行的闡釋—義訓。語言外部的闡釋包括:宇宙生成系統,儒家政治話語系統,人本位系統—把人作為天地間最貴者,從人出發,對漢字進行闡釋的系統。本書根據《說文》的內部闡釋與外部闡釋來闡明《說文》說解的體例,辨析《說文》說解的得失。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深入地分析《說文》說解失誤的原因,如哪些是由於誤解字形、字音、字義造成的,哪些是由於文化闡釋的失誤造成的。
目錄
第八輯總序 1
目次 1
前言 1
第一編 《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第一章 《說文》形訓研究綜述 3
一 清代以前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4
二 清代中前期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5
三 清末至民國時期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6
四 一九四九年以後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7
第二章 《說文解字》形訓體例研究 11
一 象形類 11
二 指事類 22
三 會意類 26
四 形聲類 35
第三章 《說文解字》形訓的功能研究 63
一 確定本義 63
二 確定語源 75
三 標識字音 80
第四章 《說文解字》形訓的失誤研究 87
一 因不明古文字形體致誤 87
二 因不明字形結構致誤 89
三 因受思想認識影響導致的失誤 104
四 其它 108
結語 108
參考文獻 111
第二編 《說文解字》聲訓研究
第一章 聲訓與《說文》聲訓研究 117
一 聲訓 117
二 《說文解字》聲訓研究綜述 125
第二章 《說文》聲訓的體例研究 133
一 本文所採用的上古音體系 133
二 《說文解字》聲訓條例 141
第三章 《說文》聲訓的功能研究 199
一 揭示同源詞 199
二 系聯同源詞 240
三 揭示詞語的命名之由 281
四 為某種觀念尋找根據 299
第四章 《說文解字》聲訓失誤研究 303
一 受禮教思想的影響產生的聲訓失誤 303
二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產生的聲訓失誤 304
三 主觀臆斷產生的聲訓失誤 305
四 有些亦聲字未明確指出 306
結語 308
一 學術研究意義 309
二 社會實踐意義 311
參考文獻 312
第三編 《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第一章 《說文解字》義訓研究綜述 321
一 清代及其之前的《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321
二 近代的《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323
三 現代的《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324
第二章 《說文》義訓的體例 327
一 義訓的定位 327
二 《說文》義訓的體例解析 330
第三章 《說文》義訓的功能研究 391
一 揭示本義 391
二 揭示源義 394
三 揭示引申義 396
四 揭示假借義 404
第四章 《說文》義訓的失誤研究 409
一 《說文》字形分析導致的釋義失誤 409
二 《說文》體例導致的釋義失誤 412
三 許慎的思想體系導致的釋義失誤 415
結語 425
參考文獻 426
修訂版後記 433
目次 1
前言 1
第一編 《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第一章 《說文》形訓研究綜述 3
一 清代以前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4
二 清代中前期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5
三 清末至民國時期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6
四 一九四九年以後學者的《說文解字》形訓研究 7
第二章 《說文解字》形訓體例研究 11
一 象形類 11
二 指事類 22
三 會意類 26
四 形聲類 35
第三章 《說文解字》形訓的功能研究 63
一 確定本義 63
二 確定語源 75
三 標識字音 80
第四章 《說文解字》形訓的失誤研究 87
一 因不明古文字形體致誤 87
二 因不明字形結構致誤 89
三 因受思想認識影響導致的失誤 104
四 其它 108
結語 108
參考文獻 111
第二編 《說文解字》聲訓研究
第一章 聲訓與《說文》聲訓研究 117
一 聲訓 117
二 《說文解字》聲訓研究綜述 125
第二章 《說文》聲訓的體例研究 133
一 本文所採用的上古音體系 133
二 《說文解字》聲訓條例 141
第三章 《說文》聲訓的功能研究 199
一 揭示同源詞 199
二 系聯同源詞 240
三 揭示詞語的命名之由 281
四 為某種觀念尋找根據 299
第四章 《說文解字》聲訓失誤研究 303
一 受禮教思想的影響產生的聲訓失誤 303
二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產生的聲訓失誤 304
三 主觀臆斷產生的聲訓失誤 305
四 有些亦聲字未明確指出 306
結語 308
一 學術研究意義 309
二 社會實踐意義 311
參考文獻 312
第三編 《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第一章 《說文解字》義訓研究綜述 321
一 清代及其之前的《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321
二 近代的《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323
三 現代的《說文解字》義訓研究 324
第二章 《說文》義訓的體例 327
一 義訓的定位 327
二 《說文》義訓的體例解析 330
第三章 《說文》義訓的功能研究 391
一 揭示本義 391
二 揭示源義 394
三 揭示引申義 396
四 揭示假借義 404
第四章 《說文》義訓的失誤研究 409
一 《說文》字形分析導致的釋義失誤 409
二 《說文》體例導致的釋義失誤 412
三 許慎的思想體系導致的釋義失誤 415
結語 425
參考文獻 426
修訂版後記 433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