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張栻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湖湘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創建城南書院,主持嶽麓書院,創立理學及哲學體系,形成獨具特色的理學教育思想。本書以張栻教育思想形成緣由為切入點,通過窺探他對統治者「護國興邦」治國思想的傳達、對學者以理學體系為核心的道德教育與為學教育、對百姓的社會教化思想,全面、立體地審讀張栻宏觀且豐富的教育思想。
目錄
目次
自序 1
導論 1
一 選題來源及意義 1
二 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2
三 創新點與難點 14
第一章 張栻生活背景及教育思想形成條件 15
第一節 張栻生活背景概述 15
一 張栻生活的時代背景 15
二 家世背景 19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形成之條件 20
一 家學薰陶——教育思想形成的源頭 20
二 受學拜師——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前提 21
三 書院教學實踐——教育思想形成的必要過程 24
四 友人之間的學術交往——教育思想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26
第二章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的傳播 39
第一節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傳播的前提 39
一 恪守三綱五常、忠於君主 39
二 宋孝宗虛心納諫 41
第二節 仕途從政——教育思想傳播的主要途徑 43
一 主張抗金救國 44
二 勸告君主實行仁政 47
三 希望君主選賢任能 49
第三節 經筵進講——教育思想傳播的直接渠道 51
一 勸告君主嚴以律己、存敬戒之心 52
二 勸告君主心懷人民,重視農業的發展 53
三 提倡君主以德、禮治國 56
四 勸告君主、后妃重視《詩經》的學習,以思歸本 57
小結 60
第三章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 61
第一節 張栻道德教育的哲學依據 61
一 人性本善 61
二 對人性有善到不善原因的追索 63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內容 64
一 自身修養——道德教育的總綱 64
二 道德修養的內容 68
第三節 學者道德修養方法 111
一 立志 112
二 踐「道」而行 114
三 克己 121
四 改過 131
五 篤「實」 134
六 居敬窮理 138
七 至「誠」 144
八 持之以恆、謙虛謹慎 147
小 結 149
第四章 張栻對學者的為學教育 151
第一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內容 151
一 學習內容 151
二 讀書方法 160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方法 162
一 溫故知新 162
二 學思並進 163
三 博約相須 165
四 循序漸進 167
五 致知力行 170
六 涵養察識 173
小結 174
第五章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 177
第一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前提 177
第二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內容 178
一 勸農固本 179
二 重教興學 181
三 守法尊禮 184
四 清風滌俗 185
小結 188
第六章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與評價 191
第一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 191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評價 210
結語 217
參考文獻 221
自序 1
導論 1
一 選題來源及意義 1
二 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2
三 創新點與難點 14
第一章 張栻生活背景及教育思想形成條件 15
第一節 張栻生活背景概述 15
一 張栻生活的時代背景 15
二 家世背景 19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形成之條件 20
一 家學薰陶——教育思想形成的源頭 20
二 受學拜師——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前提 21
三 書院教學實踐——教育思想形成的必要過程 24
四 友人之間的學術交往——教育思想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26
第二章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的傳播 39
第一節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傳播的前提 39
一 恪守三綱五常、忠於君主 39
二 宋孝宗虛心納諫 41
第二節 仕途從政——教育思想傳播的主要途徑 43
一 主張抗金救國 44
二 勸告君主實行仁政 47
三 希望君主選賢任能 49
第三節 經筵進講——教育思想傳播的直接渠道 51
一 勸告君主嚴以律己、存敬戒之心 52
二 勸告君主心懷人民,重視農業的發展 53
三 提倡君主以德、禮治國 56
四 勸告君主、后妃重視《詩經》的學習,以思歸本 57
小結 60
第三章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 61
第一節 張栻道德教育的哲學依據 61
一 人性本善 61
二 對人性有善到不善原因的追索 63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內容 64
一 自身修養——道德教育的總綱 64
二 道德修養的內容 68
第三節 學者道德修養方法 111
一 立志 112
二 踐「道」而行 114
三 克己 121
四 改過 131
五 篤「實」 134
六 居敬窮理 138
七 至「誠」 144
八 持之以恆、謙虛謹慎 147
小 結 149
第四章 張栻對學者的為學教育 151
第一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內容 151
一 學習內容 151
二 讀書方法 160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方法 162
一 溫故知新 162
二 學思並進 163
三 博約相須 165
四 循序漸進 167
五 致知力行 170
六 涵養察識 173
小結 174
第五章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 177
第一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前提 177
第二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內容 178
一 勸農固本 179
二 重教興學 181
三 守法尊禮 184
四 清風滌俗 185
小結 188
第六章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與評價 191
第一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 191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評價 210
結語 217
參考文獻 221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